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地理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大氣科學學類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理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前身是創始於民國52年的大氣科學系,及民國59年的地質學系,並於民國114年合併成為大氣與地質科學系。已培育國內外眾多大氣及地質人才,畢業生服務於政府部門、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各行各業,也是國內地科高等教育的搖籃。本系課程涵蓋大氣與地質專業課程,並重視數理基礎,及程式、AI及無人機等科技之應用。學生可參與本系老師之研究團隊,進行天氣觀測實驗、野外地質調查、勘災等,或是在實驗室利用電腦進行模擬。 | 本系秉持質量並重的教育方式,強調自然環境分析、人地關係探討及區域發展規劃等重點方向,著重地理學應用價值的發揮,並強化學生田野工作與產業實習經驗,使理論與實際能相互驗證、相輔相成。主要教育目標為: | 
| 學科意涵 | 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的組成、物理現象、運動規律,以觀測和數值模擬解析大氣運動系統發展過程的規律機制,藉以改善天氣預報、季節預報、年代際預報以及人為擾動對全球氣候變遷的作用。地質科學是以精密儀器探測地質結構,利用顯微鏡瞭解岩石結構,掌握我們腳下每一個岩層的結構,以瞭解從古到今地質結構的演變,進一步透過地球物理方法探討地球板塊與地震之關連性。 | 地理系涵蓋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技術、地理教育等多元的教育方向;本系以人文、自然與技術三大面向整合於區域地理範疇中,強化了整合與應用。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講述大氣與地質科學相關基礎理論。 圖解:專業課程上課情形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野外觀測與野外聯合考察:結合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每年均有安排跨校或跨國相關活動。 圖解:探空作業操作實作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天氣與氣候診斷分析、電腦上機實作。 圖解:數值實驗設計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畢業論文專題:培養團隊合作、獨立思考、研究專業能力。 圖解:畢業研討會學生報告情形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校外參訪:認識相關單位的業務及工作內容,瞭解各項儀器的操作原理。 圖解:參觀新屋TEAM-R雷達站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   製圖技術(由傳統地圖認識到電腦化製圖,再延伸至電子地圖平台等,強化學生製圖技術的提升) 圖解:教導雷射測距儀測繪植被   空間資料軟體應用(ArcGIS、PCI等多個業界常用軟體基本操作,強調作業成果的空間資料展現) 圖解:野外考察時學生操作無人飛機   區域綜合發展(分組專題的討論、相互激發,在不同的人文、自然與技術等考量下,探討區域發展的前景與限制) 圖解:學生利用立體鏡觀察地形等高線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大氣科學是探究環境大氣現象變化的學科。因此,能「感知」大氣變化的特性並且對他有興趣是首要的條件。也就是說必須對於天空中各種天氣現象的變化充滿「好奇」,且能夠透過不斷的問「為什麼…為什麼…」來發覺其中的奧妙。因此建議如下: | 
                                                        給高中生的建議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大氣科學與天文學的研究有時會讓人困擾,因為早期的人類,把天上的現象或物體都當作天文的一部分,太陽、月亮、星星和天上的雲、閃電、彩虹都被歸類為天文學。近代,科學家把大氣層內的區域劃分為大氣科學和氣象學,而天文學所研究的範圍則通常是指我們太陽系以外的區域,包括了恆星、星系和整個宇宙。所以雲、彩虹,這些大氣層內的現象,屬於大氣科學,但有時當看到彩虹、日暈、幻日等現象時,我們也會請教天文學家。 | 地理系涵蓋有人文、自然與技術三大面向,本系著重於製圖、測量技術、遙測技術及空間資訊應用與實務;在熟悉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實作優先,讓學生實際操作軟體及硬體,並利用分組討論、成果製作與產出等方式,與理論相互驗證及融合。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由於大氣科學學習內容涵蓋大氣科學理論、資料處理分析(大數據分析),因此不僅能在氣象單位(中央氣象署、民用航空局、研究機構)發展外,所學的程式撰寫、資料處理能力在資訊相關領域也具有競爭力,未來更會因應氣候變遷衍生的氣候調適問題,使得在防災應用、綠能(太陽能、風能)產業的需求增加。 | 
                                                        地理系出路不僅限於地理教師,仍包含地理資訊技術人員、自然保育人員及區域規劃和城鄉發展等相關工作人員。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在電視上當我們看著預報員或氣象主播以優雅、專業的口吻,用幾張天氣圖就告訴我們未來的天氣演變,很容易吧!但真的如此?事實上,那是經非常多繁重訊息的前置研究、分析、研判後,以最單純、易懂方式呈現的結果。光鮮亮麗的背後均是辛苦付出的成果。 | 
                                                        地理學具有兼容自然、人文與技術為的綜合特質;地理學學習的並非只是空間名詞的記憶,而是一門強調時空背景的意涵,接合環境特性,並運用空間技術展現的科學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雖說就讀本系需具有數理與電腦程式設計能力,但此僅為本系畢業後應具備的能力,而非進入本系的門檻。只要對大氣科學研究有興趣,本系所設計的課程可協助同學逐步完成相關的核心能力。 | 
