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化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是臺灣唯一的土壤環境科學系,擁有堅強之師資陣容及完善的設備,教學與研究方向已由早年基礎之土壤及肥料,逐步增擴以涵蓋土地利用與改良、微生物肥料、農業剩餘副資材再利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資源保育利用、奈米科技、環境生態、土壤碳匯及智慧農業等。 |
本系著重基礎生物學的研究與教學,均衡發展現代生物學各重要領域,如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神經生物學、植物科學、系統生物學、遺傳與基因體學、演化生物學與生態學。小班進行實驗操作,引領學生深入學習。配合本校豐沛資源,讓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出國交換。畢業後,學生就業方向多元,因跨領域的紮實訓練,在各種崗位,都能很快適應並取得成就。 |
學科意涵 |
土壤是孕育萬物最重要的場所,沒有健康的土壤環境就沒有安全的糧食供應,本系在教學及研究涵蓋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兩大範疇,以改善土壤理化環境及微生物生態來增進農業生產,領域分為:環境微生物與生態、土壤肥力與植物營養、環境化學與污染防治、環境資源與資訊四領域,培養學生兼顧基本學理,專業知識及實際操作能力。 |
本系結合傳統及現代生物學,從分子乃至生態,由不同尺度探討生命體的各種現象,及與環境的互動。並藉由基礎機制的研究,與不同領域合作,發展各種尖端技術,以更深入瞭解生命現象,並應用於環境生態、生技製藥、醫療研發等。因此本系學生於畢業後,都可找到其志趣,並具有多元發展的優秀潛力。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述與實驗操作:傳授土壤與環境之基本學理與專業知識。配合課程內容進行實驗,透過實際操作加深了解課堂講述之內容。 圖解:土壤學實習課程 版權: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專題討論與專題研究:訓練土壤與環境相關科學文獻的蒐集、研讀、報告、與問題回答。並藉由學生於課堂及專討獲得的學理,進行土壤、環境、或農業科學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圖解:回憶光廊_研究所專題討論 版權: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專業演講:邀請產、官、學界專業人士來系講演當前與土壤環境相關之研究及產業現況。 圖解:惠蓀講座_世界級的分子演化學者李文雄院士 版權:中興大學 農場與校外實習及產業界參訪:藉由實地參訪,了解產業現況。並於大三暑期進行學生假期實習,實際進入農場、學術單位、或相關領域職場實習,了解產學界之運作過程,整合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 圖解:校外參訪_溪頭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版權: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實作與應用課程_農場實習:利用在學三年所學土壤科學知識應用於田間工作,實際瞭解農地之選擇,作物栽培習性,田區規劃、施肥與灌溉,培土與除草及田間管理方法,使所習學理與田間生產結為一體。 圖解:農場實習課程實地操作 版權: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
未上傳圖片 文獻與探索:學習文獻知識建立基礎,進而探索生命科學未來發展。 實驗與邏輯:以實驗教育培養數據處理及邏輯推理思維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溝通與表達: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未上傳圖片 綜合與跨域:總和現有基礎,輔以跨領域學習,建構全方位知識體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除了基礎學科與知識外,需要更注重其實作及應用面,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培養觀察力,加強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土壤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
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的深度與廣度,可持續的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科學專題培養科學方法之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閱讀文獻、設計實驗、資料分析,來嘗試回答。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學習科學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學習時的壓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為全國唯一研究土壤與環境之科系,且是全國第一個進行土壤調查、土壤污染、與土壤碳匯研究的科系。本系與地球科學科系之差異,在於聚焦於地表岩石風化層(土壤層)的研究; 與環境工程之差異,在於本系聚焦於如何解決農業生產所導致的環境問題或解決影響農業生產的環境因子; 與農業化學之差異,在於本系在農業剩餘副資材再利用及農場經營實務有更多著墨與學習機會。 |
本系教師人數眾多且研究多元,結合傳統與現代生物學;學生依其興趣,可完整修習由分子到生態的各種生物學尺度課程;而其他相關科系則多偏頗一隅,難以提供完整之訓練。且在建立學生紮實生命科學基礎的同時,更側重以嚴謹實驗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多元發展的強大潛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除土壤環境之專業科目外,本系同學在化學及生物相關課程的訓練甚為紮實。每年大學畢業生近一半以上選擇進入國內著名研究所進修。本系畢業生除在大專院校任教及農業相關機構服務外,亦多跨足於環保、環檢、醫藥、奈米與生物技術及材料化工等領域。 |
1. 選擇生科,一生科科:念任何科系,都要以興趣為優先考量!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過去高中生一聽到土壤二字,就聯想到當農夫從事農業的生產,本系的教學與研究雖然與土壤科學有關,但學習及研究的範疇已擴大到環境保育、奈米與生物技術的開發、毒物分析、水資源管理、土壤碳匯、與都市及農業廢棄資材的再利用等。 |
1. 以為馬上就接觸生物專業科目:有紮實的基礎才能更易於學習專業領域。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除了本系所開設之課程外,本系亦鼓勵學生透過教育部的補助計畫與本校姊妹校交流,或透過本系系友及教師的協助出國做短期學術交流活動或研習,以增廣學生的國際視野及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本系亦設有出國研習的經費補助辦法,亦與美國德拉瓦大學環境工程系及猶他州立大學植物、土壤與氣候學系簽訂雙聯學位協議,目前已有2位雙聯博士學位畢業生。 |
本系多數課程皆配合有實驗,以實作提高學習成效。於完成基礎課程後,學生依其興趣,可進一步選修不同領域進階課程,目前共分為四大領域。再配合研究室學習作為統合。另外學生有許多出國交流機會,拓展國際視野;以及眾多不同學系的跨領域學習機會,作為未來多元發展基礎。 |
