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當你感覺被推著走時,或許該學會暫停

2025/8/5

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 李博業同學

當你感覺被推著走時,或許該學會暫停

從自信到迷茫,我與統計的相遇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自信且樂於表達的人。這份特質在國小無數次的朗讀、演說競賽中展現,也在國中兩次英語讀者劇場表演中變得更加明確。站在舞台上總讓我感到幸福且特別,帶著這份獨特及熱情,我升上了高中。

  當時,爸媽希望我能挑戰資優班,儘管我百般抗拒,仍「義務性」地準備考試,並意外地錄取。起初,我感到驕傲、愉悅,也希望能打破「書呆子」的刻板印象,因此一有班級活動或表演,我都樂意參與其中,並在高一時加入了戲劇社。

  然而,隨著課業壓力不斷增加,我不得不捨棄社團活動,日復一日的考試、讀書、上課外,更大的挑戰是同儕之間的比較心態以及班導的期望:「你考幾分 ?」、「第X名是誰 ?」、「某某某你一定滿分吧!」諸如此類的話早以成日常。回想起高二下的日子,同學不意外地多以醫牙電資為目標,但我要的是什麼 ? 我不知道,自己彷彿被這分秒必爭的小小社會推向了黯淡無光的角落。

  以學科實力來說,英文與數學是我比較擅長且不排斥的科目,綜合考量後,我開始以統計系為目標進行探索。由於統計學在高中數學占比極小,難以在課堂間深入了解相關的知識,於是,我透過查詢大學課綱與網路資訊,發現「數據分析」、「資料探勘」、「數學多」、「程式能力」、「臨床生物統計」等關鍵字,了解到統計學是一門以科學為基礎,針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的學問。無論是預測指數、洞察社會現況,還是診斷臨床疾病,統計學都能提供有效的工具與方法,幫助我們在不確定中找到答案,而這也符合我當時的興趣。最終,我選擇進入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開始我的統計學習之路。 

 

幸好還是大學生

  在統計系的日子,大部分時間我過得快樂且充實,無論是課業學習,還是社團活動,都帶給我許多成長及樂趣。然而,到了大三,同儕紛紛開始規劃未來,決定是否攻讀研究所,而我雖不排斥統計系所學,甚至覺得統計有趣實用,但內心仍疑惑 : 在資源豐富的大學內,我是否認真思考過自己與專業的適配性 ? 是否有勇氣嘗試另一方向 ? 這些疑問,常使我陷入無限自我懷疑與焦慮。

  回想高中的經驗,我意識到我該「暫停」了。於是,我決定出國交換,增廣見聞,同時思考剩餘的大學時光中,我還能以大學生身分做什麼,以拓展更多可能性。例如 : 實習、選修其他系的課程等。

  在統計系學習過程中,我意識到程式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技能。進行資料分析時,從資料前處理到資料探索,皆與程式密不可分。當我們在嘗試新方法時,反覆校正、修飾、甚至重頭來過幾乎成為日常。若程式撰寫能力不足,不僅效率低落,還可能導致自己頭昏腦脹、筋疲力竭。此外,在專題研究中,我接觸到影像深度學習相關的技術,研究後發現這與我過去修習的一些統計課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因此讓我對資訊領域產生了興趣。

  有時,我慶幸自己仍是大學生,還擁有修習相關課程的機會,讓我得以結合統計與資訊的專長以拓展更多可能性。

 

 意想不到的機會

  我非常幸運,儘管過去我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系上老師願意提供我機會,接觸資訊與軟體相關的領域。起初,我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東找西找,靠著翻閱工具書或搜尋網路教學逐步摸索前進。如今,我漸漸完成一些小目標,雖然在旁人眼中可能微不足道,但這就是我期許的大學生活模樣,不僅賦予我成就感,也激起我對軟體領域更濃厚的興趣。

  更有趣的是,討論與學習的過程讓我發現,系上所學能應用的範圍遠比我想像的廣泛,而我此前卻因「統計系」的名稱畫地自限。

  人生充滿未知,只要勇於抓住一個機會前進,或許連上帝都得加班,為你改寫新的故事。所以,為何不趁機會成本較低的時候,大膽地把夢想畫大一些呢 ? 這也是我持續提醒自己的話。

 

你我都在路上

  我必須坦承,我仍然不是一位合格的分享者,而你我也都在學習新領域的路上。如果可以遇見高中的自己,我會告訴他 :「當你感覺自己被推著向前時,可能正是該停下來思考的時候。」

  假設老天給我兩條岔路,無論選擇哪一條,結果都沒有人能保證,但至少應該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因此,在努力提升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這是過往沒有人教導或提醒我的重要課題 。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