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通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管理學群
資訊管理學類 |
所在校區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校本部 402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致力於通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涵蓋通訊系統、訊號處理、網路通訊及通訊電路,課程著重於無線通訊、多媒體與通訊訊號處理、高速與無線網路系統及IC設計等領域,均衡培養學生的軟硬體能力。學系強調獨立思考與創新設計,並要求學生參與研究計畫,將理論應用於實務,累積經驗。我們希望學生在畢業時,具備專業技術應用、跨領域整合創新及人文科技融合的能力,成為兼具理論與實務的高級人才。 |
本系成立之宗旨(教育總目標),在培養具有資訊科技應用與管理資訊系統開發整合之跨領域人才,在此宗旨之下,培養學生具備資訊技術能力與現代管理知識,使學生在未來面對企業經營上日漸複雜的大量資訊中,能以積極的工作態度跟責任感,去面對問題、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與自我學習。 |
學科意涵 |
以通訊系統、通訊網路、訊號處理及通訊電路等分支為基礎,並涵蓋資料結構、訊號與系統、通訊原理、消息理論、排隊理論等子領域,是一門綜合性工程學科。通訊工程不僅涉及電波傳輸技術,也涵蓋電機工程的部分領域,如晶片設計與天線設計,融合軟硬體知識,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技術訓練與實務應用。 |
傳統資訊管理在探討如何運用資訊科技來協助公司內部管理以提升企業競爭力。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管訊管理的範疇也擴展到其他層面,目前本系對資訊管理領域的定義,將著眼於資訊技術的未來發展、資訊科技應用與資訊系統開發,以協助企業進行管理決策運用,提升企業競爭力。 |
學習方法 |
本系採用多元學習方法,包括:課堂講授:教師藉由詳細講解通訊領域知識,重視理論推導,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方式。實驗與實作:學生透過操作儀器設備,驗證通訊系統與電路設計理論,深化實作技能。小組討論:分組討論課題,培養團隊合作與批判思維,交換見解以激發創意。 圖解:附圖為數位系統設計上課 程式實作:本系不僅在程式設計課程中強調實作,理論課程也融入程式實作部分,讓學生透過撰寫程式來加深理解與應用能力。學生需在不同課題上運用程式解決問題,逐步提升技術水準。此外,畢業前須通過系上的程式檢定,以確保學生具備足夠的程式設計能力應對未來挑戰。 圖解:附圖為多媒體訊號處理程式Demo 在大一至大三的學習期間,學生將參加多個通訊工程領域相關的實驗和實習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透過小組分配促進合作學習。學生們在小組中互相討論,分享不同的見解和創意,從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想法。 圖解:附圖為本系大二電子電路實驗課程 |
未上傳圖片 自主學習:學習除透過老師課堂講授教學引導外,學生亦能自主學習,主動尋找資源,自主探索。 未上傳圖片 專題探討與實作:透過特定的專題題目與同學進行團隊合作,應用專業知識進行資訊系統開發,並參與成果發表,除考驗專業能力外,也培養與他人合作溝通與協調。 未上傳圖片 講授與討論:由教師透過課堂講授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其間可透過專題(個案)討論方式,訓練學生自我表達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電路學等)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材料的製程與應用上,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因為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做個材料科技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
閱讀資訊新知、瞭解科技潮流趨勢。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通訊工程學系原本是電機工程學系的其中一個領域之一,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需求,通訊領域涵蓋的範圍愈趨廣泛,因而獨立出來。跟資訊工程和電機工程相比起來,我們更重視機率、線性代數、訊號與系統、訊號處理,但仍不失這兩系須具備的電子學、電磁學、資料結構等能力。 |
