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五)—六大作品類型的呈現建議(之四)

2022/3/30

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作伙學

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五)—六大作品類型的呈現建議(之四)

◆上一篇: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五)—六大作品類型的呈現建議(之三)

3. 活動與作業練習:

活動與練習作業是依照老師設計的課堂活動或作業練習製作而成的作品,像是烹飪活動紀錄、認識家族史、寫信馬拉松、程式語言的操作練習、演講或辯論作品、非探究類的課堂報告(如:國文科作者生平、英文科口頭報告),以及各科的練習作業等。這類的作品大多缺乏脈絡與摘要,建議要在開頭說明作品與課程的關聯性,簡潔扼要地交代作品所包含的內容;若能寫出個人的製作或選課動機會更加分。

在內文方面,一些作品經常會有只偏重過程或只呈現成果的問題,如:演講或辯論作品花很多篇幅在記錄準備過程,卻沒有呈現最終的成果;又像是調查個人家族史或寫信馬拉松的作品,僅附上整理好的族譜、信件,卻沒有過程的相關紀錄。在製作課堂活動成果時,內文應包含準備或製作的過程,以及實際的成果展示或說明,如此一來作品整體的呈現會更完整。

像是下面這份寫信馬拉松的作品,補充了個人在設計信件時的巧思,而不只是放上最終的成果照片,適度說明製作時遇到的問題或額外付出的努力,會讓學習過程的呈現更完整。

圖15、「寫信馬拉松」作品

 

另外,像是下面這份家族史作業,除了放上整理好的族譜外,還在底部加入了過程的描述,後面也附上從戶政事務所取得的族譜影本,並透過文字補充說明,使作品的內容更加飽滿,而不是只將一堆人名串聯起來。

圖16、「家族史」作品

圖17、「家族史」作品

 

非探究類的課堂報告需注意不要把報告的簡報檔直接上傳,在缺乏口頭說明的情況下,過度精簡的內容反而會使審查教授摸不著頭緒,建議要將簡報檔整理之後,加入摘要、脈絡、內文的補充說明,以及「個人的」心得反思再上傳。

例如下面這份講解變異數概念的數學科課堂報告作品,就並非直接將報告用的PPT上傳,而是透過公版表格補充製作的心路歷程,以及能夠有個人的心得反思,若簡報畫面能更清楚,或用雲端連結的方式呈現會更好。

圖18、「變異數報告」作品

圖19、「變異數報告」作品

 

程式語言的操作練習,建議可以在語法的功能與應用,以及個人學習與除錯的過程上多加著墨,一方面可以讓非該專業領域的審查教授能夠理解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自己不只是將語法複製貼上,而是有學到程式語法的邏輯與功用,增加作品的真實性。

例如下面這份C語言的練習作品,不僅有清楚說明語法的用途、按部就班的講解各步驟的內容,也適度加入個人所遇到的困難與解方,可以使作品更易於理解,並能夠完整呈現學習收穫。

圖20、「程式設計-C語言」作品

圖21、「程式設計-C語言」作品

 

4. 生涯探索作業:

生涯探索作業是指同學在生涯規劃或輔導課程中,根據老師的指引或自我探索來發掘個人的興趣、性向及未來定向的作業。這類型的作品經常只有內文,缺乏標題、摘要、作品說明和心得反思。

首先在標題上,許多作品只有寫上課程名稱,但生涯規劃或輔導課程的內容相當多樣,僅依靠課程名稱審查教授可能無法馬上明白這是什麼作品,建議可以在課程名稱之後補上副標題,像是:「OO學群介紹」、「OO職業訪談」等,讓審查教授從標題就可以知道這件作品的主題。另外,需注意課程名稱和副標題應同時具備,若反過來只剩下副標題而缺少課程名稱,可能會使審查教授迷失重點。

下面這份生涯規劃課的訪談報告中,在標題就明確點出這是什麼課程的成果,以及訪談的職業身份,使人可以在開頭就迅速掌握內容重點。

圖22、「生涯探索-社工師訪談」作品

 

除了標題之外,摘要與作品說明也能讓讀者快速掌握作品脈絡跟重點。在摘要的部分可以簡單說明這份作品包含的內容,以及自己在探索之後的收穫,若本身對於未來已有大致的方向,也可以說明自己如何規劃更進一步的探索;作品說明的部分則建議可以加入課程規劃、指引的說明,或是個人挑選主題的動機,讓審查教授更清楚作品的由來。

最後,在心得反思方面,建議可以談一談完成這件作品對個人的生涯規劃有什麼具體的幫助,以及是否讓自己對未來有更明確的想像,也需說明自己上傳作品的動機。若對探索的成果並不滿意,或未能成功定向也沒關係,只要如實地呈現自己的心路歷程與反思,也可以是一份好的作品,但在勾選上傳時,可能需要搭配其他作品,並在學習歷程自述中加以說明以呈現成長軌跡。另外,自主的延伸學習和預計要執行的未來規劃等,也都是可以放進心得反思的內容。

例如下面這份科系探索的訪談報告的心得,便提到這次經驗使他對眾人眼中的「夢幻科系」有更多的認識,並且意識到自己不能盲目追求科系分數的高低,而是要考量個人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若能更具體描述心境轉變的過程,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想像,心得反思會更有亮點。

圖23、「生涯探索-醫學系訪談」作品

 

5. 素養訓練課程(簡報力、溝通表達等):

此外,還有一些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素養性能力的課程,例如:簡報力課程、批判思考訓練課程。學生在這些課程中所產出的作品,內容以逐點列出學習到的能力為主。然而,若較少附上實際完成的作業或成果,可能會讓內容顯得較為空泛。審議討論建議將具體的成果作品附上,可以是課堂的作業練習、期末報告或個人的練習紀錄等,並透過摘要、補充註解或心得反思來說明自己在課堂中所學到的能力,如果擔心篇幅過長,也可以將成果作品用連結的方式附上。

小結:

簡言之,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課堂活動成果,都要特別注意作品呈現上,有沒有符合前面章節所提到的六大指引,避免因為內文整合、編排等問題,造成自己的特色或亮點無法彰顯的缺憾。

(本文為合作轉載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原文轉載自「作伙學」官方網站文章https://www.108epo.com/results-detail.php?Key=31

◆下一篇: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五)—六大作品類型的呈現建議(之五)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