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學系(高雄校區)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VR與互動媒體組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媒體設計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媒體設計學類 |
| 所在校區 |
高雄校區 845高雄市內門區大學路200號 |
校本部 新北市石碇區華梵路1號 |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為「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學系」,專業課程聚焦於「數位多媒體設計」、「互動遊戲設計」、「遊戲美術設計」、「數位AI設計應用」等領域。課程規劃以實務教學為主,理論為輔,課程內容與產業接軌,聘請業師授課,申辦就業學程,提供產業實習機會,學生獲獎成果斐然,畢業生職場表現出色,深獲產業界肯定。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多媒體設計、遊戲程式設計、遊戲美術設計、2D/3D動畫、VR/AR、平面設計、模型設計等產業。 |
本系為全台首創,於大學層級同時專注於攝影與 XR 虛擬影像的專業科系。其中,「VR與互動媒體組」的教學發展方向以互動媒體、數位遊戲與遊戲動畫和新媒體技術為核心,搭配最新的 3D多媒體設計、 AR 擴增實境與VR 虛擬實境應用作為特色教學。課程中導入AI繪圖應用、3D角色概念設計與動漫角色創作的教學。組內設有3D公仔創意工坊、XR工坊和體感互動控制工坊等配合專業課程內容授課。 |
| 學科意涵 |
「數位多媒體設計」培養多媒體創作、影像處理、視訊剪接、編排設計、海報設計、平面設計、商業攝影、微電影製作等能力;「互動遊戲設計」學程培養同學具備互動遊戲設計、AR/VR虛擬實境設計、遊戲關卡設計、Unity遊戲引擎的應用設計能力;「遊戲美術設計」學程培養2D美術設計、3D建模、高階雕刻建模、3D材質貼圖、創意角色繪畫、2D/3D動畫。 |
本系組屬於藝術設計學類,歸於媒體設計學類,以培育虛擬與擴增實境(VR/AR)、互動多媒體設計師、新媒體藝術家、遊戲設計師等人才為主軸。本組學習內容在傳統資訊傳播領域之上再增補硬體知識、跨域工程整合能力與藝術思維能力,強調XR(跨域實境)技術的培訓以及互動系統的應用與設計。 |
| 學習方法 |
1.學習以實務操作為主,強調做中學,並以理論教學為輔2.教授Unity遊戲引擎來設計互動遊戲與AR/VR體感科技等3.數位3D動畫設計教授Maya4.遊戲美術設計以美學訓練為主,如素描、角色繪畫、場景繪畫、色彩學等等5.師資優良,聘請業師授課 圖解:學生得獎 版權:學生得獎
同學畢業後可從事數位多媒體設計、互動遊戲設計、遊戲美術設計、3D建模、2D/3D動畫、角色動作設定、AR/V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設計、角色公仔設計、平面設計、影像處理、特效處理、微電影製作、展場設計、室內設計等工作職位。 圖解:四大課程學程 版權:四大課程學程
本學系與國內多家遊戲大廠合作,例如與智冠科技、樂美館、夢想動畫、無限領域、愛吠的狗、寶凱電子、愛迪斯科技等公司簽訂實習合約,同學可至企業實習,畢業後優先錄用。亦提供海外實習機會,包含至日本SEGA遊戲公司、日本 Toydea 圖解:學生至新加坡小島動畫公司實習 版權:學生至新加坡小島動畫公司實習 未上傳圖片 教學理念追隨德國包浩斯設計教學理念,強調從做中學,以實作教學為主,整合藝術與技術,重視跨領域學習,一年級課程為基礎定錨課程,二、三年級課程為核心精熟課程,學生可進行分流學習,可依志趣選擇學程做適性發展,四年級課程為學習產出課程,例如專題製作、產業實習、展演競賽,此外每年申辦就業學程,聘任業師授課 未上傳圖片 本學系教育核心定位以數位內容產業之「互動遊戲設計」、「數位多媒體設計」、「遊戲美術設計」、「數位AI設計應用」為核心培育人才之方向。提供產業實習機會,學生獲獎成果斐然,畢業生職場表現出色,深獲產業界肯定。 |
實作練習:實際操作VR設備和多媒體或遊戲引擎軟體。同學利用互動媒體實務課堂所學,自製藍牙無線搖桿製作坦克射擊遊戲,逼真的遊戲場景和物件,栩栩如生,藉由這種實作訓練,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技術細節和應用方法。 圖解:互動媒體實務練習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案例研究:分析討論VR、互動媒體與遊戲設計案例。畢業製作階段性成果審查屬於案例研究的一種,師生們彼此討論、分析或評估學生的作品,並分享如何應用理論知識、技術技能和創意設計出VR、互動多媒體和遊戲內容,此過程除了展示學生的創意和技術能力,也為所有學生們未來的設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圖解:畢業製作階段性成果展師生合影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團隊合作:與同學們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並完成任務。