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壽豐校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 
                                        
                                                     校本部 242062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有基礎的社會學課程,多個特色課程是我們的與眾不同,包括「法律社會、犯罪防治與觀護學程」、「公共與勞工事務微學程」、社工學分、進階數據分析、中等師資培育等,有利學生接軌就業市場。我們的優勢來自學生可以取得國立大學的教育資源,包括多項獎助學金、國外移地教學、國際交換學生的機會更高於許多大學、與歐美和日本簽屬多個雙聯學位等。完善的雙導師輔導制度讓東華社會學系的師生關係是有溫度且共感美好。  | 
                                        
                                                     輔大社會學系為臺灣第一波成立的社會學系之一,目前師資專長多元且年輕有活力,堅持保留面對面、具有師徒制精神的學士論文必修課程。此外,本系鼓勵社會參與及實踐,提供學生各式獎助學金,發展個別化的適性學習。本系目前正積極推展產業實習計畫,並提供3+2的學碩五年一貫學位。2020年起,本系獲認證成為台灣社會學會社會調查師證照合作系所。  | 
                                
| 學科意涵 | 
                                                     社會學是一門綜合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學科,用以洞察社會現象,進而落實社會實踐。社會學研究的範圍廣泛,小至個人日常、家庭與社區,大至全球化趨勢與人類發展。社會學經常使用質化和量化的專業技能進行社會現象分析,也在專業知識養成的過程中培養洞察力、邏輯分析、批判與問題解決之執行能力,以此改善社會問題及實踐理想。  | 
                                        
                                                     邀請你一起來訓練自己的腦袋肌力,打開社會學想像的眼睛!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提出「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一詞,試圖打破一般人只用個人行動解釋社會現象的觀點,讓人更覺察個人與社會結構之間的複雜關係。透過社會學的想像,我們得以將單獨個人之煩惱,轉化為公共集體的議題。  | 
                                
| 學習方法 | 
                                                 
                                                                理性批判:社會學是一門具有深度的學科,對於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並從事批判性的思考。 版權:系辦  
                                                                建構知識體系: 透過大量地閱讀社會學相關理論,結合專業的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以建構一套認識世界的知識系統。 版權:系辦  
                                                                社會實踐:依據所習得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給予任務設計方案深入現實社會,提昇學生社會關懷與社會參與之能力。 版權:李瑋恩  | 
                                        
                                                 
                                                                1.量化研究方法:調查研究、研究設計、抽樣設計、社會統計、SPSS統計套裝軟體。 圖解:社會調查師 2.質性研究方法:訪談、焦點團體、田野調查法、紮根理論。 圖解:優秀學士論文海報展 3.學士論文:每位學生選擇有興趣主題,獨立進行研究。 圖解:第53屆學士論文發表  
                                                                4.社會設計與實踐: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方法去解決社會問題。 圖解:社會實踐工作室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對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情抱持懷疑的態度,透過廣泛涉略相關社會議題之書籍、媒體影音、新聞事件等,且多參與讀書會、講座、工作坊,來訓練自己從多元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同時可經常與自己或他人對話,討論並分析社會事件背後的意義,以跳脫個人歸因的思考框架,從社會現象背後的結構運作作剖析,俾能重新認識「我何以成為今日的我」。  | 
                                        
                                                     
                                                        1. 對各類人群與社會議題展現興趣,並具有觀察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我們有跨域的課程,如結合法律、諮商與臨床學系開設「法律社會、犯罪防治與觀護學程」,也有跨企管、勞工與法律的「公共與勞工事務微學程」等。有意從事社工,但又對社會學感興趣的學生,也可在本系修得近半數的社工學分,再跨到校內其他學院修滿學分,即取得社工師考試資格。我們也是中等師資培育的主責科系之一,讓有興趣成為公民教師的學生更具競爭優勢。學生取得商業數據分析師和社會調查師的證照是我們的強項之一。  | 
                                        
