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專業和關懷譜出護理新樂章
2025/8/5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蔡志昇同學

從小注定走護理
高中時期,我對生物頗有興趣,在校內做的興趣量表結果也顯示,我在醫藥衛生學群的分數相對較高,且當時我對於三類的科系都不排斥,於是我在選填志願時將相關的科系都填過一輪,最後是以繁星推薦的方式進入了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那時的我對護理系還沒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一開始只覺得在醫院當護理師還不錯,因為我喜歡和人交流,而照護病患時可以和病患互動,而且護理師總是給人很溫柔的印象。
此外,自我小時候,家人就教導我以「助人為樂」,並期望我可在醫療領域進行救助的工作,再加上自身患有免疫疾病,進入護理系可以讓我更加熟悉諸多疾病的照護與治療,除了照顧自己,也可以為家人進行基礎的健康諮詢,甚至可以鑽研出更好的照護模式。
另一方面,護理學系的畢業出路非常廣闊,就業時可選擇醫學中心、中小型醫院、基層診所、衛生所等工作,也可以在累積臨床經驗後進一步就讀研究所深造,種種原因讓我覺得讀護理學系會是很好的選擇。
學理與臨床之融會貫通
護理學系的課程涵蓋了廣泛的醫學基礎與專業知識,從基礎醫學如生理、解剖、藥理等,到入門科目如基本護理學、身體檢查與評估等;大三開始會有產、兒、內、外、精神、社區、行政等各項專業科目。除了基本的必修課程之外,系上也開設很多有趣且和護理相關的選修課,像是長期照護、失智症等課程,這些課程會讓我們到 C 級巷弄站去協助單位舉辦衛教活動。
在各種課程中,我覺得「疾病營養學實驗課」特別有趣,老師會與營養師合作,帶領我們一起設計菜單。我們會針對個案的需求設計菜單並且烹煮出來,再判斷自己所設計的餐點是否真的符合個案需求(舉例來說,像是胃口不好的個案不想喝太多湯),而課後還可以和組員一起分享那份用心烹煮過的餐點。
(疾病營養學實驗課程製作半流質飲食)
此外,中醫護理的基礎課程也讓我印象深刻,包含中醫概論、中藥學、傷科、針灸等。特別是傷科課程中,有位傷科中醫師為了教導我們拔罐、刮痧等技術,需要一個模特來示範,而他選中了我,就在我的肩頸處幫我拔罐和刮痧。剛好那陣子我的肩頸緊緊的,醫生看出我的問題並幫我疏通經絡,立刻就舒緩了我的不適,同學也都說拔完罐的那一側有立刻放鬆下來,覺得效果十分顯著。那堂課真是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體會到護理系的學習領域無遠弗屆,讓我更願意以開闊的心胸接納各種領域的新知與技術。
(傷科護理學中醫師示範拔罐與刮痧技巧)
護理路上墊腳石
護理學系有許多特別的環境設備,像是在基護教室中,有很多病人模型教具躺在病床上,也有臨床使用的護理用具,像針筒、換藥盒、尿袋等等。所以我們常常窩在教室裡訓練自己照護的技術和熟練度,過程中也漸漸地提升自己的自信。
護理學系也有很多極具特色的課程,像是在擬真課程中,老師會找經過訓練的人來當標準病人,而這些模擬病人會非常逼真地將老師設定好的情境演出來,讓我們去評估狀況並給予對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我們將基礎技術銜接到實際照護工作中。因為真實的病人會有情緒反應,這個課程也能讓我們提前感受臨床氛圍,避免到臨床實習難以適應,大大減少從基礎到臨床的陣痛期。這些課程設計也讓我發現護理學系的教育,除了漸進式地培養我們的專業技能,也非常講求嚴謹的實證科學,以及背後富含人文關懷的教育特色。
護理價值在你我身邊
有一次,我協助一位個案進行傷口換藥,因為還不太熟悉換藥過程,所以是老師手把手帶著我做,而我戰戰兢兢地深怕漏掉任何步驟所以觀察得很仔細。在換藥過程中,個案突然說出我的本名並以幽默的語氣說:「你看得很認真喔!」我一開始有些惶恐,以為是自己太「菜」、太笨拙而冒犯到他,然而原來個案只是想讓我放輕鬆一些,因此語帶詼諧與我聊聊想讓我放鬆。最後個案還特別向我和老師說謝謝,還再度提及我的本名給予鼓勵與感謝。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是暖暖的,那就是家人跟我提過的「助人為樂」吧。
還有一次,我要幫另一位個案更換鼻胃管的鼻貼。當時個案總是覺得他的鼻腔內側隱隱作痛,但我和老師及學姊都沒找到明顯的傷口,甚至用筆燈檢查也未發現任何異常。我當下猜想或許是更換鼻貼這件事情造成他很大的壓力,因此我選擇陪伴、並且跟他說:「我知道你很痛,那我接下來動作會比較輕。」最後我很順利地換完鼻貼,並聽到了個案說:「你叫某某某呦,謝謝你啦!」對我表達了感謝。
這二件事都讓我感受到護理的精神與價值,我們的溫柔舉動、貼心關懷,病人是感受得到的。相信因為有這些經驗,我們到了實習甚至是未來臨床工作的時候,都能帶著那顆同理、善良和溫柔的心,並藉著嫻熟的技術來照護病人。雖然現在新聞總說護病關係緊張,但我的經驗告訴我,個案和照護者都對護理人員存在善意與感恩,甚至作為護生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真心回應。我們從中獲得幫助他人的喜悅與成就感,成就我們在護理職業中持續照護病人的動力。
(護生於高醫附院進行兒科護理學實習)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