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所在校區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有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及滿洲語文的教師,並延聘中央研究院學者為研究所開課。本系課程多元,中外領域兼備且強調實用性。 |
※本系歷史悠久,師資完善,擁有豐富師培經驗,為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優質的中學歷史教師及專業的史學研究人才為主。 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前後銜接,體系完整。 |
學科意涵 |
歷史學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與史學專業能力,並涵養處事智慧與培育解決問題之能力。 |
(1) |
學習方法 |
論文撰寫:學生選定課程相關主題,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撰寫出一篇合乎學術規格的歷史專題論文,使學生能熟悉論文選題的要訣以及實際撰寫的方法與技巧。 史蹟踏查:透過老街區、博物館、圖書館、文獻檔案館、美術館、畫廊的實際參訪,以使修課學生能深入了解地方特色並體驗各種文化藝術。 多媒體實作:透過GIS業師講授,培養同學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的能力與技巧。同時以海山地區為實作場域,整合其他課程中習得的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際設計如何呈現地方的文史資源,訴說地方的故事。 策展與導覽實習:由業師指導,透過跨領域學習(如影像運用、展場規劃、多媒體行銷,美編設計),讓同學實際體驗展場規劃及服務,藉此瞭解博物館、文物館的運作,同時嘗試運用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與能力,思考文化展示的各種可能性與方式。 影像攝製:邀請紀錄片專業導演擔任業師,教導學生實際進行紀錄片的拍攝與後製,提供學生專業實習和跨界合作的場域,以深化並多元化其史學訓練,培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影視多媒體製作等能力。 |
歷史研究的主題涉及人、空間與時間,研究者必須注意相關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成果,培養跨學科的解讀史料眼光,才能強化歷史解釋能力,並對於歷史事件的背景、前因後果提出不同的觀察角度。因此,本系側重的學習方法概分為以下四項: (1) 注重跨學科知識學習,認識歷史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可能關聯。 (2) 重視廣泛閱讀與歷史寫作能力的訓練。 (3) 培養史料判別與解析的能力,以考察過去人類社會中思想與生活的多元樣貌及其意義。 (4) 歷史敘述與歷史解釋都有其主觀性。唯有不斷由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出發,透過現在與過去的互動,才有可能趨近客觀的歷史。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最好的準備方式是培養自己多多觀察的習慣。你可以嘗試留意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觀察社會現狀,也可以透過閱讀各種題材的小說、社會議題的報導,就有興趣的題材深入瞭解,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同理心與想像能力。另外,除了思考,嘗試將想法以分析、評論的方式寫下來,也有助於磨練表達的能力。 |
(1) 注重跨學科知識學習,認識歷史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可能關聯。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常言文史不分家,但歷史學研究方法著重針對過往人類歷史現象與社會變遷,進行理解、分析和解釋,學習領域涵括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與中文系著重於中國文學、臺灣文學的詮釋和賞析,以及傳統中國義理、考據、辭章等專門之學的傳習,有所不同。此外,社會科學著重於當代社會現狀的理解與分析,重視理論的運用。而歷史學則關注事件脈絡的探索與解釋,透過蒐集、分析資料/資訊、論證史料,辨明現在為過往人類活動發展累積的結果。 |
傳統中國常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雖皆注重文字書寫表達能力,但文學為一種藝術創造,常有虛構;歷史則探求真相。中國文學相關科系,強調理解中國文化,經、史、哲、語言文字等文學欣賞批評創作。歷史學系重視歷史專業知識,訓練資料蒐集與解讀、口述採訪與田野調查等議題闡述,特重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歷史知識和方法應用如博物館、採訪新聞、出版編輯、文化資產保存,甚或應用於戲劇、桌遊或文創產業更為近年趨勢。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歷史學系畢業生只能當歷史老師或是公務員?實際上,本系畢業生的發展和出路極為多元,畢業系友從事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藝廊、出版社、文史工作等佔相當比例,另外任職私營企業(含服務業、金融業、科技業等)的比例也頗高。 |
