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我的職牙道路

2025/8/1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簡筱潔同學

我的職牙道路

學系選擇:成為牙醫師的契機

  由於我的父母同為醫療人員,我受到原生家庭影響,從小便對生物和醫療領域很感興趣,並希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來照顧他人的健康。在了解不同醫療學系的特色後,我發現牙醫學系不僅涵蓋解剖生理等基礎醫學知識,更能培養動手能力和細膩度,非常適合我的興趣專長與性格。因此,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作為大學就讀的目標。

 

步上成為牙醫師的第一步

  進入牙醫學系後,我最喜歡的幾門課程包括大體解剖學、生理學、牙體型態學、口腔解剖學等。這些課程不僅讓我學習到人體口腔的各個解剖構造,並瞭解各個疾病與生理構造如何牽連在一起,更能在實驗室親自操作解剖,培養實作能力上的細膩度。除此之外,牙科材料學課程也讓我對牙科材料的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未來的臨床實習,甚至更久遠的創業做足準備。

  其中,對我而言意義最重大的課程則是「大體解剖學實驗」。在這門課中,我能夠實際親眼看到課本上介紹的各個構造,隨著課程的進展,我面對這堂課、面對大體老師、面對生命的想法都在逐漸改變:從一開始的緊張與無所適從,轉為對於老師的尊敬及責任感。當書本上一個個名詞,逐漸印入腦海,轉化為對於人體構造深刻而立體的認識,我對大體老師的敬重與佩服也逐漸加深。

  當時在課程的啟用儀式中,家屬致詞時曾說過:寧願我們學生在老師身上失誤,也不要在患者身上開錯一刀。在這堂課程中,除了解剖學知識外,我學到更重要的是,不愧對老師以及家屬對於我們的期待,盡全力肩負眼前自己的責任,不要忘記在解剖台上的老師都是別人愛著、珍惜著的家人,也希望未來能努力將所學運用在社會。

 

學校環境的推波助瀾

  高醫牙醫學系最大的特色在於完善的硬體設備和臨床實習資源。系上擁有高規格的模擬診療實驗室,讓我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反覆練習各項操作技能。此外,學校附設的牙科醫院提供了絕佳的實習機會,讓我們能夠在專業指導下,親自接觸各種真實病例,運用所學知識為病患服務。除了專業訓練,系上也重視人文關懷教育,培養同學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同理心。

  在系上,我們與同儕及學長姐間的關係緊密,除了學業以外,也積極培養各種能力,像是運動系隊練習等。系上有兩大社團組織,一是文藝性的社團「鼎社」,會舉辦各種講座工作坊等,作為學生、校友與學系三者之間的橋樑,是一個協助我們精進自己並培養多元素養的管道;二是「口腔衛生服務推廣隊」,透過去國小入班衛教,踏訪鄉鎮村里進行家訪等,將「診療」轉換為以生活為中心的「診聊」,透過問候、聊天與陪伴,讓醫療照護不再是長篇大論的冰冷知識,而是緊貼於生活脈絡的一小片段。

 

大學生活的淬鍊和啟發

  在牙醫系的三年,所學的牙本科知識其實尚不足以讓我有自信未來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牙醫師。但在參與口腔衛生服務推廣隊的過程中,我有機會去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醫生。出隊時,我常覺得自己是相對幸運的一群,但這並非要與他人比較,而是希望能促使我思考「能拿這份幸運做什麼」。

  我發現,口腔衛生服務推廣並不是單向的服務,而是雙向的交流與學習。每次出隊後的反思與回饋都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能在還沒進入診所醫院工作前,有機會走出教室,實際到偏遠地區的社區及國小,不管是衛教、衛檢,或是駐站及家訪,甚至是口腔健康以外的領域,都讓我們學習如何溝通、培養同理心。在每一次蹲下傾聽的同時,我們也在學習站在與他人同一個高度去真心關懷對方。這些課堂外的學習,是我們最棒的收穫。我們或許會因為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而在心中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並讓它在往後的日子悄悄發芽。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這些尚未完成學業的學生,無法帶給當地太大的幫助,但我領悟到,最好的證明就是靜默地把該做且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也許我們現階段無法提供太深入或專業的實質幫助,但我們能做且該做的,是將自己現有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值,為口腔衛生教育貢獻一份心力。透過每份小小的付出、每顆溫暖的心,這些所累積出來的力量,定能帶領我們往更遠的地方、更好的方向前進。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