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跨領域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具有跨領域整合之特性,以健康與永續之理念融入於產業知識核心,期許學生理解人類生活型態之趨勢,將來成為樂活產業所需人才。大一期間,鼓勵學生多元探索,建立樂活觀念之根基。大二後依據志趣及教師輔導,選擇本系「身心靈健康與輔助療癒」或「樂活旅遊與永續教育」為第一專長,結合本校其他學院之跨領域學程為第二專長,在校期間參與業界專業實習課程,畢業獲取雙專長學位及實務經驗,成為樂活產業之專業人才。 |
本系成立於民國66年,是台灣第一所以「資訊」為名的系所。本系教師在教學上認真的態度與充實的內容給與學生們最紮實的訓練,且在學術上有優異的研究成果發表,同時與產業界合作,研發新的技術,帶動國內資訊業的進步。資訊系於89年8月加入電機資訊學院,共同推動台灣資訊電子高級人才之培育的工作,進而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重鎮。 |
學科意涵 |
「樂活」(LOHAS)是一種人類生活的「典範轉移」,強調對地球的關注,以生態為中心及社會責任之價值觀,落實於健康與永續之生活型態,以跨領域學習與行動來落實推展。從個人利己、社會利他延續至全球永續發展的面向,舉凡健康照護、輔助療癒、休閒觀光、永續教育等產業接為樂活核心之相關產業。 下載詳細資料 |
資訊科技在現代世界中無所不在,隨著電腦硬體的運算速度與容量持續進步,電腦已成為解決各式問題的核心工具,藉由資訊工程的專業所設計、創造、建置並執行的各式電腦軟體,更深深的影響了現代人如何思考、生活以及娛樂。 |
學習方法 |
體驗學習:老化的不便利體驗活動 圖解:老化體驗 業師經驗分享:休閒活動企畫公司CEO演講 圖解:休閒活動企劃公司CEO分享經營心法 異地教學與參訪:前往梅花湖休閒農業區進行異地教學與參訪 圖解:梅花湖休閒農業區參訪與生態觀察 實作體驗:運用器材進行音樂療癒實踐 圖解:音樂療癒課堂操作情形 版權:高雪芬/攝 小組合作:進行專題報告 圖解:氣候變遷與健康專題小組報告 |
未上傳圖片 第一為數學方面,本系特別著重有邏輯思考及運算思維之能力的學習。 未上傳圖片 第二為系統方面,分析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整體架構,為資訊工程系重要的學習目標。 未上傳圖片 第三為軟體方面,實作解決方案,尋找問題根源,並在有限資源、時間及空間內,做有效折衷取得平衡。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樂活產業學系讓同學的直覺就是健康好玩的科系,沒錯! 本系具跨域學習特性,歡迎學習廣泛且喜愛體驗學習的同學加入。建議高中期間多加累積豐富的校內外社團、營隊或講習活動,參與期間發揮團隊溝通合作力達到有效的學習成果,期間能用心觀察人事物,培養自身對於事件的觀察細膩度。另外,可以選修或參與健康、療癒、旅遊、永續等相關課程與活動,做為相關專業的初步準備,我們更希望你是具備樂於分享與關心生活的人,能夠自帶正能量影響家人朋友與社會,成為帶著光的樂活人。 |
有興趣就讀資訊工程系的同學,除須具備良好的數學和邏輯能力外,也需要有較好的耐力及自律性,能主動學習等特質。建議高中生於探索方向的階段,除了明確瞭解自我特質外,近年網路資訊相當豐富多元,也可以多加利用免費的線上課程,事先瞭解資訊工程系的課程內容是否適合自己,再決定是否要以此為志願,對於是否要朝向這個領域發展會有所幫助。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老人照護、休閒觀光、環境教育、健康促進等科系相似但不完全一樣,而是一個能提供跨領域的整合課程,且著重學生未來思考能力的培養。我們關心全球八成的亞健康族群,透過學習「身心靈健康與輔助療癒專業」、「綠色旅遊與永續教育」專業,讓學生成為具備多元跨域整合之人才,未來將全方位的健康概念導入樂活產業中,進而提升全民與社會之健康福祉。 |
資訊工程與資訊管理的的差異: 課程上,資訊管理系的課程一半與管理相關,重視在資料庫中上層的運用,將這些資料庫系統運用到企業管理中;資訊工程系的課程非與管理有關,而是在學一些核心的技術,例如程式語言、作業系統、網路多媒體等;目的在於開發設計新的軟體、系統、服務,讓企業界或一般民眾來使用。就業上,資訊管理系的學生多在各個企業界的資管部門,較少直接參與產品的開發研究。資訊工程系的學生多從事研發工作。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培養學生具備跨域知能,具備洞察力、分析能力與基礎專業力之人才,在就業上有多元的發展,包括健康產業之服務及管理人才、休閒觀光產業之產品企劃與服務人才、永續教育之環境研究與教育人才。本系學生能以實習經驗作為正式工作之基礎,有高達九成以上畢業生皆順利就業,成為業者喜愛的跨域人才。 |
傳統上認為資訊工程系畢業,無非就是進竹科當工程師,其實並不盡然,社會上各行各業都相當需要資訊工程人才的協助,即使是傳統認知中的硬體公司所需要的軟體人才數目也不輸硬體人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 強調預防及保健的科系,重視生病前的保健與健康促進的科系。 |
高中生較容易誤解資訊工程,為修理電腦或是玩電腦之科系,實際上兩者相差甚遠。資訊工程系主要專精於軟體設計及程式語言之學習,在硬體方面僅學習基本的電子電路知識,這也是我們與電機系比較大的區別所在。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在大一就學期間鼓勵多方探索及學習,進入大二之後,學生能夠依據學習興趣或者由教師引導,讓學生能夠有較明確的第一專業培養,進而搭配跨領域的次專業學習,期間透過考取證照、探討領域專業議題等學習方式,對於所學有更深度的理解;之後晉升為大三,將安排專業領域之實習課程,讓學生進入業就進行近距離之見習與實習,奠定在特定專業領域之基礎實力。 |
資訊相關的產業從二十年前的純粹軟體業,到今天已經變成結合軟體、硬體,以及服務導向的多元化產業,且因電腦以及網路多媒體在21世紀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資訊人才的出路就更不只有侷限在資訊相關產業中。在台大資工系資訊工程系,我們希望除了教導軟體、硬體、數學等等基本能力之外,也希望能夠訓練學生的創意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出台大資工學生的利基與獨特性,將來在職場上才能更具競爭優勢。 |
