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憧憬到實戰:國貿系培養的能力,成就我的職場成長
2025/8/1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系友 洪微雯

懵懂的起步
高中時期的我,嚮往成為典型的商務人士,能夠四處出差、與客戶接洽、討論業務。這份嚮往來自幾位事業有成的親戚長輩,他們常在家庭聚會中討論國際經濟情勢或商談內容,讓我感受到到商業人士的魅力。而國貿系是最能接軌國際商業的學系,也因此成為我當初堅定選擇的方向。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是商學院中最具國際化特質的學系之一,特別適合有志於從事國際行銷、企業管理或國際貿易的學生。而我認為,最能代表我們系上的特色課程是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行銷管理及跨境電商這三項。此外,財務管理、國際物流管理等多元領域,也提供學生全方位的商務知識和貿易基礎。透過這些課程,我們能理解跨國交易的模式、全球經濟發展和貿易發展的動態,進而掌握國際市場的趨勢。
系上也重視商務溝通及談判技巧等實務訓練,例如團體報告訓練我們在簡報發表與表述專業的能力;商業案例分析、競賽與證照檢定的取得經驗則讓我們接觸真實的商業環境與運作模式。這些專業的培養過程中,不僅能夠訓練我們的溝通能力、增強自己在社交場合中的自信,更能提升實戰能力,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
踏實的旅程
進入國貿系後,我最大的收穫是對國際貿易的深入理解和實務操作能力的提升。透過課程與專案訓練,我學會如何分析市場趨勢、制定商業策略,也逐漸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業邏輯與運作方式。每一次的報告都如同一個小型專案,從規劃、執行到檢核與改善,都讓我們養成系統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團隊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也明顯提升。這些經驗讓我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中更加自信。
在系上的學習收穫對我們的職業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的同學們畢業後多投入進出口業務、報關行、國際金融等領域,而我對國際行銷的熱情,也促使我尋找能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相關職業。在系上與不同背景的同學、老師的互動經驗中,我也更理解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希望自己能在全球化的職場工作環境中,促進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合作與理解。同時,我們在系上所訓練出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巧,也讓我們在求職的激烈競爭下能夠脫穎而出。
總的來說,這段求學經歷不僅豐富了我的國際觀和技能,還塑造了我的職業方向,使我在職業道路上更具競爭力和信心。
真實的職場
進入職場後,我經常運用在學校學習到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在市場分析和商業策略方面。例如,我能夠利用數據分析工具評估市場趨勢,制定適合公司的行銷計畫。此外,以往在學校所累積的團隊合作經驗,讓我能有效地運用在職場上,於跨部門的合作項目中協調不同成員的意見,確保目標的達成。
此外,我常常需要參與大型國際專案,這些國際項目涉及多個國家的團隊合作。初期我也曾備感壓力,特別是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隊成員時,溝通和協作變得複雜及困難。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我善用在學時累積的跨文化溝通技巧,學習理解各國同事的工作習慣和思考方式,並對應調整自己的溝通風格。同時,我使用在學時所學到的專案管理能力,建立定期的會議和更新機制,確保團隊成員都能定期參與,分享進度與解決困難,讓團隊協作更加順暢。
而每當完成專案,我都非常珍惜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能夠成功地完成項目,並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和認同,這是工作順利成功的具體象徵和我成就感的來源。
這樣的你有興趣就加入吧!
在國貿系,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至關重要。具備良好的口頭、書面溝通能力的學生,能夠在團隊合作和商業談判中更有效地交流。在台上簡報時,能有條理地向師長、同學們報告專業內容,也是適合國貿系的條件之一。
此外,國際貿易本身就是一個高度跨文化的領域,若你對不同文化充滿好奇心,具備開放的心態,就能幫助你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國際市場。這也是培養國際觀的重點之一——擁有多元理解的觀念,與不同文化的人士更能迅速地打成一片,並促進良性的互動關係。
最後,善於分析與解決問題也是國貿系學生必備的特質。我們經常會根據個案進行商業情境分析,訓練從多角度思考、提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建議學弟妹在高中階段可以多參與社團和不同面向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進入大學也要善用校內多元資源,例如多參與康樂性、音樂性、外語性等社團,與不同背景的同學互相交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長並享受學習的樂趣。此外,若能提前培養第二外語的能力會更有優勢。大學也會開設多種第二外語課程,例如韓文、西班牙文、泰語等,這些都是在大學階段非常熱門的選修課程。鼓勵學弟妹可以延伸高中的學習,未來面對國際工作機會,例如專業技能的需求、履歷撰寫時的工具,都會讓你更有優勢。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