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所在校區 |
府城校區 台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
校本部 251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學系特色 |
數位系培育具備創新跨域整合能力的AI數位人才,玩AR、VR、MR、桌遊、體感遊戲,設計光雕、互動藝術;寫程式開發系統、手機app,上架推廣做創業;連線雲端、探勘大數據,建立物聯模式找市場,從大腦腦波透視內心。出路涵蓋資訊科技、教育學習、文化創意、自行創業等,理論與實務兼具,技術與實作並重,並已培育優秀師培與教檢教甄生。具備[創新跨域整合能力]的[AI數位人才]將讓您未來[升學與就業]無往不利。 |
教育科技學系以「培育應用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能力,具備規畫、設計、發展、運用、評鑑及管理整體學習系統之專業人才」為目標,專注於「教育科技理論」、「教學設計」、「訓練發展與評鑑」、「媒體製作」、「專案管理」等方面之理論與實務課程,以提升學生之專業素養。本系教學特色: (一)注重資訊傳播科技應用能力之培育(二)強調教育訓練專業之基礎培育(三)提供學習理論及教學設計的紮實基礎(四)重視理論與實務之應用。 |
學科意涵 |
本系大學部課程包括兩大領域:數位學習系統與數位學習內容。數位學習系統包括資訊系統與網路科技;數位學習內容包括媒體設計與學習內容。包括五大部分:資訊科技、數位學習、數據分析、數位內容、資訊應用,透過整合資訊科技與數位學習培育[創新跨域整合能力]的[AI數位人才]。 下載詳細資料 |
教育科技就是透過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和策略,幫助想要學習的人學到更多。結合教育的理論與科技的應用,設計規劃一個適合學習的情境,使得教學的內容能夠更迅速、方便、有效率,以及更容易地傳送給想要學習的人。 |
學習方法 |
【主題探討】課程透過對數位學習系統的需求、功能性和介面設計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多次討論與創意發想,最終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這種探索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增強了分析和創新能力。 【邏輯運算思考】透過課程首先,將問題或任務拆解為多個步驟,以便逐一解決;接著,找出問題中的規律,進行模擬並測試不同的方法或模式;然後,進行歸納與抽象化,收斂出最主要和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後,設計出能夠解決類似問題且具可重複性的解決方案。這一過程有助於提升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操作】透過課程中的實際操作,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實作經驗與問題解決能力。這種實踐方法不僅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在面對挑戰時的應對能力,讓學生更具備實戰技能。 【產品實做】課程從課堂的成果報告延伸到畢業專題,重點在於透過實際完成一個作品,來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和實戰經驗。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踐,還強化了團隊間的協作與溝通,使學生在實作中獲得寶貴的經歷和技能。 【團隊合作】隨著未來職場愈加重視團隊型工作,大學期間需積極鍛鍊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等能力。透過實際的團隊合作經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協作能。 |
演繹法:要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到大,由少至多,逐次推演擴展使學習內容更趨廣泛。 歸納法:將記憶二、三十項事物之分類為物品類、抽象類或相關事物再加以記憶,將可收事半功倍之功效。讀書並不難,難在能快速記憶起來,轉化成便捷有效的方法,這裡面有一些舊思維舊習慣需要克服,你是否願意改變自己,進而朝向更佳的學習方式而努力。 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與課後複習。三合一的完美學習秘訣,當我們持續性的做下去,將發現到一種現象,能量與記憶能力不斷增強,而且會形成優質的學習效果,這才真正學到了學習的秘訣-「絕招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覆地做到極致。」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參加報告或小型專案等課程,這些活動需要有效的團隊溝通和能力分配,有助於培養溝通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 |
