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智慧機器人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機械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電機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
屏商校區 900392屏東縣屏東市民生東路51號 |
學系特色 |
本校在教育部頂尖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下設有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本系是精密機械、智慧工具機與智慧製造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一流師資充滿學術活力,學術與產學合作表現亮眼。設備先進教學嚴謹,學風優良,畢業生理論實務紮實為實力型科技人才,深獲工業界好評。 |
智慧機器人產業是全球科技研究發展的重點之一。本學系整合本校資訊學院師資、資源與研究能量,除了可以帶動本校科技整合之研究發展外,亦能促進產業合作與產業界互相連結,進而培育符合智慧機器人產業所需之科技人才。 |
學科意涵 |
各類產品與設備有關的事物皆屬機械的範圍。如台積電工廠的各種半導體製造程序的設備、特斯拉電動車傳動系統、風力或太陽能發電機構設計與控制、馬達設計、驅動與控制、生醫感測元件設計、機器視覺與影像處理、機器的設計、製造與維謢、模具之設計與製造、產品的檢測與工廠的監控等。隨著產業的發展,舉凡半導體、再生能源、 |
本學系培養AI人工智慧及工業4.0之機器人相關產業科技人才,課程培訓學生紮實的資通訊理論、機電整合實作技能與學術研究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精神。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1. 理論課程: 修習程式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材料力學、光學、自動控制、電子電路學、微控制器應用、訊號處理,AI人工智慧、機電整合等,甚至工廠管理等等理論學科理解各種工程應用基礎。 未上傳圖片 2. 專題實作: 應用理論到實際的系統之分析與製作,並藉分組進行的方式,學習溝通、合作、計畫執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思考及處理問題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3. 工廠實習: 藉由操作傳統工具機、CNC工具機加工等,培養學生以電腦撰寫CNC程式語言的能力並教導學生實作出適當精度之工件。 |
一、著重實習(驗)課程:本學系目前設有智慧機械實驗室、機電整合檢定實驗室、智慧系統實驗室、VR人才培育實驗室、智慧製造實驗室、智慧機械手臂實驗室。學系所屬的各專業實驗室均配置充足的實驗硬體設備與軟體套件,教師授課時均採講解後搭配實際操作方式進行,藉以確保每一位學生均完成操作並盡可能提高學習成效。 圖解:智慧機器人學系之特色實驗室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二、落實專題實作課程:大三以上學生學習將所學知識與各類軟硬體工具實際應用於系統設計,藉此培養思考邏輯與實務應用能力,由主題之規劃、執行步驟安排、架構組成、所需的開發工具統計、時程安排、分工規劃、雛型製作、試驗模式及改良等細節逐步訓練學生思考、創意與務實技能。 圖解:機電整合丙級術科檢定場地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三、自主學習、企業產業參訪及參展等:(一)資訊科技日新月異,老師從旁協助引導,學生學習自我尋找學習資源,自我學習及參展,以增進自我探索能力。(二)搭配課程屬性,與產學合作公司、會展場或研究中心等進行參訪交流,如高雄市放視大賞、統旺科技公司、大江生醫科技公司、中鋼、中船等。 圖解:放視大賞參訪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四、鼓勵參加校外競賽及學術發表:系上老師利用專題研究等課程的成果,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各類機器人等相關競賽或學術發表,以強化學生實作能力、創新思維與激發潛能,同時也拓展視野及提升學術風氣。 圖解:參加競賽照片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五、邀請演講:邀請學界、業界專家及研究人員發表演講,幫助學生透過演講快速吸收人工智慧相關領域最新技術與應用,促進學生了解人工智慧對產業、社會及全球之影響,並培養持績學習之習貫與能力。 圖解:業界專家分享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學生可以就機械相關理論學習關聯科目(ex.數學、自然、物理深入學習,並以相關領域學習成果或專題成果展現為宜。 |
1.自主學習:上網或看書自學或多參加社團或活動等。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與電機系容易混淆。機械的範圍包括各種加工製造程序、機器的設計、製造與維謢、模具之設計與製造、產品的檢測等。但電機工程偏重電路與IC設計、網路通訊、天線設計、電力系統等應用。 |
本學系是專門針對智慧型機器人成立之學系,鎖定「智慧化系統整合」與「自動化機電整合」之產業發展趨勢,有助於培養學生跨領域學科專長及實務應用能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經常誤解機械系畢業後到工廠當作業員或黑手, 或局限含'概領域之研發工程師. 實際上畢業後會先從各領域專業工程人員 (自動控制/機械設計/熱流/結構分析/光學設計/光機設計/半導體封裝研發)之研發工程師 而晉升到課長/經理/協理/處長/副總/總經理等各級主管, 甚至於創業. |
