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幼兒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幼兒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
博愛校區 100234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學系特色 |
|
1. 豐富完備的課程安排,培育優質幼兒園教師。 |
學科意涵 |
本系以培育具備人文素養與幼教專業知能的幼兒教保人員為教育目標。本系是以幼兒發展及教學為主軸,透過嬰幼兒照護保育、課程與教學、教育研究等科際整合課程,培養學生從事幼兒教保工作的基本素養。 |
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三條定義: |
學習方法 |
![]() 小組團隊合作學習,實作演練,完成書面及口頭報告 圖解: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完成課堂活動及報告 ![]() 嬰幼兒行為觀察及嬰幼兒照護與教保工作實務操作學習 圖解:到幼兒園試教帶動小朋友活動 未上傳圖片 幼兒教育與輔導及相關理論的理解學習 ![]() 針對幼兒教育相關議題進行研究 圖解:教保實務專題研究與發表 ![]() 到幼兒園進行幼兒教保活動設計及教學 圖解: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教學 |
(1)觀察本系結合理論與實作,並搭配相關課程,如幼兒輔導、幼兒觀察、教學實習及其他課程等,且讓學生實際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環境規劃、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等,透過實地觀察,更能理解如何將理論落實於幼兒園。 圖解:參訪菁桐國小附幼 版權:本系 (2)團體分享「團體分享」透過不同科目的課程,讓學生於課堂中針對議題及理論進行報告,並於團體中提升學生勇與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且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關係。 圖解:學生志工營隊分享會 版權:本系 (3)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本系課程注重分組及小組討論及分享,並符合核心素養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讓學生於小組討論中交流彼此想法,並展現包容異己、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行動。 圖解:實習成果分組報告 版權:本系 (4)實作「實作課程」,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教案設計,並實際至幼兒園進行教學及實習,且從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思考如何規劃適合幼兒需求及興趣的課程及活動。 圖解:實習課程(木工角)實作 版權:本系 ![]() (4)實作故事團學員將課堂及研習活動學到的說故事技巧,應用在社區辦理的閱讀節活動。 圖解:閱讀節 版權:本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
本系擬招收對幼兒教育有熱忱、並具備觀察、溝通表達、社會參與能力、能與他人合作、並有創意之學生。建議參考本系著重之重點領域(語文、社會、藝術、綜合活動)有系統地修課,並具體呈現學習成果。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系公告之審查項目、重點與準備指引。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相關科系相同之處為 |
(1)教育系:培養國小師資、教育行政與學術研究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畢業生具有教保員資格,可擔任幼兒園教保員、課後輔導班之課輔教師、兒童福利相關機構(如:育幼院)及早期療育機構保育員。 |
高中生常誤以為本系學生畢業後,只能擔任幼兒園教師。實際上,本系畢業生可於幼兒園擔任教保員或幼教師外,還有其他多樣的發展面向,如出版業、兒童博物館、福利服務機構…等。曾有畢業系友獲得入圍廣播金鐘獎。畢業系友若持續進修,可成為高等教育師資。另外,亦可參加公職考試。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幼兒教保專業學程」培訓學生的教保專業能力,本系畢業生具有教保員資格。「0-2歲教保模組學程」並輔導考取保母證照,本系畢業生若考取保母證照可擔任0-2歲托育照顧人員。本系申請勞動部「幼兒才藝就業學程」培養學生多元就業能力 |