新媒體藝術創作課,同學們合力透過Blockadelabs網站上的skybox AI360環景生成工具,一同構思並創作出巨人國的世界觀,完成AI VR 360巨無霸蔬果環景圖。 圖解:協同合作進行新媒體藝術創作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理論與實踐結合:將相關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操作中。塑料模型基礎塗裝實作,教授實體模型手繪塗裝與噴漆技巧,完成二戰坦克模型與3D列印模型。該課程是由學生依據學習取向自主發起募課的學習課程,以學生興趣為本、強調能力發展,重視全人取向。 圖解:塑料模型基礎塗裝實作課成果展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專案導向學習:參與各種專案的設計實現。此創作想透過3D數位藝術形式展現家鄉特色風貌,同學從新媒體藝術觀點詮釋台北建築物樣貌,表現出對家鄉的熱愛。創作以Voxel Art的風格形式呈現,先建立3D模型再以3D列印方式呈現實體模型並彩繪展出,作品極富創意與新意令人激賞。 圖解:數位藝術創作-靚北城作品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課程設計特色為:(1)規劃學系特色模組課程;(2)課程與展覽和比賽結合;(3)邀請國外教師來台授課;(4)邀請業界專家開設講座;(5)專題製作展覽展現所學;(6)開設實習與就業學程,提升學用合一。實務教學的推展方法與成果展演方式有:(1)鼓勵偏重實作教學之課程進行小型成果展演;(2)鼓勵並獎助學生參加各種設計競賽,蓄積實務經驗;(3)鼓勵並獎助學生參加國際專業證照考試;(4)籌辦多場畢業專題成果展活動,獲獎成績成效卓著;(5)學系訂有學生校外競賽及展覽獎勵辦法,鼓勵師生參加各類競賽及展覽活動;(6)爭取產學合作計畫,並鼓勵學生參與,增加學生研究及實務經驗。(7)與知名企業簽訂實習合作,使同學畢業即就業無縫接軌。 |
建議同學們平時多培養運算思維和程式撰寫能力,有機會也可試著學習用Maya或Zbrush等3D建模軟體去繪製3D人物角色或場景,此外,多體驗各式各樣的桌遊或電腦及手機遊戲等,以培養遊戲故事腳本編寫及遊戲開發所需元素構思等方面的藝術能力,再者,亦時常驅使自己去參觀各種AR/VR/MR等體驗展,以開拓視野,實現未來想像。提升創造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學系專業課程聚焦於「數位多媒體設計」、「互動遊戲設計」、「遊戲美術設計」、「數位AI設計應用」等領域。課程規劃以實務教學為主,理論為輔,課程內容與產業接軌,聘請業師授課,申辦就業學程,提供產業實習機會,學生獲獎成果斐然,畢業生職場表現出色,深獲產業界肯定。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多媒體設計、遊戲程式設計、遊戲美術設計、2D/3D動畫、VR/AR、平面設計等等 |
本系與其他多媒體或資訊傳播相關系所一樣,提供基本的影像理論、3D數位藝術和互動媒體課程。但本系特別強調結合攝影、影視特效、VR/AR技術及互動多媒體設計的跨領域整合學習以及實作創新教學。除此,亦提供有頂級的工作設備和資源,如高性能AI電腦和專業的VR設備(VR頭盔可一人一機),並設有專業的影音後製工作室。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特色為設計結合資訊領域,教學以實作課程為主,非傳統理論型教學為導向,並鼓勵學生參與畢業展演與各項競賽,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將具有創造力及高度接受挑戰的能力,本系的畢業生就業的領域有:遊戲設計、多媒體設計、動畫產業等。 |
VR 與互動媒體組學生的出路,常被誤認僅定位在遊戲開發產業。實際上目前因應元宇宙的風潮,VR/AR已跨域應用於醫療、建築、教育、藝術領域、房地產等相關產業,因此VR與互動媒體組學生,未來可從事VR/AR軟體工程、AR/VR互動設計、多媒體動畫設計、互動展示設計、遊戲設計等相關產業工作,就業範圍極廣。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 本系是屬於跨領域的學系, 可自由選擇學習美術、設計、程式等相關領域或學習跨不同的領域。 |
VR與互動媒體組的學習內容,有一部分是做多媒體遊戲開發,很多同學對電玩遊戲有興趣,因此選擇了此系,殊不知喜愛玩遊戲固然是念本系的根本動力,但設計遊戲卻跟玩遊戲截然不同,它有點技術門檻且須花時間去鑽研琢磨,期間涉及很多不同的技術,絕對不是只有玩遊戲這麼單純,這是同學們須建立的正確觀念。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學系徵聘優良師資不遺餘力,透過制度化之師資徵聘機制對外公開招募符合本學系教學與研究之學術人才。本學系師資學養俱佳、充滿教學熱情。目前精進教師教學的作法有:(1)教師確實實施教學大綱公布於資訊系統,便於學生修課選課參考;(2)教師能應用多元教學方法與學習評量方式,提供多種學習管道;(3)教師配合課程需求自編講義或編製數位媒材,提升輔助教學成效;(4)教師依學生教學評量反映意見,持續精進教學。 |
