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中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所屬學群 工程學群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工程學群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所在校區

雙和校區

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01號

校本部

32023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OO號

學系特色

1. 國內首創成立於醫學大學體系下,結合豐富的北醫醫療體系資源,著重於臨床導向之醫學工程專業養成。
2. 眾多知名生醫產業公司建教合作,提供多元學習與緊密接軌產業。
3. 締結眾多國際盟校,每年舉辦海外國際見習活動,強化國際接軌能力。
4. 位處台北都會101精華地帶,人文薈萃教研資源豐富。
5. 具高比例臨床醫師擔任授課教師,醫療體系提供學生豐富實習資源

本系是全國首創之醫學工程學系(成立於61年),也是全國第一所通過IEET「工程教育」國際認證的系所。以培育兼具工程及生物醫學知識與實作能力之醫學工程師為導向,強調醫學工程跨領域知識教學和系統整合能力的養成,另推動CDIO創新教學模式。本系師資專長涵蓋生醫材料、奈米醫學、醫學影像、生醫資訊、醫用儀表、生醫訊號、生醫感測、遠距醫療照護並與醫生聯合授課,且與教學醫院及醫療器材等產業進行密切合作研究。

學科意涵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為利用科學及工程專業知識,應用於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及醫療器材研發的專門學科。針對醫學臨床問題,以系統性的分析、設計、製造及解決,以達到對臨床診斷、治療、復健、照護及健康管理等提供全面性的革新與改良,提升人類健康與生活品質。

「生物醫學工程」乃融合生物醫學及工程科學之跨領域整合性科技。我們戮力於材料、元件、儀器設備及系統研發,助益臨床醫師正確地發現人體症變或使其簡便安全地治療病灶。此外,生醫奈米材料、基因、細胞與組織工程的研究,更將生物科技與醫療科技鏈結在一起,提升醫療與健康照護的創新發展。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1、高中學習課程內容之反思心得,了解申請就讀學系動機,預計進入大學生活就讀之課程學習計畫與未來生涯規劃方向。
2、相關學科表現(如數學、物理、化學)、社團活動經驗、科展競賽成果。
3、修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之專題成果尤佳。
4、科學領域相關研習之實作作品或學習成果尤佳。
5、在學期間可增加自我實力考取證照,凸顯學生之學習潛力尤佳。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將基礎知識在醫學工程的應用上,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因此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建議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此能力,藉由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另外,與國際接軌也是做為醫學工程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因此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生物科技或生物技術系、醫事技術系、生命科學系:主要在綜合大學,以科學技術出發,同樣以提昇人類的生活福祉,並為創造永續環境為目的之科學。著重生物及化學方法,對於臨床醫學工程器材設備與技術研發較薄弱,較沒有工程系統的解決方案。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利用以上科系在科學專業知識,主要以醫學臨床疾病的診斷與防治為出發點,以系統性的分析、設計、製造等工程方法,透過醫療器材研發,以達到全面性的革新與改良。

生物醫學工程是將電子電路、資訊科技、機械控制、化工材料等科技應用於醫學領域,主要將工程原理與、物理化學及生理知識結合,運用在醫療診斷、臨床治療、人體工學之類的領域。
生物科技則較專注於研究生物特性研究或環境對其影響,並加以運用;且結合基因改質等其他技術。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跨領域學習的訓練思考模式,可以讓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職業生涯路程相當的寬闊。學系畢業生有充分的專業知識技術訓練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可以有創新,設計和開發新技術的機會;在醫藥生技研發應用或儀器設備推廣上能發揮所長。本系輔助學生出國發展參加國際見習,具有進階多元的選擇。

生物醫學工程被國際公認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本系畢業生的出路廣泛,主要在醫療器材產業或醫院,擔任生技/科技公司研發工程師,醫療器材維修工程師、醫院醫工師、醫療器材工程師等,從事醫療器材研發、認證檢測、維護管理或市場銷售等工作,任職單位包含教學研究單位、公家單位、電子產業、資訊產業或服務業等。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課程與臨床接軌,涵蓋廣泛的醫學應用。醫學工程領域本身即是一個創新的跨領域學科,學生在探索及學習工程相關原理的同時,可以同時了解這些工程技術在現代醫學上的應用之重要性。本科系跨學科多元教育的專業訓練,結合工程技術與生物醫學,應用現代科技在臨床醫學的疾病診斷與治療上,主要目標是用來改善人類健康福祉。

大一為共同必修,含微積分、物理、化學、生物、程式語言等。大二涵蓋基礎工程及醫學課程,如:工數、電子、電路、生物化學等。大三除解剖生理學/實驗、醫測儀表實驗、書報討論等,依據三大課組-智慧醫院、數位健康與精準醫療進行課程選修。大四專題研究,3~4人為一組,以團隊方式完成醫療器材開發或解決醫材研發問題。

補充提醒與說明

1. 本系為國內首創成立於醫學大學體系,並結合醫療體系資源,教育著重於臨床導向之醫學工程專業養成。
2. 校內育成中心擁有豐富產學研究經驗,與生醫產業廠商合作密切,可提供多元學習與各企業實習機會。
3. 臺北醫學大學與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各地區共237間結盟學校,強化學生與國際接軌並拓展專業學習平台。
4. 本系位於台北都會精華地帶,教學及研究資源豐富,能招收優秀醫工人才。

