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為文學遠行—離開家鄉尋找詩與遠方

2025/8/12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林承運同學

為文學遠行—離開家鄉尋找詩與遠方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踏出了臺東車站的剎那,離開將近四百公里的家鄉。海邊的浪,拍打在岸邊,好似在歡迎我這個異鄉人的到來。現在回想起大一剛到這片土地的悸動,內心依舊激動不已。那時的我,選擇「繁星推薦」的入學管道,填了國立臺東大學,並只選華語文學系一個選項。儘管當時抱持著隨遇而安的心態做下選擇,然而,在收到錄取簡訊的通知時,憂慮與不安依舊悄悄地在心裡的角落中萌發。為了平息自己與家人的不放心,我們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當週,就立刻從北部東飄,前往那所我將就讀四年的大學。

  或許有很多人會好奇:「臺東很遠耶!你怎麼會選擇那裡?」、「你怎麼那麼想不開,待在北部不是比較方便嗎?」之類的疑問,甚至質疑我「是不是想離開父母的掌控」等種種原因。我也想過要用許多理由去合理化自己的選擇,去應付別人的疑問,甚至是自我內心的糾結。但我終究是說服不了自己,我仍然想對自己誠實。說白了,我當初選擇臺東,只是為了成全對「文學的嚮往」。

  因為這個「文學的嚮往」,我選擇了去尋找另一片天空。抵達山的另一邊,相信有些人對這塊土地的認知都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確,臺東的山不須遠眺,抬頭就能看見;臺東的海不在遠方,走路也能抵達,可是「無聊」或許是對臺東的誤解。這裡確實不比其他大城市的來那麼多高樓大廈,但一點也不無聊。有族群薈萃的文化交流、文藝特色的市集展演、獨特慢活的生活步調,以上種種,或許這塊土就是眾多詩人所追求的詩與遠方吧!

 

要常寫,要會說,還要能幹!

  在這個資訊蓬勃的世代,對於讀人文社會領域的學子可謂是一種考驗。這個社會對於文組的學生往往不抱期待,反倒對理組的學生寄予厚望。我這番言論可能會被以為是文理之爭的導火線,然而,我想表達的並非如此。

  在我們的系上,創作是家常便飯。老師總是會用各種方式去帶領著我們探討「文學是什麼」,它可以是今天走在路上所經過的一草一木;它可以是一場勝放的煙火中殘存的星火;它也可以是將內心的紋理一縷一縷抽絲剝繭而成。雖然以上聽起來很天馬行空,但經過四年的洗禮,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文字,將會是我們最偉大的武器!

  同時,我們的口語表達也是專業項目之一,畢竟要成為一名專業的華語教師或是小學老師,標準的口音是必備的條件。經過華語語音學的雕琢,想必我們肯定能「說的比唱的好聽」。除了口音的訓練,溝通表達也是一大訓練指標。在訊息交流、業務溝通、公告文書等方面的訓練,也讓我們未來發展,有更扎實基本功底。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除了上述所訓練的核心項目外,在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中,我認為最特別的是有許多實作課程。「東臺灣文學專題」與「華語文策展與實務」都是在讓我們跳脫原先基礎以外的學習,不僅要結合自己的想法與文字,還要加以實踐。「臺東詩歌節」即是華語系與各界合作,依傍著策展課而產生的一個盛大活動。在當中,我們不單單是辦好一場展覽,其中的接洽事宜,分配工作等一系列的事物,都是這堂課重要的學習指標。

  文字的力量,不單單是我們所想的那麼輕薄;文組的學生,也是有著很強的能力等我們去發揮。跨領域的結合與學習,才能將自己的專業發展到最大化。加深加廣的探索,也才能讓我們的價值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中。華語系提供學生多方領域的探索與合作的機會,為培育跨領域人才,提供相當多的學習資源與發展機會,讓學生各個都能適性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至此,我真心的感謝來到華語系這個大家庭,也很感謝上天將我安排至臺東這片土地。求學至此,老師的教導,激起了思想的碰撞;同學的合作,創作出空前絕後的燦爛。我真心的祝福,那些對文學還有憧憬的少年少女們,你們將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篇天空。我堅信著作家的偉大,「若你給作家一枝筆,它將能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拾起筆桿,為夢追逐吧!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