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物資源學群
海洋資源學類 |
生物資源學群
海洋資源學類 |
所在校區 |
海大校區 202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
校本部 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以培育環境生物、漁業技術、漁場生態、海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保育與復育、環境生物評估與管理等領域之人才為宗旨;在大學部著重於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之基礎養成專業知識教育、教導漁業資源、海洋生物生產及漁業資源管理等,在學期間應進行4-8週海上實習訓練或陸上實習訓練,結合學用合一。 |
本系以海洋生物學識為基礎,培育應用現代生物科技於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保育及管理之人才。師資研究領域涵蓋分子生物生理、生物資源、海洋化學天然藥物等,研究表現卓越。本系課程除著重學識理論外,亦重視知識的實作應用,透過實驗課程及專題研究,培養學生獨立研究、思考表達及團隊合作等能力。提供必修課程全英語授課學習環境,深植學生的英語能力,畢業生可於國內外升學或相關產業發展,校友在研究、教學及產業界皆有傑出表現。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我國整合海洋漁業及環境生物教育研究之最高學府,「以海洋漁業為主,但不以海洋漁業為限」的思維培育新世代漁業科學與生態環境領域「教學」、「研究」、「企劃」、「管理」之專材。其方向包含「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兩大主軸,包括漁業技術、漁場環境、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保育與管理等領域之學科訓練,蓄積進階知識。 下載詳細資料 |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是以海洋生物為基礎,配合現代生物科技訓練,發展生醫製藥開發應用及生物資源保育管理,學習領域涵蓋海洋生物資源領域(各類海洋生物、生態、生物統計等)、海洋分子生物領域(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基因體、遺傳學等)及海洋化學應用領域(天然物化學、光譜分析、生物製藥等),是台灣唯一具連貫性開發海洋生物資源與海洋藥物前驅應用之系所。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專題實做: 透過小組互動討論教學,探討課程延伸議題,從中學習產業發展與生態間永續平衡。以小組報告、專題演講及校外教學的心得報告評估學生學習狀況。 圖解:學生專題實作報告成果 版權:海洋大學環漁系自有照片 產業連結: 透過企業講座將課程與企業結合,課程內容由現階段業界實際所需之課程由業界主導開設,並從中提供企業實習工作機會 圖解:企業產業業者主導講授之課程並提供有薪實習 版權:海洋大學環漁系自有照片 實務應用: 透過企業實習以達到學用合一的目標,縮短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間之落差,親身投入漁業生產者、管理者在海中之生活與實地經驗 圖解:海上實習課程搭乘訓練習船至日本姐妹校交流 版權:海洋大學環漁系自有照片 |
講授課程:教師講授學科知識核心概念,並提供課外時間Office Hour解答課程相關疑問。 圖解:教師於課堂講授 版權: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實驗/實習課程:由教師及助教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透過實際演練驗證課堂所學之理論,訓練學生觀察、實驗操作技術、結果分析及報告撰寫能力。 圖解:海上實習-浮游動物網拖網採樣 版權: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專題研究:已具備本系學科知識基礎的三四年級學生,依照自己有興趣的研究領域加入各實驗室,擬定研究主題,以獨立或團隊合作的方式規劃並執行實驗,並於畢業成果展發表研究成果。 圖解:畢業專題展發表研究成果 版權: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應關注國際漁業動態、漁政機關政令宣導與時事、漁業資源之利用與管理、瀕危海洋生物之保育,尤其需要勇於嘗試及接觸不同之人、事、時、地、物,拓展生活圈瞭解漁業基層第一線的需求、生活、工作模式、,互助合作,同時培訓新的研究人力與能力,參加我國及國際之漁業資源現況、保育、管理等研究計畫。 |
在學習各學科知識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亦須多觀察體驗,豐富視野,讓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有所連結,以期融會貫通、深刻理解,讓知識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可透過專題實作的規劃與執行,驗證自身所學、所想與實際應用層面是否存在落差,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或找尋答案。多方閱覽海洋相關議題或參與海洋相關活動,例如海洋教育相關學習平台,以提升海洋認知。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以發展「海洋漁業產業」、維護「海洋生態環境」以及健全「海洋資源管理」之教育研究理念,並以永續漁業經營發展為目標培育漁業與保育相關領域教學、研究、企劃及管理之專業人才。 |
