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學士班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和平校區II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
校本部和平校區II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
學系特色 |
為培育學習科學領域之專業人才,並引領國內新型態學習研究與學習實務的發展,首創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在以人為本、適性化、多元發展的三大主軸下,本班於2018年成立,協助學生在瞭解自身志向、適性選擇後,回流至各專長領域深造,然本班深感「先跨域,後整合」的重要性,期望能提供學生整合跨域思維、實踐與創新的全方位培育。因而於2025年起,本班以培育國際教育領導人才為目標,採全英語授課,課程規劃以「國際教育領導創新人才」為主專長,結合數位與文教創新、健康與樂活、人力資源與職涯規劃3項次專長進行專業培育。 |
學科意涵 |
修習過本學程的學生,除了可以在學習科學相關領域繼續研究發展外,也具備統整教育、心理、商管、資訊、統計及其他領域發展良好基礎知能。本學程將是臺灣第一個提供學習科學專業的學士學位學程,畢業生不管是升學或就業都將具有深厚紮實的知識、技術和競爭優勢。 |
本班為教育學院不分系,發展主軸為「跨領域X跨地域」,為全英語授課,以培育國際教育領導創新人才為目標,同時兼具3領域之第二專長培養:數位與文教創新、健康與樂活以及人力資源與職涯規劃。學生在學期間,除具修習國際教育領導創新人才之專長領域,應選擇1個或以上之第二領域專長。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本學程提供學生符合未來新興科技所需之相關課程,例如「電子商務」、「大數據系統」、「人工智慧」、「教育機器人」、「遊戲式學習」等 未上傳圖片 可使用「未來教室」、「眼動實驗室」、「腦波實驗室」、「數位典藏與數位出版實驗室」、「資訊素養與數位學習實驗室」及「虛擬實境教室」等相關設施。 未上傳圖片 課程教學討論和報告等方式。 |
未上傳圖片 在學士班的學習上,重視學生跨域探索與整合能力,課堂中實務個案分析討論讓學生以分組模式進行討論,培養分析解決問題、溝通協調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課堂中除以講授法為學生奠基與鞏固基礎知識學理外,進行透過課堂中的團隊學習讓同學有多次的分組合作機會,進而學習團隊分工合作與資訊整合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學士班深感「先跨域,後整合」的重要性,在多元跨域的探索之後,期望能提供學生整合跨域思維、實踐與創新的全方位培育,因而透過專題總整課程,整合大學期間所學知識,也協助學生透過專題總整,具備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進步以及獨當一面且負責的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網路上,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因為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培養自己的學習研究的精神。 |
本班為全英語授課,以英語為工具,進行跨領域的探索與學習,期望本班同學能具勇於探索、挑戰自我的能力,對本班有興趣的同學,建議高中時期能進行跨領域學習與整合,多方參與各式活動,培育多元的專業或興趣,為大學學習培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畢業需修畢128學分,除核心科目外,為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與專長,本學程的課程採模組設計,分為共同基礎模組和專業模組(學習科技模組和資訊學模組)等模組課程,課程兼顧理論和實務,豐富多元的專業課程,符合學生未來職涯所需的知能。 |
本班為全英授課跨領域學士班,植基於本校對雙語專業人才培育的重視,以及教育學院豐沛的教學與研究能量,定位學士班發展主軸為「國際教育領導創新人才」(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同時結合「數位與文教創新」、「健康與樂活」、「人力資源與職涯規劃」等3領域專長,提供學生完整四年的全方位養成教育。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修習過本學程的學生,除了可以在學習科學相關領域繼續研究發展外,也具備轉換至教育、心理、商管、資訊、統計及其他領域發展的良好基礎知能。本學程將是臺灣第一個提供學習科學專業的學士學位學程,畢業生不管是升學或就業都將具有深厚紮實的知識、技術和競爭優勢。 |
本班全名為「教育學院學士班」,常被誤認為教育學系,然透過四年全方位養成教育,重視學生跨域學習、探索與整合的能力,本班畢業生具備跨域整合以及領導與創新之能力,可從事教育新創事業、教育研究,或服務於教育界、產業界或各公私立部門,擔任領導管理、顧問、數位創作、健康管理、人力 訓練與職涯規劃師等職。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此學程雖和既有的心理、數位學習、圖書資訊、電腦科學、統計和資訊系統等領域有關,但實際上涵蓋的知識與方法已遠遠超越這些領域原有的範疇。本學程強調學習科技、資料科學與資訊學的匯流,著重學習科技、資料科學與資訊學的跨域研究,以了解、修改與創造可以支持並促進學習的知識、流程、系統和環境。修習過本學程的學生 |
