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光電系的面紗:學習內容、特色與我的親身經歷
2025/7/1
逢甲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曾渟之同學

為什麼選擇光電系?在就讀前的想像
在選擇未來方向這件事上,我們其實很少能一開始就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我也不例外。不過我很幸運,在高三上選修物理時,意外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當時,高三的大家在埋頭為學測努力時,選修課程通常不會引起大家太多重視。然而,當我在選修物理課學到電和光的章節單元時,我竟意外地發現自己願意多花些時間在這門課,即使是老師沒有教的內容,我也會自發性練習解題,因為我喜歡那種推理的過程。
這段修課的過程讓我開始思考,是否能將這份興趣發展為未來的專業方向。起初,我還沒決定是選擇偏向「電」的電子電機領域,還是重視「光學」的學系。於是我透過ColleGo!跟其他升學網站查詢光電相關科系的課程內容,先了解這些學系的學習內容,再到甄選會網頁了解歷年分數標準。經過一番調查與比較,最後找到「光電系」這個選項。我發現光電系是一個結合光學與電學的跨領域學系,於是我毅然決然選擇光電系作為我的大學方向。但當時的我認為光電系是學習光電的技術應用,例如:光電技術的感測器應用在醫學器材之上。實際入學就讀之後,我才發現光和電蘊含深厚學理知識,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在專業知識上也有著密切的關聯。
學習項目與印象深刻的課程?
逢甲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主要學習的項目大致有化學、電子學、電磁學、光學、光學設計、工程數學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電磁學」。一開始修這門課時,我就知道自己很喜歡它。不僅是因為這門課是大家口中的「硬課」——具有挑戰性、難度高,更因為我特別享受在理解原理後,運用一個公式去推導出另外一個公式的過程。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幫助我加深記憶,也能幫助我將知識真正融會貫通。
更有趣的是,在修習完電磁學後,我在其他課程會發現:「哇!這好像在電磁學也有學到相關的概念。」例如電磁波課跟光學課所學的「光的波動性」其實彼此相關,只是切入角度不同。這也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只是課堂上單一知識的吸收,更在於如何融會貫通、相互連結,進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架構。
學系最大的特色
在逢甲大學光電系就讀兩年多以來,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門課都非常注重基本功的培養。例如在學習計算光線的行進方向和位置時,老師不只教授一種解題方法,而是會將可以運用的策略一一介紹,幫助我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當基本功扎實後,在後續的課程能更順利地利用所學進行延伸,學習也變得更有效率。
此外,系上每學期都安排有實驗課,讓我們在「做中學,學中做」。有些課本上的知識理論較難理解,但透過實際操作後,知識不僅變得更具體,也更容易被理解與內化。我常常在親自完成一項實驗的當下,突然恍然大悟,這種「豁然開朗」的體驗,不僅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也讓我對學習更有成就感。
獲得的成就感及啟發
不知道你們是否經歷過挫折?在大學初期,許多人都會面臨課程難度突然加深的情況。我在高中時對物理充滿熱情,但大一階段面對大量的原文課本,那感覺彷彿在看天書,心中不免感到挫折。在那段時間裡,我努力去理解那些關鍵字詞,試著一點一滴釐清內容,當我堅持過那段艱難時光後,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能夠看懂,也逐漸有能力開始解題。當成績慢慢提升時,那份從困難走出的成就感充盈心頭,讓我重新相信自己。
除了學習,系上也有很多同學參加專題研究。我觀察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項:有些人擅長推理解題跟考試,有些人則是在專題實作獨具優勢。我相信,只要對這個專業領域抱有熱情,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努力的方向。
當然,我也曾經有缺乏自信的時刻,但我學會了在一次次的實作與挑戰中,慢慢建立自信。例如,我曾經參加台灣創新科技博覽會,發表跟半導體相關的專利發明。雖然當時非常緊張,但那次經驗也因此點燃了我對未來的期待——希望未來某一天,我也能像會場裡的那些專業人士一樣,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
目前就讀光電系的這段歷程中,我不僅累積了專業知識,也逐漸釐清並規劃我的未來方向。接下來,我希望繼續攻讀碩士班,並進入科技產業工作。在學校裡的每一段經歷都賦予我前進的力量,也讓我能夠將所學運用於實踐,也更加堅定自己當初選擇光電系的初衷。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