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大葉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校本部 515006 彰化縣大村鄉學府路168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主要是在培養具有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半導體資訊、資訊安全及物聯網的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的人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結合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等前瞻科技與創新應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未來科技的平台。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重視教學品質及各項資訊科技研究,規劃人工智慧、智慧雲端及資訊安全等專長領域供學生依個人興趣選讀,俾使同學獲得最尖端、最先進及最完整的專業知能。本系同時規劃有完整的全職實習,讓學生及早瞭解產業需求與職場文化,進而達到畢業即就業之目標。除此之外,同學畢業後可選擇繼續深造或投入資訊高科技業、工業、資訊服務業等資訊工程相關領域,未來出路十分寬廣。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本系屬「資訊」跨「工程」 學群,「資訊工程」學類。亞大資工系除了提供基礎與核心課程之外,這個組別的課程設計涵蓋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無人機的核心概念與技術。 下載詳細資料 |
資訊工程是一門探討電腦科技內涵、軟硬體設計及資訊應用之學科,主要培養學生應用資訊工程之專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如:人工智慧、智慧雲端及資訊安全等技術能力,以實際解決工程實務問題。 |
| 學習方法 |
邏輯思維:判斷一個觀念跟另一個觀念的差異。
運算思維:運用工具分析各類資料。
獨立思維:針對教學個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團隊合作:同學之間的互相討論。 |
(1)課堂講授:藉由必修課程之課堂講授方式,讓學生學會資訊工程相關之基礎理論,以建立學生後續進修或工作之基本理論能力。 圖解:專業電腦教室講授教學加強學生實作能力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2)實作學習:透過實習課程與專題實作,讓學生經由實際動手練習以獲得實務經驗,並驗證習得之相關課程理論。 圖解:鼓勵學生參與競賽活動加強實務經驗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3)專題實作:為讓學生學習綜合應用資工相關知識及團隊溝通合作之能力,每位學生畢業前必須選定某一特定題目,並組成3~4人之團隊,在指導教授的帶領下,以師徒學習方式完成專題實作。在此學習過程,每位學生可以指導教授為標竿,體驗互相溝通及解決資訊相關問題的方法。 圖解:學生專題研討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邏輯思維:判斷一個觀念跟另一個觀念的差異。 |
本係以理論與實作並進的學習方法讓進入大葉資工系的學生習得相關之專業知識,因此高中生可以利用課程中的實驗或是學習單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實作能力,或是藉由課後的自我學習培養自己以不同視角吸取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未來進入大葉資工系後,在課堂上可以利用長期培養的理解能力吸收課堂講授的理論,並以自身的實作能力運用在實作課程及專題實作上。而實作能力與理解能力在長期培養後,未來就業時也可提升自身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資工系是軟體程式的創造者。 |
與資訊工程學系較為相近的科系為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較側重於資訊在管理上的應用。資訊工程學系除強化學生程式設計能力外,亦強調軟、硬體系統之設計整合,同時具備軟體應用與系統優化之能力。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資工系學生畢業只能寫程式?當程式設計師?其實,那只是眾多職業中一項而已,你也可以從事資料庫、虛擬化、備份、儲存、資訊管理、專案管理、商業智慧、銷售等工作,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思維。
|
資工系常被誤解只能從事與程式設計相關之工作。實際上,資工系畢業生在學期間,除學習程式設計相關知識及技能外,也必須完成其他如網路、硬體電路等知識的學習。因此資工系畢業生除了程式設計行業外,尚可從事如系統管理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以及電信/通訊系統工程師等工作,這些工作對程式設計能力並沒有特別要求。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程式設計雖然是資工的必修課程,但寫程式並不是最終的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電腦科學的思維模式。寫程式只是其中一種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重要的是解結問題的思維。
|
