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
---|---|---|
所屬學群 |
跨領域
|
跨領域
|
所在校區 |
英才校區 403012台中市西區民生路227號 |
陽明校區 112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號 |
學系特色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本學程)以「智慧學習」之專業內涵,培育學生人工智慧應用及設計能力;學生可依個人志趣,選擇跨領域專長組合,以提高就業競爭力與多元發展,例如智慧教育、資訊科學、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創意設計、企業管理等。 |
因應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本校為培育能夠結合生醫科學與醫療工程的跨領域種子人才,創立國內唯一的跨生、醫、工領域「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本系除了提供修習基礎科學、生物醫學與人文通識之外,另將「資訊暨數據科學系列課程」列入必修特色課程,學習演算法、程式設計與數據分析等基礎知識,以鍛鍊學生能夠整合生醫科學與數位資訊的思考邏輯。大三分流時,希望讓學生能擁有跨多元生醫領域的能力,達成求學或就業競爭力的加值。 |
學科意涵 |
本學程以培養跨域整合能力、科技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未來人才。完成本學程課程後,學生將具備跨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職涯挑戰,並於畢業時註記專長;亦能依本校轉系規定申請至欲就讀的學系。 |
本系強調在大一大二階段以建立橫跨生物醫學及資訊科學的基礎為優先,養成跨領域學習能力;大三根據適性發展的原則,選擇可分流至臨床證照、生物醫學、工程醫學相關的科系繼續學業,取得該專業學系的畢業證書或證照,並持續朝跨領域發展。 |
學習方法 |
![]() 本學程在教學上聚焦於「智慧學習」專業內涵之統整,包含「AI素養」、「自主及終身學習力」、「跨域學習力」,培育智慧教育之未來跨領域人才。 圖解:「智慧學習」專業內涵之統整 ![]() 本學程聚焦AI素養與教育推展的結合。本學程將著重讓學生運用具人工智慧的學習平臺,瞭解其適性教學模式,掌握未來於教育現場應用方式,提升適性教學素養外;亦透過機器人設備、AIoT設備與AI機器學習技術導入其教學場域,提升其運用新人工智慧技術與科技導入教學能力。 圖解:AI素養與教育推展 ![]() 本學程冀望透過教育過程,培育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之終身的學習者。透過自知 、自理自評 自強等過程,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並調節學習方法和自我認知,以達至善,即為自主學習最重要的目標。 圖解:自主學習能力之終身的學習者 ![]() 本校執行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推動總辦公室、雙語數位學伴中心、夢的N次方等,推動全國中小學數位學習實踐、雙語學伴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成長,結合智慧檢測服務,引領數位學習發展。希冀透過新興科技與智慧自造教育輔助資訊與設計課程與智慧學習服務,以達致跨域學習與實踐機會。 圖解:跨域學習與實踐 |
未上傳圖片 1. 互動式教學及問題導向學習: 強調師生課堂上的即時互動及以分組討論方式闡述課程中的概念 未上傳圖片 2. 小組討論及頻繁師生交流: 導師課的學習主要在培養思考表達能力,透過每週固定兩小時課程時間及老師參與小組討論方式進行 未上傳圖片 3. 手做實驗訓練及習慣團體合作學習: 實驗課程以每人必須實際操作為原則,並非看錄影帶觀摩,此外每二人一組,每四組形成桌隊,進行實驗前問題回答及討論 未上傳圖片 4. 學系觀摩: 定期舉辦校內學系參觀及座談會,增加對未來分流學系的認識及特質分析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學生可展現多元能力和探索熱忱,著重於跨領域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不同學科領域的興趣和探索。 此外,探索興趣,建立自主學習動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競賽或社會服務,透過多元的發展,展現熱忱和領導力。 |
建議嘗試泛生醫相關的實作或自主學習,並於過程中多訓練反思能力,以探索個人朝泛生醫領域發展的動機與潛質。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學位學程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學習科學領域之專業人才、發展國內新型態學習研究與開拓學習實務之應用、培養學生將具備整合統計、程式設計、資料分析、資訊應用之知識與技能。本學程學生可依個人興趣及未來職涯規劃修讀本校四個學院(教育學院、人文學院、理學院及管理學院)之任一個學系主修或學程專長課程,或進行國立台灣大學系統跨校修課,畢業證書上將註記主修專長。 |
