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界線的探索:從特教到數位的學習成長記
2025/5/16
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系 鄭宇晴同學

選擇的初心
我就讀的校系是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系,這個科系的教學重點,在於學習如何教育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的學生。起初,我並非懷抱成為老師的想法,而是受到自己成長經驗的影響,才選擇報考特教系。在求學的過程中,我曾經碰過特教生與普通生共班的狀況,看著他們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有些需要輪椅協助,有些則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彷彿四周的一切與他無關。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小學時期,班上有一位聰明又人緣好的同學,然而,他卻無法控制自己對學習的熱情,總是在課堂上不斷發言、影響課程進度,最終成為老師和同學眼中的「負擔」。
這一切都在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究竟這些學生跟我們有什麼不同?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大家都能順利地學習?學測放榜後,我看著分數,思考著未來的學習方向,最終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選擇特殊教育系,希望在這個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方向。
齒輪轉動
經過大一大二的忙碌生活後,大三時期可利用的課餘時間較多。就在這時,系上公告了兩個跨領域學程:「幼兒數位教材研發跨領域學程」與「銀髮健康輔導跨領域學程」。當我瀏覽簡章上所列出的課程內容,前者的課程設計頓時吸引了我的目光,也重新喚起了我對數位和藝術的興趣。過去,我始終沒有機會真正學習跟接觸這個領域,於是我鼓起勇氣,決定嘗試申請這個跨領域的學習計畫,去探索、去體驗,看看那是怎樣的世界,也嘗試找到新的可能。
從零開始
「幼兒數位教材研發跨領域學程」是幼教系和數位系合開辦理的跨領域學程,當我在選修數位學系的課程時,發現學習內容都是以前沒接觸過的,例如專業軟體、數位設備和程式編碼等。由於這些課程大多是數位系大一與大二的基礎內容,因此老師也特別注重培養我們的基礎能力。在課堂上,老師不僅會將每個操作步驟和原因解釋得非常詳細,也帶領我們一步步實作,像是在講解完某個關鍵步驟後,老師便會讓我們立即操作一次,藉此讓我們馬上將所學付諸實踐,加深理解。
此外,老師也透過布置課堂作業,來激起我們的學習動機。在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或忘記的部分,我會積極地嘗試解決這些困難,例如請教老師或同學,並運用老師教過的檢查方法,確認自己是否遺漏了某些細節。共同修課的數位系同學也經常分享各式各樣的便利軟體及解決問題的小技巧,我會運用筆記或拍照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未來遇到類似問題時就能派上用場。
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我有了長足的收穫,除對數位技術有了基礎的了解,也更加熟悉如何主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這段跨領域的經驗讓我對數位世界有了新的體會。
跨域學習的蛻變
在跨領域學習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便是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態度。數位系的學習方式和特教系有很大不同,像在做數位系的期中報告時,除了要呈現作品本身,還需要把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詳細描述,並逐步說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種方式讓我更清楚地了解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步驟,也促使我學會耐心分析問題,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法,通過這些反思,我的作品在最後能夠呈現出更完善的樣貌。
其次,我也深刻體會到「毅力」的重要性。程式編碼對於邏輯和毅力的要求極高,每一行程式碼都要仔細推敲,才能確保邏輯正確。然而,即使如此謹慎,程式運行時還是可能出現錯誤,這時就考驗著我是否有毅力去逐步檢查問題、修正錯誤。如果在這過程中心態不穩,就很容易感到挫折,但經過這些挑戰,我學會了在壓力中保持冷靜,持續改進,直到成功。
此外,這些數位學習的經驗也讓我在特教領域的專業知識上有所啟發。如今,數位教學成為教育趨勢之一,而跨領域學到的數位教材製作技巧,對我未來作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會有很大幫助。當我能將數位技巧運用在課程設計上時,學生就能透過更豐富的教材有效地學習。
總的來說,很慶幸嘉義大學師範學院開設跨領域學程,這段跨領域學習的經驗讓我不僅獲得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更拓展了視野,激勵我勇於探索其他未知領域,也協助我逐步成為一位具備專業深度和廣泛能力的「T型人才」。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