高中生常以為幼教即照顧幼兒的生活起居。實則本系規劃團體、小組及個人等學習方法,讓學生理解幼兒發展理論、課程及活動規劃等知識,並搭配實作課程,如活動試教、至不同特色的幼兒園參觀、海外實習及姊妹校交換等。讓學生可實際運用所學,從實踐中結合理論,進而成為具備幼兒教育基本素養之人才。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我們在找具有以下特質的你: |
本系特色包括: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創造性幼兒遊戲器材本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幼兒遊戲器材知能。透過研讀、觀察、體驗、實作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熟悉創造性幼兒遊戲器材概念、了解創造性幼兒遊戲器材相關知能、設計創造性幼兒遊戲器材。 圖解:學生展示創造性幼兒遊戲器材學習成果 ![]() 幼兒劇場實作藉由策畫兒童劇讓學生了解各種兒童戲劇的完整流程,從活動中體會團體合作與互動的意義與功能,讓戲劇傳達出親子教育的理念,提升親職教育品質。 圖解:學生進行兒童戲劇公演 ![]() 幼兒教具設計與製作本課程之主要目的,在教導學生瞭解教具的意義與理論基礎、幼兒教具設計的理念、並會實際設計製作幼兒教具,未來職場上樂於運用於教學上。 圖解:學生學習設計幼兒教具並製作幼兒教具 ![]() 幼兒繪本製作與賞析本課程主要在透過瞭解繪本的欣賞、故事書寫的技巧、繪製技巧的練習、並實際製作不同類型的繪本,幫助學生學習有能力自己創作繪本。 圖解:學生創作及製作繪本成果 未上傳圖片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與實務(一)
本課程目標在促使學生成為專業蒙特梭利3~6歲幼兒教保人員,課程內容包括蒙特梭利理論哲學架構的連貫,以及日常生活工作的操作與蒙特梭利教具設計及應用。 |
幼兒觀察結合理論與實作,並搭配相關課程,如幼兒輔導、幼兒觀察、教學實習及其他課程等,且讓學生實際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環境規劃、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等,透過實地觀察,更能理解如何將理論落實於幼兒園。 圖解:至幼兒園實地觀察見習 版權:本系學生 幼兒園教材教法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各種主題教案設計,思考如何規劃適合幼兒需求及興趣的課程及活動。 圖解:教材教法課程就近邀請本校附幼幼兒參與 版權:本系 ![]() 幼兒園教保實習及幼兒園教學實習參觀各類型幼兒園及相關機構,並選擇合適的幼兒園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教案設計,並實際至幼兒園進行教學,且從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思考如何規劃適合幼兒需求及興趣的課程及活動。 圖解:學生至新加坡幼兒園實習3周 版權:本系學生 實作課程(幼兒器樂、幼兒體能與律動 等)本系各種實作課程邀請業界資深教師指導,進行理論說明及實作練習,並於期末進行展演. 圖解:幼兒器樂課程期末成果展 版權:本系 ![]() 英語融入幼兒園課程本系經臺北市教育局委託辦理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實驗計畫,並建置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實驗計畫教學資源中心,以期整合資源,分享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資源,鼓勵跨校社群共學,培養教師正確的英融教學理論概念,增進教師英語能力及實施英融課程的專業素養,進而培育優質教保服務人員實施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 圖解: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實驗計畫教學資源中心 版權:本系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蘇雅雯進入南華幼教系後對幼兒教育產生極大興趣,因此積極加強幼兒教育專業課程學習 畢業後修習師資培育「幼教專班」,順利通過幼教師檢定考試,考取合格教師證。 104年錄取台北市公立幼兒園正式教師,目前現職為台南市公立幼兒園正式教師 未上傳圖片
洪于鈞對黏土手作藝術具有高度興趣與學習熱誠,除了學校相關課程的學習外,特別參加校外課程,加強黏土手作藝術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開設菇菇魚手作坊工作室,教授各項黏土甜點手作課程,上過課的學生高達數百人 未上傳圖片
陳志惟陽光喜歡孩子的大男孩,進入南華幼教系後對更加篤定他想朝幼兒教育邁進的心,在大學期間除了努力強化幼教專業知能的學習外,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增長帶動孩子學習的能力 畢業後考上屏東大學教育系碩士班,因為喜歡孩子而去考公立教保員,順利考上金門公立教保員,在金門擔任快樂的教保員,陪孩子們成長 未上傳圖片
