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51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博愛校區 100234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學系特色 |
教育科技學系以「培育應用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能力,具備規畫、設計、發展、運用、評鑑及管理整體學習系統之專業人才」為目標,專注於「教育科技理論」、「教學設計」、「訓練發展與評鑑」、「媒體製作」、「專案管理」等方面之理論與實務課程,以提升學生之專業素養。本系教學特色: (一)注重資訊傳播科技應用能力之培育(二)強調教育訓練專業之基礎培育(三)提供學習理論及教學設計的紮實基礎(四)重視理論與實務之應用。 |
本系是本校特色學系,是一文化創意系所,培養教育領域的文創人才,尤其培養「為學習設計媒材的人才」,這樣的文創人才是一種跨界人才,兼具教育、科學、藝術等三領域的素養,而本系課程也就分布在這三領域。學材系的創生,是「媒材設計」與「課程教學」結合而得的跨界結晶,以課程教學為扎實學理基礎,以資訊科技與美學設計為創新工具。 |
學科意涵 |
教育科技就是透過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和策略,幫助想要學習的人學到更多。結合教育的理論與科技的應用,設計規劃一個適合學習的情境,使得教學的內容能夠更迅速、方便、有效率,以及更容易地傳送給想要學習的人。 |
本系隸屬教育學院,課程規劃與設計以「教育」領域為核心,以「社會與文化」領域為基礎,體現到「科技與設計」的實作領域中。學習媒材,包括學校所用教與學的材料,以及兒童與青少年生活中運用的學習材料,含平面媒材與數位媒材。 |
學習方法 |
演繹法:要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到大,由少至多,逐次推演擴展使學習內容更趨廣泛。 歸納法:將記憶二、三十項事物之分類為物品類、抽象類或相關事物再加以記憶,將可收事半功倍之功效。讀書並不難,難在能快速記憶起來,轉化成便捷有效的方法,這裡面有一些舊思維舊習慣需要克服,你是否願意改變自己,進而朝向更佳的學習方式而努力。 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與課後複習。三合一的完美學習秘訣,當我們持續性的做下去,將發現到一種現象,能量與記憶能力不斷增強,而且會形成優質的學習效果,這才真正學到了學習的秘訣-「絕招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覆地做到極致。」 |
實務演示與操作課程 圖解:操作與演示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理論素養課程: 由教授與專家講課,學生參與問題討論與主題報告。 圖解:聽講與研討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跨域能力整合課程: 分組進行專題創作,並組織佈展團隊,舉行成果展,同儕之間於成果展過程相互觀摩與學習。 圖解:小組團隊合作學習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實地踏查與產學實習: 學生到教育單位、社教機構、文教或相關文創產業進行機構參訪與實地現場實習。 圖解:實地踏查與實習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課程主題進行主動觀察和資料蒐集、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學生進行報告。 圖解:自主學習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廣泛接觸各類科技與數位媒體形式,勇於嘗試,培養數位時代下的自我問題解決與自我學習能力。 |
建議高中生可準備以下學習方向,累積相關經驗: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所整體教育目標在於培育學生應用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的能力,使具備規畫、設計、發展、運用、評鑑及管理整體學習系統的專業素養。大學部教育目標在於培養能結合教學相關理論於數位學習、教材製作與專案開發之人才。 |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是符應新世紀職場跨域人才需求之科系,培養「為學習設計媒材的人才」。本系隸屬教育學院,非數位媒體或資訊科技學群,也不同於藝術設計或商業設計科系。本系是以「教育專業」為基礎,結合「數位學習」和「人文藝術與設計」等跨領域專業,培養學生跨域整合思維、合作與獨立能力,為學習者設計出具美感、教育知識等學習媒材,如繪本、教科書、學習軟體等,符合社會趨勢的創新學習產物。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畢業出路及生涯發展並非只侷限於擔任教職,舉凡程式設計、教育訓練、人力資源管理、多媒體教材開發、專案管理、評鑑各類型媒體教材等,皆為本系畢業生可選擇之職涯發展方向。 |
