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 宗教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
這個學類學什麼? |
「哲學」就是探索宇宙、生命存在本質、倫理等一切基本問題之學問,學習使用邏輯並論證他們的想法,因此也是各科目的發展之源。哲學家對基本概念反思,質疑其他人認為理所當然的問題或發現難以思考的問題。例如:大家普遍都認為事情有是非善惡之分,但善惡如何界定?或者,要如何證明自己存在? 哲學主要分為三個領域:知識論、形上學和倫理學。「知識論」探討什麼是知識?怎麼樣才算是擁有知識?「形上學」研究這個世界上有些什麼東西?它們的基本結構是什麼?「倫理學」則討論什麼才是善的或者符合義務的? 如果你學習哲學,你可以學到批判思考的能力;能夠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在這個資訊爆炸、媒體亂象猖獗的社會,看出一則訊息的觀點、預設立場與矛盾之處。 |
宗教學類是探討宗教思想、人群關係、儀式、現象為探究主體。涉及了學科多以社會人文科學領域中跨領域的結合,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管理學等知識,以理論基礎探究在不同的宗教活動以及相關人類現象的運作規則與關係。 宗教學類的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面向:一是以了解過去宗教傳統文化為主,學習內容主要涵蓋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經典、宗教思想、儀式等;二是以跨學科理論對於宗教信仰進行分析的學習方式,當中涉及到神學、哲學、宗教學、人類學、現象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文學藝術等學科之理論;三是以生活和未來個人生涯發展為導向,所延伸而出的面向,學習內容包含生命教育、養生與修煉、宗教輔導、宗教文創、行政組織管理、生命禮儀。 如果你學習宗教學類,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認識宗教多元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將所學運用在日常所處的信仰文化中。同時,在觀察不同宗教信仰的異同性時,能擁有從不同層面思考、了解各個宗教所展現的內涵與樣貌的實質能力。 |
相似學類比一比 |
許多學科的理論部分都涉及哲學,例如:政治學裡的政治思想、藝術學裡的美學、中文裡的中國思想等等,不同的是:其他學科是在各自背景脈絡下觸及哲學;哲學學類則會提供全面的理論脈絡和進行理論性抽象思考所需要的訓練(如邏輯),並會更進一步對各學科中作為基礎的理論進行反思,甚至對一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理論,提出質疑。 本學類不易與其他學類混淆。 |
本學類主要致力於以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跨學科角度與方式,探討各種宗教信仰文化的多元面向。 本學類可能與哲學、歷史學類混淆。 哲學學類:哲學類是以一連串邏輯性的思考去探索宇宙、人生、知識等一切基本問題根源的學問。 歷史學類:歷史學類一直擁有著其自身的研究脈絡與方法,探究過去人、事、物與環境,並從其中的一個主題、一個事件、一個階段等方向思考古今歷史議題。 |
就要你這款 | 就要你喜歡思考,願意討論和構築自己的論點。如果你很有組織能力和注意到邏輯的合理性,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不同的立場、包容多元觀點,你會很適合這個學類。 | 就要你喜歡觀察群體追求於一些思想與信念,透過觀察人群的關係與行為。如果你願意嘗試從人群關係和行為的延伸性,來理解群體的心理、行為、歷史、社會關係,其實就已經構成了對宗教認識的基本感知(homo religiosus),雖然宗教學類是相對冷門的,但其實非常有趣也多元的,如果你熱愛觀察和探究在你身邊的群體現象,那麼宗教學類是很適合你的喔。 |
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 |
●閱讀大量文本,有些是英文、有些是文言文,在有些進階的課程中,也可能學習或者使用其他語言 ●接觸並學習理解複雜的抽象概念 ●課堂討論或者作業,需要條理分明、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除了聽「老師講」,還有能夠盡情「自己講」的討論課 ●期中期末考試,大多以申論題為主 |
●了解到宗教知識與文化、歷史、社會的緊密關連性 ●宗教學類的學習歷程中,經常會運用團體實際訪查或是紀錄片拍攝形式,讓同學擁有實際的田野體驗,並同時讓同學們在合作完成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溝通與協調,找到個人與團體之間的平衡點 ●在學習規劃上,除於核心課程進行跨學科的研究路徑,以及因應社會文化議題的課程規劃外,也相當鼓勵學生進行多元發展與學習,例如選擇:輔系、雙主修、選修教育學程(可成為生命教育老師)或是禮儀師。這樣的挑戰,也能協助學生獲得宗教學類與其他學類結合的多元成果 ●在本學類的學習過程裡,共同修課的同學可能具有神父、修女、法師、道士、乩童等身分,或是在宗教團體機構工作者,不論是怎樣的交流,都是感受到他們各自展現的宗教關懷方式。(小叮嚀:面對不同的宗教,你需要保持基本的禮貌與尊重,因為在學校中,你需要的學習宗教相關的基本觀點,而不是信仰、教徒的搶奪、壓制。) ●有機會接觸到東西方的術數知識,例如塔羅牌、八字、紫微斗數、風水等。在此學類中,有些教學的師長或一起學習的同學擁有此類知識的學習背景。對此方面有興趣學習的同學,也能藉由他們的介紹而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
興趣類型 |
文化培養 (AS)
、 文藝傳播(SA)、 美術設計(AI)、 廣告公關(AE) |
文藝傳播(SA)
、 文化培養 (AS)、 社會型(S) |
不可不知的知識領域 |
哲學宗教
、 本國語文、 外國語文、 歷史文化 |
哲學宗教
、 歷史文化、 本國語文、 心理學、 社會人類 |
必修或核心課程? |
●形上學:形上學 ●倫理學:倫理學 ●知識論:知識論 ●邏輯:邏輯 ●哲學史:西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 |
●各宗教基礎知識課程:世界宗教文化導論、臺灣南島民族宗教(原住民信仰)、道教、佛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臺灣民間信仰等宗教概論與文化史 ●宗教經典與儀式課程:聖經概論-理論與應用、佛教經典、道教經典、古蘭經等其他宗教經典;以及基督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臺灣民間信仰等宗教之儀式 ●宗教研究理論課程:宗教學概論/理論、宗教心理學、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哲學、宗教現象學、比較宗教學、宗教交談理論/專題等 ●其他重要課程:性格與心靈健康、宗教藝術、神話學、田野調查、研究方法、論文寫作 ●實務所需之課程:宗教文化紀錄片拍攝(數位影像處理)、宗教文學創作、宗教數位人文課程、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殯葬服務與管理、宗教暨非營利組織管理(宗教組織管理)、宗教旅遊與觀光導覽、宗教資產與創意產業(文創企畫與設計實務) |
