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 | 營建安全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
這個學類學什麼? |
地球科學泛指與地球之地圈、水圈、氣圈與氣圈外的太空科學和天文學及生物圈相關領域之科學,探討此四系統中的現象與作用,以及系統間的相關性與交互作用,並進一步探討系統間交互作用所造成之現象,及其對人類之影響。 學習內容包含地質學、地球物理、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太空科學及天文學等五大領域。 地球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有複雜的組成及其交互作用、複雜的能量來源,加上人為活動等,造成地球系統的擾動。如果你學習地球科學,你可以學到如何處理當今棘手的地球環境問題,例如:全球氣候變遷、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水患、火山活動等等)的成因與防治。 |
營建安全學類是以結合營建工務的環境安全工程領域知識的之的工程領域知識,包含了天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建築結構、設備安全、風險評估與災害防護等營造建築的安全管理與高危災害防護內容,因而強調工程、環境工程科學領域的跨域合作,且加入了人為、自然災害的成因認識、預防、管理以及後續的救援、調查等知識,故加入了如工程事故預防、防災技術應用、風險管理等領域知識。 學習內容涵蓋營造工程安全與災害防護評估兩方面,營造安全方面的學習內容包括土木工程與環境力學等跨領域知識與方法,如:工程力學、建物材料、環境風險評估等;災害防護方面的學習內容則包含應用建築與區域規劃、營建災防、防災設計、災害搶救等。培育學生在對於營建與災害的認識及應用,是營建工程工務環境安全與高危險災害防治的相關專業領域。 如果你學習營建安全學類,可以學到土木工程和環境生態相關工程工務知識,以及災害事件預防與治理等學問,也可以學到如何執行各項天然及人為災害事件的預防、搶救與修復等專業。 |
相似學類比一比 |
地球科學指與地球之地圈、水圈、氣圈及生物圈相關之科學知識,利用科學方法來分析所觀測到的資料,探討此四系統中的現象與作用,希望能達到地球的永續經營與平衡。 容易與環境工程學類混淆。 環境工程學類:偏重在培養兼備環境之工程、科學與教育之專業人才,協助政府及公民營事業機構制訂環保政策、解決污染問題及提升環保技術。 |
本學類注重透過營造工程安全與災害防護領域的知識整合,讓學生學習營造工務相關知識與高危災害因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不易與其他學類混淆,雖學習內容中的營建災防、風險評估,易與土木工程學類混淆,仍多關注在法規與工務安全、災防作業行為。 土木工程學類:注重於以「工程」專業,專業在設計安全耐震的建築體結構,專業科目是力學設計與施工管理,來提升人居環境的品質與安全,包括建築物與公共設施(如:道路、橋梁、水庫等)的規劃設計、建造與維護管理。 |
就要你這款 | 就要你喜歡大自然,又關心自然環境與能源環保議題,那你會非常適合學習地球科學學類,如果又喜歡戶外運動、登山露營與野外探險,那你絕對會愛上地球科學。地球是人類與萬物的家,學習地球科學可增進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並提供最好的保護方法。 | 就要你渴望承擔營造建物與環境、高危災害事件的預防因應,具責任感,想要打造能夠顧及營造工務作業的安全與高危事件的防護與因應的安全環境。如果你熱衷於將一般物理原理、力學關係應用在建築、營造工程環境,並能關注環境中可能帶來的災害事件如何因應與預防,也喜歡從特定災害事件中,推理出細緻的力學問題,災害發生的因果關係,願意積極地與不同領域專家溝通,嘗試建構一套作業行為,以維護工務安全與降低負向災危事件,嘗試小型規模的實踐與測試,營建安全學類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
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 |
●學習與地球科學相關的其他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日後可延伸學習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或地球生物學 ●有些研究需花較長時間在戶外進行野外調查或數據測量 ●參觀與地質有關的景點、國家公園或遺跡 ●觀察戶外的岩石或地形 ●必須對各種觀察到的現象有豐富的想像力 ●思考身處環境的地下構造長得什麼樣子 ●學習分析氣象資料,可以自行研判天氣變化 ●了解地震特性,對地震來襲可初步判斷其遠近和震度,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
●課程除理論基礎外,有大量的實作課程,需要大量溝通、有效分工及團體合作,內容多元豐富 ●學習到土木測量、建築設計、消防安全等各種領域的基礎知識,未來發展很廣,跨領域的知識對未來研究或工作都很有幫助 ●會開始觀察思考建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更加了解台灣這塊土地,學會如何減免災害、面對氣候變遷、注重生命財產安全,實踐自己的社會責任 ●對環境開發有正確的看法及觀點,理解人類活動跟自然環境、社會發展不是永遠相衝突的,培養更寬闊的視野,提高自己的眼界 ●評估建築物或社區的風險,研究真實災害的案例,模擬如何在事前預防,並制定緊急計劃 |
興趣類型 |
心理研究(SI)
、 科技研發(IR)、 身心保健(IS)、 健康促進(SR)、 科技創意(IA) |
工程科技(RI)
、 科技研發(IR)、 安全品管(RC)、 技術管理(RE) |
不可不知的知識領域 |
地球環境
、 物理、 數學、 化學 |
公共安全
、 工程科技、 建築營造、 法律政治、 行政 |
必修或核心課程? |
●基礎課程:微積分、普通物理(含實驗)、普通化學(含實驗)、應用數學、電磁學、力學、程式語言及應用 ●地質領域:普通地質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概論、礦物學、岩石學、沉積地質學、構造地質學、野外地質學、地史學、地質材料力學、地層學 ●地球物理領域:地球物理學、地震學、地球物理探勘學 |
●基礎工程領域:普通化學、普通物理學、測量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工業通風、工業安全、工程圖學、工程材料、工業衛生 ●建築科學領域:結構學、電器安全、營建安全、環境規劃與管理、風險評估 ●消防安全領域:消防安全設備(警報系統、避難系統、水系統、化學系統)、火災學、消防圖學、消防設備檢修、消防水力學、建築防火、公共危險物品管理、災害搶救、爆炸防制、個人防護具 ●契約法規領域:工程品管、建築法規、消防法規、營建災防法規、契約與規範 |
有哪些可能的誤解? |
偏重記憶 !?事實上為結合眾多科學方法並兼具理論與應用的科學,著重於探究各種現象的機制。學習知識必須理解與融會貫通,並非強調記憶與背誦。 野外觀測 !?野外觀測為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之一,尤其近來所發生的自然災害,若沒有親歷現場很難了解事件的全貌。隨科技的進展和訊號傳輸技術提昇,已有相當多室內取得資料的方式與室內分析的研究工作。室內資料分析研究和野外調查工作,可依個人興趣選擇。 就業不易 !?因相關科系少,畢業生在各個不同領域(如公教單位、國營事業、工程顧問公司等)皆發揮所長。在求學期間也與氣象局、中央地質調查所、科博館、中油公司、工研院、氣象風險公司及災害風險評估顧問公司等單位合作,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能提早思考自己興趣、能力和適應就業環境。各大學有規劃「學程」及「第二專長」課程,因此學生就業出路與生涯發展並不侷限在地球科學領域。 |
學科廣而不精 !?具備並整合跨領域的知識是未來趨勢,有好的基礎觀念,可再往專業領域更進一步。若想專精某領域,可多選修該領域課程。 只能當公務員 !?亦可以考取技師證照(土木工程技師、都市計畫、消防設備、工業安全技師等證照),從事施工監造、建築設計、消防安全、生態工程之規劃等工作。 |
地球科學 | 營建安全 | |
---|---|---|
適合從事的工作 |
|
|
地球科學 | 營建安全 | |
---|---|---|
核心素養 |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1.4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4.29%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13.57%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3.57%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9.29%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8.57%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8.57%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7.86%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2.86%
|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25.00%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17.50%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15.00%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15.00%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2.50%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7.50%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7.50%
