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學系特色 |
1.課程設計以人工智慧(AI)為基礎,跨足AI與機器人互動設計、AI與物聯網晶片應用設計。另有互動遊戲設計領域,學習元宇宙AR/VR互動設計和虛擬實境及導覽技術、2D/3D動畫遊戲設計製作等 |
本系主要是在培養具有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半導體資訊、資訊安全及物聯網的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的人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結合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等前瞻科技與創新應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未來科技的平台。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舉凡課程之軟體程式設計、硬體電子電路設計以及互動遊戲設計都是本系課程範疇,包含程式設計、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機器人互動設計、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2D/3D動畫遊戲設計製作等內容。 |
本系屬「資訊」跨「工程」 學群,「資訊工程」學類。亞大資工系除了提供基礎與核心課程之外,這個組別的課程設計涵蓋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無人機的核心概念與技術。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習方法 |
教學上主要是以PBL教學法為主,並以實作與實驗內容增進學生的實作能力。部分課程另結合證照輔導增進學生考取資訊相關證照。 課後複習,尤其是程式部分,一定要做到課後上機鍊程式,遇到卡點的地方,要趕緊請教學長(姐)們並與同儕討論。 每一次的作業要準時繳交,作業是幫助自己複習、及理清自己還有哪裡不太了解、清楚的地方。 |
邏輯思維:判斷一個觀念跟另一個觀念的差異。 運算思維:運用工具分析各類資料。 獨立思維:針對教學個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團隊合作:同學之間的互相討論。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採多元化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
邏輯思維:判斷一個觀念跟另一個觀念的差異。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資工系與資管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資管系偏重在管理類、而學習的程式語言比例較為少。與電機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電機系偏重在硬體,資工系偏重在軟體(程式語言)以及在最後的系統中軟體和硬體是整合。所以這資工電機兩系對彼此所學的還是要有所涉獵。電子系與電機系的重合度較高,電機系與電力機械各個方面密切相關,電子系更側重電路設計。 |
資工系是軟體程式的創造者。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資工系學生畢業只能寫程式?當程式設計師?其實,那只是眾多職業中一項而已,你也可以從事資料庫、虛擬化、備份、儲存、資訊管理、專案管理、商業智慧、銷售等工作,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思維。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程式設計雖然是資工的必修課程,但寫程式並不是最終的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學習電腦科學的思維模式。寫程式只是其中一種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重要的是解結問題的思維。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入學本系之後將來可彈性轉組。與多家企業簽訂產學計畫,有效提升就業競爭力。本系應屆畢業生不少直接甄選上國立研究所,亦可投入資訊科技領域從事工程師職務。另外,本系生也不少申請海外學習獎勵金,讓同學可以在大學期間到其他國家增廣見聞。 |
資訊工程領域涵蓋極廣,常見的相關科系即有近十種,有必要進一步劃分專精領域方便學生學習。本系因此就資訊工程最核心的本質著眼,將本系專業分組。這樣的規劃縱向具深度學習效果,橫向可培育跨領域之視野,學生除了修習本組內的專業學科之外,也可以選修他組的課程。 |
南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智慧感知行動科技學程本課程包含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及智慧照護物聯網共四門課。以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能力作為培養之應用基礎,透過大數據分析將程式設計導入AI應用當中,結合成一個AI即時居家照護應用專題。最後在智慧照護物聯網課程當中,以ARDUINO實作AI即時居家照護應用專題。 Java程式設計認證Java憑藉其多用途、高效率、平台可攜性及安全性,已然成為網路運算的理想技術,從手機到資料中心隨處可見Java之運用。而近年來企業藉由專業技術認證來評斷求職者之能力已成一種趨勢,透過理論與實作演練,本課程可加強學生對OCAJP中各項認證目標之理解及熟練度,進而獲得該項認證,達成本系之教學目標。 網路工程師認證本課程主要目標為幫助學生取得CCNA(Cisco Certified Networking Associ-ate)網路工程師的認證。幫助學生在求職之路能有更堅強的實力來與別人競爭。學生上完此課程,將具備計算機網路理論、路由器之規劃與管理與區域網路架設等實作能力,且具備取得CCNA認證考試的實力。 勞動部就業學程本系獲得【勞動部就業學程】計畫(108/109-體感應用學程;110-積體電路設計學程;111-遊戲設計學程;113-AIoT物聯網控制與感測實務、AIoT物聯網系統實務應用、網路服務與數據擷取分析),於寒暑假安排您至配合廠商進行職場實習,協助您提高職涯規劃能力,增加職場競爭力及順利與職場接軌。 專題製作本課程綜合前三年所學基礎課程與理論及應用進階專業課程與實驗,團隊共同研擬出一個實務系統的主題與計畫,配合硬體、軟體與軔體等程式設計,及善用網路工具等資源。從此課程學習到團隊工作的精神、實作問題的解決能力、上臺報告的經驗、專題報告的撰寫及專題成果展示等,進而培養在產業界與研究機構的專業實力。 |
