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校本部 62130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具有極優質的學習、研究環境與師資陣容,包含了生態、演化、生理、分子生物、基礎醫學、尖端生物科技等主要生命科學領域,以及病毒、微生物、植物、動物等所有生物類群。本系提供全方位具有彈性的課程和學習環境,讓有志於生態保育、研究教學或生物技術產業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科技的年輕人,能獲得最完整之教育訓練。 | 本系提供扎實的生醫相關學科教學,包含必修基礎學科 (普通生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細胞生物),必修重要學門(免疫學,遺傳學,生化分析)與選修的生醫新興領域 (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幹細胞與基因編輯等)。提供學生在生醫領域深造 ,或培養跨領域產業人才的訓練,讓同學在大學時期可自由尋找在生醫領域的方向。 | 
| 學科意涵 | 近年來生物科學在生態系統與分子演化、個體生理與神經科學、微生物科技與細胞生化、幹細胞醫學與基因體學等領域的飛躍進展,使人類得以由系統至分子層次瞭解生物之各種機制,進而更能掌握生物特性,開創出嶄新的分子生物技術,並結合生物技術於產業,創造新興市場與產業。 | 生物醫學科學利用分子生物,細胞生物與生物化學技術等,探索疾病成因與運作機制。同時藉由生醫技術與細胞篩選平台 ,將研究落實至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生物醫學科學為一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並重的學科。 | 
| 學習方法 |   1.講授:分三大領域傳授專業知識。 圖解:三大領域傳授專業知識   2.實驗:培養實驗操作技術。 圖解:實驗操作技術 版權:拍攝者   3.專題討論:訓練資料檢索及生命科學相關國際期刊閱讀能力,培養演講口語表達能力,加強討論提問及答辯溝通能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重要課程。 圖解:專題討論 版權:拍攝者   4.專題研究:由教授指導學生進入實驗室做專題實驗研究。 圖解:專題研究 版權:拍攝者 |   跨領域合作專題:協助同學組成跨領域團隊,以生醫技術為主軸,結合工程資訊與人文關懷,參與國際競賽與經營創新創業團隊。 圖解:2024年 法國巴黎國際生物機械工程競賽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實驗課實作:基礎實驗課程:教導與實作基礎生醫實驗。專題研究實驗:藉由各教授實驗室的指導與資源,更進一步探索生醫領域。 圖解:進行教學實驗課程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專題討論:藉由上台報告,引導同學閱讀,消化,歸納與吸收生醫最新原文文獻。 圖解:生命科學講座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必修課程設計:大一建立基礎,大二修習生醫入門學科,大三進入生醫重要學門,同時可依興趣選修不同生醫領域課程。各年級必選修課程詳見課程資訊。 圖解:中正生醫系必修課程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生醫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生物研發產業上,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及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科技人需要具備的能力,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 
                                                        1.修課紀錄請提供學業總成績與曾修習之生物、英文、化學、數學相關科目成績,審查順序為學業總成績、生物、英文、化學、數學相關課程之排名百分比。2.課程學習成果請提供自然科學領域,或呈現個人特質專長之課程學習成果,審查原則為綜合評量申請人呈現之(無優先順序)問題規劃、解析、探究與延伸、針對問題之心得論述(例如改善應用、議題融入、跨域整合)。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整合發展生物科學師資(約30位)、教學研究空間資源(含溫室、動物飼育室)、圖儀設備、研究題材及相關智庫與技術支援,打造出極優質的學習研究環境,為國內培育生命科學人才紮根。本系主要包含三大學群:生物多樣性學群、生理學群、生醫科技學群,為全國生命科學學群中發展最完整的系所。 | 