高中生對歷史的認識,除了課本,便是來自電視上的連續劇。有時劇情需要,對於歷史或加以刪減,或加以增添,易造成高中生對史事的誤會,往往是抱著這樣的熱忱進入歷史系,但其實並沒有認真思考就業的問題。畢業的出路除了繼續進修之外,也可以在文史工作、文創產業當中運用所學。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由於過往「背多分」的學習經驗,高中生容易將「歷史」視為一種記憶性的學科。實際上,大學歷史教育著重於強化學生的思想深度與創意思考能力,強調歷史思維的養成和應用,有助於學生畢業之後進入社會職場,可以展現傑出的企劃、文創、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經營管理的能力。 |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歷史學是一門重視思考分析的知識,也是一門可以結合生活、興趣、娛樂與工作的學問。根據本校委託校內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歷年度進行的畢業生流向調查,對於畢業後求職順利與否、解決問題能力、人際溝通協調、國際觀、專業知識的訓練等問卷數據皆在全校名列前茅,可見本系畢業生對於在學期間的訓練,普遍感到相當滿意。 |
高中的歷史課與大學的史學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注重史事,後者則注重史實與辯證。「歷史是歷史家與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終止的對話。」(E. H. Carr)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德國史介紹德國歷史之發展輪廓、轉捩點、重大歷史事件與重要歷史人物,從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索「德意志地區」到「德國」的重要轉變過程。所提出的問題例如:位於中歐地區的「德意志地區」在政治發展上如何從傳統、長時期的分裂、各自獨立,轉化為政權整合的「德國」?整合的深度與強度如何?反抗的力量何在? 清代滿州語文與族群文化滿文文獻記錄了滿族與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亦因清代滿人的統治地位,滿文檔案成為解讀族群關係與文化的重要史料語文;此外,現代滿語及錫伯語文獻,亦保留不少滿族、清代旗人的史料,尤其錫伯語文傳承清代滿洲語文的歷史關係,錫伯文獻亦值得多加發掘、研讀。因此,本課程挑選各種滿文、錫伯文文獻,進行教學、繙譯、解析, 中國共產黨史本課程以閱讀原始材料,與二手研究的相互對照,採取專題方式,探討中共由建黨到建國後在不同期間的課題,例如農村根據地、延安整風、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土改、鎮反、文革等。一方面介紹第一手材料的性質與特色,並帶領同學實際研讀史料與相關研究,使其有系統而宏觀地認識中共研究的現況,同時進一步學習如何應用相關史料 英國史本課程旨在建立歷史系學生對於英國歷史的基本瞭解。本課程以教師講演為主,輔以期末的專題或書評習作,擴展學生的閱讀與學術寫作能力。 臺北地區發展史本課程旨在讓學生瞭解北臺灣地區各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之發展過程及其特色,奠定學生日後從事相關研究與在地文創的基礎。課程於學期中也會安排約二至三次戶外教學活動(如新莊、萬華、大稻埕、城內區、大龍峒、芝山巖、板橋等地或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 |
影視史學以「電影」(或電視影劇)為文本,透過影視文本解讀,掌握「影視史學」的學科內涵與意義。各單元之特定主題,輔以影視文本與相關歷史學理論,相互參照分析,瞭解歷史文獻的多樣性,從而拓展歷史視野並深化解讀能力。 版權:歷史學系辦公室 數位人文與歷史研究專題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在近年來人文研究扮演重要腳色,如何利用數位技術幫助人文研究,藉此以新角度觀察人文世界、提出新議題及新分析,對未來研究者相當重要。善用這些數位工具,亦能培養學生進入職場的新技能與競爭力。 版權:歷史學系辦公室 十九世紀福爾摩沙與世界研討物質發展、自由解放、帝國、資本與民族主義的發展,使十九世紀呈現活潑而具侵略性的特質,在西方泛稱福爾摩沙的臺灣開港後,與世界貿易體系關係密切,福爾摩沙知識如何在世界上傳佈?塑造者及形塑內容為何? 圖解:十九世紀福爾摩沙與世界研討課程討論 版權:歷史學系辦公室 文藝復興史從14世紀義大利,至15-16世紀擴大到北歐、法、英、與西班牙的人文主義運動,影響西歐思想、文學、藝術。人文主義精神亦即世俗文化精神,對於義大利與歐洲人嶄新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的建立及歐洲歷史與文明進程之關鍵時期。 清代中國史本課程以清代中國為時空範圍,不包括清代臺灣。課程內容以滿洲政權的形成與發展為中心,透過各類史事的探討,使同學了解清代中國的相關史料與歷史演變。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高震寰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上古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林冠旻1996年秋天生,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羅東在地人。 2020年因疫情,回顧家鄉、回顧人文的長期失去關注,故而返鄉致力於人文教育的推廣,以書店、媒體、體制內外教育開發等形式進行。 2020年創立文邑二手書店 2021年創辦《加禮遠》地方刊物 2021年設計「羅東年輕人的鄉愁」行動展演 2021年獲教育部青發署changemaker2.0銀牌獎 2021年受聘為宜蘭縣政府青年事務委員 2022年獲文化部青年村落計畫 2022年開設文邑二手書店二店文青