過去資訊管理學系主要著重在五管(生產管理、行銷管理、人資管理、研發管理、財務管理)之系統開發及管理,本系發展以「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領域及「資訊管理與資訊安全」領域的資訊科技應用與資訊系統開發為主要發展。簡言之,資訊管理=資訊+管理,資訊=具備資訊科技應用與管理資訊系統開發能力,管理=具備管理領域(跨領域)知識。所以,本系教育宗旨即是培養具有資訊科技應用與管理資訊系統開發整合之跨領域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通訊工程系介於軟體(資訊工程)和硬體(電機工程)之間,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專攻方向,包括軟體開發、硬體設計或數學理論研究。例如,台灣著名的晶片設計公司在通訊IC的設計上具有強大實力,並需大量的數學理論、軟體與硬體人才。通訊系的課程涵蓋這些範疇,使學生具備在高科技產業中的競爭力,開啟多元的職業道路 |
當所學知識不夠專精時,學生在就業時常會被誤解,資訊管理學系畢業的學生只會網頁設計或操作office軟體。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通訊工程系它與電機系和資訊工程系同樣是高科技產業的重要領域。這三個學科的基礎知識相近,專業重點卻各有不同:電機系專注於硬體,資訊工程則偏向軟體,而通訊工程則結合了兩者的優勢。通訊工程不僅涵蓋訊號處理、通訊系統設計,還涉及無線通信和數據傳輸等應用。 |
資訊管理學系學生需具備資訊科技應用、資訊系統開發及管理跨領域之場域知識,因為在資訊方面常被誤認為比不上資訊工程學系、在管理領域上也常被誤認為比不上企業管理學系。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我們特別重視,數學和程式的能力。 |
無 |
國立臺北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訊號與系統「訊號與系統」是通訊工程學系的基礎課程之一,為通訊系統和訊號處理領域提供了核心知識。學生將接觸到頻域、頻譜等概念,並分析離散和連續訊號的特性。這門課程不僅為後續進階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激發學生對通訊技術的興 通訊原理通訊原理是通訊工程學系學生真正踏入通訊領域的第一門課程,除了簡單的複習這門課程須具備的基礎知識,本課程教授類比調變和數位調變,加上隨機過程的概念,致力於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通訊系統。搭配同一學期的必修實驗課程,加深學生的印象。 多媒體與訊號處理教師除了在課堂中教授豐富的訊號處理相關的知識之外,也透過程式作業以及期末專題實際運用,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了解訊號處理如何應用,學生的程式能力在這們課修完之後也會大幅的提升。而這些作業或是專題是非常生活化,包含圖檔、音檔、文字檔的處理,做出來的結果也會讓人非常有成就感。 專題製作I本課程之目的為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專業技能及實務經驗之人才。透過本課程,學生可將理論與實務相印證,提升理論學習效果,並強化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分工合作之能力。 專題製作II專題製作是通訊系大學部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將一、二年級的基礎知識統整,並且在大三一整年中,汲取文獻的知識並且跟老師、同學老論,完成一項通訊的理論成果或是實作成品。系上也會舉辦專題成果發表會,邀請學界、業界先進擔任評審。學生不僅要真的做出成果,同時還要訓練口才,並在大三結束完成一份成果報告書。 |
未上傳圖片 資料科學導論巨量資料科學與管理領域之基礎課程,本課程將從基礎的資料科學開始介紹,資料如何被採集、處理、分析,大數據的特徵,與資料處理常用工具,並以個案方式來讓學生瞭解數據如何被有效應用在各行各業。 未上傳圖片 資料探勘概論巨量資料科學與管理領域之基礎課程,訓練學生瞭解企業珍貴的知識;如何以IT科技來進行正確的搜集、整理、儲存、分享、傳播與運用。訓練學生瞭解一個知識型導向的企業應有的架構、流程、文化與領導,及關鍵成功因素。探討資料探勘(Data Mining)之相關議題,如資料探勘之程序、技術與應用。 未上傳圖片 資訊安全導論資訊安全與管理之基礎課程,如何在網路中傳遞及儲存於電腦系統之機密資料免於遭受未經授權人員之竊取、篡改、偽造、破壞等不法行為之威脅,則是資訊時代之當務之急。有鑑於資訊與網路安全之重要性,本課程的目標是儘可能涵蓋所有有關資訊與網路安全之議題,讓初學者對所有有關資訊與網路安全有些認識。 未上傳圖片 程式設計資訊基礎課程,其目的在於帶領學生如何將解決問題的邏輯或者步驟轉換成程式,並在設計程式的過程中,對於解決問題的設計技巧進一步進化,以達到模組化以及可重複使用性的目標。 未上傳圖片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資訊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利用物件導向的概念將一個實際的問題轉換成程式模式,並利用程式的寫作,將問題快速而有效率的解決。「進階」課程重點將特別強調邏輯分析與物件導向式思考,各種解決問題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以及如何透過電腦來設計並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案與計畫,以奠定日後從事軟體系統開發應用所需之技能。 |