機器人屬於軟硬體整合之系統, 學系之培訓賦予學生跨領域的選擇彈性, 無論升學或就業選擇均較傳統科系廣闊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機械系常被誤認為工廠黑手,由基本機械操作與從事機械密集之產學,重覆產高製造工作。實際上大學課程教授材料力學/動力學/流體力學/自動控制等理論課程,使學生具有利用各種理論與撰寫程式分析與設計產品結構/材料強度/機器效率/系統控制等能力,進而完成產品開發。不因男女體能上的不同而遭遇學習上的困難。 |
機器人系統屬於標準的機電整合系統, 硬體藉由軟體賦予功能,本學系與資訊工程最大差異在於設計開發機器人軟體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機械結構之限制與功能, 因此本系學生具有完整的軟體與硬體的系統概念!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工具機為台灣機械業出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而中正大學機械系為工具機業/智慧機械/前瞻製造的研發重鎮,與台灣各大工具機廠商有產學合作的關係, 畢業之同學也先後擔任主管. 本系有四個涵蓋機械產業與新興科技之研發中心,學術研究與產業合作表現傑出享有盛譽。配合紮實嚴謹的教學課程,培育理論與實務並俱獲工業界好評之實力型科技人才。 |
本學系網站:https://intersci.nptu.edu.tw |
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智慧機器人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機械振動學本課程主要教導學生機械振動基本知識,包含如何建立系統振動數學模型與分析系統動態行為,介紹如何應用數學模型對於系統振動更進一步了解,明瞭改變系統動態響應之方法,並知道如何處理機械系統振動或抑制其振動之技術。 未上傳圖片 數值方法工程的應用上有許多需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往往可以用數學模式來描述它的本質, 而這些數學問題又複雜到不能直接求得理論解, 這個時候就要用數值計算的方法, 利用程式語言或套裝軟體為工具設計程式, 然後靠電腦的快速計算能力來求解這些數學問題.數值方法就是介紹如何用電腦來解決數學問題. 未上傳圖片 機電專論(一)(二)此課程為本校機械系的重點特色課程,其主要培育具備整合馬達與微控制器之機電整合機械工程師,有別於一般實驗課側重訓練單一領域執行與分析實驗的能力,本課程以培育機電系統整合設計開發能力為目的。在機電專論(一)的課程以建立學生使用馬達為機械動力和應用微控制器進行自動控制的系 未上傳圖片 光機電整合工作導論讓研究生了解光機電工程之定義,同時簡介其各促成科技之應用,主要訴求在於相關精密機械之設計與認識。本課程以培育具研發與應用能力之光機電整合工程師,滿足產業發展之 需求為目標。 |
智慧型機器人概論與實驗智慧機器人是一門跨領域學科,與未來產業自動化控制高度相關。通過本課程的開設,使學生理解機器人的基本原理、理論和技術,每年學系舉辦全國創意智能機器人主題競賽,讓學生學以致用並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達到向下扎根培養學生機器人相關知識,進而提升機器人教育之效果及基礎研究開發能力。 圖解:智慧機械手臂實驗室設備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機器智慧模組隨著人工智慧(AI)的急速發展,在電腦視覺的應用涵蓋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應用、智慧機器人、無人機、自駕車、車牌辨識、人臉辨識、VR/AR(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而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及數位影像的結合,更可應用於工業4.0及產業自動化,預期本課程應可協助培育產業所需具備電腦視覺的專業人才。 圖解:VR/AR(虛擬實境/擴增實境)體驗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機電整合模組
本課程涵蓋「自動化機電整合」與「機械精密加工製造」兩大主題。學系內設有機電整合丙級術科技能檢定考場,學生可藉由課程教學後在原場地考試,獲得充分的練習以提高考照通過率。 圖解:智慧機械實驗室CNC 3+2工具機、CN 版權:本校機器人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智慧機器人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版權:中時電子報
賴永祥中華民國/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中華民國/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 中華民國/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現職)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經理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主任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機器人發展組/總經理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工業局產業計畫室/主任 未上傳圖片 版權:本系校友資料
吳瑋特現職: 中華民國/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 兼任教務長室特助/ 教授 中華民國/屏東科技大學/ 教授 學歷: 中華民國/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 中華民國/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研究方向: 1.精密製造 2.非傳統加工 3.熱流工程 4.感測工程 5.生物熱流 未上傳圖片 版權: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鄭中緯中華民國/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中華民國/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 中華民國/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工業技術研究院/南分院/積層製造與應用中心/積層創新部/經理 工業技術研究院/南分院/雷射應用中心/飛秒技術部/經理 |
