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金門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892009 金門縣金寧鄉大學路一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特色如下: |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是在培養專業的助人工作者,並將社工定位為「行動者」、「陪伴者」的角色,如果你時常關注社會中的弱勢族群、社會議題,並且希望採取實際行動,以解決/面對社會困境,那麼臺大社工系會是你首要的選擇。社工系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辨與行動實作能力,透過參與實際行動,解決社會問題,落實社會正義。到目前為止,臺大社工系已培養出眾多社工師、實務與學術社工專業領導人才,對臺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功不可沒。 |
學科意涵 |
社會工作(Social Work)是一種助人歷程、解決途徑、服務供給、專業方法與技能,也是一門科際整合的科學。本系位於健康護理學院,因此學生除了修習社會工作、心理相關專業課程,亦可以在學院下修習護理、長期照護相關課程,成為具有健康取向的社工人才。 |
社會大眾經常認為社工系的目的在於訓練出熱忱、溫暖與同理的助人工作者;然而,臺大社工系不僅止於此,臺大社工系立足臺灣、接軌國際,培養學生對國內外社會議題的高敏感度,並引導學生以專業技巧回應社會需求,落實社會正義。更多的是,臺大社工系也鼓勵學生成為社會的變革者,以實證研究與實地參與的方式,了解社會變遷中各種群體所面臨的多元問題,創造改變。 |
學習方法 |
![]() 1.課堂講述教授講述社工相關知識,透過PPT、影片、講義等輔助,讓學生了解基本概念。 圖解:課堂講述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 2.課堂演練教授針對社工直接服務技巧(如同理心訓練、團體帶領方法......等),進行講解示範,再由學生觀摩、個別及分組實作,最後進行綜合檢討與反思,讓學生對於自己的服務技巧能深具信心。 圖解:課堂演練與實作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3.案例研討教授以非營利組織或實際倫理案例,作為課堂討論的教材,分析這些案例的優劣勢或發展現況,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專業服務價值觀。 圖解:學生團督與案例研討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 4.分組報告教授針對社會服務個案或社會問題,採用問題引導學習(PBL)進行分組報告,透過分組合作學習,課堂報告與分享,讓學生具備分析與提出解決社會議題的能力。 圖解:社會團體工作分組報告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 5.實習及專題方案成果發表學生實際進入社福機構實習,磨練社會工作專業技能,返校後進行實習及專題方案的成果發表,並進行實習內容檢討與反省,整合社會工作的各項能力,成為一位稱職的社工人才。 圖解:實習成果發展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
未上傳圖片 反思討論:社會工作教育著重學生獨立思考,臺大社工系尤其著重於培養學生發展批判反思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課程常會以分組討論形式,培養學生廣泛與深入閱讀及思考的習慣,並透過討論分享的過程,使學生間能夠互相學習、激盪出多元的觀點。 未上傳圖片 團體合作:社工專業在實務場域常需要進行跨專業合作,社工實務也經常需要進行團隊和資料的整合,因此臺大社工系多數課程會安排學生分組進行團體報告,使學生學習如何透過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完成小組作業。 未上傳圖片 社會參與:社會工作為應用的學科,臺大社工系部分課程期待學生在課程之餘,透過參與學校、社區、社會活動,了解社會議題與特殊族群的需求。 未上傳圖片 實習實作:臺大社工系必修課程中,要求學生進行暑期和期中的實習課程(暑期為全職6至8週,共至少240小時;期中為一週一天半至兩天,共至少180小時),讓學生進入到有興實務場域,直接了解社會工作的實務內容、任務、宗旨,並透過機構和學校的督導制度,討論在實作過程中的經驗和反思,同時整合課程知識與實務經驗。 未上傳圖片 專題研究:在課堂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透過設計問卷、訪談或數據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討各類社會議題,並學會如何用學術研究來回應現實問題。更進一步地,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擴展和深化,參與國科會計畫或嘗試投稿學術文章等,讓研究成果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鼓勵同學在校內外參與各種體驗式學習活動,如臉部平權、老人、身心障礙輔具體驗......等,逐漸增強同理心。 |