本系的學習內容常被誤解為偏重理論,但本系特別重視程式設計、軟硬體設計、雲端運算、資訊安全、網路管理、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實作相關領域。並透過專題實作、業界全職實習等方式,讓同學可得到完整實作經驗。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資訊工程領域涵蓋極廣,常見的相關科系即有近十種,有必要進一步劃分專精領域方便學生學習。本系因此就資訊工程最核心的本質著眼,將本系專業分組。這樣的規劃縱向具深度學習效果,橫向可培育跨領域之視野,學生除了修習本組內的專業學科之外,也可以選修他組的課程。 |
本系除規劃有智聯網(AIoT)與雲端運算等專業課程外,對於目前熱門的人工智慧領域,提供有豐富且多元的課程,包含有影像處理、電腦視覺、圖形識別、機器學習與資料探勘、擴增實境設計、巨量資料處理與分析。此外,工學院人工智慧跨域專業學程亦提供有深度學習、智慧機器人導論及語音處理與辨識等課程可供學生選讀,讓同學能同步接收到最新科技的發展。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大葉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資料科學資料科學課程教你如何運用程式設計、統計和演算法來處理與分析大量數據,從中挖掘有價值的資訊。這門課能讓你了解如何以數據支援決策,並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商業分析等領域。
機器學習機器學習課程教授如何讓電腦從大量數據中自動學習,並透過演算法做出預測或決策。你會學到分類、回歸和神經網路等方法,應用在影像辨識、語音識別等各種人工智慧領域。
雲端服務雲端服務課程教授如何設計、部署和管理雲端上的應用程式與資源。課程涵蓋虛擬化技術、分散式系統和網路安全等主題,幫助你了解如何有效利用雲端提供的運算和儲存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
生成式AI生成式AI課程教授如何設計和訓練AI模型來自動生成內容,如圖像、文字或音樂。你將學到深度學習、生成對抗網路等技術,了解如何創建具有創造力的AI,應用於藝術、娛樂、教育等領域。 |
人工智慧本課程為講述與實作課程,讓學生瞭解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深度學習」之理論與實作方法,透過實作最新的深度學習方法,學生將能夠輕易地實作出人臉辨識系統、物體偵測與追蹤系統,真正達到理論與實務結合之目標。 圖解:人工智慧研發基地提供完善的深度學習環境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物聯網本課程主要讓學生了解終端設備如何將資料透過網路傳至遠端另一設備已共同完成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工作,內容包括:物聯網感知層及網路層技術、物聯網應用層技術、物聯網在智慧製造之應用實例、網路運作機制、資料交換機制及相關的協定運作等物聯網概念。 圖解:聘邀業師協同教學加強理論與實作能力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Android程式設計本課程為講述與實作課程,讓學生瞭解Google Android平台的開發環境,使用Google Android SDK,並實作開發App及Android手機應用設計。 圖解: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程式設計競賽加強實務經驗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行動應用程式開發實務本課程主要讓學生能掌握C# 5.0語法以及應用WPF開發應用程式、熟悉Visual Studio開發應用程式、具備Metro Style App開發的技能、瞭解Metro Style App UX (使用者體驗)設計及分析線上熱門App,了解更多實作技巧。 圖解:聘邀業師協同教學加強理論與實作能力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CISCO網路實務本課程為講述與實作課程,讓同學學習網路設計的基本技巧,並以實作方式讓同學學習如何收集有用資訊以應用在網路的設計及IP位址規劃等網路應用實務。 圖解:至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參訪強化專業智能 版權:大葉大學資工系版權所有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大葉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李保慶學習經驗: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採用和一流大學相同課程的規劃,課程也很多元。剛入學的時候懵懵懂懂只知道跟著系上的安排慢慢吸收,透過系上導師制度的幫忙,不但了解到半導體製程的魅力、精進了撰寫程式的功力以及無形中加強了自我表達的能力。亞大資工系的老師可以類似家教般的一對一教學,是我在學習中最大的助力。 職業經驗:踏入職場後經歷過多項工作,目前擔任ETC遠通
曾瓊蓁學習經驗:就讀大學前考慮到未來就業需求,參考興趣量表選擇資訊科系就讀,大學期間除一般學科外,較注重程式設計等實作科目。大學畢業時在教授的介紹後決定就讀研究所,期間培養知識學習與整理歸納的能力,且獲得在資策會實習機會,讓我更了解在校所學到知識對工作重要相關性與不足之處。 職業經驗:進入資策會工作後,初期雖使用較熟悉的程式語言工作,但期間仍需快速學習其他程式語言、工具或工作流程等,才能使團隊專案順利執行。且團隊合作每位同事做事風格不同,各部分的工作流程也不同,互相溝通學習不同實作方式的優缺點,對於自身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可快速提升,當遇到困難時更有經驗快速排除障礙。
