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系 |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醫學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醫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英才校區 40402臺中市北區學士路91號 |
中央校區 970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
學系特色 |
1958年創立,2003年改制為中國醫藥大學。校訓為仁慎勤廉。本系使命是培養醫學生人道關懷精神,全面醫學知識,創新醫療技術以及謙沖的態度。藉由一個全面且結構式訓練課程,包含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人文課程來培養醫學生成為下一個世代的領袖。 在醫學教育或是生醫研究方面,中國醫藥大學是目前台灣前幾名之機構。 在醫學系,有很多發展之機會,不論是在醫學教育領域,基礎或是臨床醫學研究領域或是在臨床照護方面等。 |
慈濟大學醫學系的教育目的為培養術德兼修、關懷生命、擁有大愛與利他之情懷,善於溝通、重視團隊合作,樂於承擔社會責任,並具備主動及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奠定醫學生成為良醫之基礎。 |
學科意涵 |
醫學系為教育部修法,培養醫師的科系只可以由大學來辦,是目前台灣專門且唯一培養醫師的科系。 |
醫學系修業年限為六年,課程以四大架構規劃-1.醫預科階段:基礎科學的紮根;2.基礎醫學:以器官系統導向之模組,基礎醫學搭配臨床情境之介紹,以銜接臨床課程;3.臨床實習:一般醫學核心能力,增加病人照護學習;4.醫學人文:整合不同深度及內涵之醫學人文、倫理及溝通。 |
學習方法 |
1. 傳統授課模式(部分課程包含PBL)。 主動學習(PBL、Case Study、磨課師課程等) 實驗與實習課程 臨床混成式課程 |
課堂講授與實驗操作學習:教師協助同學了解各課程學習重點與內容,同學經由實驗學習與應證。 圖解:師長指導學生理學檢查 版權:慈濟大學醫學系 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於器官/系統模組課程中,透過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小組討論之模式進行,經由病例教案引導學生討論,佐以自我查詢相關資料進行團隊合作之演練,達到自我學習、溝通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 圖解:師生PBL小組討論情形 版權:慈濟大學醫學系 臨床實習:強調病人安全與全人醫療,注重一般醫學照護的能力、重視臨床思維與實證醫學(EBM)、強調觀察、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重視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與學習,實際參與照顧病人。 圖解:學生參與OSCE考試情形 版權:花蓮慈濟醫院OSCE中心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強化基礎科學知識,訓練組織推理與多元思考能力,培養自主學習、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態度,加強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嘗試同理他人心理,培養關懷尊重生命、成就大我的態度。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與醫學系相關科系主要為中醫學系 |
醫學系畢業生具有報考醫師執照國家考試資格,通過國家考試取得醫師資格後可從事醫療工作,實際執行醫療行為;醫學科學及生命科學相關科系則多以從事生物醫學相關研究工作為主。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醫學系學生出路主要就是當醫師、醫師科學家、或兼教職等。 |
一般人可能認為醫學系畢業生只能擔任醫師的行業,其實不然,許多醫師也致力於教育,學術研究,生醫創新,甚至人道救援等面向,成為各領域之菁英;但是要擔任醫師,絕對需要就讀醫學系並順利畢業。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醫學教育從通識教育博雅化、課程模組化到提前臨床時座學習,陸續引進PBL、臨床技能與溝通、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模擬標準化病人及迷你臨床演練評量等多元教學與評量方法,臨床教學模式為混成式課程,符合醫學生之實際需求。 |
外界常以為一進入醫學系就讀,便需要選擇未來所要從事的醫療專科。實際不然,醫學系修業規劃為期6年,內容包含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在實習階段,醫學生仍需經歷各主要臨床科別的學習,期間可以依興趣自選部份科別實習,畢業後也需接受包含各主要臨床科別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後,才會決定執業專科領域。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中國醫學系除醫師之外,另可選擇中醫雙主修或者MD-PHD學程。 |
慈濟大學醫學系雖為宗教團體支持所建立的大學,僅將宗教的濟世救人的情懷作為學習與涵養的內涵,因此入學與畢業門檻皆無宗教要求或限制,慈濟大學的眾多師長,包括前任校長,以及臨床醫師皆非佛教徒,慈濟大學為師生多元化的綜合大學。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大體解剖學大體解剖學教學模式除傳統授課外,同時另以3D模擬解剖桌進行講解說明。另外有3D模擬提供同學學習。 整合課程共分成12個模組課程:每個模組包括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神經解剖學、內科學概論、外科學概論、臨床診斷學與實習。 轉譯醫學概論選修之線上課程,課程內容將廣泛地導讀轉譯醫學相關領域,讓學生對轉譯醫學研究產生興趣,啟發靈感、以鼓勵立志投入醫學研究。 |
解剖學與解剖人文課程模組將大體解剖學、胚胎學、神經解剖學、組織學教學內容相互搭配授課,並配合「無語良師」的生命教育,讓醫學生從人體巨觀至微觀,由學理到實做,學習人體奧妙結構知識之外,更建立起學生的感恩心,以及對人性的關懷與尊重,是本校特有的「人文整合解剖教學」的模組課程。 圖解:大體解剖學課程學習情形 版權: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 大體模擬手術教學自92學年度起,慈濟大學醫學系於醫學生進行臨床學習之際開設「大體模擬手術教學」課程,在精心教案設計下,學生學習特定的臨床基本手術技能,並學習醫學人文、同理心、感恩心,將無語良師的偉大心願,進一步轉化為救世濟人之技能,此為全球獨創且全國特有的教學課程。 圖解:大體模擬手術教學情形 版權: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 器官/系統模組課程器官/系統模模組設計是以基礎醫學為主,並融入臨床醫學的情境,內容:醫學概論(生理、藥理、病理導論)、血液、神經、社區醫學、心血管、呼吸、腎臟及泌尿、胃腸、骨骼肌肉(風濕)、內分泌(生殖.婦兒)、腫瘤、實用臨床、臨床核心。