建議對社會工作學系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高中時期嘗試思考自己有哪些感興趣的社會議題、群體等(例如:貧窮、心理衛生、兒童青少年、身心障礙、多元性別、原住民族等等),並試著去關心這些議題,藉由實際去參與相關的活動、社群、專題研究等,培養對社會議題、社會需求的認識與敏感度。同時在這些探索過程中,也可以去思考是否這些議題與你個人的生命經驗有所連結、影響你對社會工作感到興趣等,這些也都有助於培養個人反思與同理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不少人常以為社會學者都是社會工作專家,都懂得社會服務與社會行政。其實,社會學者不同於社會工作者,多數的社會學者並未直接參與社會服務,實際助人者往往是社會工作者。 |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透過專業的知識、技巧、價值,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促進或恢復其社會功能,滿足基本人性需求,關懷弱勢族群,實踐社會正義。社會學系主要研究人類社會的集體行為和現象,而心理學系則側重於理解個人的內在心理活動。社會工作學科則融合了部分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理論,從一個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人與社會的互動,進而提供幫助,滿足社會需求。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社工系畢業後出路或生涯發展不限於公私部門社會福利單位的社工師(員)。它還包括:公私部門社工督導;學校輔導人員;就業輔導人員;青少年犯罪矯治工作人員、法院觀護工作人員;醫院社會工作部門社工師;長期照護相關領域社會工作與照顧管理人員;工商業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市場調查分析、教育訓練等企劃等相關人員。 |
當代媒體對於社會工作專業仍存有誤解,包括對社會工作專業性的質疑或對社會工作實際工作內容的偏誤。社會工作推動專業助人服務,在社會上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且社會變遷快速的背景之下,新興、複雜且亟待解決的社會議題相繼而生,凸顯社會工作的重要性與價值,社會工作職涯也具備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社會學者專注於思考的訓練,對於社會各種現象提出看法與批判;社會工作者的學習不但需要思考的訓練,更注重實作的能力,使社會面臨的挑戰與困境得到真實的行動解決。再者,社工亦不是志工,社工是專業助人的職業,需要就讀社會工作系才能成為的助人工作者,而志工是一項志願服務,通常人人皆可以從事志工服務。 |
部分學生認為社工系課程較輕鬆,實際上社工系強調自我探索與覺察、社會參與及實踐社會正義,學生需大量探索以了解自己與社會的互動,這個過程具備十足的挑戰性;部分課程課內與課外社會參與並重,需要妥善運用心力、時間與資源;課程重視閱讀、積極參與討論與回饋,彼此教學相長以發展洞察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與判性思考能力。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歡迎同學進一步瞭解本系 |
臺大社工系不僅在培養充滿熱情和同理心的助人工作者,更是培育具備專業能力、能夠推動社會改變的人才。社會工作不只是依靠溫暖的心來幫助他人,還需要強大的專業背景,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來深入理解社會問題。學習如何設計研究,蒐集並分析數據,透過批判思維來診斷社會結構中的不公平現象,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成為能夠放眼國內外與推動社會變革的專業人才。 |
我的學系 |
國立金門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偏鄉離島社會工作實務本課程為進階實務整合課程,課程目標在於協助學生統整專業知識,特別是可以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離島區域,進行專業整合運用。 圖解:金門實務社會工作服務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 社會團體工作社會團體工作為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的方法之一。教導學生能規劃實證或理論基礎的團體方案活動,並實際在課堂或社區進行演練及觀察紀錄,最後進行團體成效評估,讓學生具備團體活動規劃能力與實際團體帶領技能。 圖解:同學至社區進行囻體工作活動帶領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 社會工作實習社會工作實習,為社會工作學系重要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實際至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將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實際運用於社福機構及服務對象,培養學生的社工實作能力及服務態度。 圖解:學生至勵馨基金會實習採用遠距團體工作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版權所有 ![]() 社會工作倫理社會工作倫理為社會工作學系核心課程之一。透過教授實例演練與分組報告,並參加全國倫理案例競賽,培養學生對於個案倫理的敏感度與倫理決擇能力。 圖解:全國個案倫理競賽獲獎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版權所有 |
