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公館校區 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
校本部 80708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師資及課程包含生命科學各領域─包含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生物暨分子醫學、生技醫藥,除強化生命科學學術探索之知識與技能,以培育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相關產業專業人員,亦保留中等學校生物科教師師資培育管道,課程內容注重基礎學識、務實技能、研究能力與方法的訓練,俾使學生依其志趣進行多元生涯探索與規劃。 |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具有跨域整合人體健康與環境健康二大研究主軸,秉持求真、創新、育才的精神,傳授生物學紮實知識基礎,並培養獨立思考與價值研發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在醫學領域之創新研發,多次獲取國家新創獎,並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在環境保育領域之大學社會責任,參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及多樣性計畫,建立那瑪夏區之國際研究基地與國外大學密切合作交流。因此生物系在研究與教學面向具有高度價創及國際移動力。 |
學科意涵 |
生命科學即為各生物相關領域的整合,包含:生物多樣性、生態、生理、生物技術、細胞生物暨分子醫學、生物醫學等等。 |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意指生物學之全面性知識,包含發現、思考、設計以及解決生物相關問題之專業技能。教學上主要著重於訓練學生發掘問題。研究上,則結合基礎生物學與基礎醫學技術,由分子層次開始探討物質組成、生化反應、細胞生理、乃至巨觀的臨床病理以及族群演化。 |
學習方法 |
實驗:進行實驗操作,並學習判讀實驗結果,更進一步學習設計實驗。 圖解:實驗課顯微鏡操作 未上傳圖片 數據分析:利用統計工具分析實驗結果並加以解釋。 未上傳圖片 論文研讀:閱讀科學論文,由一手資料獲取知識,並能整理、分享。 採集 實習:實際至研究室觀摩、學習並自己操作專門實驗。 |
邏輯思辨:統整所學,以瞭解前人研究的邏輯合理性,並進一步批判其缺失及衍生新概念。 圖解:血球血型顯微分析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實驗操作:藉由實際操作,學習生物學常用的技術,並印證生物學的觀念,以加強學習效果。同時由實驗報告的撰寫,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概念。 圖解: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學生實驗課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專題討論與報告:培養閱讀生物相關論文資料整理分析及應用,並培養彙整資料、整理書面和口頭 圖解:本學系專題討論與報告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高中學科課程務必確實學習,本系基礎知識尤重生物、化學。 |
1. 邏輯思辨:針對多於學習或是校內外競賽,從發想、設計、執行、成果及反思,包含成功或是失敗進行有系統之簡介。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生命科學系的學習重點在理論層面,範圍廣褒生物多樣性、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與分子生物等類別,以實驗操作探究更深入的知識。生物科技系較重視應用於科技產業的操作,動物科學系專門培育畜產人才、園藝系訓練植物的栽植與培育。 |
生物學的範圍廣泛,只要是與生命相關議題皆為生物學研究的範疇。而生物科技系則較偏向於分子生物等研究專題;生態資源系則是專偏自然環境研究。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一定要成為老師?不一定。 |
一般人常誤解生物學系無專業證照。然而本系定位並非職訓中心,只能有侷限性能力,而是以科學開放性視野,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及創新能力。因此雖無國家級證照,卻是有多元出路,舉凡中西醫師、研發人員、教職、公職等皆是以生物學為基礎而出。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學習內容部分,易被誤解為是要學習如何飼養生物,甚至有被誤解為是要學習生命禮儀。事實上,本系學習內容為生物的基礎科學,學習內容包含細胞與分子生物、生理、生物分類、生態與演化等範疇;以理論為基礎,學生則可依個人志向選擇進一步應用於研究、教學、其他領域。 |
一般對生物研究的印象,常停留在不眠不休的實驗狂人。實際上生物系是課程與實驗並重。本系更看重生物學在醫學相關及產業的應用,也有田野調查、創業實務等整合性課程,使學生所學能加以融通,未來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大多課程老師皆以中文口述,但簡報及課本使用英文原文,建議同學可多加強英語閱讀能力。 |
1.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野外生態學本課程直接於特生中心高海拔研究站進行,學生實際於合歡山山區進行野外調查,並練習各種調查技巧。 圖解:野外生態學-昆蟲採集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未上傳圖片 生物顯微技術含實驗
本課程帶領學生製做永久玻片,利用石蠟包埋動/植物組織,並進行染色後製為永久玻片。課程結束後,每位學生將會有一盒自己製做的各種永久玻片。 未上傳圖片 產業實習與各生物相關產業、機關等合作,學生於暑期至該公司或機關進行實習,包含生技公司、動物園等單位,實習內容包含行政、實驗操作、動植物照養、解說教育等。 |
