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英文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外語學群 英語文學類 | 外語學群 英語文學類 | 
| 所在校區 | 雙溪校區 111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 學系特色 | 東吳大學英文系以「學生為本、學用合一、跨域共學、國際視野、人文底蘊」為核心,融合語言、人文與AI科技。課程涵蓋聽說讀寫譯及多元選修,重視實作與職涯接軌,並提供跨域修課、雙聯學位、海外實習機會。專業教室與多元活動幫助學生學習,培養批判思維與文化智能,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文語者。 | 培養深具人文素養之高級外語及學術研究人才,訓練學生獨立思考,並推動外國語文學研究,藉深入了解外國文學與文化,提升語言訓練之層次 。 | 
| 學科意涵 | 在東吳大學英文學系,我們培養學生的英文溝通、表達和理解能力。除了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課程也包含文學、翻譯、媒體、國際事務和AI語言應用等多元內容,幫助你用英文看懂世界、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是一個結合語言、文化與實用技能的學系,適合對英文有興趣、想拓展國際視野的你。 | 本系主修課程以英文為主,其他歐洲語言為輔,核心課程包含高階語言訓練、文學相關必選修、語言學基礎科目、第二外國與語。 | 
| 學習方法 |   以多種媒介呈現學習成果:運用數位科技將翻譯與創意作品發表於線上平台,題材涵蓋大眾文學、自媒體、電影、音樂與漫畫等,結合學習與創作。 圖解:英文新聞編譯與寫作學生實作作品影片截圖 版權:圖片來源為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跨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活動:與外籍學生交流、參加英文營隊或出國交換,把學到的英文活用在真實情境中。 圖解:宮崎大學師生與接待同學於校徽牆前合影 版權:圖片來源為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情境演練:透過實際模擬導覽、口譯、會議或職場溝通等情境,提升英文應用能力。 版權:圖片來源為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文本閱讀與寫作練習:從故事、文章到新聞,學會分析內容、發展觀點並寫出有深度的英文文章。 版權:圖片來源為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AI應用:結合語言學習與AI科技,認識未來翻譯、寫作與學習輔助的新工具與方法 版權:圖片來源為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 未上傳圖片 深度閱讀討論外國文學文化 未上傳圖片 可靠外語溝通能力 未上傳圖片 獨立與批判性思考、主動提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透過科學方法檢視語言現象背後的規律 未上傳圖片 解讀文化,認識文學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關係,具備進階專業文學及人文研究的初步素養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持續養成英文閱讀、口說及聽力的能力,閱讀英語新聞或英文歌曲、電影,並嘗試以英文寫成心得或紀錄。 | 
                                                        一、透過持續收聽英語廣播新聞(例如:BBC、TED Talks)、閱讀英語報章雜誌,培養英語文聽、讀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東吳英文系除了打好英文聽說讀寫譯的基礎,更強調跨領域學習與實作能力。我們結合AI科技、科技工具與數位媒介,讓學生能多元學習。課程涵蓋文學、媒體、商務、旅遊等實務應用,也提供雙主修、輔系與雙聯學位選擇,培養國際移動力。相較他校多以文學或語言學為主,我們更注重學生能用英文實際解決問題、連結世界。 | 本系必修課程分為文學及語言訓練課程。文學課程的設計,一方面由西洋文學概論進至英美與歐洲文學,提供史的概觀 ; 另一方面由文學作品讀法,進至小說及戲劇選讀,提供不同文類研讀之法門。並藉由文學作品的導讀,引介西方文化、哲學及社會思潮之演進。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東吳英文系不只訓練學生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更培養學生具有人文素養及思辨能力。因為課程涵蓋領域廣泛,畢業後發展不侷限於擔任英文秘書、貿易助理或英語教學,也有畢業生從事外交、航空、企業管理、金融人員、任職於跨國企業翻譯、書籍電視電影翻譯、人文創意產業、國際會議主持或口譯等,或繼續學術領域。 | 外文系的出路多元,本系畢業生具備對外國文化的深度理解、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優異的語言表達能力、敏銳的思辨能力,不論未來往任何學科深造以及從事任何行業,都有極大幫助。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東吳大學英文學系學生一年級著重聽說讀寫與英美文學入門課程,二年級開始增加選修如翻譯、文學等;商用英文、貿易英文等應用英文較少,但本校鼓勵學生雙主修、輔系,培養第二專長,學生除了自身英文實力,以及在英文系課程得到的人文素養及薰陶外,更可利用在英文系所學發展第二專長如商業、法律、或人文社會等學科。 | 語言訓練只是本系的基本要求,本系教育的核心是厚植對於外國語言和文化的理解,培養知識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文學、文化、語言學、語言教學、翻譯等相關學科與專業的教學,培植學生未來從事相關學術與專業工作。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東吳大學英文學系歷史悠久,口碑甚好。無論師資、課程、設備、教學活動、輔導就業等本系皆屬一流。近年來因應世界局勢潮流,我們更不遺餘力推動以下活動,並獲優異成效: | 本系學生除了需要具備英語能力,也需要對於外語學習、文學閱讀、人文思維、文化議題感到興趣。 |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英文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中英跟述、中英視譯、逐步/同步口譯中英跟述與視譯為入門之口筆譯訓練課程,題材多樣的課堂練習及課後作業,提升學生的中英口筆譯能力。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為進階口譯課程,透過不斷的訓練,可以增進聽力、短期記憶能力、字彙量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技巧,使學生能應對中英雙向口譯。 圖解:同步口譯成果發表會 版權: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英美文學、歐洲文學、文學批判研究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學、文化、人文與藝術的知識,培養相關敏銳及觀察力,激發學生各種面向的思考及批判能力。 圖解:透過走訪調查八芝蘭,產出雙語在地特色刊物 版權: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西洋戲劇表演與製作學生可選修戲劇表演與製作課程,設計劇本、舞台設計、道具、服裝、音效及燈光等,皆由學生自行規劃,最後呈現在舞台上,既使是新生也可以參與。 圖解:英語文化週大一英文話劇公演劇照 版權: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英語文化週本活動搭配大一~大四口說以及翻譯必修課程,以展演或競賽呈現學生課堂成果。 圖解:英語文化週活動之一 版權:東吳大學英文系 | 未上傳圖片 英語口語訓練一上這門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以促進有效且準確的口語表達。課程主要透過小組討論和活動進行,內容涵蓋情境對話、問題解決以及口語遊戲等。 未上傳圖片 法文一上