                                                        生物醫學科學歸屬於生命科學學類,以研究人類疾病致病機轉,或開發應用為主軸。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網路上常有文章分析生命科學系 CP 值低,書念得多,畢業後報酬卻很普通。真的是這樣嗎?首先要分析生命科學系適合你嗎?在有興趣的領域中紮實的學習(學理及實驗操作),雖很辛苦但會非常充實,大學部生科系課程是生物領域的基礎科學,可發展的領域非常多,須放大格局才能看見生命科學無窮價值。 | 常見的迷思是,生醫的學生出來就只能做實驗。其實生醫領域不容易跨進來,但卻容易跨出去。生醫產業開發需要研究人才,量產商品市場化,需要懂生醫與商管的人才。產品保護需要生物專利法律人才,銷售宣傳需要溝通人才。此外,科普翻譯,政策制定,都是生醫可能發展的道路。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進入本系與高中端較不同學習方式為:(1)教科書大多為英文原文書 (2)須具備自發性學習精神 (3)注重實驗操作 | 
                                                        誤:生物醫學系需要修很多如醫學系所開設的科目,所以要背誦科目較多。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生命科學系是基礎科學,有堅固的基礎能比別人看得遠、更具創新及研發能力,是具有挑戰性的學系! | 
                                                        中正大學是完整的綜合性大學,學生可搭配雙主修、輔系或是學程課程,發展發展個人獨特之競爭優勢。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生物技術介紹生技產程策略與規劃和全球生技產業近況,內容包括生技產業技術,如質體和載體建立、醱酵、純化、成品處理等,尚包含多次生技產業參訪,實際了解產業動態。   植物組織培養利用植物癒傷組織在適當環境下使之生長、發育、分化與增殖。課程內容包括植物組織培養觀念及實際無菌操作技術,教授組織培養發展概況、應用與原理;學習調配製作培養基、滅菌及無菌操作、試管苗健化、馴化與移植。   水域生態調查講授水域生態系(海洋、湖泊、溪流或溼地)常見生物形態分類和生態習性,參訪博物館展場、標本蒐藏室及水族研究設施,實際調查水域生態系的物種組成與環境因子,熟悉標本製作流程,學習水域生態調查技術,深入認識水域生物多樣性。課程包含期末至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實習一周。 未上傳圖片 微生物學操作技術藉由實驗操作來瞭解微生物的課程。課程中可以學習分離、培養微生物的技術,熟悉研究微生物基本細胞、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方法,最後則為完成全套遺傳工程實驗。 蝦蟹多樣性介紹蝦蟹分類地位與生態習性、親緣關係與動物地理分布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課程包含至少一次戶外教學實習。 |   分子生物學
                                                                        分子生物為利用分子面向來對生物現象做詮釋,主要範圍為核酸的複製、轉錄與轉譯成蛋白質的調控。結合生物資訊學,可對基因做結構與功能分析,與演化結合成分子演化學,也是合成生物學的基石之一。 圖解:圖介紹分子生物學中心教條理論 版權:中正大學生醫系自有照片 (陳浩仁老師提供)   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為研究細胞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細胞週期、細胞分裂、細胞自噬、細胞凋亡,以及各種胞器及訊息傳遞路徑的學科。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學所研究的細胞,同時也與遺傳、生化、分生、發育、免疫等學門有直接關聯。 圖解:Molecular Biology 版權:The Cell, 5th Edition 5th Edition   跨領域合作專題跨領域合作專題為一年以上之連貫課程。以生醫技術為骨幹,目標解決在醫療、檢驗、環保等方面的社會問題,並邀工程與資訊各領域專才一同打造產品。同時與管理學院合作嘗試產品企業化,藉由人文學院帶入社會關懷,參與國際競賽與挑戰創業。 圖解:2024年跨領域團隊主題:快樂益生菌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iGEM團隊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楊秋忠民國59年我從理學院植物系畢業,因當時植物系尚無碩士班,於是報考農藝系的「糧食作物研究所」(後為農藝研究所),畢業後進入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服務二年,之後經由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提供獎學金,到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在夏大農業生化系擔任博士後研究一年半,回到母校土壤學系任教。 教授是台灣微生物肥料學術及應用與產業化之推手及領航者,協助為政府制訂微生物肥料之各項管理法規,促使微生物肥料成為正規之市場產品,以改善土壤及環境保護之創新技術,均使微生物肥料、有機質肥料及廢棄物處理產業提升競爭力。在研究課餘時為農民上課行遍台灣農村,並撰寫農業技術及推廣文章 183 篇。