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315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135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 學系特色 |
1.跨領域課程:含社會學、公共政策、社會工作等學科; |
臺灣大學社會系提供完整、多元、跨域、創新的社會學教育,課程兼顧社會學傳統與新興主題,教學目標在培育具有社會學知識且能夠溝通領導、批判思考、主動學習、合作共榮的頂尖人才。在研究方面,本系教師關注多種貼近台臺灣及東亞社會發展的社會學課題,推動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以嚴謹的學術發現作為政策制訂與促進公共利益為努力的目標。 |
| 學科意涵 |
「社會暨政策科學」關注人與社會互動,結合社會學與公共政策觀點,探討社會問題的成因與解方,如貧窮、教育與人口變遷等議題,並以資料分析與理性思考理解制度與行為的關係。我們培養學生觀察社會、分析問題與提出建議的能力,讓理想化為行動。無論進入政府、非營利組織或企業,都能以專業深入理解社會、規劃政策並促進改變。 |
社會學是用科學方法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試圖找尋社會關係、人際互動,以及文化的模式。透過社會學的視角,我們在認識自身及他人的處境時,能在「比自己更大」的社會脈絡中來理解,進而找出更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1. 透過這項學習方法,學生學習各個課程之基本概念與相關理論;2. 這個方法廣泛地運用於各基礎課程,例如,社會學、行政學、社會心理學....等。 圖解:e化講堂 版權: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自有照片
電腦實作:1. 為強化學生就業能力,電腦實作常是本系學生的學習方法;2. 這個方法主要運用於程式設計、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數據分析課程;3. 藉由這項課程活動,學生熟練使用數種數據與質性資料分析工具,並提高通過社會調查師認證機會,並培養運用 AI 技術之能力。 圖解:民意調查教學中心 版權: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自有照片
團隊討論與PBL:1. 為使學生汲取分工合作的經驗,與培養學生傾聽與相互學習之能力,團隊討論是本系學生重要的學習方法;2. 這項方法廣泛運用於多數本系課程。 圖解:數位學習與討論室 版權: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自有照片
校外參訪與海外交流:前者用以強化學生對於職場之認識,與後者主提升學生的學術發表能力與國際視野。 圖解:校外參訪團體照片 版權: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自有照片 |
未上傳圖片 文本閱讀與課堂討論:本系課程需要閱讀大量書籍和文章,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使學生充分理解課程內容,並做批判性的思考。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組,由碩博士班研究生帶領,針對每週課程內容和閱讀教材,進行討論,使學生對於閱讀的文本、課程的內容,相關的概念和理論,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在頻繁的討論中培養批判思考、溝通和表達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研究報告:本系許多課程要求學生進行期中獲期末報告,學生以分組或獨立研究的方式,使用理論概念,使用多元的方法,去蒐集資料,分析與詮釋社會現象,增強學生進行社會考察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實作:學習活動與社會實務接軌,透過田野考察、方案設計、公民參與和深度報導等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公共溝通、解決問題和改造社會的實踐能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鼓勵同學在高中時候能開始主動學習與探索社會。同學可以多參與校內外活動、社團或志工服務,觀察身邊的社區與社會議題,培養對人和社會的好奇與關心。若學校有提供相關課程,也可以選修與社會、公共議題、人文探究有關的內容,或利用自主學習時間,進行小型研究、訪談或資料蒐集,實際了解社會現象。同時,也可以練習整理資料、表達想法,將自己的觀察寫成報告或做成簡報。這些經驗能幫助同學更了解社會科學的學習方式,也能培養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大學學習打下基礎。 |
閱讀深度新聞報導,或社會學導論相關書籍,參與社會議題的公民團體活動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有別於傳統社會系或是社工系,亦不同於公共事務管理或公共行政學系;本系強調社會學與政策科學之融合,並首創專業實習課程,重視專業實習與職場體驗,課程分為社會研究、政策科學與跨領域學習三大主軸,並以「社會/政府行政」、「社會工作」、「社會企劃」三個領域做為選修「課程模組」,系統化建立同學進入相關領域之專業能力。同時,課程納入多項 AI 科技學習,以面對資訊時代的挑戰。 |
人類學所關心的文化與社群,經濟學所關心的市場結構與交易行為,政治學所關心的公共政策與國際關係,也是社會學研究的主題。社會學不會把文化、經濟與政治當作孤立的現象來研究,而是把它們看做整體系統中相互依賴的部份,分析它們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在一個互賴日深的全球化世界中,社會學寬廣的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更適切地瞭解快速變動的社會現象。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常被誤解為僅能從事社工性質工作;畢業系友職涯發展多元;雖有在非營利部門就業者,其他約有 10% 系友擔任公職,且任職於民意調查公司、社會企業,與自行創業也不在少數。再者,大量系友在科技公司、國營企業、房屋開發,與其他營利機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業務企劃,與政策研擬工作。 |