高中生常誤以為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學生畢業生涯以設計為主,實際上畢業出路與生涯發展多元。本系畢業生具備之能力深受學校教育、社教、文創、資訊、數位出版事業等肯定;在數位與設計相關領域繼續學習與發展者亦有出色表現;繼續深造者,也在國內外、學習科技、教育、數位科技、設計藝術等相關研究所表現優異。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理論與實務並重,以「培育應用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能力,具備規畫、設計、發展、運用、評鑑及管理整體學習系統之專業人才」為目標,專注於「教育科技理論」、「教材設計」、「訓練發展與評鑑」、「媒體製作」、及「科技應用」、「專案管理」等方面之理論與實務課程,以提升學生具備於專業領域發展之素養。 |
學生進入本系,不需在高中階段有藝術設計相關背景,系上課程會從基礎開始培養能力,並強調跨領域整合的文創能力。本系以「教育知能」為基礎,以「資訊科技」和「美感設計」為實務操作的創新工具,在現今職場強調團隊合作的趨勢下,重小組學習,以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的思維與協同創作的能力。生成式AI已漸進加入各課程中。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真正有創意的人,不怕他人的抄襲!」創意的思考,是他人無可取代的。在課餘之後,期許同學多多充實自我的能力,包括閱讀或遊憩,發揮想像的能力,任何能夠拓展視野的方式,皆是訓練的最佳場所。此外,正確的價值觀,如認真負責、積極正面的思考,能夠協助同學解決問題。社會不斷地蓬勃發展,科技工具的使用日新月異,教育科技人才所扮演的角色便是為「如何表達教學內容的方式」與「設計優良的教學內容」搭起之間的橋樑。 |
本校為全臺歷史最悠久之師培大學,位於博愛特區鄰國家藝術中心。擁有小教、幼教、特教等多元的教育學程,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非師資培育系所,然有意修習教育學分的學生,在本系提供之基礎課程與教授指導下,易於通過教育學程甄選及教師檢定。學材系學生擁有跨域的資訊與美感設計才能,從事教育工作深受學校校長、行政主管與教師同仁之肯定。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人工智慧與學習本課程旨在介紹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上的應用,並以教育及人力資源訓練發展案例為範例,讓學生瞭解及應用人工智慧相關軟體,並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讓學生熟悉人工智慧於教育上實際應用的運作方式,進而未來能夠提升應用人力資源教育訓練專案之能力。 介面設計
課程在於探討介面設計原則,並設計教學軟體與各類型教學相關工具介面。其次運用訊息設計原則,以多媒體各類簡報軟體,製作各類型多媒體簡報。 遊戲式教材設計
課程在於培養學生遊戲教材設計原理與概念,並運用2D或3D數位遊戲引擎進行遊戲式教材設計與製作。 |
互動書與遊戲式學習本課程透過學習性遊戲活動設計與實作練習,及互動與操作性教材教具分析與創作練習,引導學生認識遊戲式學習環境營造及遊戲性教材教具。 圖解:學習性遊戲活動實作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媒材設計專題研究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善用系上所學之技能、理論及涵養,進行畢業專題製作,並由學生自主籌辦成果展。 圖解:大四學生自主籌劃畢業媒材設計成果展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學習設計與實作本課程與社教單位進行合作,訓練學生運用多媒體進行學習設計。如本系與臺北市立動物園長期合作,學生針對動物園的特定教育主題,利用互動多媒體設計軟體-Smart Apps Creator 並結合教育理論,設計互動式軟體。 圖解:動物保育數位學習園地APP創作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教科書設計與實作本課程針對十二年國教的各學習領域進行教科書分析、並認識數位教科書之基本運作理論,以及教材教具設計實作。 圖解:幼兒與中小學教材教具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視覺傳達設計本課程培養視覺傳達設計的實作能力與美學涵養,並系統性教導企業識別設計(CIS)之基礎理論與運用。 圖解:視覺傳達設計練習作品 版權: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劉校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 師範大學信息技術教育博士生。 劉校友曾經擔任南港國民小學校長,提供系上教育科技相關課程,如:專案管理評鑑、人力資源發展等課程之專題演講。
龔校友2012年4月,於某大學教學資源中心教育品質精進組專任助理。2013年5月,任職於某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資源處2014年至2016年擔任某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職工福利委員會 總幹事 自2008年擔任系友會會長以來,每年皆辦理系友會活動以增進系友、在校生及老師之間的情誼。2013年進入某食品公司任職後,不忘提攜學弟妹,於2014年開始,已連續四年與教科系合作「企業實習」課程,輔導教科系學生於實習期間,協助企業開發數位課程與教材。
張校友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2012-現)。經濟部OPEN中小企業領袖班第十二期結訓(2014)。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秘書長(2011-2012)巨匠電腦數位學習事業群內容發展師(2005-2010) 張校友,某科技(2012)創辦人,資訊教育及教育科技專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2014年投入創新創業培育,歷經教育部技職再造計畫 EIOT物聯網跨界人才創新與創業培育計畫,2016年生產力4.0跨界人才培育課程與研討會,2017年成立APDA亞太數位聯盟—眾創基地,擔任創業智庫召集人暨教育總監。
