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放射系的專業養成:大學課程與實務經驗的緊密連結

2025/8/8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林玟萱同學

放射系的專業養成:大學課程與實務經驗的緊密連結

我與放射系的初次見面

  作為一名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科學系的學生,我選擇這個學系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醫療領域一直是我感興趣的方向,而醫學影像技術結合科學與實際應用,是一個兼具挑戰性和發展潛力的領域。它能夠透過先進的科技設備,幫助醫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能力,讓我深受吸引。此外,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這個領域在未來具有廣泛的職業發展機會,我希望自己能夠進入這樣一個不斷進步,且對人類健康有重大貢獻的專業領域。

  在進入這個學系之前,我對醫學影像技術的想像主要來自於我對醫療影像設備的基本了解,如:X光、CT、MRI等。當時,我認為學習內容會更多集中在如何操作這些設備,並解讀醫學影像來協助醫師進行診斷,課程方面則會以技術為導向,強調設備操作技能的培訓。此外,我還預期可能會有許多實習機會,讓我們進入醫院或診所中,實際操作儀器並接觸病患,以加深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

 

成為放射系的一員

  實際進入高醫放射系後,我發現課程內容不僅涵蓋了設備的使用,還涉及了非常多的醫學基礎知識,例如人體解剖學、病理學,以及輻射物理學和防護知識等。這些學科使我更加理解影像技術在醫療中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操作者,而是能夠為病患健康做出貢獻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這麼多專業科目中,我特別喜歡的是「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因為它讓我真正感受到醫學影像在臨床中的價值。我們學習如何分析和解讀 X光、CT、MRI 等影像,從中找到病變的蛛絲馬跡。這種過程讓我覺得自己正在成為醫療團隊的一部分,並且能對病患的健康發展有實質影響。我也因此發現,影像技術不僅僅是機械性的操作,還需要大量的臨床知識和對細節的觀察,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興趣。

  另外,「放射物理與防護」課程也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課程中,我學會如何保護病患和自己,免受不必要的輻射暴露,這不僅是技術的問題,也是職業道德的一部分。這讓我更理解我們這個專業的責任——既要提供精確的診斷結果,也要確保安全操作。

 

放射系的學習現場

  系上的課程不僅包括基本的醫學知識,還非常重視實務操作與技術應用。學校提供了各種高端的醫學影像設備,如:CT、MRI 和超音波等,讓我們有機會親自操作這些先進設備,這對於理解理論和實踐是非常有幫助的。此外,課程中也會穿插許多案例討論,讓我們能夠在學習的同時,將所學應用於真實的臨床情境中。

  而系上的老師不僅具備豐富的學術背景,還擁有實際的臨床經驗。老師們經常採取互動式教學鼓勵我們提問和討論,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我們在學習上更加積極。此外,老師們也會不定期安排到醫療機構的參訪活動,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醫學影像在臨床上的應用。這些課程設計以及互動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充實與成長。

 

我要成為放射師

  作為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科的學生,我在這個學系獲得了許多成就感和啟發,這些都影響了我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想法。每當我能夠熟練地操作 CT 或 MRI 等醫學影像設備時,心中總是充滿了成就感。在修完「擺位學」後,看到自己所拍攝的影像能夠清晰地呈現出病變部位,我明白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正實際地為患者提供幫助。

  此外,透過系上的實習機會,我也獲得了不少實務經驗。與臨床醫師及其他醫療人員的合作,讓我學會了如何在高壓環境下迅速做出決策,並提高了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像是面對無法做常規擺位的特殊病患,應該如何引導並運用工具完成拍攝,以清楚照出病灶等。這些經歷不僅增強了我的專業知識,也讓我意識到,作為醫療工作者,我將在病患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總結來說,我在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科獲得的成就感來自於技術的掌握、實務經驗的積累,以及對人文醫學的深入理解,這些收穫使我對自己的未來職涯充滿信心,也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熱愛和責任感。

 

適合放射系的基礎能力如何培養?

  對於也想進入放射系這個大家庭的學弟妹,我想分享幾個放射系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像是:

  1. 邏輯與分析能力:醫學影像與放射技術涉及複雜的影像處理與診斷分析,因此具備良好的邏輯推理與分析能力的學生會在該領域有較佳的適應力。分析影像細節,從中找出關鍵資訊,是重要能力之一。

  2. 細心與耐心:醫學影像檢查需要精確的操作與仔細的判讀,適合注重細節、有耐心的同學。放射影像的取得和解讀過程中,任何疏忽都可能會影響診斷結果,因此保持專注是必備的特質。

  3. 溝通與協作能力:放射師需與醫療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密切合作,如醫生、護理師等,並向病患解釋檢查過程。因此,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助於工作中的協調與病人關係的建立。

  當然,有些能力或特質可以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探索及練習,像是:

  基礎生物學或解剖學學習:透過自學或參加相關課程,建立對人體構造與生理機制的基礎理解,將有助於在醫學影像領域學習影像判讀與病理識別。可透過線上資源、影片等方式學習簡單的解剖結構,未來修習相關科目也較容易上手。

  邏輯思維遊戲或科學實驗活動:進行數獨、邏輯推理遊戲等活動,可以訓練邏輯思維,這對影像分析與診斷有幫助。此外,參加與生物或醫學有關的科學實驗活動,也能增進對此領域的興趣和基礎知識。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