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建築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所在校區 |
第一(二坪山)校區 苗栗市恭敬里聯大1號 |
校本部 104336臺北市中山區大直街70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致力於培養建築專業領域的通才,從基礎的美學到建築物的構造,以及都市的環境設計相關知識都為學習範圍,這也是本系堅持專業建築學系必須修業5年的原因。專業課程範疇寬廣,提供學生自由學習、多元選擇的機會。此外,大一建築圖學與各學期建築設計課同採小班制分組教學。畢業前安排學生至優良的建築師事務所進行建築設計實務實習,吸收最新實務新知。更積極鼓勵與輔導學生參加建築師證照與研究所考試。 |
本系為五年制建築專業教育,畢業學歷為教育部與考選部認定,具應考中華民國建築師國家考試之資格。本系創設初期即在設計學院架構下,有別於台灣傳統建築系多源自工學院系統,多強調建築的工程面,本系特別強調建築的做為一種創作的可能,期盼為台灣的建築教育打開另一多元跨域的創作面向。也因此本系的專任師資以建築設計及跨域創作背景居多,與他校建築系以研究背景居多的師資結構有顯著的不同。 |
學科意涵 |
建築是一門橫跨工程、藝術與技術的綜合應用學科,除需涉略結構學、建造技術與圖學,及需兼顧人文思想和建築美學。 |
建築設計學系:以建築設計及空間創作為媒介,透過建築學的專業養成,培養具人文素養的建築與空間創作者。 |
學習方法 |
![]() 分組教學:大一至大五設計課、圖學課程採小班制的分組教學,著重師生一對一的師徒制訓練。 圖解:設計課分組教學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課堂講授:由教授講授設計相關知識與理論,帶領同學釐清問題,了解課程內容。 圖解:課堂講授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小組討論:訓練在討論過程中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同時認真聆聽他人發言,並結合他人的發言在個人陳述上做出合理的調整,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作有效的表達和溝通 圖解:小組討論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 大量閱讀:在大量的實例學習中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將會逐漸提高。 圖解:學生自主學習-讀書會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系學會 ![]() 策展/參展:A.畢業展系列活動-fb網站/議題專刊/展場評圖/展場講座/紀念品/作品集B.非畢業展以外的策展/參展 圖解:畢業設計展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
![]() 實作課程:如「模型製作」課,本課程透過實作讓同學重拾設計的基本功,例如欣賞一顆完美無瑕的45度立方體紙模,或是一個可以支撐自己體重的結構....等等,是其他建築學系較少強調的學習過程。 圖解:操作練習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理論課程:如「設計概論」,透過藝術史或是設計史經典的書籍研讀,透過討論與報告使學習能夠更具深度。 ![]() 工作營:如二年級的跨學系工作營,過去曾與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本校的服裝設計學系、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共同舉辦,並透過參與寶藏巖光節、北投共築節,讓建築專業不限於建築物,而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建築行為,營造最具實際經驗的教學養成。 圖解:設計過程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身體工作營,邀請當代舞蹈創作者,開啟同學對於自身身體的認識 建築實務,透過實際街訪、工地參訪近一步認識建築專業知識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練習以口語或文字表達個人觀點,並與他人進行溝通與討論。 |
我們尋找具有個人特色的學生,無論你已經跟他人不一樣,或是你總是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會在上課的時候在書上塗鴉畫畫,或是將教室佈置做到有點誇張,我們期待別人眼中奇怪的你。因此我們鼓勵你們勇敢的追求自己並留下創作的痕跡(作品),我們想要看到你奇怪的創作。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課程編排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及多元選擇之教學,以「建築概論、繪圖表現」、「設計概念與準則」、「基礎數理、工程概論」、「建築工程與倫理」相關必修課程,並延伸「建築賞析與藝術探討」、「人文與環境」、「建築應用科技」、「資訊統合系統」相關選修課程。 |
建築系、景觀系、室內設計、藝術創作.....。我們感性的培養具備創作能力的建築師,你將學會手作能力,如一把銳利的刀片。我們也有系統的培養現代的設計思維與邏輯,如一雙銳利的眼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有些外界誤認建築系畢業一定要考上建築師,不然只是在繪圖而已。但實際上,畢業就業不只在於建築設計,也可從事建築相關使用管理、社區規劃、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的相關服務上,也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會選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所繼續進修。總之,唸建築的相關出路相對寬廣,就業率來說也相對其他學科高。 |
我們不是藝術學系,但有許多藝術家系友,但有更多的空間設計師,以及具備建築師資格的建築師。藝術家並不會餓肚子,建築師也不會大富大貴,但我們的靈魂絕對富有與自由。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生受建築教育後通常有很高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造整合能力,若對建築有熱情的同學,雖辛苦但也能獲得成就感的學系。本系為優秀學系,學生學習表現頗受業界讚賞,畢業生於公務考試與建築師證照取得均有亮眼成績。進入聯合建築學系就讀除能培養專業能力外,且能透過系上辦理之各項國際性交流活動,提升與國際接軌之能力。 |
實踐建築設計學系不全然是一個比較藝術、比較強調設計的建築系,相較於保守的建築系而言,我們好像比較藝術,比較設計。相較於藝術創作的學系,我們又很建築、很空間。我們用創作的方法,讓同學更理解身體、空間與尺度的關係,我們強調人本教育,以應對不斷改變的未來,我們傳遞許多工具與方法,使同學更理解「建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1. 台灣第二所國立大學五年制建築學系 |