邱于軒學習經驗: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最關鍵的是用心、耐心、決心。要廣泛學習跨領域的知識,多用心在想學習的專業技術上;學習專業知能也要有耐心,因為學習必定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不能半途而廢,也不可以因為一些挫折就放棄;更重要的是要有決心,有決心後自然而然就能用心並耐心地學習。 職場經驗:在亞洲大學資工系從大學讀到研究所畢業,之後進入資訊系統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工作,工作的過程中一定需要和團隊的成員一起合作,面對困難的問題時需要有決心及耐心去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工程師的工作性質與研究所的訓練很類似,都是專案導向的訓練,如果沒有過去指導教授的嚴格要求,現在可能不容易適應職場生態。 |
黃柏翰大葉大學資訊工程學士、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及資訊工程雙碩士。在大學或碩士就學時期,除了累積專業知識外,並積極參與社團活動,擔任系學會會長及台灣同學會副會長,累積面對不同人群與人種的經驗,以及培養解決與「人」有關問題的能力。 畢業後於美國摩托羅拉實習擔任VLSI Layout工程師,後來發現自己喜歡與人互通而非只是一昧地面對電腦。因此轉任技術支援工程師(FAE)。目前擔任威潤科技技術支援經理一職,負責北美及南美地區的技術支援負責人。此職位需長期出差前往世界各處客戶所在地,在有限的時間裡及有限的資訊下,面對形形色色客戶並需即時解決客戶對於產品的所有問題,有極大的挑戰性。
版權:羅皓丰
羅皓丰學歷:大葉大學資訊工程學士、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碩士 經歷:皮克直播負責人兼技術長 目前為皮克網路有限公司負責人兼技術長,負責產品開發,技術研究。專長主要為資料庫規劃、系統規劃及建置、後端應用程式開發。研究所畢業後即自行創業,做過許多網路服務產品,其中以《皮克直播》較為人知。至今在Google搜尋引擎上搜尋「直播」兩個字時,《皮克直播》仍是搜尋結果第一名。
版權:黃文聰
黃文聰大葉大學資訊工程學士、大葉大學資訊工程碩士、國立成功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博士。就讀大葉大學資工碩士班接觸到影像訊號處理演算法是一個學習關鍵點,在修課與寫論文期間產生了濃厚興趣及有不錯的表現,經由指導老師陳文儉教授推薦至國立成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往業界發展,承接博士研究專長選擇進入IC設計公司--瑞昱半導體擔任研發經理一職,負責Camera ISP訊號處理演算法研發任務。從做出無中生有,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充滿興奮及自信過程,至實際專案產品量產獲得的成就感。工作上常與一群相當優秀人才討論,並有相當多與世界級公司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機會。
版權:劉松翰
劉松翰大葉大學資訊工程學士、大葉大學資訊工程碩士。從就讀高職資訊科踏入資訊領域,因為所學科目偏向硬體的關係,對於動手做課程特別感興趣。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碩士班主修自動化及機電整合領域,學習到動手將自己的創意應用於現實生活,也讓我在自動化系統開發上有更深厚的實力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競爭。 取得碩士學位後即轉往日本學習並取得海外工作機會,目前任職於日本Transcosmos集團下的大宇宙ジャパン株式会社開發管理部,擔任系統開發工程師,主要負責自動化設備系統開發、IoT系統開發及能源系統設計開發。目前借調至Transcosmos合作夥伴公司三菱電機株式会社,擔任能源系統專案管理工程師,除了延續本身的開發外,也帶領團隊參與公司多項開發專案。
版權:陳鍚樺
陳鍚樺學歷:大葉大學資訊工程學士;大葉大學資訊工程碩士 經歷:捷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長;耀欣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D副理;大葉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業師;資拓宏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工程師;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軟體工程師 目前任職於捷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開發雲端科技系統開發。執行專案經驗包含中油車隊卡、中國信託及台新銀行信用卡等金融平台雲端系統。也為政府機關開發農藥管理系統,及自行研發系統彈性開發架構(雲端物流系統平台),同時榮獲2012年產品科技創新獎。另於2020年走向物聯網(AIoT)軟硬體開發,協助企業客戶走向淨零碳排,藉著彈性開發系統及大數據分析,讓資訊簡單化,大大提升客戶效率及降低成本效益。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大葉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3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3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