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我的中文系之路

2025/6/11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阮彥棻同學

我的中文系之路

初入系時的期待與現實差異

  我會選擇中文系,是因為在國文科有著不錯的表現,同時也很喜歡閱讀,我期待在中文系能夠針對中國文學領域深入研究,並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們有共同話題。進入中文系以前,我原以為課堂是文靜的,甚至可能有些枯燥,家人朋友也曾開玩笑地問我,會不會變得老氣橫秋?真正來到我們系之後,我的答案是:「完全不會。」這裡一點都不無聊,不僅有多種類型的課程可以選擇,上課時也能隨時與教授交流,或是與同學們分享、討論。在這裡,發表與溝通能力顯得格外重要,許多時候,教授所提出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如何將自己的觀點清晰完整地表達,是中文系的必修技能。我也從一開始的怯於發言,漸漸蛻變、成長為已能勇敢回答、說出自已的想法。這種活潑且自由學習氛圍讓我發現,原來,實際上的中文系遠比我最初想像的精采許多。

 

在學系中的成長與挑戰

  說起我在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上的成長與挑戰,就像剛剛所提到的,一開始在課堂上,每次被點名回答問題,總是讓我非常緊張,尤其在中文系幾乎每堂課都很重視對話的情況下,這樣的壓力更加明顯。讓我產生改變的關鍵,是大一時選修的「散文閱讀與創作」。教授除在課堂上頻繁鼓勵我們發表想法,也讓同學們進行作品互評,這種教學方式對我來說相當新穎。雖然一開始常感到震驚和不安,發言時總是小心翼翼,然而在適應之後我卻變得相當喜歡這種學習模式。透過這樣不斷思考、交流的過程,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的過程不再只是單純地閱讀文本,而是文本、我們與教授之間的交流。這種三方的互動模式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力量,成為我自信的來源,讓我不再害怕對錯,因為我明白,思辨過程和敢於表達才是最珍貴的,不論在任何課堂或生活皆是如此。

 

與教授、同學互動的經驗

  教授與我們之間的互動,也正如我所期待的一般,是亦師亦友的關係,無論在課堂中或課外,都可以討論問題,交流想法,教授很樂意聽我們表達,為我們指點學習的方向。同學之間相處也很愉快,同為喜歡研究文學的夥伴,在溝通上很輕鬆,聊起文學的話題亦樂在其中,每一次的分享和對談,都是我成長的養分。此外,小組報告也是訓練合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環,透過自主學習及互相交流,讓我將所學融會貫通,藉此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學習的成就感

  進入中文系以後,那些在高中時期因部分科目學習不理想而感受到的挫折感大大減少,在這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我終於感受到什麼叫做「如魚得水」,從小到大累積的閱讀成果也慢慢展現,特別是在與創作相關的課程中。像是我一直都特別喜歡與「武將」相關的題材,如〈三國演義〉、岳飛和他創作的〈滿江紅〉。創作課上,我常常會結合這類題材發想主題,嘗試寫出自己的風格。在進入中文系後,我發現不少身邊的朋友們偏好言情小說或純文學,但在這裡,每個人的興趣和特質都是獨特且被尊重的,無論你喜歡哪一類的文學角色或作家,都有機會找到欣賞與願意交流的人。

  而每當我在古典小說課上和教授分享心得並得到回應時,我都感覺十分開心。在中文系學習,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提問,無論是考試或日常的課堂交流,表達能力都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其實相當擅長表達,這份能力也成了我在課程中加分的關鍵,而這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