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藝術跨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所在校區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學系特色 |
藝術學院學士班自110學年度起分為三組:「科技藝術組」、「藝設跨域組」與「音樂組」,以「藝術+X」的跨域思維,培養學生在當代藝術創作上能突破傳統學科邊界。「科技藝術」的類型,包含互動裝置、聲響藝術、生物藝術、虛擬藝術等,是結合當代數位美學與創新科技的前衛類型。「藝設跨域組」強調「智慧工藝」、「音樂組」以「數位科技」賦能表演藝術之靈魂。我們期盼在清華培育跨域創作能力,締造臺灣未來產業需要的新型人才! |
本系「設計組」並重材質應用、數位輔助、造形設計之理論與實務,引領前衛之應用藝術實驗與文化創新發展,以培育相關精緻產業之創意與設計人才,師資皆具備專業實務經驗。從大學部到研究所課程規劃配套完整;並重材質應用、數位輔助、造形設計之理論與實務,引領前衛之應用藝術實驗與文化創新發展,以培育相關精緻產業之創意設計與實務製作人才。學生屢獲國內外工藝與設計產業重視;更是全國工藝競賽常勝軍。 |
學科意涵 |
藝術學院學士班旨在培養「科技藝術」、「智慧工藝」與「音樂科技」的跨學科創意人才。與一般傳統藝術完全不一樣,本學士班透過當代數位科技與藝術的相互融合,探究人與人、人與藝術、人與科技、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雲端間的各種可能性,與一般傳統藝術完全不一樣。是故,學士班之學科定義將其置於綜合藝術類。 |
藝術與設計學系屬於藝術學門美術工藝學類,涵蓋藝術理論與藝術創作、工藝設計,培養理論與實際並重、融合中西藝術之藝術專業人才,以及培養具「產品設計」、「工藝創作」及「藝術行銷管理」能力之美術工藝專業人才。 |
學習方法 |
在共享學習、共享創意環境裡發揮創意美學!培養車庫創客精神,發揮數位自造無限能力!數位藝術跨域轉繹,數位文創跨域激發! 圖解:第一屆學生獲得手創工具箱!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創意科技藝術,當代藝術的 newtype ! 圖解:藝術學院學士班logo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實踐跨域多元指導與跨域共享學習環境 圖解:參與112年新竹燈會活動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經驗交互討論與觀摩 圖解:不定時舉辦讀書會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手做創客精神,數位自造 圖解:第二屆畢業展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
聽講與討論:藝術與設計學系各學科與術科的學習,都會聽取教師透過投影片、影片、講義等課程內容的介紹、講解與分析,以及分組討論等,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術的學習;其中術科的部分更包括各實習工場的安全講習,以確保學生的安全。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閱讀與報告:各科的課外延伸閱讀分為指定讀物與自選讀物,以充實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而報告則依課程的需要,有個人報告與分組報告之別,亦有閱讀後的心得報告、分組討論後的報告,以及個人或分組進行創作與設計的進度及成果報告。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觀摩:觀摩包括在術科課堂中教師所進行的各種設備與機具的操作示範、創作與設計流程的操作示範、在校內舉辦的藝術家或設計師的專題講座、藝術類工作營,以及教師帶領參觀校外工廠、工作室、美術館、博物館、博覽會等活動。 圖解:新一代畢業展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操作:各科專業教室除了作為教學使用之外,課餘的時間則提供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立體造形、金工、木工、陶瓷、玻工等各專業教室空間的分配都有教學與共同使用空間,以及畢業班分組個人專屬的創作空間,且有訂定管理制度。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可將不同階段之作品彙整成冊,製作成果作品集(不限任何媒材或媒體,必須標註創作理念、創作年代與媒材或媒體)。 |
蒐集歷年來創作作品,註明創作理念,以作品集來呈現個人於創作能力上的累積與進步。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學士班主要強調當代藝術中的新形式創作-科技藝術,亦即運用科技媒介(如感測器晶片、網路、虛擬實境 …)從事創作。而藝設系主要有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課程以及各類工藝專業課程(木藝、玻璃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等);藝術學院有專屬教師,也特別開出的「科技藝術」跨域課程。而清華學院的美資班課程設計為多元,師資與課程來自各學院。 |
本系的課程規劃為理論與實務並重,且各領域皆安排基礎與進階課程,而各專業教室的設備隨著科技的進步逐年汰舊換新,保持與業界同步的狀態,因此學生可以獲得扎實的能力,直接進入職場可獨當一面,不必接受職前訓練。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以為科技藝術是將兩者結合,然而跨領域並非只單純結合,而必須要做出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本班開設科技藝術跨域的學院專長課程,包含新媒體藝術創作(互動藝術、電腦音樂、動力藝術、網路藝術)、創新科技應用(VR/AR/MR、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旨在培育臺灣科技藝術跨域之專業創作與研究人才。 |
1.技術訓練後誤以為只能成為工匠,或僅是技術上的人力。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學系課程非傳統美術系與音樂系課程,而是融合了視覺、聲音、裝置、身體、空間的藝術形式。所有課程皆結合電機、資工、生物、材料之跨領域藝術課程 |
1.學生對於材質的陌生與不熟悉,以木頭為例,有些是硬木有些是軟木,必須用實作及教師引導或是老師的示範,作為技術的切入與表現的呈現方式。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學士班之學習係涵蓋數位化、微電子、圖學影像程式設計、動力裝置藝術等,可使學生在畢業後從事專業領域或是跨領域之發展,出路範圍廣闊,與單就「純藝術家」或「純平面創作發展」大為不同。 |
