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義守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84001高雄市大樹區學城路一段一號 |
博愛校區 100234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學系特色 |
義守大學為NVIDIA夥伴大學,擁有完整AI設備平台,本系以「AI時代的科技藝術創意實踐者」為核心定位,致力於培養具備美學思維、藝術創作、與跨域整合能力的創意設計人才。我們提供數位多媒體設計技能,甚至是AI應用創作的紮實訓練,更重視學生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課程融合視覺美學、AI數位科技、藝術創作與創意思考,培育具國際視野的視覺科技藝術設計人才,成為AI時代的隱藏版黃金熱門科系! |
本系以培育具藝術創作能力、藝術應用能力與專案執行能力與藝術理論涵養之「都會藝術產業人才」為宗旨。以扎實藝術創作能力為底蘊,佐以藝術理論與媒體創意應用、藝術專案執行訓練,培養學生靈活之藝術整合專業能力,並提供跨域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橋接課程,為學生未來進入藝術創作、應用、研究、推廣相關專業領域做好準備。 |
學科意涵 |
有別於傳統視覺藝術教育,義守大學身為中南部私立大學唯一與NVIDIA合作的AI University,為提升AI教學能量,本系特建置台灣視覺藝術教育首創的「NVIDIA Studio x GIGABYTE」協作空間,開設跨域整合課程,掌握AI時代創作趨勢,培養科技藝術設計專業與創意思維,特別在科技、技術、創意的藝術創作結合上更具前瞻性。 下載詳細資料 |
廣義視覺藝術包含視覺感官所能感知之所有藝術形式與展現。本視覺藝術學系則從藝術創作之多元媒材與技巧出發,搭配特色專業課程,並聚焦在藝術創作、藝術應用、藝術理論、藝術專案執行、藝術教育、藝術治療等領域人才之培育。 |
學習方法 |
![]() 「基礎藝術創作」學習 +「AI數位科技」整合應用:包含基礎素描、色彩學、構圖設計、AI跨域學習、虛實整合設計、平面/3D電腦繪圖等核心藝術課程,為學生打好視覺藝術設計創作基礎。我們注重數位時代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並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設計人才,並以創新教學模式來應對設計產業的變遷。 圖解:結合藝術學習與數位科技應用的學習軟硬體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重視科技藝術與創意產業的實務結合:與NVIDIA、技嘉科技合作建立全台首座「NVIDIA Studio × GIGABYTE 協作空間」,提供科技藝術設計專案、數位藝術實作及互動媒體實驗等進階課程,使學生在實作中提升專業能力,並促進創意發展和跨領域知識的應用。 圖解:NVIDIA×GIGABYTE協作空間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AI數位技術應用及跨域合作:結合「NVIDIA Studio × GIGABYTE 協作空間」與AI科技的課程設計,在「X+AI」課程中運用AI工具進行創意設計,提升學生在AI數位環境中的操作與創新能力,提供結合包括AR/VR等科技與創意的一系列新媒體實作課程設計。 圖解:「X+AI」課程中運用AI工具創意設計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跨領域新媒體內容創作實踐:有當Youtuber夢想嗎?想經營Podcast嗎?因應新媒體蓬勃發展,課程結合「新媒體學習創作中心」,有效結合智慧科技,創造科技藝術,學生可自主學習數位設備及創意直播,並製作後製剪輯,強化跨領域多元課程學習之師生跨域線上互動教與學。 圖解:「新媒體學習創作中心」創造未來無限可能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科技藝術多元課程創造無限可能性:結合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人工智慧技術,課程內容涵蓋虛擬空間設計、沉浸式體驗開發及互動媒體創作,並透過跨學科合作與實驗性專案,讓學生掌握最新數位技術與藝術表達方式,為未來數位科技藝術產業奠定紮實基礎。 圖解:結合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AI技術課程學習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 1.學科的邏輯推論能力:藝術史、藝術理論與論述、藝術研究方法等基礎學理之理解與整合思辨能力。 圖解:視覺藝術學系展場 版權:視覺藝術學系 ![]() 2.術科的操作與應用能力:熟捻各項藝術創作媒材與技術,並善用媒材特性來表達意義,進而深耕未來藝術應用整合能力。 圖解:視覺藝術學系學生作品 版權:視覺藝術學系 ![]() 3.專業整合的實踐能力:藝術應用、藝術專案、藝術教育、藝術治療領域皆有職場實習課程,深化臨場的實踐能力。 圖解:視覺藝術學系學習進路 版權:視覺藝術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為了順利適應本系的學習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提前準備,將有助於未來在本系的學習過程中更為順利和自信。 |
同學可以試著針對自己喜好的某一種創作媒材,進行長期的技法磨練,過程中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的變化(諸如技法的熟練,或是關注的創作主題產生改變等等),並整理為一份思考紀錄與作品兼具的作品集。亦或是可以試著針對自己喜好的某一課題(不一定為藝術領域),進行精深而長期的嘗試性研究,並試著將探索過程以文字或圖片等媒材進行紀錄,最終歸納並分析自己的所見所聞,且整理為一份圖文並茂的報告。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傳統藝術設計系所不同,除了教授素描、色彩學、構圖等基礎藝術技能,還強調「AI科技」和「新媒體」的應用,本系特設「X+AI」跨域課程,讓學生在AI環境中進行創作和設計,培養創意設計能力的同時,注重科技工具的整合與實踐,特別適合對數位科技藝術、創新技術與跨領域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幫助其在未來設計領域中嶄露頭角。 |