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賴本智從小生長於農村,求學階段協助農務,考上中興大學後,念完母校研究所後到農業試驗所擔任助理研究員,離開公職後,依據畢生所學,回家鄉成立「台大種苗」之後改為「台大蘭園」。 榮獲十大傑出農業專家及十大經典神農獎,曾任中華盆花發展協會蝴蝶蘭產銷委員會會長,參與植物種苗法編審委員及日本東京大賞蘭展台灣代表評審委員。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李家維我出生於澎湖,從小在海邊長大,對生物的熱愛多啟蒙於此時。但是對我學術研究幫助最大的,是就讀母校時的植物系系主任 易希道教授,其提供我很多研究上的資源,在清華大學任教26年,每年都對同學們說:歡迎來自由使用我的實驗室設備。 從植物系畢業已35年了,學術研究一直是我的最愛,實驗材料和主題大多以動物為主,然而從4年前開始,我發願要為瀕危的植物界盡力,開始籌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目前已蒐集約15,000種熱帶及亞熱帶活體植物。這項保育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行動,是我們對母系及母校的回饋報答。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林詠翔求學期間對生物及化學愛好,於母校植物系(現為生命科學系)就學期間,除了生物領域課程外,也開始修習國際行銷學,每兩星期每回20本企業傳記,兩年累積出上千本閱讀量,期許自己能打造世界頂尖企業。 於2002年加入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擔任總經理,在十幾年來的帶領下,2009年創造公司10億新台幣營收。曾榮獲MVP經理人獎、青年創業楷模、傑出發明家獎,與母校成立「中興大學暨大江生醫產學聯合研發中心」,促進產學合作。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吳啟華在中興大學植物系就讀期間,打下堅實的生物科學基礎;後續於美國延續攻讀碩、博士,接受嚴格的科研訓練,熟練掌握食品微生物與安全檢測技術。在此過程中學會面對及挑戰解決問題,也深刻領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些學習歷程,不僅塑造我的研究思維,也為日後推動創新研究與跨國合作奠基。 任教於美國緬因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終身教授,後擔任美國農業西部研究中心農產品食品安全和微生物學研究部主任與首席科學家。專注病原體檢測技術,獲多項科技獎。曾任《Journal of Food Safety》總主編及華美食品學會(CAFS)會長,推動國際合作與產學交流。 |   版權:本人提供 
 王嵐欣國立中正大學分生所 碩士 國防、中研院、國衛院合辦生科所 博士 從本系所畢業後,於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取得博士學位,然後前往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USA)分子遺傳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在國防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以果蠅為材料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與教育。   版權:本人提供 
 曾瑀翔國立中正大學生科系 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分生所 碩士 GenScript 資深亞太市場策略經理(系友會會長)。 畢業後投入生物科技產業進行儀器之銷售業務。 於職涯中多次獲得最佳銷售之肯定,並帶領台灣團隊屢創佳績。   版權:本人提供 
 賴奎宏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 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 博士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生藥學部 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中草藥臨床藥物研發博士學程 副教授 於2017年取得高醫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雙聯學程博士,陸續就任海生館與長庚科技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並於2020年前往臺北醫學大學任職。   版權:本人提供 
 簡維邦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監測研究組技士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員 在健康署負責「全人健康促進科技政策研究計畫」、「建構領航國際之活躍老化監測暨決策支援系統」科技綱要計畫之規劃管理,成效卓越。並於107年轉調至食品藥物管理署北區管理中心桃機辦事處,辦理食品空運進口邊境查驗業務,每月查驗案件數約有200案,替民眾食的安全進行把關。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