基因體學教授基因體及後基因體時代的相關知識與技術。 圖解:基因體學教授過程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細胞生物學介紹細胞內主要胞器的構造和功能,以及細胞生理現象的分子機制。熟悉主要的細胞研究技術,並瞭解細胞生理異常和疾病之間的關係。 圖解:細胞生物照片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張永福副教授提供 生態學介紹生態學之分析與研究方法,並認識人在生態體系中所扮演之角色,最終引導學習利用生態學的知識應用於自然環境。 圖解:小琉球生態課程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謝寶森教授提供 田野生物學由本系及國內外專家將其田野經驗先以講堂的方式進行教授,之後再進行分組討論及實際參訪田野調查的現況。最後進行研究案的設計,並在學期末進行海報發表。 圖解:田野生物課程捕捉田鼠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未上傳圖片 專題研究討論讓學生可以獨立執行實驗研究和實驗操作的技術,訓練成為具有實驗設計及邏輯思考的能力。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黃美秀學歷─美國 明尼蘇達大學保育生物學研究所(Univ. of Minnesota, Conservation Biology Program)、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經歷─目前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 大學及碩士畢業後,就讀博士班時投身於困難的台灣黑熊研究。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台灣黑熊的艱難處境,因此於畢業後毅然決然投身黑熊的保育工作。 同時撰寫與台灣黑熊相關的文章、拍攝相關記錄片(包含2013《黑熊森林》記錄片)、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等等,致力於讓社會大眾認識黑熊、喚起保育意識。被大眾稱為「黑熊媽媽」。 未上傳圖片
廖培鈞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大學畢業後,研究所逕讀博士班,畢業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後投身大學教職工作。目前擔任本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族群遺傳、分子演化、親緣地理、分子生態;教授課程包含普通生物學、普通生物學實驗、遺傳學,致力研究與教學,對課程及學生皆十分用心。 未上傳圖片
蔡任圃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生理生化組 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民國94年~107年為臺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期間亦擔任醫學研究社指導老師、資優班生物組指導老師、導師) 學、碩士畢業後投身高中教職,於中山女中教學期間,多次獲得獎項(包含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獎項、思源E-Teaching(金獅獎)高中優良科學教案徵選生物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指導的學生亦多次獲得中小學科展、科學展覽會、小論文等獎項;獲頒教育部106年師鐸獎、臺北市105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致力於教學,且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想法。 |
圖解:系友連文慧 版權:系友連文慧提供
連文慧 副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在學期間即展現對生物實驗研究的熱誠,在歷經系上老師的指導與英文專題討論的訓練後,於博士班期間出國深造,2008年取得華盛頓大學分子細胞生物所博士學位。 2009年至2013年於美國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N.Y.)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目前為比利時魯汶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曾榮獲「2009 Harold M. Weintraub Graduate Student Award Recipients」;修讀博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於J Cell Biol.、Science、PNAS等SCI期刊。 圖解:系友莊健盈 版權:系友莊健盈提供
莊健盈 教授/臺北醫學大學修讀大學課程時雖然對生物研究有相當興趣,然而英文程度不好卻是一大致命傷。所幸指導老師悉心帶領,每日要求閱讀英文教材,三年間終於克服此一窒礙。之後甚至能於攻讀博士學位及博士後研究期間至美國進行研究。 NIDA/NIHVisiting Fellow 2011/08~2013/07 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 2010/08~2011/07 NIDA/NIHVisiting Scholar 2009/06~2009/09 圖解:系友吳復生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吳復生 技術開發經理/大勝化工自小即對昆蟲等生物感興趣,大學期間修習生態、演化、昆蟲等課程如魚得水。 畢業後也順利進入研究所鑽研生態問題。現於大勝化工為台灣農業奉獻心力。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