                                                     社會系是社心學群的核心系所,與政治、經濟、心理、社會工作、人類學構成社會科學的基礎。相較於政治學與經濟學,社會學聚焦整體的社會現象,政治學研究國家與政治制度,經濟學研究生產、交換與分配。相對於心理學,社會學研究一群人及社會結構,心理學研究個人與心理結構;相較於社工,社會學以瞭解社會、改造社會為目標,以質性與量性方法掌握社會脈動,社會工作則是藉由社區、團體與個案工作等方法,協助弱勢團體改善不利處境。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其實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出路還有是有所差別,社會學系的出路較為寬廣,如公職,犯罪防治工作、數據分析師,非營利組織企劃人員,國會助理、媒體記者...等。如要報考社工師證照,則還需補修若干學分,並參與社工實習,這樣就可取得社工師的報考資格。  | 
                                        
                                                     
                                                        1.社會系等於社工?社會系運用系統性方法分析,設計改造社會方案。社工則執行助人專業。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社會學系的學生只會社會運動」是一般社會大眾對社會學系的誤解。社會學系主要在於培養學生洞悉社會現象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對於日常生活及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 
                                        
                                                     
                                                        1. 社會系都是數學很爛的人念的?本系包含質性與量化的訓練,所以本系專業包含社會統計中的資料處理與分析的基礎訓練,但大三的學士論文訓練則採分流制,學生可依自己的專長與興趣發展。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最好的方式就是請學生上本系的網站,了解本系的課程、師資、學長姊的出路等訊息。本系也極歡迎學生打電話前來詢問。  | 
                                        
                                                     
                                                        詳細本系相關介紹請參閱本系網頁  |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社會變遷
                                                                        1.了解台灣社會發展脈絡 圖解:老店參訪 版權:劉珈均  
                                                                社會階層化
                                                                        社會不平等是最重要的社會現象之一。如何從社會階層研究的視角對不平等進行觀察和分析,會是一門十分有趣的課程,也是社會學研究區別於其他學科研究的主要特徵之一,更蘊含了傳統社會學中核心的理論關懷。 版權:系辦 環境社會學
                                                                        本課程安排參訪前往花蓮米棧社區、磯崎山海劇場附近、花蓮市清潔隊及垃圾中繼站(掩埋場)、花蓮南濱海灘學習ICC淨灘,出海從海上觀察海洋垃圾、花蓮海岸,並認識花蓮鯨豚資源。學生在參訪及聽取專家解說後,拍攝環境報導影片,上傳到公民記者(PeoPo)平台,以宣揚花蓮環境議題,傳遞環境教育的知識。 版權:系辦  
                                                                社會實踐方案本課程由系上老師們共同擔任導師,指導同學進行學術研究、方案實踐或是展演,以作為畢業的代表作。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從事質性或量性的論文寫作,或是以方案或展演的方式來呈現。 版權:系辦  
                                                                性別與社會透過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的視角,本課程介紹性別研究論述、方法和實例,並討論性別及女性主義知識建構。主要的目的在提昇同學們的專業視野、思考及研究能力;檢視自我的性別經驗,分析社會建構性別議題的過程,關懷日常生活中性別議題,培養對性別的尊重與公正的態度 版權:梁莉芳提供  | 
                                        