自2025年起,本班全面改制為全英語授課專長模組,取消原有大二分流之規劃。全英授課專長模組之專業培育共分為主專長─國際教育領導創新人才,以及3次專長:數位與文教創新、健康與樂活,以及人力資源與職涯規劃。學生需修畢主專長以及一個或以上之次專長課程。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學位學程除了整合校內重要相關之資源,亦網羅了校內許多優秀的師資支援開授相關課程,並與資訊教育研究所和圖書資訊研究所成立「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進行有系統且跨領域整合,其中不乏得過國內諸多重要獎項之學者,如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師鐸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科技部吳大猷獎,師資陣容非常堅強。 |
1. 本班學生可報考本校中等教程甄選特殊組別,取得中等教程師資生資格,唯欲修習之領域專長須經由相關課程培育學系所同意後始得申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學士班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程式設計本課程介紹 Python之基本概念、技能與實作,包含資料結構與語法、數與運算介紹、實作與資料分析等。 未上傳圖片 學習科學導論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當代學習科學取向與相關應用之趨勢。學習科學是一門跨領域整合的學科,源自於認知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語言學。目前,許多學習科學的研究也多加利用資訊科技,發展相關數位學習環境,探討不同學習情境下學習的機制,進而了解學習本質與提升學習成效的策略。本課程將依據當代學習科學取向 未上傳圖片 學習多媒體設計本課程目的是要透過引導及實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習得學習多媒體的原理與製作,本課程透過教學微電影的編輯與創作的技巧並且透過專案的執行,從中學習到學習多媒體的專案管理、問題解決、多媒體設計整合的能力。 |
未上傳圖片 大學入門本課程主要在協助學生得以銜接高中至大學之學習環境,課程安排上除了為大一新生引薦學校資源外,對於大學新鮮人的情感面、學習面以及人際互動面皆有所關注,課堂並邀請不同學術專長之學者專家專題演講以及安排學生至相關機構參訪,增加課程的廣度與深度。 未上傳圖片 跨域學習導論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跨域思考與科際整合的知識觀,促進其獨立思考、團隊合作以及解決問的能力,進而致力培養經營斜槓生涯的特質。 未上傳圖片 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本課程在增進學生對於分流學系(學位學程)以及對於自我之認識與理解,課程安排上結合各學系(學位學程)之資源,協助學生對於各分流學系(學位學程)之學習進程與未來職涯有更進一步的探究,進而對於自身學習旨趣有更清楚的方向[本門課程自114學年度起因取消分流規劃而停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學士班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范揚鑫我對於學習科學內統計、程式設計與心理學相關課程非常感興趣,因為對自己的學業表現有所要求,所以大學期間每個學期都盡力去拿到書卷獎,最後也得以在碩士階段得到獎學金繼續升學。課外方面,因為對學術研究頗有興趣,所以拿過兩次大專生計畫並擔任研究助理,在系上教授的帶領下逐漸提升學術研究能力。 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升學。申請上美國賓州大學、賓州州立大學與師大,因個人因素選擇繼續在師大進修。重要成就方面,因為未來想要走學術研究工作,所以有持續投稿論文與增進研究能力,目前發表包含一篇SSCI、五篇國際研討會與四篇國內研討會論文,其中九篇為第一作者。工作方面則是繼續擔任校內教授之研究助理。 未上傳圖片
陳品蓉本來想讀數學系但意外來到學習科學系,開啟了我對於程式設計的學習之路。在大學期間,修了自己系上人工智慧、資料科學、資料視覺化等的課程,也修了資工系開的選修課程,例如資料庫理論、圖學等。在課外也參加了一些工作坊,和有相同興趣的朋友們一起開發有趣的小程式等。而對日文有極大興趣的我,也透過學校的語言交換精進自己的日文能力,並且在大四的時候找了一份新創科技公司的Marketing實習,主要負責日本市場部分。 畢業後我決定在日本工作,在日本,新鮮人入職時間為隔年四月,畢業後的一段時間,我持續在台灣實習,並且每月參與日本公司的線上研修,主要課程為熟練Microsoft office、python、C等課程。今年四月開始入職,這半年以來參與到的部分為導入AI優化系統,並將成效可視化,以及開發AI預測的演算法,雖然每天仍持續學習新技能,但在大學期間所習得的經驗(程式技能、思考方式等)在工作上給了我很多的幫忙。 未上傳圖片
陳怡升在大學,怡升總共擔任過八位教授的研究助理。之後爭取到大專生研究計畫,進行自然語言生成的聊天機器人的研究。研究成果發表為四篇論文,分別在TAICHI、CHI 2022、WWW 2022上發表,並在CHI 2023學生研究競賽獲第二名。現在怡升獲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就讀卡內基美隆大學。 怡升秉持從做中學的精神,大學五年期間,有三年都在工作。怡升從大二開始就於區塊鏈新創無薪實習,之後薪水越來越多。大四時怡升遠端工作於矽谷新創 Cohart,擔任區塊鏈工程師。大五畢業的暑假去支援朋友的創業項目,開發區塊鏈產品,從 Sui 基金會爭取到五萬美金的開發經費,並在黑客松比賽得到一萬美金的獎金。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學士班 |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7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4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6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40%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