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B限動裡的你,真的能代表你嗎?我要怎麼做學習歷程檔案?(二)—好的課程學習成果需要有哪些要素
2021/9/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中 洪逸文老師
累計觀看次數:6,701 次
◆上一篇:IG、FB限動裡的你,真的能代表你嗎?我要怎麼做學習歷程檔案?(一)—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
目前有很多同學都直接把學習單、作業、報告、甚至是幾張照片,當作課程學習成果直接上傳到學校平台,但這就跟我們前一篇談到IG、FB限動的概念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審查的大學教授無法從這些片段的訊息去認識你,去知道你究竟學到了什麼知識或能力,甚至無法推估你未來能有什麼學習潛力。
讓我們回頭想一想究竟有哪些東西要放到課程學習成果裡面?第一頁的標題或主題!答對了,但這樣好像不太夠,除了主題或標題之外,我們應該還要簡單地解釋一下為什麼要做、怎麼做,也就是對主題加以簡要說明,包含目的與概要,甚至要加入可以當作索引的「關鍵字」,以方便審查教授快速掌握作品的樣貌。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做了這份學習成果?是你自己獨力完成的?還是小組團隊合作的呢?如果是小組合作的話,請務必要註明每個人的分工比例與負責事項,這樣不僅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更避免讓人誤解有重複抄襲的可能。
接下來是否可以直接進入作業或報告了呢?不,比較好的是先寫出在完成這份學習成果的過程中,自己有什麼心得或想法產生了什麼變化,因為這才是真正的重點,也是教授們想要知道你自己在學習前後有了什麼變化。而且,這些想法或心得是可以吸引教授的注意,讓他們想繼續看你後面的學習步驟與結果,進而評估你的學習成效與潛力。但這些想法與心得該要如何表達,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呢?下一篇將會有較詳細的解釋。
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呈現這份學習成果是經歷了哪些階段、透過什麼方法、最後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我們要呈現「步驟」與「結果」這兩個面向。換言之,你所完成的報告或作業,是透過哪些資料查詢、分析與統整,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難,最後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對結果再深入探討,也就是你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否與同學的有哪些差異?或跟過去某些結果的比較情形又是如何?
最後,如何替整份學習成果進行畫龍點睛呢?那就是要重新思考這段時間的學習所帶來的改變,包含學習的方法、步驟與成果等種種的過程,對於自己未來的學習有何影響。對於課程學習成果而言,「對未來學習的影響」正是最重要的結論,因為這不僅說明了你在高中學到哪些知識與能力,更可藉此延伸到往後不同階段的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
綜合上面所說的,一份好的課程學習成果要有底下的這些要素:主題、作者、主題說明(目的、概要與關鍵字)、心得與想法、步驟、結果(含討論)、對未來學習的影響(如圖1)。但你心裡應該有個疑問:那我所完成的整份作業或報告要放在上面的哪一塊呢?雖然在上面的步驟與結果裡面好像已經有一些被呈現出來,但看起來不是全部。我的建議是將這些報告、作業、小論文、……等各式各樣的成果作品放在最後面,不僅是一種紀錄,更是一個「歷程佐證」。
圖1:一份好的課程學習成果的要素(來源:洪逸文老師)
因此,一份好的課程學習成果不是只有展現出自己所做的各式各樣作品,還要說明背後的學習脈絡與情境,同時藉由統整資料的格式來展現個人的學習特色。
◆下一篇:IG、FB限動裡的你,真的能代表你嗎?我要怎麼做學習歷程檔案?(三)—什麼是「對學習的省思」?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