|
高中課程領域 |
地球科學
20.00%
數學
15.00%
物理
13.57%
英語文
10.00%
化學
9.29%
資訊科技
9.29%
國語文
5.00%
地理
3.57%
生物
3.57%
生涯規劃
3.57%
生命教育
2.14%
公民與社會
2.14%
生活科技
1.43%
體育
1.43%
|
國語文
12.50%
生涯規劃
12.50%
生活科技
7.50%
資訊科技
7.50%
英語文
7.50%
公民與社會
7.50%
物理
7.50%
化學
7.50%
數學
5.00%
健康與護理
5.00%
生命教育
5.00%
體育
2.50%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2.50%
歷史
2.50%
地理
2.50%
生物
2.50%
地球科學
2.50%
|
加深加廣課程 |
地質與環境
24.29%
大氣、海洋及天文
16.43%
數學甲
11.43%
波動、光與聲音
4.29%
英文閱讀與寫作
4.29%
力學一
4.29%
生態、演化及生物多樣性
4.29%
進階程式設計
2.86%
電磁現象一
2.86%
力學二與熱學
2.86%
社會環境議題
2.86%
探究與實作:地理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2.14%
科技應用專題
2.14%
空間資訊科技
2.14%
物質與能量
2.14%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1.43%
專題閱讀與研究
1.43%
英語聽講
1.43%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
1.43%
物質構造與反應速率
1.43%
化學反應與平衡一
1.43%
有機化學與應用科技
1.43%
電磁現象二與量子現象
0.71%
|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27.50%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22.50%
英文閱讀與寫作
10.00%
力學一
7.50%
物質與能量
7.50%
英語聽講
7.50%
工程設計專題
7.50%
安全教育與傷害防護
5.00%
數學甲
2.50%
進階程式設計
2.50%
|
地球科學 | 營建安全 |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3.57%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2.14%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8.57%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6.43%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6.43%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6.43%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6.43%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71%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0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0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3.57%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3.57%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3.57%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14%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14%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43%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43%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43%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43%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43%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0.71%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0.71%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0.71%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7.5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7.5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0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0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0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0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0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0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0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0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0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0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0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0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0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0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0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5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2.5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2.5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2.50%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8.57%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7.86%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71%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9.29%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9.29%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7.14%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6.43%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71%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71%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4.29%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0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0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0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0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0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0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0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