本校陽明校區內的科系皆為生醫相關的學系,希望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培育整合型生醫人才。故本系特色不同於他校不分系,包括:(1) 進行生醫領域分流而非全校分流。學生完成兩年課程與職涯探索後,大三得分流至陽明校區證照科系(醫技、醫放、物治、藥學、護理)或非證照科系(生科系基科所、醫工、數位醫療)。(2) 學生分流後學籍逕轉至該專業學系,畢業時取得專業學系的畢業證書,亦可考取證照,無畢業後專業性不足之疑慮。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生可能誤以為不分系畢業生因無特定專業,未來出路較窄。其實,透過跨領域學習與自主課程規劃,學生能培養整合思考與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更具彈性與競爭力。畢業生可依個人專長發展於科技、設計、教育、創業等多元領域。
|
並非以職場出路為唯一考量,希望給予學生兩年充分的時間,了解自己的志向及各分流學系的特質。擁有扎實的生醫基礎之後,再跨入專業領域成為整合型人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可誤以為全校不分系學位學程只是為尚未確定志向者設計,其實不然。本學程旨在培養具「多功能、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強調學生主動探索、跨域學習與問題導向實作。學生可依興趣規劃個人化課程路徑,融合人文、科技、社會等多元知識,發展獨特專長。 |
(1)課程規劃:本系提供完整的整合型生醫課程與探索模組選項,目的在於讓學生分流後具備跨領域思維,並順利與分流學系的專業課程接軌。因此課程規劃較為剛性,雖自由度較弱但亦減少學生對選課方向不明確之疑慮。(2)修課模式與同儕培養:必修課程多與生科系基科所和醫學系醫師科學家組合班上課,重視培養大學同儕資源。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透過多元且創新的教學設計,本學位學程旨在培養具備跨域整合能力、科技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未來人才。完成本學程課程後,學生將具備跨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職涯挑戰;據此,學程畢業生無論是投身教育科技、數據分析、創新創業,或是繼續深造進修,皆能自信迎接未來! |
(1) 本系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無論未來往臨床證照或研究發展都可以增加參與技術研發的機會,增加職場競爭力。(2) 本系必修課程大多可抵修分流學系之基礎必修學分。此設計有利於讓學生分流後嘗試學位加值(雙主修、輔系,學程等)管道,取得多領域專長,以創造更大的學習可能性與自由度,提高升學或就業的競爭力。(3) 本系備有非一次性的高額獎學金以鼓勵數理資優或具特殊表現的學生就讀,詳情請參考系網。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工智慧跨域應用本課程介紹人工智慧在多元領域的應用,強調跨學科整合與實務導向。學生將學習基本AI技術,並透過專題實作,培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提升跨域協作與創新思維。 ![]()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聚焦於科技工具(如智慧學習平台、學習分析)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融合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學設計原則,搭配實務操作與案例分析,幫助學生設計並評估有效的學習環境與策略。 ![]() 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本課程涵蓋資料探勘、機器學習與視覺化技術,培養學生在海量資料中找出規律與價值。學生將實作分析工具,並應用於商業、社會科學與公共政策等場域,強調資料驅動決策能力。 ![]() 人工智慧與數位人文本課程結合AI技術與人文研究方法,探討文本分析、文化資產數位化等應用。透過實作與討論,學生理解AI在文學、歷史、語言等領域的潛力與挑戰,拓展人文研究視野。 ![]() 人工智慧代理人與數位攣生應用介紹智慧代理人與數位分身之概念、設計與應用,涵蓋模擬、預測與人機互動等技術。課程強調實作與跨域應用,適用於智慧製造與虛實整合等場域。 |
未上傳圖片 生涯發展與學習生涯發展與學習 - 小班導師制度是本系獨一無二的設計,在一、二年級時,分組由每位老師帶領6-8 位同學,每週定期聚會,訓練閱讀、表達的能力,並藉此機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關係更加密切,導師也能確實的掌握每位同學的狀況,而能提供適切的建議與輔導。 未上傳圖片 生命科學總論生命科學總論 - 強調以分子基礎理解生命現象的運作,協助學生銜接高中生物學知識至現代生命科學的學習,與其他臨床學系的普通生物學相較,更能貼近理解疾病發生及發育老化過程的機制。 未上傳圖片 系列資訊課程系列資訊課程 - 從計算機概論開始,到程式語言、資料庫演算法認識,及數據科學,讓生科系的學生可以從零背景到具備基礎數據處理能力,對於未來不論是研究或就業都能獲得相當之助力。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
資料準備中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資料準備中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