國立臺北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楊OO高中因為喜歡算數學、物理,且對化學跟力學沒興趣,所以我的首選就是電資學院。在大學期間,大一修了許多基礎科目,也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後來到了大二,課業變得繁重許多,開始想未來的就業方向,所以就決定考研究所。大三開始很常參加座談會加上做專題,找到喜歡的研究方向,想做演算法、訊號處理還是網路方面。 研究所畢業後,因為某些原因回到學校,接觸寫 app 的相關工作,一開始有點排斥寫程式,但是後來也算是寫出一點心得,也慢慢有點興趣。程式能力很重要,是未來工作職場上實作的能力,但也要感謝有在大學時期培養邏輯推理能力,讓我可以好好累積程式的實力。 未上傳圖片
賴OO高中本來就想進入電資院就讀,不過本來目標是電機或資工,當初進通訊系還是有點小害怕,另外就是第一屆大學部,會擔心一些課程師資之類的安排,但好處就是當時全系的教授都很照顧我們。系上的程式課蠻紮實的,雖然很重要的資料結構沒有學得很好,最後就是快蓋好的電資大樓,和新的體育場我都好想用喔。 由於畢業後有一年兵役,所以我決定應徵研發替代役的工作,一邊累積工作經驗,也能夠解決兵役的問題,工作是固態硬碟的韌體開發,主要是自己不排斥做寫程式的相關工作,而專業知識上就算是另一塊,還是得從頭學習,業界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夠從書上或是網路上解決,所以能夠利用手邊工具來解決問題是在工作上的一大挑戰。 未上傳圖片
謝OO高中是就讀電子電機相關科系,對於二類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基本知識與觀念,因此最後在大學系所做抉擇時選擇了通訊工程學系。在就讀的這四年來過程中外務稍多,在閒暇之餘只能向同學與助教請教及自主惡補相關知識。所幸最後大三開始定下心往程式設計相關的興趣做發展,在補足主科學分之餘 也同時修外系相關程式課程進修自己。 學歷固然重要,但個人能力亦同,工作不難找,難的是把興趣跟工作合而為一,本身在畢業後中間有一個月空窗期,不久後便進入了一家新創金融科技公司擔任iOS Developer,與專業領域的團隊合作、與外國公司開會、在國際展上與各行業主管經理階層交流、舉辦產品發表會等等。經歷短短半年的社會洗禮後,理解到大學可以教育你許多專業。 未上傳圖片
OOO我在高中時期對於數學、物理這兩個科目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以及在指定科目考試中獲得不錯的成績,在填寫志願表時也傾向填寫電資類科系方向,後來在就讀臺北大學期間,接觸到程式設計,也在大學時參加了國科會計畫,也讓我將計畫在通訊工程學系大三的專題中實踐了成果,亦獲得了獎項,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實作經驗。 研究所畢業後,面臨求職階段,對於電資類科系而言,選擇相對多出許多,由於我研究所讀的是語音訊號處理方面,除了一般訊號處理類的工作可以勝任以外,撰寫軟韌體亦是我傾向的方向,另外,在大學時期也修習App相關課程,因此撰寫App的工作類型也是可以考慮的,當然,在大學時期考取的CPE證照更是求職中的一大利器 未上傳圖片
陳OO當初選擇通訊工程學系算是誤打誤撞,後來得知通訊工程領域是由電機工程分出來的,特別著重在數學。其中不乏機率、線性代數、工數等等都是我很有興趣的科目。其實通訊這個領域就是透過不同的數學模型產生的。如果對數學具有熱忱,又想得到最新的科技知識,像是5G通訊、衛星通訊、物聯網等等,真的很適合來這個科系就讀。 到大學就會知道,其實如果真的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話,大部分的學長姊都會繼續攻讀碩士班。好在學校也有很棒的制度,像是五年一貫(大學念四年,第四年進入實驗室開始研究,碩士只讀一年)的學制,可以提早一年畢業。通訊工程底下又有很多不同的研究主題,搭配系上的程式設計課程、專業理論課程,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
未上傳圖片
無本系92年成立大學部、96年成立碩士班,尚無代表性傑出系友 本系92年成立大學部、96年成立碩士班,尚無代表性傑出系友 未上傳圖片
無本系92年成立大學部、96年成立碩士班,尚無代表性傑出系友 本系92年成立大學部、96年成立碩士班,尚無代表性傑出系友 未上傳圖片
無本系92年成立大學部、96年成立碩士班,尚無代表性傑出系友 本系92年成立大學部、96年成立碩士班,尚無代表性傑出系友 |
國立臺北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
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