經基礎與臨床教師合作規劃,讓學生能了解基礎醫學與臨床的關聯性,並銜接臨床之學習。 圖解:模組課程規劃討論情形 版權:慈濟基金會人文真善美團隊 臨床實習課程臨床實習課程強調病人安全與全人醫療,注重一般醫學照護的能力、重視臨床思維與實證醫學(EBM)、強調觀察、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重視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與學習,並透過實作(hands-on)參與第一線照顧病人,提升對病人照護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蔡長海教授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長庚醫院小兒科專科/小兒神經科次專科醫師訓練,日本帝京大學醫學博士。 現任私立華盛頓高中董事、遠雄健康生活園區基金會董事、三信文教基金會董事、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亞洲現代美術基金會董事長、蔡長海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常務董事、中國醫藥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錦文基金會董事長、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亞洲大學暨附設醫院的創辦人及現任董事長。
陳偉德教授現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講座教授。1976年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1981-2年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營養研究所留學深造,取得理學碩士學位;陳醫師的專長研究領域包括:小兒肥胖、兒科腸胃與營養學、醫學教育、醫 院管理等,發表百餘篇期刊論文,並有專書著作,經常應邀於台灣、大陸及世界各地專題演講。 2008年榮獲頒授「兒科醫學教育貢獻獎」;2012年間,榮獲頒授「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醫學教育研究獎」、「台灣醫療典範獎」;2013年榮獲台灣兒科醫學會之「高度引用優秀論文獎」;2014年被推選為「中國醫藥大學傑出校友」,又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貢獻獎」,在教學、研究及服務三大領域皆獲高度肯定。
林正介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公衛學院醫管研究所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中區區域研究倫理中心主任;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暨研究所、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董事長;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中區區域研究倫理中心主任。 |
王佐輔學習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總住院醫師、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住院總醫師、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美國國防部Bill Young骨髓捐贈計畫HLA實驗室訪問學者、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臨床免疫基因實驗室訪問學者 職業經驗:王醫師是醫學系83級第一屆的學生,因有感於東部地區醫療人才缺乏,畢業後即投入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服務。王醫師細心看診與耐心解釋病情,陪伴癌症病人走過抗癌的日子,獲得病人與家屬高度肯定與信任,另因其服務熱忱和視病猶親的態度,不僅獲選為花蓮縣社會優秀青年代表,亦獲得103年度全國社會優秀青年。
林志晏學習經驗:骨科主治醫師 職業經驗:人本醫療是林醫師嚮往與追求的目標,因此慈大醫學系畢業後,他沒有回到家鄉苗栗卻留在花蓮服務,而過程中他發現花蓮南區醫療不足,因此在99年他選擇在玉里慈濟醫院服務。在偏鄉的醫療工作不只有門診、住院,還有24小時急診輪值,讓他更能體會「全人照護」的真諦。其獲得2013年花蓮縣醫師公會第15屆優良醫師。
楊尚憲學習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總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研究醫師、臺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研究醫師、美國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進修。 職業經驗:楊醫師是醫學系85級第三屆的學生,大學時念的是電機系,大四那年毅然重考並進入醫學系,畢業後選擇留在花蓮,是花東唯一的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楊醫師表示,每個小病患都是大老師,從治療及溝通過程中醫師學習很多,其舉辦育樂營,讓小病友在陪伴下更勇敢面對病魔,楊醫師獲得2015年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兒童醫療貢獻獎之兒科新銳獎。
吳名儒學習經驗:吳博士為醫學系87級第五屆的學生,大學時代就對分子生物學很有興趣,而在實習期間,看到了當年對於癌症治療的侷限,所以下定決心投入了癌症的基因及免疫療法基礎研究。 職業經驗:吳名儒博士醫學系畢業後選擇了研究,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後研究,且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發表論文,他於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及Harvard Medical School建立自己的實驗室,致力於運用及開發Synthetic biology的工具,以設計新的免疫療法突破現有癌症治療瓶頸。
吳偉愷學習經驗:花蓮慈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北新店慈濟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內科總醫師、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總醫師、台大北護分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醫學系畢業後並再進修台大食科所博士。 職業經驗:吳偉愷醫師為醫學系91級學生,目前任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胃腸肝膽科,在臨床專業領域外,吳醫師亦投入腸道菌研究,其所研究的文章於2018年11月獲得腸胃科頂尖期刊 Gut 刊登。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