本系教學以主軸設計課為核心,每週二五下午上課,全系五個年級的設計課排在同樣時段,五年十學期的主軸設計課有擋修制度。每位學生分配有工作室位置,工作室為24小時開放。有完善的木工廠、金工廠、數位實驗室、攝影棚、電腦室輔助學生作業,學生自大一起即在實作中培養手作能力,非常適合喜歡動手又動腦的學生。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建築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建築設計(一至四年級)由專任老師、業界建築師共同組成教師團隊,採取小班分組教學與全班一起評圖,藉公開討論設計,使同學須學習從題目中找出設計議題,闡述自己的設計特點,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創造整合能力。 圖解:設計課期末評圖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 畢業設計(五年級)由專任老師、業界建築師共同組成教師團隊,採取小班分組教學與全班一起評圖,統合5年的訓練,使得設計表現的完成度足以支持深度的討論。並透過畢業設計展展現5年的學習成果。 圖解:畢業設計期末校內總評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表現法(大一)表現法課程分為手繪表現法(上學期)、數位表現法(下學期)等二門課程。手繪表現法課程以手繪方式學習設計素描與表現法之應用,數位表現法課程教導學生使用建築設計相關美編電腦軟體,以利後續建築設計課程之應用與學習。 圖解:手繪表現法學生作品展示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境外移地教學」課程為增進學生國際移動力,且因教學需要,移往境外地區之講授、教學活動與參訪。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 工作坊與國際暨兩岸交流
1.工作坊 圖解:甄選本系學生參與國際交流 版權:聯合大學建築學系 |
![]() 建築六感針對完全沒有創作基礎的大一新生,在主軸設計課程(創作基礎)之外,以身體五感外延至第六感的開發為目標,藉由學生分組進行身體與空間創作,在所有參與者的親身體驗下,在創作體驗的過程中,淺移默化的培養對事物與現象乃至人性共感的敏銳感知。 圖解:建築六感上課紀錄照片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建築(物)自身圓窗裡的世界......,利用現成物,調整觀者與造物者之比例關係,重新賦予我們習慣的物件另一種奇怪但具啟發的意義 圖解:展覽照片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柬埔寨國際志工工作營由陳國洲老師結合大四設計課,透過古今大木作的研究與學習,結合柬埔寨傳統木構架建築工法,於暑假帶領參與工作營的同學實地前往柬埔寨進行建築義築。本課程經過六年的累積,與多個非營利組織合作,陸續為柬埔寨多個偏鄉地區小學營建教室、圖書室、廁所、飲水設施等。 圖解:柬埔寨國際工作營紀錄照片 版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建築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2018中華建築金石獎優良施工首獎 版權:寬埕建設 FB
黃金豐建築設計與建設規劃 ‧寬埕建設 董事長 ‧魯班開發 總經理 ‧黃金豐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 圖解:實品-日沐井然 版權:臻品建設官網
陳君旭建設規劃與工程實務 ‧1997-迄今 臻品建設(股)公司 創辦人兼總經理 ‧2012-迄今 映山營造(股)公司 董事長 圖解:實品-竹城早稻田 版權:竹城建設官網
張輝煌建設規劃與工程管理 ‧竹城建設股有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17屆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常務理事 |
![]() 圖解:系友蕭有志照片 版權:蕭有志提供
蕭有志畢業後於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設計師,後赴美Cranbrook Academy of Art進修獲建築碩士學位,於紐約Louis Braverman Architects離職後返台設立大合設計,倡議「大量交織」資源整合式設計,並返校授課。 其研究與創作聚焦在實驗性建築創作、游牧式建築、藝術策展以及非營利工作坊,目前為本系專任助理教授。個人網站www.yuchihhsiao.net ![]() 圖解:系友凌天照片 版權:凌天提供
凌天畢業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進修,返國後於東海大學、實踐大學、成功大學、台中教育大學等校兼任,目前為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除設計教學外,並以大量的數據圖表從事台灣主要城市的規劃研究,也帶領多個設計工作坊,以創作挖掘在地性的織理,積極的從事城鄉研究。 ![]() 圖解:系友莊豐賓照片 版權:莊豐賓提供
莊豐賓於本系入學前從事新聞業,擔任記者從事採訪工作。畢業後隨即創立清禾設計擔任主持設計師,開業二十年來作品屢獲多項重要獎項肯定,並返校協助大二設計課程多年。 近年於台東池上設立池上清禾,積極實踐農作與慢活的生活哲學。作品網站 http://www.chinho.tw/ 作品《牡丹清境民宿》奪得2008 TID住宅空間金獎 ![]() 圖解:系友姚仲涵照片 版權:姚仲涵提供
姚仲涵本系畢業後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進修獲碩士學位,作品形式包含聲光裝置、聲響演出與音樂製作,透過光與聲音之間的呼應和對比,觸發觀者對自身體感的想像。 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獲臺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2008)、臺北美術獎優選(2017) 作品網站 http://www.yaolouk.com/index.html ![]() 圖解:系友吳耿禎照片 版權:吳耿禎提供
吳耿禎其創作奠基於紙材,關注於傳統民間與當代的交互可能,實驗出個人特質的演繹。另一方面,一直以來執行許多參與式計畫,是來自於生命與社會經驗的提問。大學畢業那年,獲得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獎助,前往中國北方高原,探索民間藝術。爾後,創作型態不拘,裝置、錄像、行為、亦時常跨足表演藝術合作。 2010年獲選巴黎CITE駐村藝術家,前往北極與瑞士鄉村探訪歐陸民間剪紙文化。同年獲得Louis Vuitton 藝術首獎,成為首位於Espace Culturel LV舉辦個展的台灣藝術家。2013與MeimageDance合作舞蹈作品《親愛的》,獲得第12屆台新藝術獎。2014年受邀為巴黎Hermes Petit h創作系列皮革與絲巾作品。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建築學系 |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4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3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