                                                        本系強調基本能力的培育,由簡而繁,以自然及人文為背景,用科學技術整合,強調在應用能力的展現。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地理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氣象觀測與資料分析此門課程先介紹陽明山地區可觀測到的天氣系統(如:鋒面過境、彩虹、浪雲等)特性,再將學生分為地面組、測風氣球組、探空組、雨滴粒徑組等,針對天氣現象設計小型的觀測實驗計畫,各組將蒐集到的資料利用電腦程式進行處理及繪圖,最後綜合各組的結果進行報告及討論,將過去所學的理論、實作及應用合而為一。 圖解:測風經緯儀高空風觀測實作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氣象傳播學此門課程會安排業師介紹氣象主播的工作環境、擔任氣象主播需具備的條件及播報技巧等,讓學生瞭解氣象播報整體流程後,安排學生分組製播天氣預報影片,由業師針對作品進行指導及檢討,讓學生可為進入相關職場先做準備。 圖解:業師林嘉愷先生指導同學播報氣象的儀態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天氣分析與預報學此門課程透過實際天氣個案的分析與預報,引領學生進入天氣預報的領域。學期中將以每週實際的天氣預報,介紹預報過程及所參考引用的資訊,同時分享分析與預報天氣的經驗,並簡述相關天氣系統的特徵,幫助學生在上完本課程後,能學會如何簡單地預報天氣及解讀天氣預報訊息。 圖解:陳怡良老師介紹即時氣象資料自動接收系統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   航測概論
                                                                        1. 了解最基本的航測相關基本光學原理、立體觀察、對位、正射投影、座標系統、方位判定、空中三角測量等概念。   空間資訊概論介紹空間資訊與GIS的意涵,透過講授的方式介紹地理資料數位化後的特徵並培養學生開始具備空間資料的觀念並能對GIS與空間資訊學門常用的專業詞彙有一定的認識。介紹目前GIS與空間資訊常使用的電腦技術。做為未來進階課程的基礎。   經濟地理學經濟的力量強烈地塑造了我們所處的世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到的經濟,有著地理的本質。經濟是一系列扎根且真實的過程,也是一系列複雜的社會關係,會隨著、或因為地理空間而有所差異。此課程旨於介紹經濟地理學中重要的主題,以及當代的相關論辯。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地理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程家平1977年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在校期間即對當時才興起的電腦科技十分投入,奠定未來結合電腦程式運算與大氣科學理論,完成大量資料處理的程序,縮短天氣預報時程、提升準確度的基礎。 1986年考取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同年進入中央氣象局資訊中心工作,1988年取得碩士學位。歷任中央氣象局資訊中心技正、副主任、氣象科技中心主任、資訊中心主任、副局長、中央氣象署署長。 從氣象出發結合電腦科技,在氣象領域持續奮鬥、努力,期望能以自己所學經由改進氣象預報精準度貢獻社會。 未上傳圖片 
 王永壯1979年進入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1987年取得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同年直攻博士學位,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 1987年研究所畢業後,至中央氣象局服務,歷任課長、台北氣象站主任、專門委員。 1994年轉任民航局技正。 1997年至國科會服務,任職科長、處長、中區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現職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是以大氣科學專長進入職場,隨著各種不同屬性職務性質轉換,逐步由科學人轉型為科學管理,甚至高科技產業管理專才的典範。 未上傳圖片 
 林嘉愷1986年進入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就讀。 1990年畢業後即進入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擔任預報員,期間也繼續在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攻讀碩士(1994年畢業)。 1999年進入民視公司擔任氣象主播,以國、台語雙聲帶配合豐富手勢,以及有如隔壁大哥哥的親民現象,將艱澀不易懂的預報內容轉化為易知、易懂、易執行的語言,成為專業氣象主播的代表性人物。 | 未上傳圖片 
 彭盛佐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國立中山大學教育學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任新北市立三民高級中學校長 未上傳圖片 
 蔡穗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碩、地學研究所博士班 採礦工程技師、工礦安全衛生技師 現任新陽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康培德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地理學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未上傳圖片 
 李杰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 現任財團法人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研究員 未上傳圖片 
 余政剛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地學研究所碩士班 環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理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地理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2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