本系擁有三大棟主體建築,並設有澤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二館、美學沙龍等展覽閱讀空間,提供優良的創作與學習之環境、設備與師資,在此學生汲取多元文化新知,認識並發展我國傳統藝術,增進視覺藝術理論與藝術教育研究能力,具備創作專業精神。更多介紹,請見影片: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7Ih2bWnIdtegdJip8UJQI9tNZgTOZZk/vie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生物科技與藝術課程開始將先瀏覽過往曾被視為生物藝術(BioArt或Biological Art)相關作品、科學內容,辨識科學的本質與追求,勾勒個人的、浮動的、不斷修改與變化的「生物藝術」定義。後學習基礎分子生物實驗操作的技術、原理、與發展方向,培養資料搜尋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從中發想創作。 圖解:侯君儀-《快樂腳》作品 版權:虛幻生命展覽 音像藝術創作音像藝術(Audio Visual Art)是近年熱門創作領域,國內外有非常多的創作者耕耘其中。它解放了聲音跟影像的羈絆,讓 DJ、VJ 從此融合為一體,影音的同步不再只是線性排程,各種數據、演算法才是影音共構的準則。課程中,將會循序漸進地透過各種實作,讓學生創作出富有故事以及絢麗、動人的音像作品。 圖解:印象清華活動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微電子互動創作介紹各類感測器的基本認識,以Arduino作為主要控制單元,同時透過各種感測器的上課實習操作,與介紹國內外相關互動科技藝術作品的應用。期待學生在修習此一課程後,能獨立使用Arduino達到一定水準,並對微電子原理與應用更加熟悉,以利未來藝術創作或互動科技研發的進行。 圖解:微電子互動創作上課實景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數位自造本課程將由入門的基本功包含學習3D印表機、雷射切割機與CNC切割機等基本的數位自造技能,到實際運用這些數位自造工具來進行作品發想以及專題呈現。目的在培養學生面對各項問題皆可以自主性思考並動手實作來克服,進而在未來藝術創作或互動科技研發的發展上能更有實務經驗以及預先評估可行性等相關能力。 圖解:數位自造與3D列印機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全景影像本課程為創作課,以3D360度的動態影像結合後製影像技術,探討開發全景動態影像創作。全景影像創造一個完整的事件,所有虛擬事物都在「現在」發生。每位參與觀眾,皆可從自己的視點,觀看事物的變化歷程,觀眾每一次參與的過程,即是一個新的事件、新的敘事,而每一個事件都與自己有關,且是自我從頭到尾在場的完整事件 圖解:全景影像作品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
金屬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金屬的鋸切焊接、板金、敲花、編織、鍛造、鑄造等成形技術,以及噴砂、鑲嵌、染色、琺瑯、電鍍等技術,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金工課程相關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木屬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木材的鋸切、鉋削、鑿、車床、鑽孔、榫接、積層、膠合等成形技術,以及鑲嵌、染色、貼皮、上漆等技術,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木工教師授課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陶瓷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陶瓷的手捏、盤泥、土板、壓模、手拉坯、注漿等成形技術,以及素燒、釉下彩、釉上彩等施釉及燒成技術,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陶藝教師授課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玻璃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玻璃的吹製、熱塑、熔合、烤彎、鑄造、釉藥轉印等熱端加工與切削、研磨、拋光、膠合等冷端加工作業等,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玻璃教師授課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畢業展宣傳照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陳芷羚熱衷音像創作、電子音樂產業,預計於未來持續創作。 考取New York University | MA Music Business 學習音樂產業相關商業領域,結合自身科技藝術創作經驗,推廣電子音樂、音像藝術產業。 圖解:畢業展宣傳照 版權:藝術學院學士班
翁以琳實習過程學習到非常多課本外的經驗與知識,所以想要在畢業的一年進入職場,嘗試各樣有興趣的工作,並且也想完成在教會教琴傳承的心願。 錄音/表演/音樂老師/樂團 圖解:畢業生 版權:畢業生提供
林品嫺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並創作發想自身作品獲得很多成就感,對科技藝術、人機互動領域有興趣,希望能繼續研讀。 考取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
施富錡2007-2010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MFA藝術碩士 / 2001-2005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畢業 2016-迄今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專任副教授 師院大學階段: 美學的知識學習,應用於材質與創意的造形表現上,並從工藝精神與製作的過程中獲得深厚的美術應變能力,並且養成良好的人生態度與習慣。赴美MFA藝術碩士階段: 除了更精進於工藝創作領域的探究外,更積極的開拓國際視野。 當代藝術館藝術行政階段:展覽空間規畫與公共藝術企畫撰寫大學教授階段: 在創作研究上追求卓越、邁向頂尖的表現。在教學上重視美學知識與材質應用能力。在服務上帶領學生挑戰競賽
紀宇芳2014~2018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 博士 2006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金屬工藝創作組(MFA)碩士 畢 2003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學系 學士 畢 2017 策展人「緘默的憶誌。澳洲墨爾本當代首飾與物件雙年展。澳洲墨爾本Blindside畫廊 2015 策展人「Inner Crease內在皺摺」8位台灣女性金工創作者。澳洲墨爾本奈皮爾閣樓藝廊 2015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兼任講師 2015 澳洲墨爾本織品工坊 駐村藝術家 2010~2014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兼任講師
黃玉婷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學士與碩士學位,就讀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專長領域為金屬工藝與木屬工藝,及當代金工創作領域。 由於學校設備及師資多元化與專業化,在校期間學習許多工藝技術、媒材與數位媒體應用能力,並能參與國內外不同領域之比賽,如2014台灣工藝競賽入選並參展、2015年當代金工作品獲清洲國際雙年展佳作並參與展出等經歷。畢業後因始終熱愛創作,故回家鄉基隆創辦個人工作室-飾不飾獨創工作室,於當地繼續分享與交流創作理念與價值。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2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20%
|
性格特質 |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