                                                 
                                                                學士論文學士論文為本系最大的特色。大三下同學必須選擇一位指導老師,協助選擇一個主題深入研究,可以整合前二年半的理論與方法,完成研究。除了一對一的指導,也形成共學的小團體,有助於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圖解:本系學生公開發表論文 未上傳圖片 童年社會學(1)解釋童年定義、論述,並能思考運用於台灣;(2)對於兒童與社會不平等的關連,包括教育資源、階級、族群、性別、勞動;(3)反思當代兒童面臨的資本主義與消費文化、網路與科技、全球化與跨國流動處境。 未上傳圖片 金融社會學此課程將從台灣的貨幣網絡入門,理論觀點為軸,最後討論全球金融運作所產生的社會現象和可能的解釋方式。 未上傳圖片 健康與疾病社會學(A) 社會結構如何影響健康與疾病的分佈; (B) 醫療保健機構/服務又如何回應健康與疾病的社會分佈。主題涵括:醫療社會學、社會流行病學、健康不平等的測量與理論、壓力-心理困擾過程、醫療保健結構、醫病關係。 未上傳圖片 地理資訊系統與社會分析本課程旨在提供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導論及如何使用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分析。課程分為地理資訊系統概念、內函及應用介紹,介紹軟體ArcGis;操作實習以開放軟體以及WebGis為主,引領學生利用社會資料來進行空間分析以及展示。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版權:本人提供 
 施柏榮現職: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計畫專案經理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工學碩士 獲獎:林榮三文學獎 台大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 菊島文學獎等獎項 長年參與國發會、經濟部等部會多個科技研發與服務計畫,投入跨部會研發計畫之技術評選與提案。主要專業在於國家產業升級策略、智慧城市、物聯網(IoT)、邊霧運算(Edge Computing)、人工智慧(AI)等新興議題,具有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產業分析師認證、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管理師認證。多次獲邀前往台灣科技大廠、法人產業科技型研究討會,進行專題演講與內訓。   
                                                                版權:本人提供 
 游騰林現職:國泰世華銀行 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 商業分析師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所 騰林透過提早設定升學目標並展開具體計畫,僅利用五年的時間即完成學碩士學位。 在社會學系/所的課程中,學習到許多社會分層、社會趨勢等專業知識,並搭配統計學、量化研究等課程培訓的分析技術。讓學生不只能夠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剖析問題,還具有將各種複雜的問題轉化為可操作化的統計指標,藉以讓學生能夠兼具大數據分析專案的理論與實務。 騰林曾任職於台灣之星、國泰世華銀行,在職期間曾獲卓越專案管理獎與科技應用創新   
                                                                版權:本人提供 
 吳采璋現職: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 編導兼主持人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曾任: 正聲廣播電台高雄台記者兼主持人 復興電台主持人 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記者兼主持人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教 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擔任廣播電台主持人 擔任花蓮看守所讀書會長期志工 未上傳圖片 
 尤泓鈞現職: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班 110年特種考試司法官考試及格 110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律師考試及格 109年司法人員特種考試四等書記官及格  | 
                                        
                                                 未上傳圖片 
 王俊秀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土地利用、管理及設計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Madison)都市及區域計劃博士班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環境科學碩士 輔仁大學傑出校友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學研究所 教授 輔人大學講座教授兼全人教育課程中心主任 國立聯合大學代理副校長/校長 國立聯合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苗栗學研究中心主任 未上傳圖片 
 王綽中輔大社會系。 資深媒體人。 旺旺集團副執行長、《中國時報》兼《旺報》總編輯。 未上傳圖片 
 林呈綠輔仁大學社會系。 資深廣告人,英泰廣告公司負責人。 MCEI中華民國國際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 台灣亞細亞企業倫理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未上傳圖片 
 蔡昇晏五月天瑪莎。畢業自師大附中。天主教輔仁大學社會系肄業。 相信音樂股東之一。 陶晶瑩經營網站《姊妹淘》之專欄作家。 2012年以〈諾亞方舟〉一曲獲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除了貝斯,其他擅長樂器包括低音提琴、吉他、鋼琴以及口琴。 2013年開設《OFFLINE離線咖啡》咖啡廳,放著他收藏上千張專輯與書籍,安排的音樂、收藏的披頭四等公仔,偶爾會請樂團表演。   
                                                                                                                            
 鄭家盈台灣社會學會【進擊的職人EP.4】專訪影片網址:https://youtu.be/hHa4m27T8go?si=GXbqon4KQQNoEJHx 數位行銷專員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