版權:莊凱鈞系友提供
莊凱鈞在大學時期就讀於國立屏東大學智慧機器人學系,我修習了許多與物聯網、人工智慧及智慧機器人相關的課程,對這些領域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大一加入老師的實驗室後,開始積極參與了多項實驗室的專題研究。系上的老師們毫不吝嗇地提供資源與指導,讓我在大學期間能夠發表多篇研討會論文,並申請通過國科會的大專生計畫,這些都為我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順利錄取交大AI學院與成大工科等系所。 在碩士期間,我善用大學期間習得的人工智慧、影像處理、微處理機等技能,在執行計畫期間游刃有餘。並且有幸在群聯電子實習,這段經歷讓我獲得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這些經歷不僅加深了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也讓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和項目管理的重要性。畢業後,我決定繼續深造,目前繼續留在交大攻讀博士學位,專注於物聯網與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 版權:許峻瑋系友提供
許峻瑋基於對樂高機器人和程式設計的濃厚興趣,我選擇了屏大智慧機器人學系,涵蓋電機、機械和資訊相關課程。大三時參加國際交換生計畫,和不同國家的學生進行學術交流,了解科技在國際上的發展。到了大四,面臨就業與升學的岔路,一度感到迷茫,經過與老師洽談後得知大學部預先修讀碩士班課程(簡稱預延生) ,並評估後認為我有機會在五年內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不僅能提前了解碩士學習內容,更能比同屆於就業市場中更有競爭力。 因此,我就讀同校的資訊工程系碩士班,並選擇了機電整合專業的教授作為指導老師,除了資工專業,同時也掌握了軟硬體整合的實務問題和技巧。在這期間,我與教授共同執行了多項學術合作計畫,意識到僅靠目前的知識並不足以完成軟硬體整合的技術。所以決定繼續更深入瞭解不同的領域,因此目前在成大攻讀機械博士學位,希望藉由多面向的學習,能解決更多整合上的困難。 版權:吳明華系友提供
吳明華高職就讀電子科,很幸運的錄取屏東大學機器人學系,屏大機器人系跟其他一般大學不太一樣,不是都學理論而已,老師甚至鼓勵我們動手做,學系內有很多東西可以學,老師也都不吝嗇的將自身的知識教給我們,機械手臂、CNC、雷射雕刻等等,就讀機器人系不用太擔心未來會沒有競爭力,只怕資源在那你不用而已,雖然這科系軟硬體都有碰到一點,或許會有人問這樣不會都不精通嗎?但換個角度想這樣就能多了解進而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去專研。 在大四下選擇去校外實習,剛好本身的專題就是機械手臂這塊,經教授的介紹去了一家做自動化的公司,在實習期間學到了很多,也到這時才有學以致用的感覺。實習期間也有回學校分享實習經歷,畢業後繼續留在原本的公司當電控工程師,但也是大學時學到的知識以及技能才讓我在就業時能較快的步上正軌不至於聽不懂同事在說什麼,最近處理的案子都以CCD跟手臂的應用居多,期許自己能在自動化這塊發光發熱。 圖解:呂思伶系友提供
呂思伶大學入學前覺得機器人系好厲害,未來會不會是做機器人相關的工作?在進入之後,發現其實機器人背後相關的知識也是非常的多元,大學時期可能會覺得上課內容沒什麼用,但其實都在打穩知識基礎並且探索興趣。但在大學期間我認為最重要就是學習與同儕關係,大學就像小型社會在大學期間跟同儕關係就相處得不錯的話,未來到職場上,不管從事任何工作都會是有很大的幫助。 當初在就業博覽會上,就與目前的公司上司談的很不錯,於是就進入了目前現在這間公司工作,一開始會認為大學在學內容可能與工作不太相關,但實際進入後發現,不管是課堂上的報告,亦或是課堂間與同學討論的經驗,在目前這個工作上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例如需要常常進行跨部門的溝通以及合作,機台臨時有情況時的臨場反應。 圖解:何佳諭系友提供
何佳諭在大學期間,參加許多實作課程,涵蓋從機器手臂操作到人工智慧應用的多方面知識。系所提供豐富的資源,包括先進的硬體設備和專業的軟體工具,讓我們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大三時我參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項目,並獲得科技部計畫的補助。在這一年的實作過程中,我進一步確立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取得顯著的進步和成績。這段大學的學習經歷讓我收穫頗豐,不僅在專業知識上有所提升,更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目標。 我曾在頎邦科技擔任機器視覺工程師,負責瑕疵檢測和光學字元檢測。這份工作讓我應用所學,並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在微星科技擔任機器學習工程師,主要負責前瞻技術的研發工作,包括車牌辨識及人流偵測等項目,並在團隊合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非常感謝大學期間參加實驗室的經歷,讓我在工作中勇於提出創新想法,並受到啟發。業餘時間經營自媒體,將實驗室的精神和所學知識傳承下去,與更多人分享我的經驗和見解。 |
國立中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智慧機器人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2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