本系教學設備為現今大專教育界最高規格,教學使用ASUS E500專業級電腦,i7 + RTX-4060ti顯卡+27吋4K螢幕,VR/AR課程教學現場則是一人一台Meta Quest3 VR頭盔,另有許多特殊用途的XR設備器材例如:駕駛模擬器、6-DoF體感平台、新款VR/XR眼鏡、360攝影機設備齊全。 |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學系(高雄校區)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VR與互動媒體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3D遊戲設計透過一系列的遊戲設計課程,同學們可學習到一般業界製作遊戲的技能,並能製作出如業界遊戲的水準。此課程的成效可參考本系網站首頁中的學生專題作品。
3D動畫技法
為大三選修課程,修課同學在大二已學習過基本動畫調整要領,本課程將進一步採用數個學習單元來讓同學調整動態技能上更為熟稔,並且更為要求每個作品能有一定品質之上,足以累積同學之作品集,深受同學喜愛。
虛擬人物直播同學透過此課程將學習如何創建、操作及管理虛擬人物,了解動作捕捉的工作原理,並掌握使用相關軟體和設備的技巧,使虛擬人物能夠流暢地表現動作。此外,學生還將學習各種直播所需的技術與工具,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數位媒體環境。 未上傳圖片 次世代遊戲美術設計教授電腦繪圖,包含Adobe系列軟體,包含Photoshop, Illustrator, Indesign, Premiere, After Effect等等 未上傳圖片 素描
教授角色繪畫 |
3D角色設計本課程教授專業動畫軟體Autodesk Maya為主,導入影視與遊戲業界之製作流程。使用生成式AI繪圖軟體Fooocus AI與心智圖元素表進行角色概念圖設計,讓同學能夠完全發揮創意並追上潮流。之後再透過老師一步步指導與現場實機操作,在Maya中完成人物3D建模及材質渲染,完成原創3D動畫角色。 圖解:原創概念設計與動畫角色 - 泡泡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遊戲引擎應用本課程旨在幫助學員掌握UNITY遊戲引擎的基本操作及開發流程,培養創造性思維與實作技能,最終完成一款引人入勝的遊戲。課程整合3D藝術創作技巧,讓學員能設計出驚嘆的3D場景與角色。此外,所學技能不僅適用於遊戲開發,還可延伸至互動科技與XR應用設計,這是一門充滿樂趣且兼顧技術發展的課程。 圖解:同學於個人工作空間製作ARPG專案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數位雕刻本課程教授Maxon ZBrush和3D列印技巧。ZBrush是業界高階的3D建模軟體,它打破了傳統數位編輯方法,使創作高精度數位模型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特別適合藝術家使用。同學們透過學習3D列印技術,可以將數位模型轉換為實體模型,這使得這門課程成為最受歡迎的選擇。 圖解:創作者與3D列印實體模型合影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VR/AR系統設計與應用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員掌握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的研發技能,涵蓋從概念設計到實作的完整流程。學員將學習運用開發工具打造沉浸式體驗,並探索VR/AR在遊戲、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課程還包含場景整合、程式設計、互動科技,讓學員具備開發完整VR/AR應用的能力,為其未來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圖解:課程中學習與體驗內容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桌遊創作課程本課程旨在讓學生深入了解遊戲設計的知識體系,並以紙張為媒材進行桌遊開發。課程從體驗各類型桌遊開始,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理解遊戲規則與平衡的關聯性。同時,學生將學習互動設計與視覺意象如何影響玩家的體驗。最終,課程鼓勵學生在遊戲中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創意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桌遊。 圖解:課程中體驗遊玩自製桌遊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學系(高雄校區)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VR與互動媒體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吳彩鈴吳彩鈴同學為本系102年級畢業生,在校四年各學期成績優異,並且參與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之動畫特色學程計畫課程,在大三兩個學期課程中主動學習並且明確志向,課程結束後接續大四全年度就業彈性實習,並且在畢業後順利進入電腦動畫公司擔任角色動畫師之職至今 吳彩鈴同學於本系大二3D電腦動畫課程開始接觸角色動畫領域,並且參與本系與產業合作之培訓計畫,課堂學習之外也同時進入動畫公司參與專案實習。