資料科學資料科學課程教你如何運用程式設計、統計和演算法來處理與分析大量數據,從中挖掘有價值的資訊。這門課能讓你了解如何以數據支援決策,並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商業分析等領域。 機器學習機器學習課程教授如何讓電腦從大量數據中自動學習,並透過演算法做出預測或決策。你會學到分類、回歸和神經網路等方法,應用在影像辨識、語音識別等各種人工智慧領域。 雲端服務雲端服務課程教授如何設計、部署和管理雲端上的應用程式與資源。課程涵蓋虛擬化技術、分散式系統和網路安全等主題,幫助你了解如何有效利用雲端提供的運算和儲存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 生成式AI生成式AI課程教授如何設計和訓練AI模型來自動生成內容,如圖像、文字或音樂。你將學到深度學習、生成對抗網路等技術,了解如何創建具有創造力的AI,應用於藝術、娛樂、教育等領域。 |
南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林維庭(台達電子高級工程師)從國高中開始,資訊工程一直是我的唯一想選擇的科系,從小就對程式設計相當的有興趣,雖然在上大學前從未接觸過。大學接觸程式設計後,一直對他有相當大的熱情,加上老師一直耐心的給予協助,讓我的熱情從未減少過,也越來越精進自己的能力。我喜歡寫一些專案,也因此在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研究所,想尋求更深入的學習。 研究所畢業後,在工作上的選擇也是以自己專業能力為主。在進入職場後,職場跟在學校是有很大的差別,包含團隊合作以及很多事情的考量上跟在學校中很不一樣,但是在大學所學的技能以及其他東西,這些都能夠加快工作上手的速度,也因為這樣而能夠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的機會,主管更願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由你去處理。
李文志(亞太數位IC設計工程師)在高中時在資訊營擔任活動幹部,是幫助偏鄉的小朋友怎麼運用電腦軟體,完成一部影片,當時體驗到電腦除了玩遊戲外,還能當作工具來使用更能讓小朋友們拉近彼此的距離。大學一路在老師的教學上學習和做專題的挑戰:心電訊號處理,做越多碰到的困難越多,但到現在沒有解決不了的bug ,因爲有專題老師在旁引導我去找答案。 對目前臺灣IT產業來說,研究所畢業才等於拿到工作面試的號碼牌而已,再來就靠自己從大學時穩紮穩打的基礎,進入職場後要面對的不只研發,而是即戰力,一個功能或bug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時團隊合作很重要,比如:跟前輩討論,吸取經驗,同事是工作戰友一起成長,從中體認到技術要跟著市場走,人際關係就是這條路的引路。
羅尹呈(源思科技資深工程師)當初對組裝電腦覺得非常有趣,所以踏上了資訊工程,在這學習過程中,會設立一些短期目標,比方說我想做一個網站,雖然剛開始不知所措,那應該思考需要怎樣的資源?所以買一本初階入門書籍來閱讀及實作,若有不懂的可以透過網路學習、請教學長姊或與同學討論,透過這樣的經驗累積,建立網頁你就能駕輕就熟。 本身做軟體品質認證,負責網頁測試,在這領域裡,要很清楚這系統的特性,保持以使用者角度去思考,才能把一些程式設計過程中的問題找出來,再來就是透過自動化的程式來維護網頁的品質,除此這些之外,在資訊的領域裡,要不斷學習新的事物,才不容易被取代掉。 |
李保慶學習經驗: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採用和一流大學相同課程的規劃,課程也很多元。剛入學的時候懵懵懂懂只知道跟著系上的安排慢慢吸收,透過系上導師制度的幫忙,不但了解到半導體製程的魅力、精進了撰寫程式的功力以及無形中加強了自我表達的能力。亞大資工系的老師可以類似家教般的一對一教學,是我在學習中最大的助力。 職業經驗:踏入職場後經歷過多項工作,目前擔任ETC遠通
曾瓊蓁學習經驗:就讀大學前考慮到未來就業需求,參考興趣量表選擇資訊科系就讀,大學期間除一般學科外,較注重程式設計等實作科目。大學畢業時在教授的介紹後決定就讀研究所,期間培養知識學習與整理歸納的能力,且獲得在資策會實習機會,讓我更了解在校所學到知識對工作重要相關性與不足之處。 職業經驗:進入資策會工作後,初期雖使用較熟悉的程式語言工作,但期間仍需快速學習其他程式語言、工具或工作流程等,才能使團隊專案順利執行。且團隊合作每位同事做事風格不同,各部分的工作流程也不同,互相溝通學習不同實作方式的優缺點,對於自身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可快速提升,當遇到困難時更有經驗快速排除障礙。
邱于軒學習經驗: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最關鍵的是用心、耐心、決心。要廣泛學習跨領域的知識,多用心在想學習的專業技術上;學習專業知能也要有耐心,因為學習必定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不能半途而廢,也不可以因為一些挫折就放棄;更重要的是要有決心,有決心後自然而然就能用心並耐心地學習。 職場經驗:在亞洲大學資工系從大學讀到研究所畢業,之後進入資訊系統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工作,工作的過程中一定需要和團隊的成員一起合作,面對困難的問題時需要有決心及耐心去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工程師的工作性質與研究所的訓練很類似,都是專案導向的訓練,如果沒有過去指導教授的嚴格要求,現在可能不容易適應職場生態。 |
南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亞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