本科系專注於海洋生物資源的研究、應用與保育,並學習利用現代生物科技方法,開發海洋生物資源,運用於醫藥、生活等各方面人類使用。與海洋科學系相比,本系除學習海洋生物的相關知識,更強調利用現代生物科技與化學分析方法,釐清海洋生物的共生生態現象外,更建立不干擾生態的方式,來開發與應用海洋生物資源。與其他生物科技或生物科學相關科系相比,本系專注於海洋生物領域的知識教學傳遞與相關生物科技研究應用。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之教育目標與宗旨在於培育漁業科學與生態環境領域「教學」、「研究」、「企劃」、「管理」之專業人材。過去外界長期誤解本系畢業生之就業出路在於擔任基礎的漁民漁夫或跑船等勞力工作,僅能與漁船、漁港、漁貨相處,基本薪資低落無法維持生計出路不易,實際上畢業生多進入公部門及教育研究單位,起薪範圍介於4-5萬。 |
工作不一定會直接接觸海洋(出海)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常常被誤解,教學內容強調漁撈作業,不講求保育與管理。本系之教學內容在於以瞭解漁業產業、海洋環境以及管理層面之相關議題,並探討資源變動與環境變遷之相互影響以提供制定相關管理政策之依據。然而,過去外界長期誤解本系之教學內容偏重漁撈作業之勞務領域,而忽略了保育管理、政策法規、社會經濟等相關議題。 |
大學課程學習基於與國際資訊交流,多數課程使用原文書,且本系必修課程以英語授課,高中生初上大學,對於英語教學閱聽較為吃力,除需有高中生物、化學、物理等科目學識基礎外,更需加強英文專有名詞認知,需花大量的時間熟悉。另外,學習內容上,大學課程學習內容較多且雜,學生需學習自行閱讀課文並查詢參考資料整理筆記。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之生學就業出路如附件檔補充說明
|
本系為培育海洋科技跨境移動之人才,必修課程以英語授課,系選修課程非全英語授課。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海上實習前往國外港口進行4-8週海上實習訓練,讓學生體驗漁業生產者在海中之生活,同時讓學生親身投入現場漁撈作業及航海操作訓練,並安排各項國外教學研究單位之陸上參訪行程,使學生投入漁業管理、企劃與研究領域時,能充分認知漁業生產中「人」與「海」與「魚」與「船」之交互關係。 圖解:海上實習訓練課程、至日本姊妹校交流參訪 版權:海洋大學環漁系自有照片 魚類學
培養學生具備經濟魚種分類基礎能力及不同魚種的生態習性學習魚類外部形態、分類、生態及不同漁港或漁法所捕撈魚種差異介紹魚體硬組織種類的週期輪紋形成機制、魚類成長序列紀錄與驗證、個體年齡成長資料、成長方程式評估、耳石微化學及化學定年之原理,並配合實際操作實習,瞭解魚類成長之生理生態軌跡。課綱 圖解:魚類學上課實作 版權:海洋大學環漁系自有照片 未上傳圖片 資源評估與管理水產生物棲息於海面之下,且棲地環境又影響著資源的豐度,透過族群動力學、資源模式解析、漁撈作業動態解析、漁業管理及監測,進行各項漁業資源之評估與管理。 未上傳圖片 全球環境變遷採取議題為導向之教材,包括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溫室氣體與懸浮微粒、大氣環流、臭氧洞與酸雨、海水面升降與海岸地帶、未來氣候變遷等自然災害,瞭解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之全球變遷主要議題。 未上傳圖片 漁具學捕獲海洋生物除了漁船、漁民,另一項就是漁具,藉由網漁具的結構與漁網設計圖之表示法,介紹流體力學之基本定理與網之力學特性,比較漁船主機馬力與網具規模的關係,瞭解各種網具之設計方法與漁獲選擇性差異,藉由漁具結構的改變,強化漁業資源保育之效率。 |
魚類學暨實驗魚類是脊索動物門中一個並源演化的類群,它包含超過三萬個已知的物種,是脊椎動物類群中種類最多,且呈現形態上的高度多樣性及對不同環境的適應。魚類學正課配合實驗課親手操作,能提供學生進行多面向之學習。 圖解:魚類學實驗解剖實作 版權:本系林秀瑾老師拍攝提供 海洋生物多樣性導論本課程主要闡述海洋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之間的關係,由保育的觀點切入,使學生了解海洋保育相關理論與實際現況,並瞭解目前海洋生態系所受的威脅與如何面對,內容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樣性現況,人類活動的影響,國際海洋保育策略及措施。 圖解:海洋生物多樣性野外採集 版權:本照片為劉商隱老師拍攝提供 海洋化學及實驗介紹海水的組成及性質,鹽度及氯度,主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平衡,海水中的氣體,二氧化碳系統,微量營養鹽之分佈變化及循環,海水中有機質、海水光化學。 圖解:實驗儀器 版權:本系廖志中老師拍攝提供 海洋中藥概論藥物根據其來源分為天然藥物與合成藥物兩大類,海洋藥物是天然藥物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海洋生物是天然藥物創新研究的寶貴資源。本課程目的在介紹中藥(包括海洋中藥)的應用與開發研究。透過基本教材的講授,讓修課學生以具備初步的中醫藥概念與中藥認識,進而於生活中活用這些醫藥保健的知識。 圖解:海洋中藥 版權:本系廖志中老師拍攝提供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王正芳代理署長 版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副署長秘書提供
王正芳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學系學士畢業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技佐、技士、股長、專員、組長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科長、簡任技正,副組長,組長、副署長 現任農業部漁業署代理署長 圖解:翁進坪校長 版權:德育護理健康學院網站