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休閒與健康該課程以了解休閒概念,並透過不同案例介紹休閒與健康之關聯。在實作部分由教師講解休閒活動設計概念,透過帶領學生前往休閒遊憩區參訪等經驗,最後讓學生進行分組研討,運用創意發想設計適合不同族群之健康休閒活動,在課堂中進行實作展示。 圖解:參與綠色博覽會並規劃團隊活動 芳香療法本課程從介紹芳香療法的起源開始,再漸漸深入讓同學了解芳香療法的原理、應用及操作,最後佐以科學實證,使學生能將習得專業知識及實務能力應用到個人研究及未來與樂活相關產業。 圖解:芳香療法課程教學實況 創新與企劃「社會議題(社會問題)」與「商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是一體兩面的思維,唯有透過集體不斷省思的堅持,將兩個相互結合,把永續發展融為生活工作語言,返身回到日常實踐,我們才能落實對理想生活(Ideal Life)的想像。創新科技+永續發展=未來生活。 經絡養生與保健介紹經絡與穴道按摩、生活作息、飲食、情緒、運動等經絡養生保健方法。授課方式包含實務操作與理論解說。 圖解:經絡養生與保健課堂實況 版權:高雪芬/攝 照顧服務概論本課程主要介紹嬰幼兒及老人之照護方法,透過理論講解、實務操作及生命體驗,讓學生對照護能有正確的觀念與知識,並且提升學子對幼老及幼童的關懷。 圖解:高齡桌遊實作 |
未上傳圖片 計算機程式設計
該課程為本系大ㄧ必修,將同學視為初學者,從基礎開始介紹C語言,經由完整的課程訓練,為本系學生打下程式設計的紮實基礎,是本系之重要特色課程。(詳細課程內容可見台大課程網) 未上傳圖片 演算法
瞭解常用的演算法設計法則並能實際運用於程式設計中 未上傳圖片 人工智慧本課程的目標在於讓修課同學了解人工智慧,並具備基礎的概念。(詳細課程內容可見台大課程網) 未上傳圖片 機器學習機器學習旨在讓電腦能由資料中累積的經驗來自我進步。本課程將介紹各領域中的機器學習使用 者都應該知道的基礎演算法、理論及實務工具。(詳細課程內容可見台大課程網) |
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朱英嘉文化大學博士、任教於萬能科技大學 兩岸區域整合專家 未上傳圖片
張維芳佛光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威肯公關公司資深企畫師 擅長電腦資料處理與分析、具備人際溝通技巧與高度EQ 未上傳圖片
劉培華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 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行政教師
王琮賢東吳大學法律系、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 梵宇全人健康療癒學院講師、療癒師
賴君旺、賴嬌燕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 燕銘農場負責人 |
簡立峰(博士班1991年畢)將他的熱情投注在將網路龐大的資料加以組織及編輯成索引。他所開發的許多技術,被廣泛運用於改善搜尋引擎(如Google)的搜尋品質。他從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班畢業後,在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員,隨後在臺灣Google裡擔任董事總經理一職15年,於2020年退休,現於iKala、Appier擔任董事。 為什麼選擇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呢?「我很喜歡我在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裡當學生的時代。那裡有著令人無法置信的機會、非常傑出優秀的研究計畫、並時常能與比我更聰明的人一起工作!」
劉正芸(大學部1999年畢)喜愛製作高品質且人眼無法區分的逼真電腦動畫。她由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到美國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她目前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擔任教授,在2007年獲選為35大年輕創新者、美國國科會職業生涯獎、2010Sloan研究獎、2012ACM SIGGRAPH傑出青年學者獎。 為什麼選擇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呢?「我以身為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的系友而感到自豪。回顧四年在臺大的日子,我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和一個嚴謹的科學家,同時也保留了我的生活樂趣。」她說到:「這一切是因為臺大的校園充滿了智慧與活力,能和許多聰明的同學們一起學習與工作。」
陳予涵(大學部2010年畢)對建設大規模的感測系統以監測並保護環境有著極大的熱情。大學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取得博士學位後到自動駕駛公司Waymo就職。 為什麼選擇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呢?「因為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給我一個通往世界的關鍵機會,為我開了一扇成功之門。這個系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讓我發現自己的興趣並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如果我沒有來到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我根本不會有到國外攻讀博士的機會。」
張琮翔(大學部2005畢/碩2007畢)早在高中時就深深地愛上撰寫電腦程式。他在2000年贏得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的銅牌獎,也因此可以選擇臺灣任何一所大學的資訊工程系入學。他選擇了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並在畢業後立即進入臺灣Google公司實習,後來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博士學位,現任職於DropBox。 為什麼選擇臺灣大學的資訊工程呢?「因為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有著臺灣最頂尖的學生,也有遍佈全球學術界及業界的傑出系友。」 |
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多元能力 |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4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3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5%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30%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