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東吳大學 微生物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公館校區 臺北市文山區汀州路四段88號 |
雙溪校區 111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師資及課程包含生命科學各領域─包含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生物暨分子醫學、生技醫藥,除強化生命科學學術探索之知識與技能,以培育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相關產業專業人員,亦保留中等學校生物科教師師資培育管道,課程內容注重基礎學識、務實技能、研究能力與方法的訓練,俾使學生依其志趣進行多元生涯探索與規劃。 |
■學系特色 |
學科意涵 |
生命科學即為各生物相關領域的整合,包含:生物多樣性、生態、生理、生物技術、細胞生物暨分子醫學、生物醫學等等。 |
微生物學系:微生物學是在細胞層面探討所有的生物,以微觀角度來研究各種生命現象的科學,學習細胞或微生物的結構、生物化學反應、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生態、微生物遺傳。 |
學習方法 |
實驗:進行實驗操作,並學習判讀實驗結果,更進一步學習設計實驗。 圖解:實驗課顯微鏡操作 未上傳圖片 數據分析:利用統計工具分析實驗結果並加以解釋。 未上傳圖片 論文研讀:閱讀科學論文,由一手資料獲取知識,並能整理、分享。 採集 實習:實際至研究室觀摩、學習並自己操作專門實驗。 |
實驗課程採用採用小班制教學 (師生比低於1:20),提供充份的儀器設備與耗材,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自操作實驗,重視實驗實作的能力和實驗原理的瞭解,以確保學習品質。 重視書報討論課程,施以培養專業知識的理解、統整及表達能力的系列訓練。 結合理論與實務,鼓勵同學們修習大學論文、參與暑期產學實習以及選修環境檢驗分析相關證照課程。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高中學科課程務必確實學習,本系基礎知識尤重生物、化學。 |
把握實驗學習機會,不管是校內課程或是校外活動,訓練邏輯思考、實驗操作,甚至結果報告發表,完整學習。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生命科學系的學習重點在理論層面,範圍廣褒生物多樣性、生態與演化、生理、細胞與分子生物等類別,以實驗操作探究更深入的知識。生物科技系較重視應用於科技產業的操作,動物科學系專門培育畜產人才、園藝系訓練植物的栽植與培育。 |
透過以微生物學及基礎生命科學為主軸之課程,以環境、食品、醫藥和工業方向,提供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實際經驗,培養學生具有拓展生命科學各專業領域或是自實驗室到企業界(bench-to-business)的潛力,使其成為能進入相關學術界或產業界發展之專業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一定要成為老師?不一定。 |
在升學方面依課程所學,可報考國內相關研究所外,本系亦設有碩士班,並有修讀學碩士一貫學程獎勵辦法,鼓勵畢業生在本系繼續深造。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學習內容部分,易被誤解為是要學習如何飼養生物,甚至有被誤解為是要學習生命禮儀。事實上,本系學習內容為生物的基礎科學,學習內容包含細胞與分子生物、生理、生物分類、生態與演化等範疇;以理論為基礎,學生則可依個人志向選擇進一步應用於研究、教學、其他領域。 |
微生物學系,有很多深入且專業的課程,需要理解及背誦的專有名詞也很多,我們有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驗課,可以學到很多以前都學不到的知識和如何操作昂貴的儀器…等等,由於上課都是用原文書,無形中也練就了好英文,所以歡迎喜歡挑戰的同學來填選微生物學系!絕對可以學到很多以往和外面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大多課程老師皆以中文口述,但簡報及課本使用英文原文,建議同學可多加強英語閱讀能力。 |
全台灣唯一的系-微生物學系,為引領學生有效地將學習與興趣及未來發展做緊密結合,以微生物學為基石,且同時兼顧產業趨勢,延伸專業選修課程:微生物科技、生物科技、環境科技三大課群,不同課群以微觀生物學發展方向,各具不同目標取向,展現生命科學多元特色;搭配學術訓練與專業實務課程培養學生成為能進入相關學術界或產業界發展之專業人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東吳大學 微生物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野外生態學本課程直接於特生中心高海拔研究站進行,學生實際於合歡山山區進行野外調查,並練習各種調查技巧。 圖解:野外生態學-昆蟲採集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未上傳圖片 生物顯微技術含實驗
本課程帶領學生製做永久玻片,利用石蠟包埋動/植物組織,並進行染色後製為永久玻片。課程結束後,每位學生將會有一盒自己製做的各種永久玻片。 未上傳圖片 產業實習與各生物相關產業、機關等合作,學生於暑期至該公司或機關進行實習,包含生技公司、動物園等單位,實習內容包含行政、實驗操作、動植物照養、解說教育等。 |
普通微生物學實驗本實驗科目是微生物專業的基本實驗技術訓練,實驗項目包括:認識實驗環境與儀器設施的操作,熟悉微生物實驗室安衛與環保,微生物的分離,培養與保存,形態觀察,鑑定與計數。同時介紹工業微生物、醫學微生物等基本認識與操作,從實驗中瞭解實驗室品管及品保觀念等。 圖解:微生物彩繪 產學實習本系協調系友任職單位提供大三暑期實習機會,期使校內課程學習延伸,並結合理論與實務,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強化學生的就業力。 圖解:產學實習 大學部論文為建立學生理論與研發能力,精進專業實驗技能與社會適應性,以提升學生的進修與就業競爭力,大學部學生於大三下學期至大四期間選修「論文」,在本系教師帶領下積極參與科技部、教育部、農委會、環保署、國衛院等單位補助的研究計畫,出席國內外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而得到更深刻的學術訓練。 圖解:論文海報競賽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東吳大學 微生物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黃美秀學歷─美國 明尼蘇達大學保育生物學研究所(Univ. of Minnesota, Conservation Biology Program)、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經歷─目前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 大學及碩士畢業後,就讀博士班時投身於困難的台灣黑熊研究。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台灣黑熊的艱難處境,因此於畢業後毅然決然投身黑熊的保育工作。 同時撰寫與台灣黑熊相關的文章、拍攝相關記錄片(包含2013《黑熊森林》記錄片)、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等等,致力於讓社會大眾認識黑熊、喚起保育意識。被大眾稱為「黑熊媽媽」。 未上傳圖片