翁進坪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國立澎湖技術學院學生事務長 國立澎湖技大學箱網養殖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海洋暨工程學院院長 國立澎湖技大學校長 現任德育護理健康學院校長 圖解:蔡明欽總經理 版權:蔡明欽總經理提供
蔡明欽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學系學士、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 天和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 天和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圖解:陳人平創辦人 版權:本人提供
陳人平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學士、碩士畢業 水產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澎湖縣望安鄉沙灘志工 海湧工作室創辦人兼執行長,身體力行環境保護及減塑生活的環境教育工作者,從學術研究到海洋教育推廣,從辦公室出走到海岸環島淨灘。 |
未上傳圖片 版權:校友服務中心-本校歷屆傑出校友專區
黃條來學歷:本校畢業後跨域就讀長庚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現職:現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部教授級主治醫師 黃條來學長長期致力於精神疾病的病理研究與治療,尤其是精神疾病的免疫發炎反應機制、結合基因體與蛋白質體及動物基礎研究等,有一百多篇論文接受刊登,並被國內外精神醫學專業所引用且列為教科書內容,他也因此榮獲精神科年會優良壁報獎、研究論文獎、國科會補助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等獎項。 未上傳圖片 版權:校友服務中心-本校歷屆傑出校友專區
林幸助學歷:海洋資源學系學士 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研究院博士 現職: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特聘教授 林幸助學長自就讀大一時,就受到老師的影響打定主意出國深造,希望能吸收更多元的知識,因此攻讀博士時來到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研究院,畢業後又於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署的德拉瓦海洋研究船從事研究工作。對當時的學者而言,留在美國工作甚至定居移民似乎是常態,但是林幸助學長則選擇回到台灣,為台灣的環境做一些事。 未上傳圖片 版權:校友服務中心-本校歷屆傑出校友專區
宋秉鈞學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學士 現職: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企劃研究組研究員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 宋秉鈞學長一路走來在海洋科學領域已經累積豐富研究成果。「我們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夠讓這個館在跟學校合作情況下,能在海洋生物這一塊站在國際舞台上。」宋學長在海洋生物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已有能見度,也曾擔任海生館南極研究計畫主持人,他說作研究雖然不免孤獨,但是研究成果或學生給他的回饋,卻能讓他保持熱情與動力。 未上傳圖片 版權:校友服務中心-本校歷屆傑出校友專區
陳義雄現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南中國海生物多樣性研究研習會,參與印尼主辦之南海十國之Anambas Expedition,獲得許多新的生物科學新發現,發現許多新珊瑚礁魚種。引起國際注意。在專業學術領域,對於其所專注之領域,有豐碩之學術成果。 未上傳圖片 版權:校友服務中心-本校歷屆傑出校友專區
焦傳金學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學士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現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特聘教授 長期專注於視覺神經科學研究,為國內動物視覺神經科學研究的權威,2016年發表全球首篇證實烏賊具有「數感」能力的研究,登上知名期刊。創新教學且推動科普知識不遺於力,曾獲國立清華大學3次傑出教學獎,教育部磨課師標竿課程獎。 焦傳金榮獲清華大學3次傑出教學獎,並以教學獲得特聘教授的最高榮譽,他強調「研究成就個人,教學才是對學生有最直接的影響!」他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剛開始教書時認真備課,上課如同在準備一場重要的演講,也獲得學生的好評與肯定。但也逐漸反思,傳統的單向式教學其實只是教學最基本的一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如何學習的能力,能主動並自主學習才能面對未知的挑戰。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