                                                                        本課程上課內容如下  未上傳圖片 西洋文學概論二西洋文學概論課程第二學期將研讀希臘戲劇、羅馬史詩、中世紀短篇故事、新約聖經、以及但丁神曲。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英文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呂宜樺從國中就對英文有濃厚興趣,高中時英文的成績也明顯較高,所以在填大學入學志願時,就以英文系優先。後來進入東吳英文系,系上文學與應用課程並重的安排很好,師資優良,校園環境宜人;在大三那年接觸了翻譯,認為能夠以語言專長協助他人溝通,自己也能在過程中學習新知是一件有意義且開心的事,因而立定志向成為口譯員。 畢業後如願成為口譯員,在職場上接觸過各類型的案子,如籃球、科技發明、財經、農業等等,由於每件案子的主題不同,事前的準備工作並不輕鬆,要研讀許多書面資料,熟記專業詞彙等,但在結束的那一刻得到客戶的正面回饋與讚美,會覺得一切都值得,而自己也在這過程中有不少收穫,像是吸收新知識,或是有機會見到大人物。   
 蔣昆宏我對於英文有極大的興趣,在東吳英文系求學階段,對於文學上的陶冶教育尤其影響我最深,學一種語言並不是只要會說會講,如果不了解它的文化,充其量只是一種工具,尤其在現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學習如何與國外溝通與交流,文化的薰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畢業後,在大學的國際事務處任職,在這份工作中,學習到要如何與各國的學術機構進行交流與溝通,促進合作是首要任務,在談判與妥協的取捨也是另一項要學的課題,在這份工作中,成就感來自於每一次跨國學術合作的落實與推展,整體國家政策的配合與執行。   圖解:張乾琦系友 版權: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張乾琦原就讀英文系的張乾琦,退伍後便前住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深造,並於一九九○年取得教育碩士學位,但因緣際會下在印第安那的一門攝影課,卻意外讓他發現真正的興趣所在。張乾琦說,對一個東西有感覺時,照片是最直接的表現方式。這就是照片最吸引他的地方。 (文字來源:東吳大學校拓中心網站) 在一九九五年離開《巴爾的摩太陽報》,同年被世界知名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名為會員,後於二OO一年更成為終身會員。是台灣唯一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會員,在全亞州包括他也僅有兩位會員,其成就有目共睹。他的攝影作品也會刊登在無數世界重要新聞媒體上,包括:德國《明星》週刊、《明鏡》週刊、法國《費加洛報》、英國《泰晤士報》、美國《時代》週刊及《國家地理雜誌》等刊物中,成就斐然。 (文字來源:東吳大學校拓中心網站) | 未上傳圖片 
 吳敏蘭獲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曾跟著外交官父親遊走各國,受過6個國家不同文化的洗禮,學過7種語言。 從小立志當幼兒園老師, 夢想有一所自己的幼兒園。自美返台後,先在台北英國學校任職,之後全力投入幼兒教育,也建立自己理想中的跨文化雙語幼兒園─凱斯幼兒園。 現任凱斯英語教學機構教務長。 未上傳圖片 
 吳書嫺* 台大外文系學士,第一名畢業 *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校區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英美文學碩士 * 2001-2002年於美國「Ruder Finn 公關公司」擔任高科技產業媒體專案執行 * 2002 -2004於美國「SeaWeb 海洋保育公關公司」擔任媒體專案副理,經辦之「拯救鱘魚」 (Caviar Emptor) 議題獲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及「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等主流媒體報導;並於各地主辦媒體活動、講座及訓練課程 未上傳圖片 
 鄧曉華* 臺大外文系畢業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與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 * P&G寶僑公司品牌副理、經理、大中華行銷總監 * 嬌生集團亞太區經銷總監 * 台灣通用磨坊總裁(現職) 畢業後,她負著背包花一個半月的時間走訪歐洲;她的第一份工作薪水比當家教時還少,但卻徹底打開她的國際觀。幾年後,她的夢想領她來到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完成了新聞與公共關係所碩士學位,又伴著她勇闖「P&G寶僑」和「嬌生集團」兩家全球知名企業 未上傳圖片 
 曾厚仁*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 *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 普林斯頓大學公共事務碩士 * 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曾擔任過陳水扁總統的英文翻譯,也曾隨蔡英文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早年派駐南非代表處任秘書,先後就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中華民國外交部北美司長、駐帛琉大使、駐愛爾蘭代表等。後獲蔡英文總統委任總統府副祕書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現執掌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 |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英文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