廖培鈞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大學畢業後,研究所逕讀博士班,畢業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後投身大學教職工作。目前擔任本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族群遺傳、分子演化、親緣地理、分子生態;教授課程包含普通生物學、普通生物學實驗、遺傳學,致力研究與教學,對課程及學生皆十分用心。 未上傳圖片
蔡任圃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生理生化組 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士 經歷─目前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民國94年~107年為臺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期間亦擔任醫學研究社指導老師、資優班生物組指導老師、導師) 學、碩士畢業後投身高中教職,於中山女中教學期間,多次獲得獎項(包含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獎項、思源E-Teaching(金獅獎)高中優良科學教案徵選生物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指導的學生亦多次獲得中小學科展、科學展覽會、小論文等獎項;獲頒教育部106年師鐸獎、臺北市105學年度特殊優良教師。致力於教學,且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想法。 |
圖解:2018年生技展(益生生技):陳子智學長 版權: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陳子智總經理(本系第一屆系友)益生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陳子智總經理 所有科技產品之產生大多源自科學家、工程師、創業家及通路商的良好角色互動,生物科技當然也不例外,陳子智學長建議微生物系學生在校期間之選修課能在科學理論、工程技術、商業模式三大領域廣為涉獵,在未來就業市場不僅可成為科學家、工程師甚至創業家。 目前台灣生技產業之人才缺口主要是“前瞻性研發”及“國際通路”,而目前微生物系學生之選修課程也符合全球生技市場發展方向;依目前台灣生技人才缺口之需求,微生物學生可加強校外實習、外語溝通及智財管理(交互運用專利、營業秘密、商標、著作權)及法規(如ISO 及cGMP等國際標準化及規範)等課程。 圖解:第一屆劉世高學長與創系曾惠中教授合影 版權: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劉世高執行長(本系第一屆系友)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劉世高執行長 複宏漢霖把聯合治療作為腫瘤治療創新的一個重點,主要就是在PD-1和PD-L1的基礎上,加上另外一到兩個抗體,來增加它的療效,降低復發率。 複宏漢霖一開始是做生物藥,願景是希望能夠提供質高價優的生物藥,成為全球景仰的生物醫藥公司。經過逐步演進,最近焦點是腫瘤免疫治療,未來願景一個是抗體直接攻擊癌細胞,另外一個阻斷血管的增生,再加上一個啟動免疫系統,這樣雙管甚至三管齊下,跟癌細胞作戰,提高有效率,降低復發率,可以讓這樣好的療法得到普及,讓更多的病人負擔得起。 圖解:2018生技展(亞果生醫):謝達仁學長 版權: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謝達仁執行長(本系第二屆系友)亞果生醫謝達仁執行長 過去三十幾年台灣在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一路摸著石子過河。靠著前人蓽路藍縷、前仆後繼才有今日生技醫療產業的榮景,這一切得來不易所以彌足珍貴,期望不管是業內或業外對生技醫療產業有熱情、有憧憬的人士,都可以一起來參與這個產業的成長茁壯。 亞果生醫期望能以最清潔環保的科技,發展出一系列對人體器官組織修護急需的醫療材料,運用於人體骨缺損的修護填補;牙齒手術之傷口修護、齒槽骨填補;燒燙 傷專科之人工真皮或糖尿病潰瘍傷口的照護敷料;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所需之血管材料;脊柱神經修護所需之脊索神經管;眼角膜受損修護所需之人工眼角膜等等生醫 材料都是亞果生醫所研發之產品。 圖解:戴天機學長說明金針菇生產流程 版權: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戴天機學長(86級系友)台中戴養菌園農場負責人戴天機學長 戴學長目前所經營的戴養菌園農場,位於台中縣霧峰鄉,產量不但占全台灣一半以上,更是世界最大的金針菇生產農場。 養菇技術,從早年玻璃瓶栽培金針菇,每瓶產量三十至六十公克,現在改以塑膠瓶栽培,每瓶產量進步到二五○至三○○公克。 現在的金針菇栽培技術引進液體菌種接種技術,不但生長期縮短十天,產量預期還可增加二○%,且完全密閉空間,栽培室溫度自動控制在攝氏五至六度,殺菌、接種、培養菌、發芽、成長到採收,大部分過程採自動化生產。 圖解:好孕行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鍾成晏 版權:鍾成晏學長提供
鍾成晏(本系第十五屆系友)好孕行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鍾成晏 微生物系87級校友鍾成晏, 自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免疫學博士歸國後, 即投入研發與創業, 擔任博醫與好孕行兩家新創公司負責人。研究領域包含自體免疫疾病, 生殖醫學, 植物幹細胞等。 鍾學長理念是『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研發, 市場獲利再投入高端科研』, 近年來各類生技產品陸續獲得台灣各大獎項如 : 台灣教授協會評選《優秀生技獎》、《台灣金品牌》, 全球獨家技術『好孕精子快篩芯片』於2018年獲《創新創業媒合會創業競賽第二名》與 2019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東吳大學 微生物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