未上傳圖片 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工作的入門課,介紹社會工作專業基本知識,促進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產生興趣。基於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的發展息息相關,課程內容依序介紹當代社會福利的發展、社會工作核心價值、理論與實施方法,並探討貧窮、家庭、老人、多元性別、原住民族等多元實務議題與服務領域,引領學生反思與自我覺察,培養助人專業價值與能力。 未上傳圖片 創傷、多元族群與韌性本課程探討各種創傷經歷對不同族群的心理及公共衛生影響,涵蓋性侵害、家庭暴力、戰爭、酷刑、自然災害等創傷經歷,並聚焦於種族及族裔少數群體、退伍軍人、女性、兒童、老年人及LGBTQIA+個體等多元群體。學生將學習了解創傷後壓力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影響,並深入研究創傷反應風險及文化因素,並探索積極改變的可能。 未上傳圖片 社會福利大數據分析本課程希望使學生瞭解大數據分析在社會福利領域的應用,並培養學生運用大數據分析以發掘社會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方式的能力。學生在此課程中學習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社會福利相關的大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來分析與研究,以培養未來在學術研究或實務領域執行社福相關專案能力。 未上傳圖片 原住民族與社會工作本課程之規畫涵蓋上述要點,期待同學修習這門課後,對於原住民族當代社會問題能從歷史與社會演變的脈絡有更全面的認識與理解,並透過認識原住民族世界觀及文化優勢,提升原住民族助人工作之文化敏感度,並重新思考符合原住民族部落與個人需求的社會工作方法。 未上傳圖片 社會企業與創新社會企業的本質即為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其組織特色提供非營利組織研究自給自足並永續發展的可行方向,亦促使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時,調整過去捐助社會公益的傳統作法,同時讓創業者審視事業經營的初衷,及其所能帶來的社會影響力。 |
我的學系 |
國立金門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謝0娟學習經驗:透過大學時期修習社會工作專業課程,學習剖析社會、個案,也試著運用所學剖析自我,學習從不同角度切入,看待不同面向的社會問題,再以不同社工理論套入處遇現況,更意外收穫的是,這些所學能實在的運用於自己生活中,讓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能有更多面向,因而較能不受困於傳統社會的思維中。 職業經驗:現任職於政府機關,從事社會福利相關業務。 應屆通過高考社工師考試及格 高考社會行政錄取 任職於宜蘭縣冬山鄉公所社勞行政社會工作師 ![]()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徐0琪學習經驗:在高中三年皆擔任班長且身兼社團活動數職,使我更擅長與人相處且對社會服務抱有憧憬,因此大學選擇就讀社會工作學系,在校期間先後擔任系學會公關長及活動長等職務而活動經驗則增長了我在整合管理及溝通協調上的能力且透過學校安排的專業課程及實務訓練,除了熱情外更能適時做出合適的判斷與處遇。 職業經驗:大學畢業後在金門縣社會處擔任社工員,負責管理老人福利機構,後調至金門縣衛生局,負責管理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日間照顧服務並拓展金門縣第一間家庭托顧服務單位,於任職期間學習到預算編列控管、政府標案等經驗,並增長了團隊合作、觀察力與責任心,更獲得長官及同事間好評,於110年獲得金門縣年度績優社工殊榮。 ![]() 版權:國立金門大學社工學系版權所有
劉0如學習經驗:在就讀金大社工系期間因透過一些社團活動,服務過一些金門的孩子,也累積一些與孩子們相處及溝通的經驗,除此之外也透過一些系上課程,來增進自己的學理及實務知識。 工作經驗: 2017年自金大畢業後,進到社團法人金門縣青少年暨兒童關懷協會服務,第一次接觸到兒少代表培力的工作,工作中與孩子們共同成長,一同為金門兒少發聲。除此之外也接觸了個案工作,以及兒少方案活動的部分,從中接觸很多不同特質的孩子,也學習到很多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未來也會持續將更多服務帶給兒少,且讓兒少們了解社工之角色,遇到問題時能適時求助。 ![]()
林0萱學習經驗: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大三在更生保護會實習,首次與更生人或藥癮困擾個案接觸,並協助其復歸社會。於服務過程中理解到復歸社會的不易與多元性。當收容人脫離矯正機關時,需要適應自己脫節的部分。而社會及家庭對之態度仍難以脫離既定標籤,使得復歸之路困難重重,面對此問題,使我燃起與其工作之熱情。 職業經驗:先後於法務部矯正署金門監獄、20211月迄今於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朝露農場治療性社區擔任社工師。於金門監獄時學習到利用方案及連結資源,增強個案戒癮動機、支持系統復原力,我理解案主依賴藥物原因多元,戒癮不只需要案主個人努力,還須加上家庭環境共同配合。而於朝露農場治療性社區認識到減害模式及物質使用管理,並陪伴個案探索新的可能。 |
未上傳圖片
尹又令學習經驗:學士班 三三吾鄉社會企業創辦人、Wellesley Institute researcher (Toronto) https://www.wellesleyinstitute.com/about/staff/yuri-yin/ 未上傳圖片
黃昱得學習經驗:學士班、碩士班 現職: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
呂欣潔學習經驗:學士班 經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等 |
我的學系 |
國立金門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