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從新聞系跨足法律系,尋找人生下一塊拼圖

2024/9/16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法律學系雙主修 池建增同學

從新聞系跨足法律系,尋找人生下一塊拼圖

用聲音說故事——從國語朗讀走進新聞傳播

       從小,我的興趣就很廣泛且喜歡自我挑戰,國語朗讀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專長之一,陪伴我整個求學歷程。高中時有幸進入全國賽,在老師們的引導下琢磨發音和聲音情感。過程中,我將其中一位老師視作我的典範,使我萌生想成為主持人的想法。

       在選系時,我認清了「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很快的先排除跟數學有關的一類科系,在其餘的選擇中,我也排除了法律相關科系,因為當時的我認為,倘若證據的指向和真相相悖,誤判的代價是他人的人生。因此,考量自己的口條能力、語文優勢,加上對成為主持人的嚮往,我選擇進入新聞傳播學系

 

我想當記者嗎 探索傳播以外的選擇

       進入科系後,系上課程大概可以分成三種,學術導向的新聞學、大眾傳播理論等;技術導向的採訪、編寫、排版設計、攝影拍片、剪片與電視棚內設備操作;以及其他領域知識的學習,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

       透過各類課程的學習、對新聞領域有更多的認識後,我認知到自己對於文字創作和與人交流有著更高的熱忱,也發現到新聞系上的培養更偏向主播而非主持。對我而言,在媒體型態大幅改變的洪流中,傳統新聞業可能面臨較大的衝擊,且新聞業沒有固定工時,事件發生就要上班。種種因素下,我開始思考,記者或主播真的是我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嗎?

       逐漸適應新聞傳播系的節奏後,我試著向外探索,尋求更高難度的挑戰。大一下的「採訪寫作課程」是我跨足法律領域的契機。為回應新聞自由的課題,我閱讀法律書籍、觀看台大開放式課程中前大法官湯德宗教授的憲法課程,從中發現到,法律文字對我來說不難理解,而湯教授深入淺出的憲法課程,更加深我對法律領域的認識及理解。

 

轉學到雙主修——新聞和法律其實相輔相成

       由於當時已經錯過校內申請轉系、輔系、雙主修的時間,我決定拚看看轉學考。或許是準備時間過於倉促、對法律的認識不足,最後並沒有如願轉成。升上大二時,我自修了民法、刑法,並選修法律系的憲法課程,更報名補習班,想著花一年的時間再挑戰一次,同時也在校內申請法律系雙主修,後來我沒有轉學成功,留在輔大雙主修新聞及法律學系。申請成功後,我下定決心,為了不延畢,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進入大三時,手上同時有著新聞和法律兩系繁重的報告與考試。隨著法律科目難度加深,民事訴訟法、行政法中龐雜的法學名詞、豐富的法律學說等等,讓我在讀書時腦海中不只一次浮現「如果轉系,專心一處學習法律,或許會比現在好」的念頭。

       直到某次參加氣候變遷行動競賽,發現法律和新聞有許多共同點,包含追求真相、事實查證、對社會的影響力(新聞靠輿論,法律則是公權力),以及都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方法(新聞探尋和反映事件全貌,法律運用縝密的邏輯尋求解方)。此後,我以新聞時事搭配判決案例學習法律,將艱澀的文字套入生活後,內容變得更好理解。我也順利在兩年內修完法律系的所有學分,同時取得新聞和法律雙學位。

 

學習帶得走的素養——斜槓讓人生更完整

       回首大學四年生活,除了雙主修法律系外,我也去嘗試了各種活動,像是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擔任活動司儀、主持人、籌備台大集思論壇、入選美國一克拉基金會未來領袖計畫,前往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商學院參訪……,好奇心和對知識的匱乏感一直是我學習、跨足其他領域的動力。

       跨足法律系和探索其他領域的經歷,讓我體會到就讀新聞系不必然要成為媒體工作者,系上的學習除了學理知識和實作技術,還有媒體素養的薰陶和培植,像是說故事的能力、事實查證能力等,這是新聞系特有的素養,每個科系、領域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素養。而跨領域學習就如同在拼拼圖,拓展自身的視野和閱歷,讓我在思考議題,甚至是未來方向時,能聽見同溫層以外的聲音,包容更多的觀點,讓自己更完整。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