馬嵩惟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擅長於流行歌曲填詞。擔任2018年第29屆金曲獎評審。 好聽音樂製作 製作企劃/專業作詞人 Sony/ATV Music Publishing新索音樂版權 作詞人 未上傳圖片
謝庭淳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NYU Hospitality management studies ,曾服務於The St. Regis New York ,專長旅館管理研究。 臺北文華東方飯店經理 未上傳圖片
王正維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擅長於遊戲軟體設計。 橘子遊戲公司、T3 Taiwan(鐵三角)技術主任 |
版權:臺灣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林滿紅教授林滿紅老師,臺灣臺中霧峰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1972年),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1976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1985年),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1989年)。 林滿紅老師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擔任教授約20年、並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共擔任客座教授一年之後,於2008年5月20日就任中華民國國史館館長迄2010年12月15日。之後回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並仍在本系擔任合聘教授。 訪談全文:http://mail.his.ntnu.edu.tw/E-Paper/036/036-f1.htm 版權:臺灣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陳俊強教授陳俊強老師目前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擔任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和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制史學會秘書長。研究專長為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研究專長為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特別在中國傳統法律的研究上成果豐碩。 在行政與教職方面,俊強老師的積極、認真與敬業的態度更是讓眾人印象深刻。 簡介:http://mail.his.ntnu.edu.tw/E-Paper/062/062-index.htm#f1 上篇:http://mail.his.ntnu.edu.tw/E-Paper/062/062-f1.htm 下篇:http://mail.his.ntnu.edu.tw/E-Pap
俞小明俞小明主任,自本系畢業之後轉換跑道投入圖書館學領域,並於美國愛荷華大學取得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回台後長期從事圖書資源管理相關的工作,對於台灣的圖書館相關環境有相當深入的體會與瞭解。 近年來應用歷史蔚為風潮,本系畢業生除了從事教職和專業歷史研究之外,在圖書館、博物館等教育學術機構服務也是一個熱門選擇。俞小明主任服務於國家圖書館特藏組,除了負責該組之漢學特藏職責外,更努力於建立國際交流合作關係。俞小明主任的努力獲得肯定,先後獲得傑出圖書館員獎以及教育部與所屬機關學校優秀公教人員獎 http://mail.his.ntnu.edu.tw/E-Paper/020/020-index 版權:臺灣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羅國儲系友羅國儲系友,2010年自本系畢業,同年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班,並於2014年畢業。曾任中華民國海外華人學會研究助理。105年度高考三級史料編纂考科及格後,現為國史館采集處科員。 簡介:http://mail.his.ntnu.edu.tw/E-Paper/069/069-index.htm#f1 訪談全文:http://mail.his.ntnu.edu.tw/E-Paper/069/069-f1.htm 圖解:劉佳昀系友 版權:臺灣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劉佳昀系友劉佳昀,師大歷史系106級。台中南投同鄉校友會18th會長、聯誼性社團委員會聯合幹部訓練總籌、社團負責人研習營總籌、新生營-伯樂大學堂 課程講師、黃金雨季校慶暨社團年度頒獎典禮活動組長。現為網路節目《我們回家吧》節目企劃。 《我們回家吧》主持人曾寶儀,與Lulu、林美秀、以莉・高露、隋棠等合作。不同於其它旅遊模式為主軸的行腳節目,「我們回家吧」對「家鄉文化、在地生活」進行深入的訪談,透過在地成長經驗,回首成長足跡,呈現最真實的台灣庶民生活。 https://reurl.cc/GEo7Rx https://www.facebook.com/backmyhome2020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