社會學學的,並不是「沒有用」的知識。本系向來以提供嚴格的理論和方法的訓練著稱,培養學生抽象思考、綜合觀念與研究分析的能力,無論繼續深造或就業都受益良多。除了專業知識之外,社會學也培養批判思考、溝通領等、人文關懷和跨文化比較的能力,使畢業生多元的職涯選擇,且都有優秀的表現。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首先,本系並非是傳統的社會學或社工學系;本系強調跨領域學習,整合社會學與政策分析二者,透過學習較為廣泛的知識與技能,就業機會更多元。其次,課程非僅專注理論的學習,而是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課程包括專業實習、文字撰寫,與口語表達訓練,使學生能將所學應用在實務工作上。因應時代脈動,AI 知能更是學習重點。 |
社會學學的,不是中小學「社會科」內容的綜合,是用科學方法系統性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是完全不同的知識領域,而不是一個重「理論」,一個重「實務」。社會學使用嚴謹的方法來研究社會,不是「不科學的」。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培養AI世代的人文社會人才。我們結合社會學、社會工作與公共政策三大領域,培養學生理解數據背後的社會脈絡,洞察科技帶來的社會變遷,並具備以人為本的分析與行動力。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社政系強調人文思考與社會實踐並重,讓學生能以社會科學的方法,回應科技時代的新挑戰。師資、系所歷史等更多資訊請見本系官網,https://sc.hs.yzu.edu.tw/。
|
臺大社會系也搭配台大校方的研擬規劃了整合型的課程設計。本系於 108 學年度,推出「社會設計跨領域專長」,即深受肯定。「社會設計」整合社會學的洞見與調查能力,以及設計思考解決問題實務能力,針對社會議題與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學生系統性學得這個方法之後,能夠運用在各種議題。這項課程透過總整課程,執行過如何增進隱形障礙學生的資源(與天使心基金會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如如何扶助家庭成年照顧者的就業支持(與家扶基金會的菲律賓與越南辦事處合作),以及如何進行新手爸媽的孕期支持(與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合作)。這些實作課程更打破過去因為學期時間限制而總是停在「期末報告」階段的困境,推出實驗性質的「專案延伸課程」,讓學生的點子付諸實現,實際回應社會需求。 |
| 我的學系 |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社會研究方法教授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概念、知識與應用;透過分組對於臺灣社會的問題進行探討,例如環境生態、青年就業、社會住宅、高齡照顧等問題的認知;邀請民調專家與政府部門人員分享在地議題的觀察與分析。 未上傳圖片 社會統計教導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是決策時必備的能力;透過統計分析方法的運用,同學可以清楚地陳述變數與變數間的關連性,內容包括統計學基本概念、統計分析方法( 運用 R 或 SPSS、Stata、SAS 分析資料)、閱讀統計報表,與撰寫統計報告。 未上傳圖片 大數據與政策分析應用基礎促使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認識大數據概念、應用案例、隱私問題,及社群媒體、機器學習、視覺化軟體(如 Tableau 與Power BI)等。除了介紹大數據與政府開放資料概念,著重於對於大數據分析必須具備的概念與觀念,並且介紹大數據相關議題與技術運用。 未上傳圖片 政策規劃與執行針對公共政策問題的癥結,提出創意與可行的政策方案;透過政策分析的概念與方法,建立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技巧與知識;透過實際個案的討論,以掌握如何將政策分析應用於公共問題上,以提高政策分析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非營利組織管理介紹非營利組織的概念、理論及所需的管理技巧,同時針對相關議題與管理策略作各別探討,以增進對第三部門的了解為目的。 |
未上傳圖片 社會學甲這門課是介紹與討論社會學基本概念與理論的課程,選定的教材是以代表性的臺灣當代社會學者對於不同社會學主題的研究成果為主,藉此去了解社會學者是如何分析社會現象。上課所選讀的研究論文知識深度比起一般社會學教科書的內容要高,對於同學的要求不在於全部理解論文的理論或是研究方法,而是期望同學能夠掌握論文主要的論 未上傳圖片 科技與社會研究當科學家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與社會利益有衝突時,科學家該要堅持己見嗎?我們心中理想中的「好」科學家是真的是好嗎?如果從事「純科學」的研究人員,不知道所獲得的結果如何與社會連結,而社會人文領域背景的人們,不了解科學家所從事的活動內容,這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未上傳圖片 政治社會學本課程主要的目標,是要帶領學生探索國家社會關係,以及民主體制的政治過程,,並由此來反省、討論台灣當前所面對的政治問題。期待學生修完這門課之後,對於公民如何參與政策決定,以及如何實踐平等公民權利,有更大的知識想像,和更強的實踐能力。 