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的空白—你比自己想的更豐富
2025/5/16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系友 陳彥齊

普通班與美術班的雙重身分
「我現在要的是什麼?」回想起自己過往的求學歷程,每當我衡量自己的能力與需求而做出選擇後,這個問題總會在每個升學階段結束後,自靈魂深處浮現。
在此先簡要交代我的求學背景:國小就讀普通班,國中考進美術班,高中轉念國立臺南一中普通班,大學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目前仍持續於藝術創作碩士班進修。兜轉於普通班與美術班的過程中,我不斷問自己,該如何真正下定決心?無論你現在是否為美術科班的學生,我都想簡短分享當時的心路歷程,提供給各位藝術興趣者參考。
正視自己的需求
國小時,我就展現出對繪畫的極大興趣與天賦,在老師的鼓勵下參加了各式學生美展,也獲獎無數。同時期,我也進入畫室,學習基礎素描、水彩等術科能力。在升學之際,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術科考試,如願考進國中美術班,但在就讀美術班的過程中,我漸漸感到疲乏,無論是當年相對制式的教學或是自我追求上,我似乎無法再從繪畫中獲得成就感。最終在升高中時,我決定再度回歸到普通班的生活。就讀普通高中時,我的樣態與常人無異,無非是在讀書與考試間不斷反覆,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中,唯有選修課能再度找回這種「我能感」,而這堂讓我重新感受到內在動力的選修課,恰恰竟然是「美術實作」。
這時我又開始思考,或許我仍是喜歡藝術的,只是過往接觸藝術的方式太過單一,讓我看不見藝術領域的廣闊。但,此時若是要選擇藝術相關科系的大學就讀,勢必會是場硬仗,需要不斷地與自己及家人談判、協調、妥協。「我必須正視自己的需求!」這是我當時最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在面臨與未來就業方向息息相關的大學志願選擇時,這樣的自我對話是必須的,你必須問自己:
-
我想要嘗試什麼?(需求)
-
我現在有什麼?(能力診斷)
-
我能怎麼做?(目標感)
做那個最篤定的人
如果你經過慎重考慮,也確定自己的想法後,就請開始思考達成目標的方法,並且隨時保持彈性,必要時找到替代方法並實際付出行動,若是你的選擇與外界為你設想的方向截然不同,那你必須做那個最篤定自己選擇的人。當然,你必須付出更多心力去認清、彌補自己當下的不足。以我為例,當我下定決心要考取美術系時,我正視自己的創作慾望,診斷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術科能力不足以應對大學的術科考試,於是在課後我又回到畫室加強練習。在備考術科考試的過程中,堅定地與學校老師、家人溝通,並且持續付諸行動,最終讓那份篤定成了彼此共識,而我也如願考上彰師大美術系。
走自己的路
剛進入大學時,我總帶著一份自卑感,生怕被別人看出我基本功不扎實,或認為我是半路出家,內心充滿各種自我懷疑。但慶幸的是,系上的老師們非常鼓勵開放的思維,且創作上自由不受限,讓我盡情地表達意見與想法,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起初,對於藝術認知相當片面的我曾向老師提問:「我什麼都不會,怎麼辦?」沒想到老師卻告訴我:「很好啊!這樣空白的紙,吸收最快了。」這段對話如今仍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認知到,空白並不是真的缺失,而是一種擁有,一種正在學習的姿態。每當我陷入瓶頸時,總是能回想起這段話,再次帶給我極大信心。我擁有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而我能藉由這寶貴的經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路。
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至今,我仍在創作與教學的路上前進著,在彰師美術系就讀的歷程中,除了學習什麼是藝術之外,我還修習了中等教育學程,運用學校豐富的資源,既能當創作者,也有機會成為教育者,將我所嚮往的藝術教育理念,透過我的影響力向下扎根,推廣至國、高中。縱使當時在藝術與教育雙軌並進的學業路上,常感壓力沉重、時間被學分充滿,但如今回望,我已將這些豐厚的經驗值完美打包帶走,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繼續開拓新的路。
或許當下的你非常迷惘,但請相信那其實都只是過程,當你走得夠遠再回頭,會發現過去的種種都非常耐人尋味。每一段經歷都有它的意義,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