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生物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公館校區 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 校本部 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 學系特色 | 臺師大生科系位於師大的公館校區,交通便利的同時又有清幽的校園環境。我們的師資及課程非常豐富,囊括生命科學各領域─包含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生物暨分子醫學、生技醫藥,除強化生命科學學術探索之知識與技能,以培育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相關產業專業人員,亦保留中等學校生物科教師師資培育管道,課程內容注重基礎學識、務實技能、研究能力與方法的訓練,俾使學生依其志趣進行多元生涯探索與規劃。 | 本系之教學和研究工作融合了基礎及應用之生物科學,以培養生物科學的研究、教學人才為目標。本系師資研究專長多元且均衡,涵蓋巨觀與微觀生物學,學生修習的科目包含了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與動、植物生理學等專業知識。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本系同時也著重於實驗操作與野外調查,透過實作,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團隊合作、表達溝通、批判思考與終生學習的能力。 | 
| 學科意涵 | 民國92年以前,我們的系所名稱原本叫做「生物系」。生命科學即為各生物相關領域的整合,包含:生物多樣性、生態、生理、生物技術、細胞生物、生物醫學等等。 | 生物科學為多元且匯聚眾多領域的綜合性科學,探究不同尺度下的生命現象及形塑這些現象的機制,從微觀的分子生物學到巨觀的生態學均是生物科學的研究範圍。 | 
| 學習方法 | 實驗:進行實驗操作→能夠理解實驗步驟並依照步驟親自操作;建立使用儀器、器材、藥品的良好習慣。判讀實驗結果→實驗結果有什麼意義?怎麼分析?怎麼呈現結果?設計實驗→若想得到更進一步的結果,要怎麼設計實驗? 圖解:實驗課顯微鏡操作 未上傳圖片 數據分析:生科系也會需要數學能力,需要學習利用統計工具,用合適的分析方式分析實驗結果並加以解釋。 未上傳圖片 論文研讀:閱讀科學論文,由一手資料獲取知識,並能整理、分享。多數的一手論文資訊都是英文,因此同學也需要具備(或努力訓練出)一定的英文能力。   採集:如果同學修的課程/做的研究需要野外的生物材料,則必須具備採集地點、採集方式的知識及能力;這可能包含攀登高山、野外生活的能力。 實習:師大生科大學部的必修課程包含「專題研究」,每個同學都必須實際至研究室觀摩、學習並自己操作專門實驗。如果有興趣、也持續加強自己的實力,可能可以在大學時期就撰寫及操作自己的專題研究。系上另有選修課程「產業實習」,可以經由媒合或自己找到實習機構,進入研究現場或產業現場學習。 | 講授:透過課堂上授課教師講授,培養其基礎生物科學知識。 版權: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實驗操作:透過實際操作演練,訓練實驗操作技術、結果分析及及實驗報告撰寫。 版權: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專題實作:高年級學生在擁有一定生物知識基礎下,加入老師實驗團隊,透過探討特定題目,獨立或與他人配合實作、培養獨立研究及團體溝通合作的能力。 版權: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野外調查:於校園或非校園地區等進行調查,使學生了解生態保育、系統分類等議題。 版權: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自主學習:無論是哪個學習法,除了授課老師引導外,學生亦必須主動學習、探索知識,提升個人學習能力。 版權: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高中學科課程務必確實學習,本系基礎知識尤重生物、化學,數理邏輯能力亦須具備(需要長時間培養)。 | 
                                                        我們建議對於生物科學有興趣的同學,可在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生命科學系的學習重點在理論層面,範圍廣褒生物多樣性、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與分子生物等類別,以實驗操作探究更深入的知識。生物科技系較重視應用於科技產業的操作,動物科學系專門培育畜產人才、園藝系訓練植物的栽植與培育。 | 本系課程以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從微觀的細胞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到巨觀的生態學與全球變遷;從傳統的形態學,到最新的多體學,都是本系的學習範疇。學生可以在此學習到完整的生物科學知識架構與內容,再依據興趣,選擇專業的領域深入獲得技術與應用能力。此外本系也以扎實的實作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批判思考及多元發展的能力,並增進永續學習的潛力。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一定要成為老師?不一定。 | 
                                                        生物科學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龐大領域,若期望在生物科學領域持續發展,可以選擇到醫學、公衛、微生物學、自然資源、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等研究所進修,也可以轉戰學士後醫學/中醫系。若要進入職場,則有生物及相關科學研究單位、環評或環工公司、生技/醫藥研發、醫療服務、公衛、教育等選擇。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學習內容部分,易被誤解為是要學習如何飼養生物,甚至有被誤解為是要學習生命禮儀。事實上,本系學習內容為生物的基礎科學,學習內容包含細胞與分子生物、生理、生物分類、生態與演化等範疇;以理論為基礎,學生則可依個人志向選擇進一步應用於研究、教學、其他領域。 | 
                                                        念任何科系都需要考量自身的興趣與能力,有學習動力才有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領域。而為了要能更進一步地學習專業領域的進階知識,基礎相當重要。生物科學系提供許多基礎課程,涵蓋生物學各領域,並搭配綜合領域的課程,期望學生能藉此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將其深入發展為自己的專業。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大多必修課程老師皆以中文口述,但簡報、課本、考試使用英文原文。 | 在校期間可以透過選修生物技術學程,或生態新農業、自然生物資產、生態想想等跨領域微學程,也可以雙主修或輔系。同時,學校提供許多資源鼓勵學生出國交換,期望藉此增加學生研究或就業的競爭能力。如果對於教育有興趣,也可以申請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畢業後可擔任中、小學的教師。