未上傳圖片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我們生活在一個跨國遷移日漸頻繁的世界,台灣的族群地景在九零年代後也因為勞動與婚姻移民數量的成長而有顯著的變化。本課程將運用社會學文獻以及紀錄片影像資料,配合訪談、田野、研究等實作,來了解與分析國內外的遷移現象與經驗,以促進學生對於移民人權與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實踐。 未上傳圖片 審議民主與公民參與審議民主不僅是當前民主理論一股重要的思潮,也在民主實踐場域逐漸蔚為嶄新的公民參與模式。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將結合審議民及社區參與的在地實踐,在帶領學生探索如何將審議民主的創新實踐,運用到社區參與。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薛景瑚照片 版權:系友提供
薛景瑚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士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研究及民意調查業/市場研究部經理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研究及民意調查業/市場研究部研究員 桃園縣社區培力暨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社會福利服務業/督導 桃園縣社區培力暨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社會福利服務業/社工員
圖解:吳佳穎照片 版權:系友提供
吳佳穎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士 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TOYOTA 車輛部販賣訓練室室長 TOYOTA 服務部業務企劃室專員 LEXUS 車輛部企劃室資深行政專員
圖解:李玉貞照片 版權:系友提供
李玉貞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士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助理研究員
圖解:陳承佑照片 版權:系友提供
陳承佑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士 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信義房屋代銷部研展專員
圖解:游宜庭照片 版權:系友提供
游宜庭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士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 就業情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駐聯發科資料分析工程師 |
未上傳圖片
蕭新煌臺大社會系學士,美紐約大學水牛城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蕭新煌長期在臺大社會系任教,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東南亞學會理事長、國策顧問、傑出人才基金會執行長、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 蕭新煌是臺灣社會學許多領域的開創者或先行者之一,像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社會運動、民間社會與民主,以及中產階級研究。他在戒嚴時期即積極參與民間社會組織,致力於推動活躍的公民社會。他也長期擔任政府部門的諮詢工作,在教學、研究和服務方面都有傑出貢獻。 未上傳圖片
何榮幸現任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及《報導者》總編輯,以及台大社會系兼任副教授。本系畢業後,投入新聞工作,累積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經驗。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政治組主任、副總編輯兼調查採訪室主任,還有《天下雜誌》總主筆及「獨立評論@天下」網站執行主編。 就讀臺大社會系及間及擔任校園刊物總編輯。在記者生涯中,曾投入媒體改革運動,推動「黨政軍退出三臺」。1995年,擔任臺灣新聞記者協會創會會長。何榮幸以調查採訪和深度報導見長,享有盛名,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金鼎獎雜誌專題獎、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新聞大獎。出版諸多著作。2015年創辦網路新媒體「報導者」,提供優質的深度調查報導。 未上傳圖片
陳惠萍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從小對於傳統體制及主流霸權過敏,因此一路栽進社會學。碩士研究「常體之外」,博士時期的興趣則轉向替代能源,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喜歡走非正統路線。 自詡為一位從社會學領域進入綠色產業的社會企業家。相信在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的道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自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畢業後,便投身創業並持續倡議公民電廠、綠能公益之理念。期許自己成為改變的力量,並捲動更多企業與民眾同行,一起用綠能讓世界更美好。 |
我的學系 |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