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我想成為一名教師,但讀師範大學不只可以當老師

2025/8/19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陳德郁同學

我想成為一名教師,但讀師範大學不只可以當老師

興趣與能力的轉捩點

  我自幼夢想成為一名教師,但在探索興趣與能力的過程並不順遂。自小學至國中,我一直以進入藝術大學作為目標,致力培養美術科的興趣與技能,然而國文科與社會科的相對弱勢,加上藝術班對於術科的嚴格要求,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專長與期望尚未完全契合,因此我放棄就讀高中美術班;同時,我也發現自己對學習自然科學特別有興趣與成就感,於是,高中我選擇數理化學群,大學則選擇就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物理學是科學的基礎

  高師大物理學系的主要課程包含了普通物理學、力學、電磁學、近代物理學、應用數學(工程數學)等,也有選修課程,如程式設計、電子物理學、半導體物理、固態物理等;此外,校方也提供多元通識課程,讓學生在本科學科之餘,還能增進語文、工藝、文學藝術等領域知識。如果用一語蓋之物理學系所學的課程,我覺得物理學是我們生活中的基礎,小至微觀世界的粒子大至宇宙間恆星間的相對運動。

  物理學家費曼曾說:「如果有一天世界毀滅了,只能留下一句話給後世的倖存者,我想應該會是原子假說裡的這句話:『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物理學引導我們認識世界運轉的底層邏輯,在物理系所學到的內容,就如同把國中、高中物理課本的各章節整理分向,然後再細分成各個領域去深度學習,除了認識理論,更注重於過程與概念的思考邏輯,才能深刻體會出這些知識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發掘、整理的。

 

師範體系的多元發展——讀師大不只可以當老師

  系上除了一般課程外,也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像是開設實驗相關課程,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修習專題研究課程的同學,則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領域與教授溝通參與研究;此外,亦有師資培育課程和赴外交換學生、短期留學計畫等機會提供給同學申請。

  課外活動方面,系上也會定期舉辦各式講座,邀請不同講師、教授等來系上演講,藉此提供同學們不同領域主題的方向與想法,幫助我們探索興趣、進一步規劃未來方向。此外,系學會也會邀請學長姐們分享升學或實習經驗,例如甄試、考試入學、中研院實習等,給學弟妹們不同升學或是就業方向。

  高師大除了注重師資培育外,亦有培養學術研究、科技發展的課程,以我們系來說,由於物理學是科學的基礎知識,踏實地學習亦能向其他電類、工程等領域發展。

 

新加坡教育見習  走出舒適圈的關鍵一步

  我也積極在高師大物理系求學期間,參加許多不同性質的活動,來探索自己未來想從事的領域內容,像是亞洲交流計畫、TEDxNKNU、台積創新館參訪、新加坡教育見習計畫等。其中,新加坡教育見習計畫是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同時也讓我成長最多的經驗。

  在這趟新加坡之行中,我參訪了維多利亞中學及南洋理工大學。在維多利亞參訪期間,我首次體驗到新加坡國慶日的文化,並幸運地獲得該校資深教師指導,實際觀摩並學習如何進行教學備課以及設計課堂互動,不僅順利完成英語教學,也學習到面對資優班同學的教學技巧。後又前往南洋理工大學,參觀了他們的校園環境與生活,並體驗FYP Writing課程。令我驚嘆的是,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卻能展現出富有餘裕的空間配置,讓我感受到新加坡對於空間利用的高效率。以上種種經歷,使我更加確信自己想從事教育的決心。

  「我們都希望成為充滿創造力的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滿創意。然而忙碌的日常生活往往讓我們無暇發揮自己潛在的創造因子。而大家總掛在嘴邊的『創意教育』、『創意人才』似乎也只是一句口號。」出自《療癒美術館》的這段話,讓我深刻反思,或許,選擇不一樣的道路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了解自己想追求什麼,而盲目地順從大眾主流的意見。而我也在大學期間探索後,更加確認進入科技業工作並非我想要的生活,成為一名教師,善用教育的力量,才是我的理想。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