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從數學公式到人生公式:一位數學系學生的求解之旅

2025/6/2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 林園修同學

從數學公式到人生公式:一位數學系學生的求解之旅

大學生活:從基礎公式到複雜模型的轉折點

  從一開始填寫大學志願時,我便一直以教育相關校系為選填目標,最終進入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雖然入學前,我曾經想過這不是我的第一志願、也思考過是否要將數學系做為跳板,前往更高成績的學府。但,就在進入系上成為大一學生以後,這個想法就完全改變了。無論是學長姐們的熱情,以及各式各樣的活動,如迎新、制服日、青年服務隊,再加上彰師數學老師們的用心、系辦姊姊的上心、朋友們的關心,都讓我堅定了在這裡繼續學習的決心。

  進入大二後,是必修課最重的一年,包含高等微積分、代數到微分方程、機率等,就像是走進一個由簡入繁的數學世界;我們也從系上活動的參加者變成了協辦者。即使每天身體都相當疲憊,心裡卻相當充實。大學三年級,我們則變成了系上的主力成員,不管是各系隊的隊長、系學會、服務隊,大三學生都是主辦的領導者,我們總看著太陽的東升而進入夢鄉、總看著月亮的西落而繼續努力,活動一個接著一個。而如若大一、二不夠努力的人,重修的課程也是一門接著一門。時間很快地就進入了大四,此時對於一年後將要畢業的自己,我感到些許的徬徨和茫然,所以向學校申請了出國交換,希望也藉此也放下忙碌的過往生活。很幸運地,我得到了出國半年的交換機會。因此我給自己放了半年的長假,出去這個世界走走看看,也重新整理自己,將自己身上的複雜模型彙整釐清。於是,帶著一顆忐忑的心,我出發了。

 

出國交換:撞牆迷茫後的重新求「解」之旅

  2017年的秋天,我踏上了一片未知的土地——韓國,前往慶尚大學進行交換。由於完全不會韓文,英文口說也不太流利,我除了透過有限的語言能力溝通,也積極以行動釋出善意,用「心」與人交流。在慶尚大學交換期間,除了修習了韓文等不同課程,我也參加了他們的排球社團,每週都和社團成員一起打球,也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長假時,我也安排自己的獨旅,走過韓國的數個大城市,如首爾、釜山、大邱等。此外,我也請當地的老師協助媒合,讓我在回國前能有機會前往當地中學進行參訪,實際參觀他們的教學內容及活動,也發現了當地的教學模式重視探究與發現,與傳統的單向講述及知識傳達為主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也讓學習數學教育的我看見了更多可能性。

  雖然才到韓國交換短短半年,但我卻得到全新的視野與收穫,因為完全陌生的人、事、時、地、物,也讓我更能回到自己自身,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什麼才是自己嚮往、什麼才是自己未來想要的方向及理想。雖然我比同屆同學多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才畢業,但我從沒有因此感到後悔。因為在這段旅程中,我求得了我人生的「解」——教育。

 

進入碩班:邁向專業化的多元方程系統

  大學畢業後,我依循自己的志向,申請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教育研究所。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會選擇教育研究所,我想不外乎三個理由:第一,我希望在大學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更加精進在教育層面的知能;第二,我希望自己可以修習有關輔導諮詢的專業知識。身為一個主科為數學的老師,我未來有極大的機會擔任導師,因此擁有輔導相關的能力相當重要,但大學身在理學院的我未曾受過相關培訓,若能藉此機會在教育學院修課,對未來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三,不那麼重要但值得一提:教育學院碩士畢業袍的領巾是我喜歡的水藍色。

  順利進入研究所後,我按部就班照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地在碩一階段充實自己在教育專業的相關知能,同時確認自己能夠修習輔導與諮商學系的課程。接下來,我不斷地精進自己,順利在碩班畢業時達成目標。同時,我更取得了除數學科外,另外三個科目的教師證。這些成果的背後,是一段不亞於大學四年的密集訓練:我在碩班期間總共修習了九十幾個學分,每週還有固定七、八個小時以上的報告與討論。為了同時兼顧碩士本系與輔諮系的課程,我經常需要準備多份報告與作業。回頭看來,過程雖然相當辛苦,但卻讓我覺得讀這碩士班,很值得!

  有人說當前社會需要的是「π型人才」,也就是擁有兩種以上的專業知識,並能將其橫向整合,跨領域、跨專長、跨視野是重要的。而在教育上,我想更是如此,這也正是我在碩士班時,慢慢構成自己的專業化多元方程──讓數學的專業知能、統計背景、邏輯思維運用到人文社會學中的量化研究、歸納統整、自由發想,從這樣的研究領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及價值。

 

進入博班:突破知識邊界 解碼無限的可能性

  經過碩士班的薰陶,對於教育有了更深一層的見解,進而期許自己能在這一方面的知能更加精進,同時也希望自己不僅成為中學教師,也能嘗試踏入高等教育領域擔任教職——是的,我懷抱著「成為教授」的想法。也因此,我在碩士班畢業之際報考了博士班。在碩班期間累積了各式專業知識、並深入鑽研研究方法後,我對研究計畫的方向也更加明確,進而順利地錄取博班。進入博士班後,我對於自己嚮往的專業——「教育與輔導」有了更多的體悟及了解。在這個階段,我也持續努力,透過教授們的指導,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法及思考,促使自己有了不斷向前的動力,而此就是現在的我。

  那一個從數學系轉向教育研究所、從理學院轉向教育學院、從與數字符號轉向與人交流的我,仍將持續解碼、突破無限可能。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