周啟宇啟宇來自大陸浙江省,內向害羞的他,進入南華幼教系後,對幼兒教育產生高度興趣與學習熱誠,除了學校專業課程的學習外,特別參加蒙特梭利國際證照班,強化幼教專業知能 畢業後考取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畢業後,回到大陸浙江省擔任專科學前教育科老師,為大陸幼兒教育培養人才 未上傳圖片
陳慧倫慧倫高中因為父親工作關係,就讀馬來西亞國際學校,本著對幼兒的興趣進入南華幼教系後,除了努力強化幼教專業知能的學習外,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擔任社團幹部及社長,學習增長活動企劃及人際領導等各項能力 為了增長國際視野及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慧倫畢業後到新加坡擔任華語老師,工作及文化適應中,雖有各項挑戰,但是收穫到了豐厚的學習與成長 |
![]()
張育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畢業。 在臺北市立大學求學期間(大學及碩士),我對於幼兒輔導、領導及創意教學領域感興趣,善用校內豐富學習資源。除了專業課程學習外,我也積極投入系上各項服務性社團,包括偏鄉教育服務團隊、弱勢兒童假日營隊等。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不僅深化了專業知能,更增進對不同年齡層和背景幼兒的深入理解。為我建立了紮實的幼教專業基礎,為日後的教育工作奠定重要基石。 臺北市立萬華幼兒園園長,曾獲本校2016行政類傑出校友。 在職業方面:我在幼教領域深耕多年,擔任幼教講座及園長培訓講師。致力推動閱讀教育與老幼共學,善用社區資源,榮獲教學卓越獎銀質獎兩次、特殊優良教師及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著有《繪本怎麼教?繪本創意與萌發》專書,開啟國際視野,自2009年起迄今擔任新加坡學前教育師資培育講師。現任幼兒園園長,持續結合 ![]()
曾慧蓮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教教學碩士。 民國79年自台中師範學院畢業後,即進入台北市南海實驗幼兒園任教,為了提升教學專業,於民國82年至85年間,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進修教育相關課程。畢業後,出於對特殊需求幼兒的關懷與興趣,於一年內完成三十學分的特教課程,民國92年至96年間,進入臺北市立大學研究所進修,透過更深層的學術研究,拓展對幼兒教育的理解與應用。 臺北市立南海實驗幼兒園教師,曾獲本校2015教學類傑出校友、102年師鐸獎。 多年教學經驗中,我始終相信—幼教是一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志業,期許自己不僅是一位教學者,也能成為經驗的傳遞者。因此,我積極參與教學輔導教師的培訓,投入幼教輔導團行列,擔任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宣講人員與專業輔導人員。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與專業對話,與教育夥伴一同持續深耕幼教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 ![]() 版權:清華大學特教系網頁
朱思穎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ustin, TX, U.S. 清華大學特教系教授,曾獲本校2015學術類傑出校友 ![]() 版權:劉桓瑜提供
劉桓瑜本校幼兒教育學系學士(在學) 我是劉桓瑜,114級畢業生。大二我擔任本系向日葵營隊服務隊總召走進偏鄉陪伴孩子,大三考取公費生,我也擔任教學助理,帶領學弟妹在臺灣閱讀節服務社區親子。大四我遠赴舊金山海外教育見習。我雖不優秀,但我願意努力。在這遇見支持我的師長、同學與豐富的資源。衷心期盼更多人加入北市大幼教系,一起成為溫柔而堅定的幼教人。 ![]() 版權:趙啟傑提供
趙啟傑當我在大學和碩士班學習時,我對幼兒輔導興趣而臺北市立大學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我主要修課目標是如何陪伴和輔導幼兒。為了增進對不同年齡層和背景幼兒的認識,我積極參與系上的服務性社團,像醫院病童服務、特殊需求兒童至成人夏令營、偏鄉服務團隊和弱勢兒童假日營隊,將學習與實務相結合。 在職業方面,我曾擔任公私立幼兒園教師和大專院校講師。我創作並投稿各種幼兒文學相關獎項,並多次入圍信誼文學獎,甚至獲得了第35屆信誼文學獎佳作和第三屆好繪芽獎評審特別推薦獎。目前,我有兩本繪本文字作品及親子教養書在坊間販售。 目前擔任幼兒園園長,結合各種所學,並且將在系上所學持續陪伴幼兒與家庭成長。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3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4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