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藝術學群
藝術跨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42062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學系特色 |
應用美術系成立於1984年,隸屬於輔仁大學藝術學院,本系發展特色為採取高品質的小班教學,以實務應用設計為導向,師資均為學術界與設計界之專家,環境與設備優異,設計教學與活動,希冀培育「理論與創作實務兼具之設計專業人才」,以此為依據結合大學人才培育功能與國家產業人才需求。 |
新媒系為全國首創,是一跨越人文藝術領域與尖端科技結合的未來學門。它作為推動數位科技與藝術整合的重要推手,以培育前瞻性的「新媒體科技」、「新媒體影像」與「新媒體跨域」等全方位未來藝術創意人才。學系重要定位包括:具高藝術性與創造力領域指標、強調技術與創作思考力之平衡、結合科技應用的獨特創意、發展跨領域與未來藝術的新可能等。 |
學科意涵 |
輔大應用美術學系,屬實務應用之設計科系,日間學士班於大二開始分為四大主修:視覺傳達、電腦動畫、金工產品、室內設計。進修學士班分為:視覺傳達與金工產品二大主修,提供學生不同領域的課程以充實專業。目前本系的課程架構,主要著眼於讓高中學生進入本系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並能以多元化的學習設計教學,達到學用相通。 |
新媒系刊《郭昭蘭 / 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與當代藝術交織》 |
學習方法 |
「問題分析與解決」:建立學生對各種平面設計概念和應用軟體的掌握,並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創造等發掘問題並將之解決的能力。 「理論與創新應用」:設計基礎、設計心理學、色彩學...等理論學習,結合本校創意設計中心的額外資源,提供多元課外相關領域的學習,引導學生兼具本土多元與國際視野的設計觀。 「專題實作能力」:注重職場道德之培養、並加強建教、實務、競賽之經驗,透過一特定題目與他人 進行團隊合作實作,除了考驗專業能力,也培養與 他人合作溝通的協調。 「成果展示」:透過口語演示、報告及成果展形式分享,鼓勵學生積極鼓勵參與社會服務,參加國內外競賽,並與企業進行實習學習,以增加各項競爭力與就業力。 |
作品評圖:各年級皆有一門專題課程,學生在透過所學的電腦程式、電路板、機械動力、影像設計等技術或新媒材完成個人或團體合作之藝術創作。藉由專題教師與外審委員共同針對改創作提出專業建議,進而強化學生在藝術見解與科技技術的成長,並透過各類活動展現出自己的藝術成果與實踐,活動如系展、關渡光藝術節、後花園實驗場 數位自造:學生藉由系上提供之設備與器材(如雷射切割機、CNC數控車床、3D印表機、VR虛擬設備等),將個人創意與想像具體實踐在藝術創作中。 教學分組、學習不分組:本系學士班分為新媒體影像組、新媒體科技組、新媒體跨域組。分組的目的在於每組學生皆能在專業科目教學規劃下術業有專攻,但因學生個別差異與自我興趣不同之因素,我們亦鼓勵學生跨組選修強化自身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問題分析與解決」:修讀創意思考、軟體操作與專題研究等課程。 |
因課程學習與作品創作需要,在「科技藝術」及「數位媒體」部分須具備高度藝術創作之能力,如學生需操作各類數位機具、電子焊接和機械動力製作等手部動作,以及完成數位影像設計與聲音藝術創作等視覺與聽覺辨識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日間部專業領域分為四大類,包括數位設計(電腦動畫組)、空間設計(室內設計組)、產品設計(金工產品組)、商業廣告設計(視覺傳達組);進修部則分產品設計(金工產品組)、商業廣告設計(視覺傳達組)兩組,分組專業課程安排在自大二至大四。2001年,本系為提昇研發品質、奠定設計學術根基,成立了應用美術研究所,並於2002學年度正式招生。 並有5年一貫政策,鼓勵優秀同學5年完成學士及碩士學位。 |
【與美術系的不同】傳統美術媒材側重形態描寫。新媒系則在部分的傳統美術基礎之上,更專注探求新媒材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包括當代科技、互動媒體、數位影像與新思維的應用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以培養設計人才為主要教學目標,設計作品,一定要經過行銷、市場、客戶需求的考驗,才能確保教學不會與產業界脫節,學生畢業後就業或再進修的幅度與廣度也都相對的提高,或朝向多元化的走向,符合現在社會的人才需求。 |
本系畢業生常誤認為僅能做多媒體動畫、美術設計或藝術家,但如同新媒體藝術是開拓未來藝術之精神,任何工作只要與藝術、科技、設計相關之行業,皆有本系畢業生發展的可能性。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比起一般美術科系,應用美術系本質屬於設計系。學習歷程採分組機制,大一為設計通才基礎課程,大二再分組進入更專精領域。畢業學生在外工作與學術面向的表現非常多元且突出,在就業市場上,主要分為四個大產業從事設計:電腦動畫、室內設計、平面設計、金工產品...等多面向的就業型態。並非以純藝術美術畫展為學習目標。 |
新媒體藝術常被誤認為大眾傳播相關學系,或是多媒體動畫相關科系。本學系有別於傳統美術繪畫、雕塑表現,而是透過「數位媒材」及「創新媒材」呈現進行高度創意之藝術創作。學習著重於「藝術創作」、「動手實作」、「跨域整合」等面向,為全國首創最前瞻之跨域整合學系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目標以培養學生具備全方位設計能力之人材,以本校校訓「真、善、美、聖」為基準,系上意欲培育的不只是設計師的能力,更重要目標是養成術德兼備、品端技精之設計專才,希冀培育的學生能成為產、官、學網絡中之一員,除了能夠提供所學服務人群,發揚天主教大學的精神,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永續提升本系、本校、國家的學術價值,以達成完善之大學教育目標。 |
如何培養「新媒體藝術獨創性」? |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數位媒體企劃
熟悉全球數位媒體設計原理 產品設計舉凡金屬工藝、實務產品設計應用,都吸引學生將設計與生活作結合。 平面設計平面設計主要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藉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平面設計師可能會利用字體排印、視覺藝術、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專業技巧,來達成創作計畫的目的。平面設計通常可指製作(設計)時的過程,以及最後完成的作品。平面設計 室內設計表現技法