廣泛接觸各類科技與數位媒體形式,勇於嘗試,培養數位時代下的自我問題解決與自我學習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其他資訊相關科系的主要差異在於其強調跨領域整合的培訓。融合了資訊、AI、科學、傳播、設計、藝術、教育和認知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與技能,旨在培養學生具備以下能力:規劃、統整及開發各種應用性資訊系統、設計數位內容、進行學術研究分析。使學生在畢業後具備[創新跨域整合能力]的[AI數位人才]將讓您未來[升學與就業]無往不利。 |
本系所整體教育目標在於培育學生應用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的能力,使具備規畫、設計、發展、運用、評鑑及管理整體學習系統的專業素養。大學部教育目標在於培養能結合教學相關理論於數位學習、教材製作與專案開發之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與傳統的商業設計、傳播媒體、數位媒體系所不同,強調以資訊科技為工具,認知科學為基礎,並以教育為核心目的,融合藝術與內容設計。獨特之處在於培養學生的跨領域整合能力,讓他們能夠在多種專業中發揮所長。本系學生具備擔任程式設計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系統開發與維護專員、媒體製作者、遊戲設計、遊戲開發、教育師資。 |
本系畢業出路及生涯發展並非只侷限於擔任教職,舉凡程式設計、教育訓練、人力資源管理、多媒體教材開發、專案管理、評鑑各類型媒體教材等,皆為本系畢業生可選擇之職涯發展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數位學習科技系並非一般認為[樣樣通,樣樣鬆]的科系,本系不僅提供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更強調跨領域整合與創新應用。本系目標在於希望培養出能將創意與科技完善整合的AI數位人才,為社會產業帶來更多創新價值。 |
本系理論與實務並重,以「培育應用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能力,具備規畫、設計、發展、運用、評鑑及管理整體學習系統之專業人才」為目標,專注於「教育科技理論」、「教材設計」、「訓練發展與評鑑」、「媒體製作」、及「科技應用」、「專案管理」等方面之理論與實務課程,以提升學生具備於專業領域發展之素養。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數位系校友表現 |
「真正有創意的人,不怕他人的抄襲!」創意的思考,是他人無可取代的。在課餘之後,期許同學多多充實自我的能力,包括閱讀或遊憩,發揮想像的能力,任何能夠拓展視野的方式,皆是訓練的最佳場所。此外,正確的價值觀,如認真負責、積極正面的思考,能夠協助同學解決問題。社會不斷地蓬勃發展,科技工具的使用日新月異,教育科技人才所扮演的角色便是為「如何表達教學內容的方式」與「設計優良的教學內容」搭起之間的橋樑。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畢業專題實作(一)(二)
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實際專題製作,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專案中,並培養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專案管理等能力。 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培養學生能培養系統化思考解決問題能力,透過運算方法可以落實運算思維的想法。 電腦圖學
本課程以由上而下、以OpenGL程式為導向的策略教授電腦圖學。學生可以有效學習電腦圖學的基本概念與應用,以OpenGL配合C程式語言快速進行3D電腦圖學的製作,並可以Virtools工具,在短時間內製作互動式電腦遊戲。 |
人工智慧與學習本課程旨在介紹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上的應用,並以教育及人力資源訓練發展案例為範例,讓學生瞭解及應用人工智慧相關軟體,並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讓學生熟悉人工智慧於教育上實際應用的運作方式,進而未來能夠提升應用人力資源教育訓練專案之能力。 介面設計
課程在於探討介面設計原則,並設計教學軟體與各類型教學相關工具介面。其次運用訊息設計原則,以多媒體各類簡報軟體,製作各類型多媒體簡報。 遊戲式教材設計
課程在於培養學生遊戲教材設計原理與概念,並運用2D或3D數位遊戲引擎進行遊戲式教材設計與製作。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王潔英 IJS Wang高中就對程式設計有濃厚興趣,雖然念普通高中,但自學程式設計,還曾經非資工系不念。但透過競賽和參加資訊社群活動,認知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天份,繼而挑選跨領域科系數位學習系。選對了領域,果然如魚得水,一展長才。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能幫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 目前擔任盈碩數位執行長 因數學不好(果然不適合念資工)延畢一個學期,但又因為大二參加創業競賽,得到企業總裁賞識,願意讓我一邊就業一邊補學分。畢業後又工作一年半,跟朋友一起創業作產品。雖然得到小額投資,但錢飛快燒完,又正逢結婚生子,於是結束產品公司,跟大學時期的學弟妹開始了新的接案公司,直到如今穩定成長。
