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文學的無形價值

2025/6/11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創作組校友) 趙鴻祐

文學的無形價值

嚮往有趣自由的地方

  畢業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的我,在決定報考研究所之前,曾跟系上知名的作家教授約在丹堤求教,彼時我抱著「最後一次心無旁鶩學習寫作」的心態,教授則意味深長地說:「可以考慮往上讀啊。這裡有老師可以指導你,而且我們準備成立第一屆創作組。」

  帶著幾分「叛逆」,不只東海,當時的我亦報考了其他幾間大學,舉凡中正、中山、北教大等,全都是中文所或是創作所。就也如同人生的大小考試結果一樣,有些錄取、有些落榜,然而幾經思量,最終,我繞了一圈,仍然選擇留在東海中文所創作組。

  我認為東海創作組的特色是完全的自由,而這份自由,直接體現在選課上,我們可以跨領域選修表藝所、哲學系等他系的課程;當然,跨領域選修並非東海獨有,許多學校也提供類似的彈性,但在東海大學,這些經由跨界學習汲取而來的知識,卻能讓我們專注回饋到寫作中。更珍貴地是,東海以系統性的方式看待創作:在課堂上精讀文學理論,共同探究寫作的脈絡;而教授們有時也成為寫作者的一員,跟學生一起在小小的空間裡「打磨」一篇文章。

 

從文學轉進企劃

  除了寫文章以外,創作組也相當要求學生的閱讀量,閱讀範疇不僅是文學理論,也包含許多當代創作者的第一手創作,無形之間,也培養出我們對當代台灣寫作環境的觀察,以及對新一代創作者跟整體出版業市場趨勢的想法。這些觀察當下看似無用,卻在日後求職時為我提供直接幫助。

  由於我實在太喜歡接收與書本相關的市場資訊了,每每閱讀書市資訊時,我總會產生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點子,如:「某作者出書時跟某作家對談一定很有趣!」「這個議題邀請某個作家來聊、來寫,不是也很好玩嗎?」「為什麼這本書的色系不是大地色而是冷色系呢?」……。

  後來我發現,我真的可以把這些想法轉化成實際的工作內容,而這個職業,就叫企劃。

 

表達跟寫作一樣重要(或更重要)

  成為企劃,只有想法通常遠遠不夠。

  我入職後所接到的第一份任務,是開出一份新生代作家的名單,並讓團隊決定邀請哪一位作家為特定的書籍寫推薦序。產出推薦名單本身於我而言並不困難,最難的部分,在於如何有效地說服同事及主管:為什麼我會在這本書籍推薦作者A,而非另外一位作者B;以及我又為什麼又同時考量了作者C,他有什麼特殊的理由讓我放入了名單裡。

  這讓我聯想起求學時,創作者間互相攻防的過程。在當時,我們不僅要創作,也要思考在受到挑戰時,如何為自己的作品「發聲」:「為什麼保留這個橋段而捨棄另一個?為什麼堅持這樣表達?對我來說這是缺點嗎?......」這也養成我後續提案前,盡可能從各種角度完善思考及準備論述的習慣。

  這個能力後來在職場上真的幫助我不少。起碼,每次提案之前,我都會想一下:我是真的覺得這有道理嗎?為什麼?

 

感受越敏銳的人,越適合來讀

  若你擁有以下三種特質,相信中文系很適合作為你的學習方向。

  (一)喜歡文學

  (二)也喜歡寫作

  (三)喜歡觀察社會環境,對細微變化有著極高敏銳度

 

  總結來說,能因閱讀或是寫作而感到快樂是最重要的基本條件。可以試著觀察自己:是否能全心沉浸在閱讀或寫作中,並且在過程中忘記時間的流逝;寫完或讀完作品的瞬間,是否感到由衷的愉悅?

  而追求得獎、評價與認同等,那些就是更之後的事情了。很多事情,寫作的人是無法勉強的。但若能夠記得最開始那份純粹的喜悅,就不至於在創作的過程中迷失方向,或因為外在的期待跟壓力而對創作產生怨懟,至少你會記得自己曾經因為創作而真心感到滿足。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