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新視角—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
2025/8/12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盧胤安同學

從美感到實用:初探工業設計的真實面貌
回想當初就讀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之前,我對設計的想像其實非常單純,以為設計僅僅是將自己腦中閃現的概念優化並呈現出來,聚焦在外觀的漂亮與美感。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逐漸發現這樣的認識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還有著許多隱藏的挑戰與需要細細思量的細節。那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到,設計會涉及這麼多層面的考量,尤其是如何平衡美感與實用性,甚至牽涉到材料、功能和人性化需求的多重綜合。
設計的多面性:從創意到實踐的深刻體悟
進入大學就讀後,系上的課程設計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工業設計的複雜性與挑戰性。我們學習的不是單一面向,而是涵蓋市場分析、概念發想、功能測試及材料選擇等多元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並非是設計概念,而是老師不斷強調的實踐性與邏輯思維。我曾以為,只要把自己的創意發揮出來就足夠,但老師帶領我們透過討論和反覆修改,讓我明白設計需要的不僅是創意,更是從多角度考慮問題並解決它的能力。這些課程教會我,不只是要設計出美觀的作品,更要確保它能真正帶給使用者便利和舒適。
設計的核心:從細節到使用者的深度思考
工業設計學系的特色在於它超越單純的創意層面,將邏輯、細節與實用性緊密結合。老師們的教學方式讓我感受到設計並非只靠靈感,而是需要大量的討論與推敲。他們不僅強調每個細節都要精準無誤,還注重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分析產品的實際使用情境。例如,在模型製作的過程中,老師常提醒我們,設計的重點在於是否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視覺的層次上。這樣的學習環境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能力,也讓我對設計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挑戰與啟發:設計旅程中的成長與內化
學習工業設計的過程讓我獲得的成就感,不僅僅來自作品的完成,而是突破這個過程中經歷的每一次挑戰。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因為多次設計的修改和趕工而感到筋疲力盡,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個領域。然而,每次走進教室,老師總能給我新的啟發和方向,幫助我找到繼續努力的動力。他們像是燈塔,照亮我前進的道路。這些經歷不僅讓我逐漸成為更成熟的設計者,也讓我內化了設計思維——以人為本,解決問題。我逐漸學會將設計中的學習與日常生活結合,並且懂得如何透過觀察與反思,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段旅程雖然艱辛,但卻無比珍貴。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