「電商人妻」孔系友在Instagram上以社群經營心法聞名的「電商人妻」孔翊緹,是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第11屆系友, 她經營電商,不投廣告,第一個月粉絲就破萬!經營4年狂吸24萬粉絲、線上課程賣出近1千900萬。 她最讓粉絲津津樂道的,是「常人3倍快的工作速度」,因她的動作比別人快一點,她自己做圖、做素材,可能別人需要一個team,但她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所以她成長速度比別人快一點,除出書分享,在各大公司做教育訓練分享自己經驗。 文章照片節錄:商業週刊,https://reurl.cc/Nybg1q |
圖解:王亭頤通過高考任職新北市教育局 版權:王亭頤
王亭頤 新北市教育局我是學材系第一屆學生,畢業於104年,由於對教育懷抱興趣,亦想結合大學四年所學,於是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之後通過高考分發至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目前從事教育行政相關業務。 學材系的所學多元,專業的教育知識例如教育概論、學習心理學等教育相關課程有助於準備研究所考試和高考,其他活動,例如每年的成果發表、系學會活動和畢業展則有助於拓展人際關係和就業知能。此外,社會、人文與管理等不同領域的課程,讓學生的眼界更為廣闊,老師們也以開放的心胸輔導學生的生涯規劃,並不局限於特定領域,讓學材系的同學們除了在教育領域外,也在其他職業發光發熱。 圖解:張禎 電腦軟體服務業 版權:張禎
張禎 電腦軟體服務業學材系第二屆畢業生,目前在全通路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客戶經理;曾任職於國內紙藝大師洪新富老師的扶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學材系致力打造出學科與術科相輔相成的環境與背景,除了充足的資源與支援,每學期固定邀請外賓來演講或教學,讓大家都能接觸到多元的跨領域知識,為大學生涯更添色彩。 你絕對不會知道,某場你很有興趣的外師講座課程,會不會成為畢業後馬上投身文化產業的轉捩點。當初系上產學合作課程邀請洪老師來授課,間接引發我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趣與熱忱,而後便開始了一趟我與文創產業的驚奇之旅。 旅程可能會結束,但回憶不會;剩下的故事,就由你們用熱情與抱負作為墨水,盡情揮灑。 圖解:陳冠霖/田彩媛 正式教師 版權:陳冠霖/田彩媛
陳冠霖/田彩媛 正式教師陳冠霖,學材系第二屆學生,105年畢業,目前任職於桃園市平鎮區祥安國小。/ 田彩媛,學材系第一屆學生,104年畢業,目前任職於新北市石碇區永定國小。 學材系的課程中,包含多樣化的內容,從教學理論、心理學、教材編輯、拍攝剪輯技巧、程式設計等,為了讓我們能有更好的學習能力,會將我們所學融入在不同的課程裡,進行融會貫通,也願意為我們聘請許多專業的講師到校,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多學一點,為了將來能有更多的選擇,而這些各式各項的經歷,讓我可以在教學或讓教學更活潑時可以用到,非常感謝系上這四年的教導。 圖解:任紹瑜 教科書出版業 版權:任紹瑜
任紹瑜 教科書出版業/林詩耘 文教產業任紹瑜,105年畢業,目前任職於國內教科書主要出版社--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這是國內第一家以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出版品的企業,可被視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中小學教科書出版社。 林詩耘,學材系第五屆學生,109年畢業目前為文教產業的專員。 近年康軒文教事業的經營更多元化,除了國中小教科書、參考書、輔助教材、兒童雜誌、幼教教材、授權教材的出版之外,也推動兒童閱讀的「愛讀書屋」。 學材系的課程經常需要做專案,能同時培養團隊的溝通與分工,這是工作時很重要的技能。且學材系課程內容多元,除了教育的理論知識之外,也學習應用到美學,讓設計更加豐富,也更具有意義,符合對象所需。系上的課程,都讓我在工作時,與不同領域的人更快速的溝通,非常受益。 圖解:鄭玟琪 連鎖餐飲集團企劃設計 版權:鄭玟琪
鄭玟琪 連鎖餐飲產業學材系第三屆學生,106年畢業,目前任職於連鎖餐飲集團,企劃設計職務。學材系擁有多元廣泛的學習課程,系所教授為來自各領域專家。除了紮實的教育理論實務以及心理學課程外,在設計美學方面也有不少學習機會並培養跨領域知能。 在學系活動和講座中透過擔任團隊引導者,學習如何善用溝通與問題處理能力,加上多方選修其他系所的課程,這樣的多元學習經驗,讓我職涯路上能用更開闊的視野跟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且有更明確的目標,向更好的自己往前邁進。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3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4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