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學系特色 |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以音樂為軸,學習三大核心領域: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並透過跨域實作,進行整合呈現。實務課程涵蓋樂曲編創、影視配樂、製作出版、錄音技術、聲音科技工程、展演活動、媒體行銷等內容,以議題導向啟發創新思考與自主學習,透過田野踏查,創造具備在地特色、人文關懷的國際共製實作專案。以培育新時代具備全球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影音製作和跨藝整合能力的人才為目標。 |
以培養專業演奏及創作人才為教學目標。共設有理論與作曲、鍵盤、聲樂、絃樂、管樂、擊樂等主修別。在系務的運作、師資的延聘或課程的設計上,著重在「音樂專業」與「人文科學」的聯結及「本土藝術」和「現代創作」的整合與平衡,故在培養人才與傳授智識、技能上具有國際水準與規模,並開創了北藝大音樂系的獨特風格。https://music.tnua.edu.tw/ |
學科意涵 |
本學程以音樂為軸,學習三大核心領域: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並透過跨域實作,進行整合呈現。 |
<音樂學系>共設有:理論與作曲、鍵盤(鋼琴)、聲樂、絃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及豎琴),木管(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及薩克斯風)、銅管(法國號、小號、長號、上低音號及低音號),共計18種主修別.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習方法 |
核心領域探索階段各核心主修以簡易數位化實作課程引導、激發學習動力,並在適合時間點回歸紮實理論學習。 核心主修間跨領域專題實作結合系外之既存或新創之影像或多媒體素材,讓音樂編創、聲音設計與錄音製作三門主修學生,透過系上媒合完成專題製作實戰。 產學合作媒合以最頂尖的音樂製作師資及畢業校友,讓學生在畢業前即能與產業接軌,以盡早的時間接觸國內外頂尖製作鍊,並透過國際產學媒合實作,讓學生反思並修改學習方針。 |
1.以專業的音樂實務訓練為根基、在瞭解東西方音樂文化地培養薰陶下,養成全面的演奏及創作人才,開創世界性的東西方融合的音樂美學。實務上:與國內職業樂團職場接軌:從樂團排練/演出參與/節目演出策畫/製作/執行,皆設有專業平台提供學生實務 圖解:課程進行方式:著重音樂理論研究與演出實作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培養創作專業人才及演奏專業技巧、加強音樂理論分析與應用、強化音樂演奏與詮釋。 圖解:所學理論透過演奏與詮釋體現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增進人文基礎修養、加強表演相關藝術之訓練、實施科際整合與交流為學習目標。 圖解:國際大師班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北藝大音樂學系與絃樂組老師奇美提琴工作室 圖解:北藝大音樂學系與絃樂組老師奇美提琴工作室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2021北藝大晨曦之星 小提琴大師班 圖解:2021北藝大晨曦之星 小提琴大師班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希望看到學生們,無論在相關課程、社團活動中參與的 或 自行規劃舉辦 的各種 未來可連結至本學程專業的能力和成果表現證明。 |
主修需每日扎實練習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學程結合古典、傳統與跨界的音樂課程,以及視覺藝術類之新媒體、電影、動畫與美術等跨域合作、豐富多元的各項專業課程設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有別於國內其他音樂學系在於:本學系著重「音樂專業 」與 「人文科學」的聯繫,及「本土藝術」和「現代創作」的整合與平衡。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新時代所面臨的國際產業及就業趨勢,並非只有過去專精樂器演奏人才發展,還包括與多媒體影音科技的跨界合作。透過本學程最前瞻的音樂編創、聲音設計及錄音製作等課程規劃,為二十一世紀的影音產業,培育具備多元跨域整合能力的新時代領袖與人才。 |
無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臺灣專業音樂教育學習內容,以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的演奏和教習居多,而結合現代影視音配樂、聲音設計、科技流行及跨界創新的傳播應用整合內容比例較少。本學程正視二十一世紀科技帶來的全球影音內容革命,以培育新時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影音製作與科技跨藝人才為目標。 |
無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1.學士學位學程與一般學系相同。 |
無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音樂創作實務多元風格音樂創作與編曲,包含流行、搖滾、民謠、爵士、電音、嘻哈、台灣原創…等。 未上傳圖片 電玩音效設計針對電玩及其動畫短片,以創意思維佐以豐富合成器基礎訓練製作音效。 未上傳圖片 混音實務多元風格之音樂混音技巧學習,涵蓋國內外跨域風格音樂、電視劇、電影、電子音樂、電玩音樂…等混音製作。 |
管絃樂合奏透過本課程的實務操作:訓練演奏能力、聽力、鑑賞力,擴展對不同時代曲目的詮釋力:並在樂團合奏中,認識且增進群育的概念與價值。 圖解:呂紹嘉與胡乃元大師 VS 北藝大管弦樂團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新音樂演奏與實習
本課程藉由排練和演奏從20世紀和21世紀撰寫的各種音樂風格的作品。詮釋當代音樂表演相關的技術和解釋技巧,在本學期結束時,將會深入的了解新音樂語言,並獲得演出所需的技能。 圖解:新音樂工作坊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專題演講本系為了帶領學生在音樂領域具備宏觀及專業性,擴展學生們的視野,同時得以與世界級大師面對面請益,親聆大師精闢的演講及演出,透過課程安排,希冀培育學生專業音樂涵養、拓展個人作品視野, 加強專業的演奏技巧學習,近年來不斷力邀在音樂不同專長之大師來校,進行單次之大師班、密集之大師講座課程及音樂會演出。 圖解:北藝大OPENDAY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鋼琴家之身心整合教育
啟發正確而自然的身體結構認知及自我覺察,並與演奏實務融會貫通,以提昇演奏者之藝術表現。 圖解:蔡佳憓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音樂跨域專題
培養學生對音樂演奏與跨領域藝術合作之理解與實作能力,希冀培育學生專業相關涵養、創新研發的精神與團隊合作的態度。 圖解:跨域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未上傳圖片
鄭立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主修指揮畢業,為國內首位獲頒此學位者。先後受教於亨利‧梅哲﹙Henry Mazer﹚、徐頌仁、陳秋盛等名師。 2007-15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專任副教授,2015年起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期待帶領樂團邁向更高的藝術成就。2017年以《臺灣音畫》獲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詮釋獎-指揮」殊榮。 未上傳圖片
吳思珊擅長音樂劇場,1993年榮獲法國馬爾梅森音樂院第一演奏家文憑,並二次獲得「卓越評賞獎演奏文憑」以及「精湛技藝獎」;2008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曾師事朱宗慶教授,並曾與佳斯棟‧席勒維斯特教授學習音樂劇場。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專任教授、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 未上傳圖片
顏華容顏華容自幼由葉秀勤老師啟蒙,先後師事林芳瑾、卓甫見、郭長揚、彭聖錦等教授,自福星國小音樂班畢業後通過音樂資優測驗進入南門國中音樂班、成為鋼琴家宋允鵬教授之弟子,以優異成績通過資優甄試保送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顏華容的獨奏、室內樂、協奏曲演出愛樂者深切期待,每年受邀演出多場不同曲目獨奏會;現任實踐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並於中正高中及國立新北高中音樂班兼任指導,兼顧演奏、寫作、教學與研究之高素質。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