本系每個班級都配有三位班級導師,從大一到大四,每一位導師都相當用心在經營與班上同學的鏈結,因此學生在規劃就業或是繼續升學時,都可以找導師討論與輔導。本系也另外安排職涯導師和業界導師,專門負責幫助高年級同學針對大學畢業後是否繼續升學或是就業來進行輔導與規劃。

我的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中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二)
    • 普通物理學
    • 普通物理學實驗
    • 普通化學
    • 普通生物學
    • 計算機概論
    • 生醫工程導論
    • 解剖學
    • 電路學
    • 普通化學實驗
    • 普通生物學實驗
  • 大二必修
    • 生物力學
    • 生物化學
    • 電子學與實作(一)、(二)
    • 生理學
    • 工程數學(一)、(二)
    • 材料科學導論
    • 基礎光學
    • 靜力學
    • 生物設計流程
    • Biodesign臨床需求洞察與創新應用
  • 大三必修
    • 醫療器材管理與法規
    • 科技論文導讀
    • 畢業專題(一)
    • 生物統計學
    • 生醫信號與系統
  • 大四必修
    • 臨床工程實習(一)、(二)
    • 畢業專題(二)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程式語言,普物/普化與實驗
    • 醫工物理,有機化學,普生,醫概,醫工實驗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電路學,生物化學, 電子實驗
    • 生物統計,電子學(一),電子實驗
  • 大三必修
    • 解剖生理學/實驗,電子學(二)
    • 醫學量測及儀表,醫工講座,書報討論
  • 大四必修
    • 專題研究
專業選修課程
  • 生醫光機學領域
    • 電生理與電療學、生醫光電導論、數位邏輯與實務、微流體與生醫晶片實驗、醫療儀器設備與實務、基礎光學、電路學、電子學與實作、生醫光電學、電磁學
  • 生醫材料領域
    • 奈米科技導論、材料分析、生醫材料導論、材科科學導論、材料分析、材料力學
  • 生物力學與輔具科技領域
    • 輔具設計與開發概論、機械製造、生物力學、生物材料力學、靜力學、流體力學、微流體與晶片實驗、生物微機電系統工程
  • 醫學資訊領域
    • 醫學工程程式語言、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Matlab程式語言與應用、醫學影像系統、醫療儀器與機器學習、生醫信號與系統、醫學影像與神經科學
  • 生物技術領域
    •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設計流程、生物技術概論、組織工程、生物系統輸送現象、生物感測器與實務、細胞治療、藥物釋放、醫工產業趨勢與探索
  • 實作課程範圍
    • 專題研究(一)、專題研究(二)、專題研究(三)、專題研究(四)、專題研究(五)、專題研究(六)、專題研究(七)、畢業專題 (一)、畢業專題 (二)、醫學工程國際見習(一)、醫學工程國際見習(二)
  • 智慧醫院
    • 培育智慧醫院的資通訊與管理人才。課程含創新醫材與設計思維、生醫感測模組整合應用、醫聯網醫學應用、醫學工程中的人工智慧、智慧醫療實作、人工智慧實務、等33門課程。
  • 數位健康
    • 培育建構數位智慧醫材系統人才。課程含人體解剖虛擬實境、生物力學、生物輸送原理、嵌入式微處理器系統、智慧聽語輔具專題、智慧穿戴式醫療器材等38門課。
  • 精準醫療
    • 培育精準醫療、數據科學和法規標準創新跨領域人才。課程含醫用輻射物理、物理化學、奈米醫學科技與實作、腫瘤精準醫療專題研究、再生醫學材料特論、基因體技術在生物及醫學上的應用等34門課。
特色課程
我的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中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醫療設備控制人員

    協助病患準備與操作醫療設備之外,通常還需記錄病患資料、調整設備及基礎保養,有些也要負責擬定工作時程表、評估設備採購,或者兼負管理工作。


  • 材料研發人員

    從事材料、元件之研發、實驗、分析、改善與應用工作。


  • 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

    從事醫療產品機構設計及開發、醫療產品製程及功能驗收測試,並負責相關認證申請等工作。


  • 醫療器材研發工程師

    從事醫療產品機構設計及開發、醫療產品製程及功能驗收測試,並負責相關認證申請等工作,進而提升醫療品質與安全。


  • 醫學工程師

    1.醫學工程師是保障臨床、醫療設備與材料的安全。
    2.維修、調整醫療設備及基礎保養,提供設備採購評估及醫療儀器教育訓練,或者兼負管理工作。


  • 精密儀器製造工及修理工

    從事鐘錶、精密儀器、光學設備、醫療器材等製造、裝配及修理工作。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中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多元能力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Complete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Complete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Complete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Complete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Complete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Complete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5% Complete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Complete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Complete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Complete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Complete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Complete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Complete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Complete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Complete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Complete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Complete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Complete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Complete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Complete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Complete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Complete
5%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