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生物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野外生態學本課程直接於特生中心高海拔研究站進行,學生實際於合歡山山區進行野外調查,並練習各種調查技巧,喜歡野外/想走生態領域的同學對不能錯過! 圖解:野外生態學-昆蟲採集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未上傳圖片 生物顯微技術含實驗以前在生物課看的永久玻片,是可以自己做出來的!本課程帶領學生製做永久玻片,利用石蠟包埋動/植物組織,並進行染色後製為永久玻片。課程結束後,每位學生將會有一盒自己製做的各種永久玻片。 未上傳圖片 產業實習在學生時代就走入職場看看吧!與各生物相關產業、機關等合作,學生於暑期至該公司或機關進行實習,包含生技公司、動物園等單位,實習內容包含行政、實驗操作、動植物照養、解說教育等。 |   植物形態學本課程將由植物形態學的基本特性及各種專有名詞開始介紹,依序介紹植物形態學內各階層植物物種及利用性,藉此讓學生理解生物多樣性,且能瞭解植物學中基本素養。除課堂講授外,同時加入實驗形態觀察。   昆蟲學基礎的昆蟲學通常會談幾個領域的知識:形態、系統分類、演化、生態,生理、與應用(農業、林業、公衛、生技);正課和實習是一起做的,我們的實作部份會包含形態、生態、生理、系統分類和生物多樣性五大部份。並加入兩次的野外課程。   本地植物學本課程的講授內容包含臺灣自然史,以及臺灣植物調查發現的歷史,接著從認識校園內常見的植物開始,搭配植物分類學的基本概念,對於臺灣常見的植物分類群,進行重點式分群整理,再擴及到柴山地區、以及低海拔到高山的植物,藉此讓學生認識植物多樣性,最後討論台灣植物的利用、保育的現況與挑戰。 未上傳圖片 生態學者的R入門R是目前最受到生態學者喜愛的統計語言,除了在生態學上的運用,資料科學、人工智慧等相關領域也大多都使用R來進行資料整理、統計分析、資料視覺化與科學繪圖。儘管R語言功能如此強大,但因為R是指令操作,剛開始學習時有較高的學習門檻,本課程主要的目的即在於讓學生跨過此一障礙,進入R語言的資料分析世界。   生物技術實驗本課程涵蓋微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化學之基本實驗操作,讓同學了解當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及技術。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生物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黃美秀學歷─美國 明尼蘇達大學保育生物學研究所(Univ. of Minnesota, Conservation Biology Program)、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經歷─目前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 大學及碩士畢業後,就讀博士班時投身於困難的台灣黑熊研究。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台灣黑熊的艱難處境,因此於畢業後毅然決然投身黑熊的保育工作。同時撰寫與台灣黑熊相關的文章、拍攝相關記錄片(包含2013《黑熊森林》記錄片)、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等等,致力於讓社會大眾認識黑熊、喚起保育意識。被大眾稱為「黑熊媽媽」。 未上傳圖片 
 廖培鈞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大學畢業後,研究所逕讀博士班,畢業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後投身大學教職工作。目前擔任本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族群遺傳、分子演化、親緣地理、分子生態;教授課程包含普通生物學、普通生物學實驗、遺傳學,致力研究與教學,對課程及學生皆十分用心。 未上傳圖片 
 蔡任圃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生理生化組 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民國94年~107年為臺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期間亦擔任醫學研究社指導老師、資優班生物組指導老師、導師) 學、碩士畢業後投身高中教職,教學期間多次獲得獎項(包含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獎項、思源E-Teaching(金獅獎)高中優良科學教案徵選生物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指導的學生亦多次獲得中小學科展、科學展覽會、小論文等獎項;獲頒教育部106年師鐸獎、臺北市105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致力於教學,且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想法。 |   
 呂宗憲國立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EMBA碩士 1.南京嘉隆盈企業管理諮詢中心(有限合夥)董事長 2.南京創投連花醫療健康基金有憲限合夥(籌備中)董事總經理 3.全球生計資產管理(亞洲)有線公司執行長 4.台安生技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 5.杏國新藥&展望生命等上櫃公司董事長 6.凱景生技&立弘生技董事   
 陳銘仁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學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碩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 1.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職業安全組組長 2.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安組組長 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秘書室助教 4.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系友會會長   
 廖以仁國立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學士 1.朴子國小教師 2.朴子國小出納組長 3.曾任朴子國小事務組長、生教組長、註冊組長、設備組長、嘉義縣環境教育輔導團輔導員   
 蔡靜宜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學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逕修博士學位) 經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生物醫學轉譯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現職: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生物醫學轉譯研究所副研究員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生物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