(一)加強同學應具備的室內設計表現知識、技術及設計概念 |
未上傳圖片 未來電影不是一種電影型式,而是對動態影像(Moving Image)媒體發展的未來性指出可能。自2002年德國卡司魯爾媒體藝術中心(ZKM)推出「未來電影」大展後,數位影像的前衛性定義更加寬廣。本課程由當代藝術的媒體觀念出發,以詮釋跨領域數位時代的新影像語言可能。 未上傳圖片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透過無所不在的IoT物聯網感測器,發展智慧型裝置成為互動藝術作品,並透過大量感測資料分析,轉化成創新形式的藝術創作。 未上傳圖片 互動3D程式設計透過unity程式撰寫,發展VR/AR/MR之虛擬/擴增/混合實境等各種穿梭虛實空間之藝術創作與創新應用。 未上傳圖片 實景投影「projection mapping」為一種新形態的作品呈現方式。常應用於投影在建築物(建築投影)、舞台空間以及立體物(特殊幾何模型、汽車等)上,以大型光影秀之姿呈現,改變原先的材質狀態或立體透視影像,並賦與其驚人的震撼視覺效果。 未上傳圖片 聲音藝術有別於傳統或流行音樂,創作者以其開放、自由的觀念,發展出大膽而創新的聲響風格;運用來自不同源頭的聲音素材、透過電腦技術的處理,創作出帶有環境色彩的實驗聲響。 |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王千睿德國Stuttgart國家造形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碩士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學士 德國保時捷汽車公司車體設計師 宏碁集團設計總監 工研院電通所概念性產品研發計畫主持人
劉冠伶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所 輔大應用美術系 草山金工創辦人
楊力州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 1997以《打火兄弟》獲得第二十一屆金穗獎紀錄片類首獎 1999以《我愛(080) 》獲得瑞士國際真實紀錄片影展最佳影片、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評審團特別推薦獎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講師 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海洋影展總策劃 台北電影節評審委員金鐘獎評審委員 金馬獎評審委員金曲獎評審委員 |
未上傳圖片
姚仲涵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 作品透過日光燈與聲音之間的呼應和對比,觸發觀者對自身體感的想像。作為臺灣聲光藝術先驅,姚仲涵曾獲臺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並受邀參加日本「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NTT ICC-Emergencies!014」、荷蘭「STEIM - Massive Light Boner」等盛會,作品多發表於國際性展會,目前為專職藝術創作者與臺北藝術大學、實踐大學兼任講師 未上傳圖片
王仲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 台灣近年科技藝術的生力軍,他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機器,這些機器有著耐人尋味的單純性與獨特的美感,它們在感應觀眾靠近之際,不知疲憊地自顧自進行自己的運動,或發聲、或開關、或吐氣、或旋轉或叮噹,它們不僅僅執行簡單的單一動作,反之它們有著自己的節奏變化,既似頑愚,又似有靈。 未上傳圖片
莊志維以藝術與建築雙重背景的學習經歷,透過數位科技物件與自然生物材料的實驗,持續找尋新媒體藝術與建築跨領域整合的可能。在日常生活咖啡中,莊志維跨越日常表面探尋精神性的想像,以燈管呈現一則超脫現實的輕盈宇宙,亦複合植物標本,討論著人文科技與自然間微妙平衡的共存可能。 有著藝術與建築背景的莊志維,擅長運用光和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2014年獲選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創作駐村。作品曾獲2013高雄獎、2015年臺北美術獎,於同年入選臺北數位藝術獎、2016文化部 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並受邀參加東亞當代藝術展(釜山市立美術館). 未上傳圖片
蘇文琪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 為一當代舞團(YiLab.)主要成員,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碩士,現為英國Roehampton University 舞蹈博士班研究生。2012年為瑞士弗里堡Belluard Bollwerk 國際表演術節 Watch&Talk 駐藝術節藝術家、2010年於北京駐村、2009年在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2007-2012年間數次前往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主要作品有《身體輿圖》(2012).. 未上傳圖片
張徐展藝術家、實驗動畫導演。以動畫作為藝術創作的實踐,並探索動畫作為擴展觀影經驗的各種可能,擅長揉合擴延電影、實驗動畫、錄像裝置、大型多頻道投影裝置創作與雕塑物件,作品常見奇異、怪誕的影像擴展,擅以結合各式隨手的當代生活經驗,圍繞於 ”個人之於社會經驗的謬察、文化流動中家族紙紮記憶與技藝的狀態思考”;假以一種荒謬、怪誕的影像包覆,討論關於存在的腐朽,以及那從未結束的狂歡與寂寞。現為專職 藝術動畫 2018年以錄像動畫《Si So Mi》提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並受邀參加PSA上海當代藝術美術館《第十二屆 上海雙年展》,並榮獲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台灣獎首獎。2019 受邀美國CalArts加州藝術大學 Visiting Artist 客座藝術家,同年獲頒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評審特別提及獎。為首位獲頒德意志銀行年度藝術家獎的台灣藝術家。 |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