本系為一整合性視覺藝術學系,規劃大學四年課程,前兩年以藝術創作為本,藝術理論為輔,培養學生基礎藝術涵養與材質技法之掌握能力。後兩年則依興趣分流,以專業藝術創作或媒體應用兩大領域進行深度訓練,佐以藝術專案執行訓練與職前準備課程,培養出未來藝術創作人才、媒體創新應用人才、藝術教育人才、藝術行政專業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 只能當畫畫藝術家!? |
課程範圍過於多元導致專業度的疑慮?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藝術創意思維」不是人人都能學會!? |
(一)以為藝術標準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因人而異且無客觀性?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擁有AI科技藝術設計應用設備 × 專業藝術創作空間 × 國際金獎師資團隊,加上「高雄」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流行文創都市,「文化X科技X藝術」創造強力結合賦予學生豐富藝術創作優勢及機會。高雄提供文化資源,為學子創意實驗提供場域,包括藝術場館和設計展場,甚至是國際級演唱會,眾多實習機會讓學生更能直接接觸文創資源,提前適應市場需求,讓學生能在展覽平台展示創作作品,都是在高雄城市學習視覺藝術設計的優勢。
|
本系在日據時代就是台灣美術教育的培育搖籃,為全台最早的高等教育學校。 |
我的學系 |
義守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工智慧與視覺創意「人工智慧與視覺創意」課程受歡迎的原因在於結合創新科技與藝術表達,讓學生透過AI技術進行視覺創作,提升創意產出效率與品質。此課程不僅拓展學生的科技藝術應用視野,還培養其未來職場所需的跨領域能力,特別適合AI數位時代下的藝術、設計與創新應用。此外,同學能體驗並掌握最新科技藝術,為未來職涯增添競爭力。 圖解:「人工智慧與視覺創意」的上課實踐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視覺藝術實務設計「視覺藝術實務設計」課程專注於將藝術概念轉化為實際應用,結合視覺表現技術與實務設計技巧,培養同學解決視覺傳達相關創作問題的能力。課程涵蓋色彩理論、版面配置、數位繪圖、品牌設計等主題,強調從構思到實現的完整創作流程,並引入最新數位工具與設計軟體,提升同學在專業設計領域的競爭力。 圖解:實務創造創意商品的實踐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元宇宙科技藝術「元宇宙科技藝術」結合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創造沉浸式的藝術體驗,讓同學能在虛擬世界中參與互動、探索創意和創新表達。隨著元宇宙生態系統的成熟,科技藝術不僅成為新的創作媒介,也拓展了科技藝術展示方式,為同學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和感官的上課體驗。 圖解:「元宇宙科技藝術設計中心」的上課實踐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圖文創作設計課程結合視覺傳達與敘事創作,旨在培養學生的圖像與文字整合能力。透過實作與案例分析,學生能提升圖文創作技巧,並掌握視覺溝通的關鍵。此課程吸引喜愛創意表達、追求視覺與文字結合的學生,讓同學具備在設計領域中的獨特競爭力。 圖解:圖文創作累積專業能量實踐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展演企劃與設計「展演企劃與設計」課程專注於展覽與演出活動的創意規劃與設計實踐,課程涵蓋企劃構思、空間配置、燈光與視覺設計,並強調整體活動的視覺效果與觀眾體驗。透過案例分析與實作,學生累積策展經驗,並提升團隊合作與專案管理能力,為未來在展演產業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圖解:展覽與演出活動的創意規劃與設計實踐 版權:義守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 《媒材與藝術實踐》是一門結合角色設計與3D列印創作的實作型課程,學生透過隨機抽取設計元素、團隊討論與造型發想,學習如何將創意具象化。課程強調跨媒材應用與創作過程中的實驗精神,並以3D列印為核心實作工具,讓學生親自將設計角色立體化,體驗數位建模到實體輸出的完整流程,強化其立體造型與數位製造的應用能力。 圖解:課程案例作品(陳冠霖老師創作) 版權:陳冠霖老師 ![]() 《版畫創作》透過實作與練習,學習凹版與凸版版畫的基本原理與技法,進一步掌握其造形特性。課程同時引導學生欣賞凹凸版畫作品,並延伸探討版畫的展示形式與收藏相關知識。 圖解:版畫課程實作 版權:視覺藝術學系 未上傳圖片 .. |
我的學系 |
義守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未上傳圖片
美術教師陳聖智(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 吳岱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吳立行(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 . 未上傳圖片
藝術家鐘兆綱(留德藝術家) 鐘和憲(藝術家,北美獎、高雄獎得主) 陳昭淵 (專業藝術家、作家) 林芷帆 (專業藝術家 國內外展演) 陳代如 (專業藝術家 國內外展覽) 張獻文 (專業藝術家 國內外展覽) . 未上傳圖片
設計師顏茗儀(留英設計師)、 黃育銘(留美設計師)、 黃思蜜(獨立出版社與書籍裝幀設計師) . |
我的學系 |
義守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
---|---|---|
多元能力 |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