陳正偉 Jengwei Chen還記得十多年前為了選填志願煩惱很久,因自己喜歡理科與創造些新奇東西,所以就想唸資訊或數位內容設計。很幸運地在求學的過程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從數位學習及資訊科技開始,在大學階段嘗試很多新鮮的事物,也多修了師培與數位設計,一下子累積了很多作品,因此順利地進到台灣科大設計系,影響了我接下來的工作人生。 目前在日本東京Indeed.com從事UX/UI設計,回想這一路的歷程,從學習、進公司、創業、到現在國外工作,其實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出來,才能跨入這個領域,對於這份工作覺得棒,完全是符合我當初的期待,未來還是想要不斷地做些創意事物。
黃志凱 Zip Huang國小與組裝電腦玩MUD、仙劍奇俠傳和金庸群俠傳等遊戲陪伴我長大。國高中時期雖然就讀普通高中,但是為了大學時要當好人,電腦硬體裝修的技能點也沒有少點,大學時在數位系奠定了程式語言和資料結構等基礎。大學畢業後,我推甄上成大工科所電腦網路組。此時我思考到,未來的就業是該繼續走資工與數位內容這條熟悉的路 還是在當時手機網路市場逐漸蓬勃的情況,發現和大學時所學的”電腦與網路”有些許的關聯性,也就毅然決然投入通訊這個片新的領域。 畢業後,曾任職啟碁科技、宏達電。 現任台灣科高工程師。
彭麒安 C.A. PENG以數位內容設計與系統開發為主軸,將不同領域的「學習」導入「數位科技」更是敝系寶貴的核心價值。 系上對於跨域人才培育非常重視,鼓勵學生在大三製作畢業專題閒暇之餘也到外部企業實習和競賽以豐富個人履歷。 善用敝系完整學制提早為未來鋪路,大四上前預研升碩一,碩二上拿到友達光電和台積電的offer。相信數位系的無限延展性能幫助自己擦亮自己的招牌,讓自身價值凌駕在更高年級。
蕭珮珊 Miffy Hsiao自小喜歡音樂及科學,高中時期積極參與科學競賽,同時參與合唱,管樂,國樂社,多次代表學校出賽。大學原就讀藝大音樂系,大二時因希望可將資訊與音樂結合,而選擇重考進入南大數位系,逐步累積科技知識。在數位系就讀期間,在陳宗禧教授的指導下獲得國科會大專學生專題研究計畫創作獎-樂曲調性與終止式自動化曲式分析系統 踏入職場後,先後在國家高速網路中心、旭聯科技、群暉科技任職,2016年進入亞太最大音樂串流平台 KKBOX 擔任技術專案經理,2018年調任至日本東京 KKBOX Japan 擔任技術產品經理。同時也是 ScrumAlliance 認證的 ScrumMaster,參與許多敏捷開發社群,在工作團隊中,擔任 Team Coach。 |
劉校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 師範大學信息技術教育博士生。 劉校友曾經擔任南港國民小學校長,提供系上教育科技相關課程,如:專案管理評鑑、人力資源發展等課程之專題演講。
龔校友2012年4月,於某大學教學資源中心教育品質精進組專任助理。2013年5月,任職於某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資源處2014年至2016年擔任某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職工福利委員會 總幹事 自2008年擔任系友會會長以來,每年皆辦理系友會活動以增進系友、在校生及老師之間的情誼。2013年進入某食品公司任職後,不忘提攜學弟妹,於2014年開始,已連續四年與教科系合作「企業實習」課程,輔導教科系學生於實習期間,協助企業開發數位課程與教材。
張校友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2012-現)。經濟部OPEN中小企業領袖班第十二期結訓(2014)。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秘書長(2011-2012)巨匠電腦數位學習事業群內容發展師(2005-2010) 張校友,某科技(2012)創辦人,資訊教育及教育科技專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2014年投入創新創業培育,歷經教育部技職再造計畫 EIOT物聯網跨界人才創新與創業培育計畫,2016年生產力4.0跨界人才培育課程與研討會,2017年成立APDA亞太數位聯盟—眾創基地,擔任創業智庫召集人暨教育總監。
「電商人妻」孔系友在Instagram上以社群經營心法聞名的「電商人妻」孔翊緹,是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第11屆系友, 她經營電商,不投廣告,第一個月粉絲就破萬!經營4年狂吸24萬粉絲、線上課程賣出近1千900萬。 她最讓粉絲津津樂道的,是「常人3倍快的工作速度」,因她的動作比別人快一點,她自己做圖、做素材,可能別人需要一個team,但她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所以她成長速度比別人快一點,除出書分享,在各大公司做教育訓練分享自己經驗。 文章照片節錄:商業週刊,https://reurl.cc/Nybg1q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
展開