劉志揚畢業於實踐大學資訊模擬與設計學系,因為系上的課程開始接觸遊戲引擎,並在畢業專題製作時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製作專題參加各式比賽,屢獲佳績 2013 Unity首屆遊戲創意大賽學生組亞軍 2013放視大賞遊戲組第三名 2013青春設計節遊戲組優勝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上海 Unity公司任職,在Games部門擔任開發工程師,會有這個機會也是因為當初參加Unity舉辦的比賽,並且受到當時Unity中華區CEO的賞識,任職期間感受到大陸年輕工程師之間的競爭和拚勁,陸陸續續在上海工作了兩年,於2016年回台灣HTC VR部門工作自今,現任HTC VR部門副理。 因為對遊戲的熱愛,進而想要學習開發遊戲,運氣非常好遇到Unity引擎起飛時期,所學 未上傳圖片
游思潔本系第一屆畢業生,在學時積極修習各項學科,精進本系的知識技能基礎下,也能跨系選修充分吸收多元知識;同時也創立本系第一屆系學會,擔任系學會會長,整合各方資源與發掘系上優秀人才擔任幹部,促使系學會能夠有效運作並延續發展。 筑今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兼執行長。公司業務主要為網頁設計、平面設計與網路行銷。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進入網頁設計公司,從設計師升到專案經理並待滿七年,期間因老闆擴張版圖跨足媒體事業,進而協助管理兩間公司,當中除了設計技能外也充分學習到﹔管理制度的建立、危機處理的技巧、客戶服務端的應對,對於現階段創業的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經歷。 未上傳圖片
鄭安哲實踐大學招募行銷宣傳設計師,很順利地成為學校的主設計師,大三課堂較少,利用課餘時間去合成廣告實習,學到許多印刷的相關知識,大三下教授推薦我製作鴻海富士康3D工廠的案子,鴻海也為我們開發新的3D導覽部門,大四專題跟BT團隊一起開發unity遊戲,幾乎每天熬夜做專題,雖然非常辛苦,但我們辛苦是值得的。 1.上海unity games 擔任Ui UX設計師 2.燦坤先端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擔任工業設計師 3.創八多媒體有限公司 擔任設計總監 |
圖解:黃詅儷創作個展於橋藝術空間 版權:copyright 黃詅儷
黃詅儷-書暢藝術-藝術總監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碩士畢業,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畢。國際角川台灣校角色設計專班畢。在學期間致力研究人類世之生態與人文的相互關係,並以此作為論文研究主軸,透過AR虛擬與實景的互動關係,呈現作品中想傳達的生態與科技社會相互共生的願景。 貓路徑藝文空間負責人 2022 策劃執行文化部補助案「文青不在家」樹林文創市集 2023「無限窗♾️」黃詅儷創作個展 2023 擔任小牛頓科學教育有限公司美術插畫 2024 策劃執行樹林在地文創聯合特展 2024 策劃執行「貓小姐,妳在哪裡?」插畫聯合公益畫展
圖解:經濟部工業局-3D列印比賽得獎照 版權:copyright 蔡佳蓉
蔡佳蓉-數位3D動畫建模師在校期間,我選修了多門3D建模課程,熟悉了不同的建模軟體,這不僅對我的工作有幫助,還讓我在畢業論文「AR擴增實境的應用設計研究」中作為美術人員參與專案開發。此外,我也接觸了Excel、程式語言、金工和攝影等課程,擴展了我在不熟悉領域的知識,未來能增強與他人的交流。 我的工作是製作符合故事腳本的3D模型和動畫。就職公司也同時開發AR、VR和XR產品,必須根據專案需求調整檔案模型規格,以便在平台上提供合適素材滿足需求。我近期一次獲獎是參加工業局3D列印競賽獲得優勝。對於想進入數位設計產業、3D列印或AR/VR領域的學生,建議在求學中打好基礎做好求職準備。 未上傳圖片
.. . |
我的學系 |
實踐大學 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學系(高雄校區)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VR與互動媒體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