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open day

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IG、FB限動裡面的你,真的能代表你嗎?我要怎麼做學習歷程檔案?(五)—將課程學習成果連結大學選才

2022/1/1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中 洪逸文老師

IG、FB限動裡面的你,真的能代表你嗎?我要怎麼做學習歷程檔案?(五)—將課程學習成果連結大學選才

◆上一篇:IG、FB限動裡面的你,真的能代表你嗎?我要怎麼做學習歷程檔案?(四)—善用資訊與科技來整理學習成果

前面雖然談了許多製作課程學習成果要注意的事項,但我想大家最關注的焦點還是如何能做出大學科系希望的課程學習成果?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先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你知道自己對哪些領域或科系有興趣嗎?

第二、你知道這些領域或科系要學些什麼、未來適合的職業嗎?

第三、你知道這些領域或科系對於高中課程的學習有何要求嗎?

如果你對第一個問題還感覺到困惑,無法明確地說出你想要的(不要害怕,我相信有很多同學都是如此),我建議你可以找學校的輔導老師、導師或課諮老師詢問,他們一定竭盡全力幫忙你。

至於第二個問題則是幫助你確認這些科系是否跟你想像中的有所落差,但要如何確認呢?最快的方式就是到ColleGo!網站(https://collego.edu.tw),在頁面上鍵入你有興趣領域的關鍵字,就可以得到初步的答案。以目前最熱門的「資訊工程」學類為例(見圖1)。

圖1:ColleGo!中對資訊工程學類的介紹(來源:擷取自ColleGo!網站畫面)

從網站頁面可以發現學習內容包括程式設計、演算法、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與統計、網路、人工智慧、影像處理、資料處理等知識。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各式智慧運算平台(如電腦、手機、伺服器、物聯網裝置)上的資源(如CPU、記憶體、儲存媒體),所以需學習不同的程式語言、演算法及資料處理方式。我想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裡,應該就會知道未來可能的職業會是什麼了吧!?要不,你也可以在同一個頁面上方的「生涯進路」分頁中得到相關的訊息。

接下來,第三問題是這些領域或科系對於高中課程的學習有何要求嗎?讓我們再利用資訊工程學類中「高中準備」的分頁來看。點開此一分頁後,首先你會看到「核心素養」,再將頁面往下拉就會看到資訊工程類的科系對於「高中課程領域」各學科的選才需求(見圖2)。

圖2:資訊工程學類科系對高中課程領域的選才需求(來源:擷取自ColleGo!網站畫面)

圖中可以發現在部定必修依次是數學、資訊科技、英語文、物理、國語文與生活科技。在更下方的頁面則顯示出加深加廣課程的選才需求,依次分別為進階程式設計、數學甲、英文閱讀與寫作、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英語聽講。

雖然ColleGo!網站所提供之高中課程準備的訊息,是為描繪大學相關類別選才需求的輪廓,藉以協助同學自我評估感興趣或擅長學科,並非是高中修課的必要需求,但我們仍可藉此連結到課程學習成果的準備。如果你感興趣且有能力的學科,剛好是這些大學相關科系所重視的課程,那麼你不僅要在相關課程的修課成績有好的表現,還要適當地使用數位科技來完整地記錄學習的歷程,表達對學習的熱情與努力,包含對學習的省思與心得,完成一份具有個人特色的課程學習成果。如果能再加上多元表現中有相關的自主學習成果,想必對於未來個人推甄申請必有莫大助益。

然而,面對無法回答第一個問題的同學,也就是對於未來生涯尚未確定、有高度猶豫的「未定向同學」而言,在高一、高二所做的課程學習成果與自主學習計畫,極有可能與未來選擇的校系並沒有太多關聯,那他們該怎麼準備課程學習成果呢?

我建議利用三個面向來思考課程學習成果的準備,分別是:核心能力、學科能力與學科學習表現。核心能力就是指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分析綜整、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創意思考、媒體素養等。這些能力不僅超越特定學科的界線,也是任何領域、甚至是適應未來社會都需要的能力。當然,這些可以透過課程教學設計或是自我學習的設定,而在任何學科的作業中或自主學習計畫成果都能出現。

其次,學科能力指的是像語文領域的書寫表達與情意抒發…、數學領域的數據分析與表達…、自然領域的科學探究過程知能…,這些都屬於特定學科領域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學習表現)。上述的核心能力與學科能力亦可參考ColleGo!網站中的多元能力,例如:其中的閱讀理解指的是「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數學推理能力指的是「了解數學概念、公式與推導邏輯,用以解決問題」。

最後才是學科學習表現,也就是社會大眾對課程學習成果認知中所謂的「學科優秀表現」,亦即是偏向傳統的知識上成就,例如:完成某一學科的學習單或者是作業。然而,這類作品的完成過程,往往需要同學付出很多時間去蒐集、分析與統整資料,如果能循前面第二篇所言,將這些過程紀錄轉換成歷程,相信這樣的課程學習成果一定能有截然不同的風貌。

結語

學習歷程檔案不是要取代過去的備審資料,而是作為備審資料的資料庫。因為以往同學、家長與老師常到了高三學測考完後,才費盡苦思製作備審資料,許多高一、二的製作的報告文件也都遺失了。學習歷程檔案可藉由定期與長時間的紀錄,減輕了同學在高三下短時間內整理出備審資料的負擔。

另外,有不少同學在準備備審資料時,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有興趣的科系是什麼。但現在經歷每學期的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過程,同學有機會提早探索自己生涯志趣的方向,確認個人興趣與有良好表現的科目,是否能與未來心目中的大學科系能夠對接。

最後,讓我們再次思考IG、FB的資料是否能用來作為學習歷程檔案?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如果你能把這些軟體視為一個記錄工具,重點記錄下你的每個學習過程,不管是用文字或影像,然後階段性地留下反思的紀錄。如果你還能善用社交的功能,也就是組成線上社團或群組,彼此給予學習或作品的回饋,我想這種「團隊合作」能力又是另一個可展現的學習成果了。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

話題類別:看看別人怎麼做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