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土壤與環境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之一,舉凡人類的食、衣、住、行都與土壤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本課程開設之目的在於初進入土壤環境科學系就讀,而尚未修讀土壤學的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土壤與環境的相關性,了解系上每位教師的研究領域,並培養學生對土壤與環境愛惜與保育的觀念,使土壤環境資源能夠永續利用並造福人類。 未上傳圖片 作物與土壤傳授作物與土壤之相互關係:包括緒言、作物與土壤環境(作物之起源、演化、品種、適應、生長及生產限制因子及環境壓力),種子及發芽,根系及根圈環境,根系與土壤生物、作物各論(C3、C4、CAM作物代表典型等與土壤之相關)。 未上傳圖片 環境科學介紹環境中主要的自然與人為的現象 , 使同學瞭解環境的組成及變遷, 以及人為活動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並希望以不同的 ( 人與人以外的 ) 角度, 探討一些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和衝突,以及如何才能永續發展。 未上傳圖片 植物營養學課程包括: (1)簡介 (2)植物營養分 (3)缺乏和毒害症狀之診斷 (4)養分吸收 (5)長距離運輸 (6)植物—水之關係 (7)養分同化作用 (8)氮新陳代謝; 使學生瞭解植物與養分間的相互關係,包括養分元素的種類、功能、同化、代謝和運移及學習診斷植物營養狀況。 未上傳圖片 地質學本科目有系統的介紹地球的組成物質、地球上所發生的各種不同地質作用、各類地質構造及其成因,以及地球演變的歷史。 |
神經生物學與實驗神經系統如何協調生理與認知功能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細胞生物學與實驗探討細胞各部組成及訊息傳遞功能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遺傳學與實驗瞭解生命如何透過基因進行繁衍及演化 版權: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未上傳圖片 生理學與實驗學習不同個體的體內各個系統如何協調運作 |
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馮玉蘭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環境、自然資源及農業處處長、聯美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佳境工程顧問公司副總經理、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技正、中華顧問工程司工程師。 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三十餘年,對國內及國際間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卓有貢獻。於亞洲開發銀行任職十六年餘,參與貧窮落後地區開發計畫之投資及能力建設,解決交通、能源、供水、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及農業開發等問題。 未上傳圖片
黃山內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農糧處處長、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財團法人台灣香蕉研究所所長;現任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董事長、棉花田生機園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合一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天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服務國家農業機關40餘載,期間領導科研團隊從事農作物品種改良、栽培土壤與肥培、病蟲害及雜草防治耕作技術改進的試驗研究推廣工作;榮獲國內外學術獎項的肯定,如國際同濟會「十大傑出農業專家」、中華農學會「學術獎」、中華永續協會「永續農法傑出學術獎」、中華農學會「優良農業基層人員」及行政院「優秀農業人員」、國立屏東中學「傑出校友獎」、中華土壤肥料學會「學會獎」。 未上傳圖片
徐新宏南加州台灣客家會會長、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南加州分會會長、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會長、佳和生技企業公司董事長兼總裁、CAPCO Analytical Service, Inc.董事長兼總裁。 主持CAPCO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c.,從事環保工作,推廣客家文化及傳統,保留客家文化,積極參與美國社會活動,宣導台灣,讓主流社會更了解台灣及其文化。 |
未上傳圖片
陳建仁前任副總統。1973年畢業後,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流行病學與人類遺傳學博士。 回國加入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進行烏腳病、小兒麻痺、肝炎等流行病研究。於199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擔任衛生署長,協助SARS防疫;2016年1月就任副總統。https://www.president.gov. 未上傳圖片
姚孟肇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特聘研究員。1971年畢業,至羅徹斯特大學取得生物系博士學位後,主要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擔任教職。 於2004-2013年間擔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研究主要以四膜蟲為材料,探討基因體的穩定性及調控機制。http://www.imb.sinica.edu.tw/~mcyao/ 未上傳圖片
孫以瀚現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1978年畢業後,至加州理工學院取得生物學博士。 回國後,以果蠅為模式,探討視覺系統的發育及其分子調控機制。http://www.imb.sinica.edu.tw/~mbyhsun/index_c.html 未上傳圖片
蘇慧貞現任成功大學校長。1980年畢業後,至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環境衛生科學取得博士學位。 應聘於成功大學工業衛生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其研究著重於空氣品質、氣候變遷及公共衛生等。http://teach.med.ncku.edu.tw/newsletter/2603/3.pdf |
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4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