有哪些可能的誤解? |
都在鑽研脫離現實之事 !?哲學討論世界的結構與原理,也討論科學、政治與藝術,這些領域跟現實都息息相關。即使世界結構的問題,其實也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有關─例如要不要相信風水、運勢?哲學中的形上學,幫助我們思考這個問題。 學習哲學沒有用 !?哲學乃愛智之學。追求真理,訓練思考能力,以能明辨事理,並且提供一個與其他學科全然不同的思維向度。這些能力不僅對於人生的整體發展不可或缺,也對於職業生涯十分重要。 畢業沒有出路 !?大學只是基礎教育,許多其他學類的畢業生也未必從事與本科系相關的職業,不應將未來限縮在大學就讀的學類;若將一個學類定位一個職涯,便是將高等教育視成職業訓練所。畢業之後可以選擇繼續升學,成為哲學學者。而若選擇投入職場,本學類畢業生較不受領域限制,就業機會相對多元。 |
上課是在傳教 !?宗教學是以科學式方式進行研究,並非是以信仰方式認識宗教,而是盡可能理解各種宗教信仰文化的內容,以這些基礎做為思辨宗教議題的基礎。科學探究中,你很難感受到自己在被傳教。(若個體想針對某宗教信仰文化進行了解,在科學學習的範疇下,是被允許的,但不鼓勵以信仰方式認識宗教) 畢業即出家或當神職人員 !?其實要當神職人員,還得讀神學院、佛學院呢,雖然宗教學類與此兩學院有相對緊密的接觸,但宗教學類仍是以培養宗教研究與思辨人才為主,而宗教活動已有以產業或是經營導向的發展跡象,我們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與銜接,因此出路相當多元:宗教研究人員、生命教育老師、宗教輔導、宗教行政、宗教文創設計、宗教旅遊觀光、生命事業與禮儀師等。 讀宗教學類就是在學神學 !?神學知識的基礎,多由基督神學(上帝、天主)較有系統地展開,而世界其他宗教神學,也是宗教學類重要的領域,但宗教學類,則是以科學方法,觀察宗教信仰文化下的群體之心理、行為、社會、人類運作規則為探究基礎,與神學有不同。 宗教學類要有宗教信仰才能念 !?有沒有信仰,可能與宗教思辨能力的培養關聯不大,宗教學類研究的是群體的信仰與思想,著重的是對於宗教行為的多層面科學探究,有沒有相對清楚的宗教信仰,並不是能否進入宗教學類的唯一依據,宗教學類更是重視思辨能力的培養。 |
哲學 | 宗教 | |
---|---|---|
適合從事的工作 |
|
|
哲學 | 宗教 | |
---|---|---|
核心素養 |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8.57%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17.86%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16.4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0.00%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6.4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6.43%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6.4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5.00%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2.86%
|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20.00%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19.17%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15.00%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11.67%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10.8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7.50%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6.67%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5.00%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4.17%
|
高中課程領域 |
國語文
20.71%
英語文
18.57%
公民與社會
13.57%
生命教育
12.14%
數學
7.14%
歷史
7.14%
地理
4.29%
生涯規劃
3.57%
藝術生活
2.14%
資訊科技
2.14%
健康與護理
1.43%
美術
1.43%
生活科技
1.43%
物理
1.43%
化學
1.43%
生物
0.71%
地球科學
0.71%
|
國語文
23.33%
生命教育
20.00%
公民與社會
11.67%
歷史
9.17%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9.17%
生涯規劃
7.50%
藝術生活
5.83%
資訊科技
5.83%
健康與護理
2.50%
地理
1.67%
英語文
1.67%
生活科技
0.83%
美術
0.83%
|
加深加廣課程 |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22.86%
思考:智慧的啟航
14.29%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
14.29%
英文閱讀與寫作
13.57%
國學常識
5.71%
數學乙
5.71%
各類文學選讀
4.29%
專題閱讀與研究
4.29%
民主政治與法律
3.57%
現代社會與經濟
2.86%
第二外國語文
2.86%
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
2.14%
科技、環境與藝術的歷史
2.14%
健康與休閒生活
1.43%
|
專題閱讀與研究
23.33%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17.50%
思考:智慧的啟航
15.00%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
6.67%
閩南語文口語溝通與表達
6.67%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5.83%
各類文學選讀
4.17%
探究與實作:歷史學探究
3.33%
現代社會與經濟
3.33%
新媒體藝術
2.50%
科技應用專題
2.50%
健康與休閒生活
2.50%
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
1.67%
科技、環境與藝術的歷史
1.67%
民主政治與法律
1.67%
客語文口語溝通與表達
0.83%
英語聽講
0.83%
|
哲學 | 宗教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71%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4.29%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4.29%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1.43%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6.43%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6.43%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0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0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4.29%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3.57%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3.57%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2.86%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14%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43%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43%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0.71%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0.71%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0.71%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83%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4.17%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0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7.5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6.67%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83%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83%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83%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0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4.17%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3.33%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2.5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2.5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2.5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2.5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67%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67%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0.83%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0.83%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0.83%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4.29%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7.86%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2.14%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1.43%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71%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8.57%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71%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3.57%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57%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14%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9.17%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7.5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3.33%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83%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8.33%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7.5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6.67%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6.67%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83%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4.17%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